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肩痛

合集下载

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性肩痛临床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性肩痛临床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性肩痛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偏瘫性肩痛应用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68例偏瘫性肩痛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4例,对照组施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施行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将两组疗效开展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2.00±0.16)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干预后的UCLA评分(32.55±4.89)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偏瘫性肩痛应用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偏瘫性肩痛;康复训练;藏药如意珍宝丸偏瘫性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痉挛、软组织损伤以及肩关节半脱位,这些症状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藏药如意珍宝丸是治疗关节不利、肌肉痹症以及机体强直的经典药物,具有消炎止痛、醒脑、活络经脉的功效,对缓解肩关节疼痛有一定的帮助。

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肩关节肌肉痉挛以及关节半脱位的情况。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从我院选择68例偏瘫性肩痛患者,使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接受藏药如意珍宝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45岁至75岁,平均年龄(56.58±4.58)岁。

观察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42岁至72岁,平均年龄(56.77±4.30)岁。

两组偏瘫性肩痛患者的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施行康复训练治疗,(1)良肢位摆放肢体,防治痉挛模式及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并发症-肩痛

偏瘫并发症-肩痛

3.冈下肌 冈下窝--肩关节后方--大结节--上臂内收并旋外;
4.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肩关节后方--大结节--上臂内
收并旋外;
5.大圆肌肩胛骨下角--肱骨前方--小结节嵴--上臂
后伸、内收和旋内.
6.肩胛下肌:肩胛下窝--肱骨前方--小结节--内收、旋
内.
三角肌 小 圆 肌
大 圆 肌
1、肩胛肱骨协调活动的丧失
不能认为肩痛是疾病的一部分.发病时并不存 在肩痛,显然,有些因素引起了肩痛.
一、肩痛的原因
肩由七个关节组成,它们之间互相协调, 同步运动,保证了肩完全无痛的运动。任 何影响这种互相协调的因素都会引起肩痛 或运动受限。为了理解偏瘫后引起肩痛的 机制,必须了解正常肩的活动机制。
肩胛肱骨协调活动使上肢能被平滑的上 举的过程
2、帮助患者做床椅转移时牵拉了其上肢。 一般我们在这方面比较注意,但是病号家 属往往忽视这方面的问题,只抓住患者的 上肢,由于患者自身的重力,患者移动身 体时迫使肩关节外展,特别容易导致肩的 损伤。同样当帮助患者行走时,抓住患者 的手或患肢搭在帮助者的肩上。任何失去 平衡或突然运动,都可使上肢被迫外展, 肱骨头靠近肩峰而造成损伤。
尽管有些肩痛是由于意外损伤而突然发生, 但通常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在治疗或检查 中被动活动上肢时,患者在关节被动活动范 围的终末段感到剧烈疼痛,并可以准确指出 疼痛部位.
如果引起疼痛的因素未去除,疼痛可能在一段 时间内很快加重,而且整个活动范围都引起疼 痛,特别是上肢上举和外展时.某些患者可能 仅在某一特定姿势下疼痛,甚至晚间卧床也疼 痛,有的突然剧痛可能不仅发生于全范围活动, 而且上肢再放到体侧时或在运动的某一阶段 也会突然疼痛.
3、在轮椅中不正确的搬动。患者在轮椅 中下滑时,身体 的重量迫使未受保护的肩关节被动外展。 同样,护理人员从浴盆里提起患者时也会 发生相同的损伤。

偏瘫肩痛康复治疗论文

偏瘫肩痛康复治疗论文

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治疗。

方法:对21例偏瘫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经治疗病人肩痛明显缓解。

结论:对偏瘫肩痛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使肩痛明显缓解,促进疾病的整体康复。

肩痛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5%~84%。

其中2/3在中风发作后4周内出现肩痛,其余的在随后的2个月内发生。

然而肩痛也可以很晚出现,甚至在数月后。

患肢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弛缓性瘫痪,也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痉挛状态。

肩关节半脱位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疼痛多发生在上肢活动时,如穿衣和肩上举,会影响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和护理。

疼痛有时也发生在休息时,甚至影响睡眠。

肩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功能的恢复。

本文对21例偏瘫合并肩痛患者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偏瘫;肩痛;运动疗法;超短波治疗;针灸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4-01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2~78岁;入院时病程15~720天,平均218.7天。

