《青蛙吃害虫》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各位评委、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是4号说课选手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吃害虫。
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渐进,这是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来提出的学习和教学的原则,遵循教学原则,我进行了一次深度备课,现将备课情况汇报如下。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如何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
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
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其中,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教学重点。
理解算法,即数位对齐的意义。
青蛙吃害虫评课稿

青蛙吃害虫评课稿第一篇:青蛙吃害虫评课稿“青蛙吃害虫”评课稿“青蛙吃害虫”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思想到具体的教学过程都能较好的体现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多边交往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为主,这样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以学生为主体,当情境给出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均由学生来完成,教师起调控和指导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和喜欢提问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3、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
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活动,让学生明白道理,促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进行重组,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地方是:1、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当学生逐步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后,可以先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再列式作答,而不是反之。
2、计算课重算法的落实,本堂课如果加法落实好了,减法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第二篇:青蛙吃害虫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一)学前准备1.口算32+5 70-60 78-6 39-426+3 88-5 30+20 83+6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
(揭题板书)(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教学班级一年级一班授课教师费江林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谈话激励,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它自我介绍一下。
跳跳蛙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跳跳蛙。
我想带大家去玩玩,你们想去吗?出示课件跳跳蛙首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
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
跳跳蛙如果你们答对了,小蝌蚪就会变成大青蛙了口算。
出示课件30+2032+583+670-6088-539-4师那你知道青蛙喜欢吃什么?板书课题青蛙吃害虫。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过渡小蝌蚪变成大青蛙以后,开始练习捉害虫了,看,有两只青蛙正在争吵谁吃的虫子更多,出示主题图,你们想知道吗?师大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6,猜猜它吃了多少条虫子?小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呀,是一个整十数,在10 条和50 条之间,猜猜看!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生3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2 探索计算方法。
① 出示选择的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会列式呢?生56+30。
师56+ 30= ?该怎样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课件再次演示方法。
生1 摆小棒5 捆加3 捆是8 捆,再加上6 根,合起来是86 根。
生2 把56 分成50 和6 ,先用50+30=80,再用80+6=86。
生3 从计数器上拨珠先拨5 个十和6 个一,再加3 个十,合起来是86 。
2024年度《青蛙吃害虫》教案(精选)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青蛙生活习性及特点 • 害虫危害及防治方法 • 青蛙吃害虫过程展示与讲解 • 实验操作:模拟青蛙捕食害虫场景 • 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3
3
教案背景
学科:自然科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 一个透明塑料盒、青蛙模型和害 虫模型。
2024/3/23
5. 总结与提升
最后,老师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 和点评,强调青蛙在生态系统中 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青蛙等益 虫的意义。
26
06
课堂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3/23
27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青蛙的生长过程
青蛙吃害虫的益处
伪装与伏击
一些青蛙具有伪装能力,能够隐藏在环 境中等待猎物靠近,然后突然发动攻击 进行捕食。
14
03
害虫危害及防治方法
2024/3/23
15
常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03
农业害虫
林业害虫
卫生害虫
如蝗虫、蚜虫等,它们大量繁殖会对农作 物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如松毛虫、杨扇舟蛾等,侵害树木导致林 木生长受阻,破坏森林生态平衡。
2024/3/23
18
04
青蛙吃害虫过程展示与讲 解
2024/3/23
19
现场观察或视频展示
现场观察
组织学生到生态环境较好的池塘或田 野,实地观察青蛙捕食害虫的过程。 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青蛙的跳跃、捕 食等动作,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视频展示
若现场观察条件不允许,可通过播放 青蛙捕食害虫的高清视频,让学生直 观了解青蛙捕食的全过程。
《青蛙吃害虫》教案

