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

健康养殖·诊疗2021.07 畜牧业环境81摘 要:鸡病是危害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干扰素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在鸡病防治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抑制多种传染性和病毒性疾病。
关键词:鸡养殖;鸡病防治;干扰素;应用1 前言当前在鸡病防治中,干扰素属于一种常用物质,其具有持续时间长、无残留、速度快、效果好等优势,无论是肉食鸡还是蛋鸡均可使用。
因此,养殖户在开展养殖生产中,要合理应用干扰素,有效预防和治疗鸡病,实现既定的养殖效益。
2 干扰素作用机理随着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干扰素作为一种常见的防治药物,其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而生产研发的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鸡养殖中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缓解病鸡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随着干扰素的研发,通过大量试验可得,干扰素在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方面优势明显,并且不会在病鸡体内有任何残留,符合生态养殖的需求。
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为:当病毒入侵到鸡体内后,病毒会在短时间感染其他细胞,通过使用干扰素可以对病毒产生细胞免疫,进而起到抵御病毒的作用。
干扰素利用宿主细胞产生基因编码,当病毒入侵后,宿主细胞和病毒遗传物会产生相互作用,起到抑制病毒基因编码的作用,保证其他细胞不被病毒感染。
干扰素主要通过DNA的方式实现免疫作用,可以抵御病毒入侵细胞核糖体。
3 疾病防治中干扰素的具体应用3.1 传染性气管炎传染性气管炎属于一种常见鸡病,其具有传染性强、难以及时发现、传播迅速、危害性大等特点,在患病前期,养殖户难以及时发现,并且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治,导致该笔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
当鸡群患有传染性气管炎后,可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并且配合抗生素、平喘药以及止血药,疗程为3~5d。
通过临床证明,病鸡在治疗3d后症状有所缓解,尤其在产蛋鸡,在治疗5d左右就可以正常产蛋。
3.2 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主要发生在肉鸡养殖中,尤其是规模化肉鸡养殖场,该病的发生概率较高,其传播途径呈现多元化,包括昆虫、衣物、养殖用具、粪便、垫料、饮水、饲料以及环境,消毒措施和隔离措施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无法彻底消除,为养殖户控制病毒传播带来较大难度。
干扰素和白介在家禽中应用(讲课一)

灵饮水,绿福美来拌料,效果极好.
2、有隐性毒地区的商品 肉鸡:
速亿健(IFN-α)3-4倍 量+保亿键 (IL-2) 1-2 倍量注射或饮水,可重
复使用。
3、种鸡、商品蛋鸡
(1)、速亿键(IFN-α)3-4倍量+ 保亿键(IL-2)1-2倍量注射或饮水; (2)、用速亿键(IFN-α)48小 时后,ND弱毒苗3-4倍注射或饮水 一次; 速亿键(IFN-α)可反复使用; (3)、抗病毒中药合理应用
肤损伤和眼粘膜等;
(3)、吸血昆虫、注射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过去多以春、冬季多发。 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无 论是弱毒或是强毒均无明 显的季节性。
三、易感动物:
过去的资料和书籍记载,主要以鸡感染发病,但近几 年,鸭、鹅也大量的感染发病,甚至呈地方流行。
在国外,已有人感染发病致死的多起报导。 猪为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能否引起发病致死现在仍有争
绿曼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在家禽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主讲: 王增修
研究员 高级兽医师
在动物(包括人)疫病防治中,当 前最难防范的疫病仍然是病毒性传染病。 根据有关文献介绍,病毒性传染病在畜 牧业生产中造成的经济损失可占微生物 在畜牧业生产中造成经济损失的80%甚 至更高。虽然在许多病毒病的防治中已 有疫苗问世,但有的疫苗仍不尽人意。 有的病毒特别是新发病毒病尚无有效疫 苗问世,因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仍受 到某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喉鉴别);
(3)腺胃颈有条状出血斑,腺胃质软,乳头
基部出血,乳头似有刮不尽的脓性分泌物;
(4)胰脏出血有坏死斑点;
(5)气囊浑浊,有炎性分泌物,(注意与支
合理使用干扰素提高畜禽免疫力

合理使用干扰素提高畜禽免疫力作者:暂无来源:《江西饲料》 2019年第2期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一、在畜禽发病期间使用干扰素时,可以联合使用转移因子产品,以提高干扰素使用效果,并能缩短病程,降低损失。
二、如果畜禽机体组织损伤严重,已处于败血症或毒血症阶段,此时使用干扰素,已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在发病中后期,使用干扰素应采用滴口或注射方式,如果采用饮水方式,此时病情严重的畜禽已难以进食,起不到效果。
四、干扰素对活毒疫苗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正常免疫72h前不得使用干扰素;灭活油苗不受干扰素的影响,并且在使用油苗的时候联合使用干扰素,可以预防在油苗产生免疫力前的野毒感染。
五、在治疗时,不可只用干扰素,不配合使用其它药物,如果把干扰素当成唯一药物使用,治疗效果不佳。
六、可以用注射、滴口、饮水方式使用干扰素,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使用一次或两次即可。
在各种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可加量2~3倍,连用2~3d。
饮水前要断水2~3个h,以确保鸡群都能饮到干扰素。
七、使用干扰素可以与其它抗病毒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卵黄抗体联合使用。