脑梗塞13例(其中1例患者两次脑梗塞)、脑出血8例;肩痛,右10例,左11例,其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12例,肩手综合征2例。

现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感觉障碍,既往无肩周炎及其它肩痛病史。

1.2 康复方法(1)发病早期保持良好的床上体位,使肩胛骨充分前伸,上肢予以适当支撑。

(2)被动肩关节前屈训练:患者平卧位双侧下肢屈曲,做肩胛、骨盆反向运动。

在肘关节伸直状态下,治疗者把患侧上肢上举到无不适的位置。

患者坐位双手叉握在一起,然后放在前面的一个大皮球上,身体前倾推动皮球,然后再返回。

实际运动发生在屈曲的髋关节上,但同时肩关节也做进一步上举的运动。

(3)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运动: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治疗师坐在患侧,一手托住患者肘关节,使其手臂伸直,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掌,使其手指伸直,医者用食指抵住患者拇指,使其拇指展开,治疗师用手使患者的患手背曲,并持续一定时间;(4)叉手上举活动肩关节: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治疗师由上肢近端至远端快速拍打患肢伸侧肌,使肘伸直,令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握在一起,患手各指分别在健手各指上面,以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逐渐上举上肢数次,被动运动患侧上肢,同时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进行该训练,每日数组,每次上举20次为一组。

康复治疗偏瘫后肩痛76例

康复治疗偏瘫后肩痛76例
间} 3分 : 能 正 常 。 功
表 1 2组 肩痛 情 况 比较 ( % ) ,
2 1 3 以 B rhl E生 活 活 动 指 数 法 。 .. ate 每 t 所 有 的 评 定 工 作 由 同一 个 医师 完 成 。 节 活 动 度 测 定 时 . 关 避 免 在 治疗 前 后 进 行 。 有 数 据 接 受 统 计 学 X 检 验 . S S 所 以 PS 软 件 在 P 机 上 完 成 C 2 2 治疗 结 果 : . 见表 2 4 ~ 。 2组 治 疗 前 肩 关 节 疼 痛 程 度 积 分 和 Ln m r 法 积 分 比 id ak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 医 药 20 0 2年 1 0月 第 3 3卷 第 5 期
l 4
FuinJ u n l f j o r a TCM Oco e 2 0 ,3 ( ) a o t b r 0 2 3 5
康 复治 疗 偏 瘫 后 肩痛 7 6例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象 : 例来源于 19 . 病 9 9年 7月 至 2 0 年 6月 福建 省 第 01 二 人 民 医院 康 复 科 、 建 中 医 学 院 国 医 堂 和 福 州 市 鼓 楼 区 医 福 院 门诊 和 病 房 收 治 的 7 患 者 。 中 男 4 6例 其 9例 , 2 例 ; 均 女 7 平 年龄 5. 6 2岁 。所 有 病 例 按 入 院 E期 之 奇 偶 数 随 机 分 成 2 , t 组
之 剧 痛 . 能 活 动 ; 5 : 续 自发 性 剧 痛 . 能 活 动 。 不 ⑥ 分 持 不 2 1 2 肩 关 节 综 合 性 运 动 功 能 评 定 : 用 改 良 L n mak .. 采 id r 法。 内容 包 括 ① 肩 外 展 肘 屈 前 臂 旋 前 将 手 带 到 颈 后 部 ; 肘 伸 ② 展 . 前 屈 1 0; 肘 伸 展 , 外 展 到 1 0 ; 肩 内 收 内旋 , 肩 8 。③ 肩 8。④ 肘 伸 展 前 臂 旋 前 将 手 带 到 对 侧 膝 关 节 侧 方 位 ; 前 臂 旋 后 : 屈 ⑤ 肘 9 。 得 1 2分 , 必 须 伸 展 , 屈 约 4 。 3分 ; 前 臂 旋 O时 ~ 肘 肩 5得 ⑥