《青蛙吃害虫》教案《青蛙吃害虫》教案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32+5 42+7 84-4 75-3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39-( )=31 49-( )=42二、新授: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56+30=86 56-30=26《青蛙吃害虫》教案2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学生互相说说。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们每天可以帮助农民伯伯除掉农田里许多的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两只可爱的青蛙。
(出示情境图)二、探究新知1、学生观察“青蛙吃害虫”情境图,看图编故事。
师:谁能看图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2、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吗?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样算的?讨论:你是怎么样想的?谁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自已的计算过程?4、拨计数器,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科学引导孩子学习自然生态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科学引导孩子学习自然生态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该不少同学都学过有关青蛙吃害虫的知识。
然而,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生态,认识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培养环保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会合作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学习自然生态。
一、知识准备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资料,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图、食物链的构成和类别图、各种动植物与其特性、青蛙的特点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在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分析和比较这些资料,引导孩子们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疑问,从而培养孩子们积极探索、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二、学习活动1.观察生态环境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们走进自然环境,观察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如植物提供氧气、土壤提供养分,青蛙捕食害虫等,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孩子们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制作食物链模型在解释食物链的构成和作用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手工制作模型,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食物链的层级关系和作用过程。
比如,让孩子们用纸板、颜料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青蛙生态系统模型,并在模型上粘贴和标注各种食物链,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青蛙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观察青蛙捕食害虫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观察青蛙跳跃、捕食害虫的过程,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青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认识青蛙对害虫防治的作用。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醒孩子们,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生物链。
三、学习评价在本课程的评价中,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本身的效果来衡量孩子们的收获情况,比如孩子们的模型制作是否准确、对青蛙的了解是否更深入、是否出现现象挑战课堂以及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等。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小实验或复写实验,让孩子们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
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不仅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目标。
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能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
在教学中,我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实践。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新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等,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喜新的心理特点。
为使课堂教学之始学生的学习心理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2、动手操作,互动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中动手操作是体现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有效方法。
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产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拨计数器、摆小棒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

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青蛙吃害虫》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4 25页。
青蛙吃害虫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加减法打下基础。
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电脑演示的动画中,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并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和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三、教法、学法的确定及依据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46=?
你是怎样知 道的呢?
跳
绳
比
赛
一共跳 了多少下?
我一共跳了多少 下呀?
我赢了吗?
98-50=48 80+7= 87 35-20=15
28-10=18
35-10 68-6
跷跷板
14+10 20+8
48-20
50+2 26+20
84-30
已经上车30人
45座
还有多少个 空座位?
45 - 30 = 15
母鸡64只,公鸡30只,公鸡 比母鸡少多少只?
= 64 - 30 34 (只)
56-30=2?6
50-30=20 56-30=26
5个十减3个十
百位十位个位 25 6
你还能提出其它 的数学问题吗?
练一练
我吃了20条虫 子
我吃了32条虫子
32 - 2102(= 条)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多少条虫子?
38只青蛙
跳下去了多少只青蛙?
38 - 533=(只)
38+20= 58 40+44= 84 75-20 = 55 99-60= 39 40+26= 66 26+50= 76 37-30= 7 20+19= 39 62-30 = 32 58-50= 8 12+80= 92 50+27= 77
我吃了56只 害虫.
我吃了30只 害虫.
我吃了56只害虫
我吃了30只害虫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两只青蛙一共吃 了多少只害虫?
56+30= 8?6
50+30=80 56+30=86
5个十加3个十
百位十位个位 58 6
大青蛙比小青蛙 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计 42-20 算 30+37
83+6
61-10
85+4
45+30
33+60
55-26-4=
76-40=
计 57-3=
57-30=
算
68-5=
68-50=
我有20元,如
果买一个 ,
35元
还差多少元?
(可以用减法计算。)
35 - 20 = ?
我带了80元钱,
想买这两个玩具, 可以吗?
还缺多少把椅子? 42-30=12(把)
42名
只有30把椅子!
建
胜利!
房
41+7= 48 39-7= 32 65-4= 61
子
82-70=12 56+3= 59 78-5= 73 98-60=38 61-30=31 47-20=27
61+4= 65 52-40=12 72+7= 79
33+20=53 30+5= 35 4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