八、使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既不会促进抗体的生成也不削弱或中和抗体。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4d后,可以结合相应传染病的免疫特点接种相应疫苗,这样的话,畜禽疾病通过干扰素得到控制后,机体可进一步获得免疫力,防止其它疫病侵害。
九、干扰素应在病毒感染早期使用才能奏效,因为此时畜禽机体尚未有严重病变。
十、使用干扰素期间可联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也可添加电解多维,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的应用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当前,人们对于肉制品的品质需求日益提升,并且生猪养殖也呈规模化发展。
但是养殖过程,可能由于病毒性疾病,导致猪肉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当猪患病毒性疾病时,合理使用干扰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诱导猪机体,产生抗病毒物质。
并且应用之后能够快速产生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猪免疫力,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研究干扰素在猪养殖期间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干扰素相关介绍1、治疗机理由于干扰素属于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够对生物细胞产生影响,进而产生具有多种功能、高度活性糖蛋白。
其中具有操控基因,能够和抑制物结合,启动基因RNA,将聚酶生物活性发挥出来。
动物细胞如果受到病毒、细菌等影响,能够产生特异性物质,操控基因内蛋白抑制物形成,形成干扰素前体,抑制细胞内部的病毒复制,进而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2、主要作用①调节免疫应用干扰素以后,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免疫细胞,对于中性粒细胞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能够强化免疫调节功效,典型的表现为细胞毒作用以及吞噬作用等。
②抗菌干扰素在使用之后,能够产生系列的杀菌过程,将动物体内的细菌消灭,并且利用传递,将转铁蛋白递质减少,降低铁蛋白的产生。
机体内部细胞生存需要依赖铁蛋白,可降低病菌数量。
除此之外,干扰素应用以后,能够促使机体内部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对于细菌生存造成抑制作用。
③抗病毒干扰素在消灭病毒方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完成:其一,干扰素能够直接对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作用,将细胞激活,使免疫细胞顺利进入到病毒当中,消灭病毒;其二,干扰素还能借助各类复杂方法,对于病毒产生间接抑制,防止病毒大量在体内进行繁殖,保证病毒难以大量存留在机体当中。
二、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的应用1、治疗疾病类型①蓝耳病猪养殖期间,蓝耳病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在猪患病早期,可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天用药1次,每次用药量为0.1mL/kg。
干扰素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体会

干扰素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体会摘要大量实验表明,干扰素在治疗禽类肿瘤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着效果好、见效快、无残留且持续时间久的特点,不管是针对于产蛋鸡、肉仔鸡或是种鸡,在鸡病防治中都可使用。
文章将针对干扰素在鸡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几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p 干扰素;鸡病;防治干扰素(IFN)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
干扰素是细胞在特定的诱导剂作用之下所产生的高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将其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会使得其他细胞即刻获得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免疫能力[1]。
将干扰素应用在鸡病防治工作当中,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干扰素的作用与作用机理干扰素是一种纯粹有基因工程技术所获得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应用于家禽类的种类与病毒性疾病治疗当中,能够快速缓解各类病状,并且还能有效预防各类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
结合大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干扰素在抗病毒与免疫调节方面的效果有着明显的优势,在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
有许多种类的细胞在感染某些病毒的几个小时之内,就会产生干扰素,在几天之后会达到高浓度,能够在初次免疫之后、反应还未形成之前发挥良好的免疫作用。
干扰素主要由宿主细胞的基因编码产生,当细胞感染病毒之后,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产生作用,致使靶细胞编码干扰素的编码基因抑制,进而产生干扰素。
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的干扰素,在接触到其他细胞之后可保护其不受感染。
这种保护作用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干扰素对未感染细胞的DNA去抑制作用而实现的,正因为去抑制作用的存在,未感染细胞会产生一种蛋白质物质,其能够阻挡病毒DNA侵入细胞的核糖体,进而有效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使其在机体内不再扩散[2]。
2 干扰素在鸡病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的鸡病防治工作中,干扰素制剂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针对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禽脑脊髓炎、鸡痘以及球虫病等,都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浅析