偏瘫性肩痛 ppt课件

偏瘫性肩痛 ppt课件

21
22
16
(三)、手法活动肩胛骨
• 患者仰卧位时,治疗师一手从患者患 侧腋下伸向患侧肩胛骨后,手掌托住 患侧肩胛骨;另一手扶住患肩;作肩 胛骨向前、向外、向上的运动。患者 坐位时,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 一手放在肩胛骨后,将上臂向前伸及 外展方向牵拉。
17
(四)、抗痉挛运动
• 在痉挛期,患者患侧上肢常表现为肩胛骨回缩, 上肢屈曲性痉挛模式。因此,上肢伸肌的主动活 动和抗阻训练可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挛缩。患 侧仰卧,双腿屈曲并拢向两侧摇动,旋转躯干。 然后将双腿倒向健侧,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膝上, 一手放在患肩上,用力向下压。通过牵拉患侧, 以降低整个患侧的肌痉挛。注意控制双腿摇动的 节律,勿快。患者坐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 肢,一手握住患手,注意必须使手指展开,腕背 屈,让屈曲痉挛的上肢伸直(肘伸直),向肩前 屈方向牵拉上臂。用上述手法向肩外展方向牵拉 ,外展上肢同时注意在尽可能范围内外旋。通过 缓慢被动牵伸患侧上肢,可使上肢节在人体的活动范围最大,偏瘫时改变 最明显。肌电生物反馈对降低肌张力和伴发 的疼痛有价值。
20
(七)、其它治疗
• 偏瘫性肩痛也可用下述方法治疗:①温热疗法 、寒冷疗法;②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TDP) 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 止痛的作用。距离30-40cm,时间30min。每日 一次,15-20次为1疗程;④抗痉挛药物;⑤ 用酒精及利多卡因注入痉挛肌肉也有效;⑥对 肩手综合征患者,可用类固醇类药物口服或关 节腔内注射,或局部注射交感神经阻滞剂。
18
(五)、患侧负重
• 患侧负重是一种降低患肢异常肌张力和增加本体 感觉刺激的有效方法。治疗师用双手按住患侧肩 关节,轻度挤压并上抬肩关节。对肌张力增高能 坐起的偏瘫患者,取坐位,上肢略外展、外旋, 肘伸直,手指伸开,用手按在平坐位床或椅上, 移身体的重量向患侧(即用患侧上肢支撑体重) ,注意上肢保持外旋的位置。上肢患侧负重即可 增加肩关节的本体感觉刺激,又可抵抗上肢的屈 曲痉挛。

脑卒中后肩痛PPT课件

脑卒中后肩痛PPT课件
优点:定位操作精确,避免误伤动脉
缺点:疼痛比神经阻滞针明显;无法确定最佳注 射点
肩胛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纠正治疗 痉挛性偏瘫肩痛
.
1
研究背景
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 复和生活质量。Van Ouwenaller调查的发病率为72%, Pindeo调查脑卒中恢复期的发病率是40%。其原因 复杂,常规的治疗对策多为静态物理治疗,如热疗、 中低频电刺激、制动等。近年来,从运动学角度出 发,针对痉挛期的HSP特点,主动纠正解剖结构异 常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国外文献已有部分文献, 国内也有医生关注并尝试使用。
15
16
治疗策略及方法
• 肩胛骨移位责任肌群评估 • ——喙肱肌起于肩胛喙突,止于肱骨内侧
1/2处(与三角肌止点对应),即在大臂的 内侧肱肌上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 该肌肉近端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 当喙肱肌处于痉挛状态时,除限制肩胛骨 联动运动外,还因持续收缩,使喙突端附 丽区出现炎症,疼痛。偏瘫肩痛患者多在 喙突端可触及压痛。
3
偏瘫肩痛的鉴别诊断
1、肩关节半脱位被认为是产生HSP的主要原因。此结论 虽有争议,但Dursun研究表明肩关节半脱位与反射性 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有因果关联,肩痛的结局是存在的。 软瘫期有18%的患者肩痛,由于重力关系使肩关节周 围软组织受到持续过度牵拉,形成肩关节半脱位。
2、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偏瘫后 亦常见,其特征是肩或手部的剧痛,腕关节及手背浮 肿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多种原因影响交感神经自律, 造成末梢神经血管障碍。
5
偏瘫肩痛的鉴别诊断