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浅析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干扰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猪病毒性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对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浅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干扰素是机体天然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受到病毒、细菌或其他外界刺激后的细胞分泌。
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诱导细胞内一系列抗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干扰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可导致猪肠道疾病的病毒,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和生产。
研究表明,应用干扰素可以有效抑制PEDV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猪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
干扰素在PEDV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当前猪场中广泛流行的病毒,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效益。
研究发现,利用干扰素可以显著抑制PRRSV的增殖和传播,缓解病猪的呼吸道症状,提高存活率。
干扰素在PRRSV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1. 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通过诱导细胞内一系列抗病毒蛋白的合成,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猪的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
2. 调节免疫功能干扰素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帮助猪体内的免疫系统更好地抵抗病毒的侵袭。
3. 减轻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干扰素还能够减轻病猪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等,提高病猪的生活质量。
四、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干扰素治疗的费用较高,不利于在大规模猪场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病毒性疾病在猪养殖中常常给养殖业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干扰素是抗病毒免疫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感染病毒时增强细胞免疫能力,通过诱导细胞抗病毒蛋白的表达来抵御病毒感染。
因此,干扰素在农业养殖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干扰素的种类有多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干扰素。
内源性干扰素在免疫应答中由受到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自身合成,它们共同发挥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
外源性干扰素由人工或生物合成制剂提供,其作用机制与内源性干扰素相似,但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效果。
在猪的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外源性干扰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提供。
一种方法是使用合成品。
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合成物被研制出来,如人重组干扰素、人纯化干扰素和猪重组干扰素等。
这些干扰素可用于注射、口服和残留在喂料中等方式给予权贵猪,以起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促进免疫应答的作用。
另外,传统药材中也存在着多种干扰素的源头,如菊花、黄连、绿茶等,这些中药成分不仅能够促进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而且还能够减轻兽医制剂的负担,这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其中,外源性重组干扰素是一种最常用的疗法。
通过对重组干扰素进行检测和筛选,可以找到一种在治疗猪白痢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的品种。
研究表明,注射外源性重组干扰素可有效促进猪体内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免疫细胞的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从而提高猪的免疫能力和生产能力。
此外,干扰素也可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研究表明,年轻的猪,在注射疫苗时,同时注射干扰素,可以有效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提高疫苗的保护能力,达到更好的预防控制效果。
通过提高疫苗的保护能力,同时加强猪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的病毒性疾病,并减少疫苗的使用量和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干扰素的应用需要灵活掌握,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用。
干扰素剂量的选择需根据疾病具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和养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干扰素在动物疫病预防及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干扰素在动物疫病预防及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摘要]干扰素(IFN)SHI 是机体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而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就会使其他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活性。
在生物学家与研究人员在1957年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
随着医学的发展,IFN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病毒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肿瘤支援疗法中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家畜用IFN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落后,但在防治家畜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方面,有其他抗生素类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因其无污染、无残留、疗效显著等特点,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干扰素;临床治疗;疫病预防1 干扰素的种类目前,临床使用的干扰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的干扰素,一类是使用后能产生干扰素样作用的单体或复合制剂。
前者常见的有白细胞介素、疫康胎,后者目前市场供应的有百加和排异肽。
白细胞介素是一种微红色血液制品,主要成分为白细胞介素—2,疫康肽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主要成分为猪基因工程a干扰素,百加是南农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产一个复合型生物产品,主要成分为干扰素诱导剂和细胞转移因子,严格讲应该叫做干扰素诱导剂或类干扰素;排异肽(商品名:猪用新必妥)是山东省信得药业生产的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液制品,主要成分是淋巴细胞释放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因子,严格讲应叫转移因子单体。
2 干扰素适用范围干扰素参与体液免疫,没有免疫的特异性。
从理论上讲在病毒性病例和细菌性病例的临床处置中都可以使用。
但为了降低成本,在临床实践中,仅在病毒性疾病的控制和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中使用。
2.1干扰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于处于疫前驱期的症状微病例,例如猪群中便秘和拉稀同时出现、个别猪只发生流泪、采食量下降的猪瘟爆发前兆,发生过流产、生产过死胎和木乃伊的母猪发生伪狂犬病的呕吐症状时,眼圈发暗、腹下或四肢内侧皮下有淤血点的圆环病毒病早期临床症状个体,母猪最后一对乳头发、发紫,或会阴部出现一过性蓝紫斑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时,使用干扰素+抗病毒(细菌)药物,效果非常理想,较短的治疗不仅可以减少用药,而且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韦莉, 王菁, 刘爵, WEI Li, WANG Jing, LIU Jue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97
刊名:
中国家禽
英文刊名:CHINA POULTRY
年,卷(期):2010,32(9)
被引用次数:1次
1.孙进华;徐良梅;李建平鸡γ-干扰素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家禽 2009(09)
2.王玉东;刘俊辉;黄秀梅禽用干扰素对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干扰作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 2003(7)
3.李凤华;林云圣;崔丽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 2004(7)
1.郑玉姝.赵朴.赵宏坤.田兆菊.王新华.梁美兰.ZHENG Yu-shu.ZHAO Pu.ZHAO Hong-kun.TIAN Zhao-ju.WANG Xin-hua.LIANG Nei-lan鸡培养细胞γ-干扰素诱生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生物技术2008,18(2)
2.动物血液制备干扰素[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6(5)
3.王琰.于怀敬干扰素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兽医导刊2009(9)
4.杨希国.张秀英中药合剂在雏鸡体内诱生及促诱生干扰素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05,27(2)
5.胡静干扰素诱生剂刺激肝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研究[学位论文]2008
6.陈志忠.秦裕荣使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必须注意的若干事项[期刊论文]-畜禽业2008(6)
7.武玉梅牛IFN-γ与奶牛乳房炎S.aureus FnBPA D区基因的串联及表达[学位论文]2009
8.李凤华.林云圣.崔丽.江国托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家禽2004(7)
9.邵健忠.项黎新.阎春兰草鱼γ样干扰素的体内诱导[期刊论文]-水产学报2001,25(1)
10.张有聪.刘淑英.齐景伟.龄南.刘志楠内源性褪黑素对鸡和鸭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γ-干扰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4)
1.马德星.李广兴.马春丽.杨静红新型鸡白细胞介素15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体外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11(18)
引用本文格式:韦莉.王菁.刘爵.WEI Li.WANG Jing.LIU Jue干扰素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家禽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