浅谈偏瘫并发症“肩痛”治疗PPT

浅谈偏瘫并发症“肩痛”治疗PPT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
机器人辅助治疗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精准的物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 复进程。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环境,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增强 康复训练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等技术,激活瘫痪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功 能恢复。
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专业按摩和推拿手 法,放松肩部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肩部 功能锻炼,增强肌肉力 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如非 甾体消炎药、局部麻醉
药等,可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肩关节镜手术
通过微创技术,清理肩关节内 部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结构。
肩袖修复术
针对肩袖损伤引起的疼痛,修 复受损的肩袖组织。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观察肩关节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骨折、脱位等情况。
MRI检查
进一步了解肩关节内部结构,如肌腱、关节囊等是否存在异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评估神经功能,排除神经根病变等引起的肩痛。
04
偏瘫并发症“肩痛”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物理疗法
如电刺激、超声波、磁 疗等,有助于缓解肩部
疼痛和肌肉紧张。
按摩与推拿
姿势异常
偏瘫患者常因肌肉力量失衡而出现 姿势异常,如肩胛骨后缩、上抬等, 导致肩部压力增大,引发疼痛。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高发人群
偏瘫患者,尤其是脑卒中 后患者,是肩痛的高发人 群。
发病率
据统计,约有30%~60% 的偏瘫患者会出现肩痛症 状。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高申菊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高申菊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高申菊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护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脑卒中致偏瘫住院并发肩痛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3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肩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护理的方法。

结果:早期为患者进行体位疗法及被动运动,搬运和转移病人时注重保护上肢,护理活动中避免引起肩痛的不适当运动,对家属及陪护进行健康指导等措施,可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

结论:对偏瘫患者发生肩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环节提出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肩痛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原因分析;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38-02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偏瘫患者肩痛的发生率为5%~84%[1],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感或难以忍受的感觉,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阻碍上肢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持续疼痛使患者产生情绪或心理障碍,进一步严重干扰康复治疗,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早期预防、正确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笔者对偏瘫患者发生肩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护理环节提出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肩痛的发生。

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因脑卒中致偏瘫住院并发肩痛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其中>59岁31例。

脑梗死26例,脑出血11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22例。

发生于痉挛期29例,迟缓期9例。

合并症:高血压32例,2型糖尿病26例,冠心病23例,心律失常16例,心肌梗死7例。

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30例,肩手综合征13例。

发病后7天内接受康复干预(包括体位疗法、运动和作业疗法)7例,电针治疗2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肌电反馈 问题:抑制肌张力高的肌群?
8 针灸 9 药物
我的肩痛患者,我是怎么处理的?
首先,进行理疗
其次,用一般的推拿手法对肩周的肌肉组织 进放松
然后,采用关节松动术中的1~2级手法,做 盂肱关节的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关节盂 内的滑动。
最后,在VAS5分疼痛范围内做主动运动的 练习。
我师傅的处理:
例如:上肢被动外展而没有外旋,牵引方式作 用于肩关节,过度的被动外展
2.肌张力的影响
低张力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因受自然重力的影 响或者是外力牵拉,不能自主活动等原因容易 导致肩周的软组织受损
高张力时,痉挛肌可持续的牵拉肌腱引起附着 点的骨膜部位疼痛,肌肉痉挛影响正常的肩胛 骨和肱骨的协调活动
3.关节囊的挛缩
1 用按摩的手法进行肩周肌肉的放松,增加血供 2 关节轻柔松动,滑动,滚动盂肱关节 3 PNF特殊技术,如节律启动,缓慢逆转,反复
收缩,收缩放松,复合等张,螺旋对角线(在 无痛范围内)
4 最后的运动训练主要做闭链负重练习
结束了。。。
研究证明,半脱位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但由于 对旋转袖和上关节囊及其相关的韧带产生牵拉 ,通过非特异性机制产生疼痛。另外,脱落的 肱骨头可压迫腋神经,导致腋神经潜伏传导时 间减慢而发生肩痛。
6.丘脑综合征和肩-手综合征
丘脑损害和丘脑外侧核损害可导致感觉过敏, 自发性灼样疼痛
肩-手综合征会义 是指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结束时出现的锐
痛,整个活动范围内出现的剧痛,接触 后出现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Second Page
二 原因
一般认为,偏瘫肩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 要原因有
1.患侧肩部的处置不当
扶抱转移,姿势治疗,功能锻炼时,若处置不 当会导致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扭伤,若忽视 肩胛骨的向前旋转和肱骨外旋,可导致关节囊 ,滑囊或肌腱受压损伤
偏瘫患者不能正常的移动患侧上肢,由于肌肉 的不活动,使得静脉血和淋巴液瘀滞,血液循 环缓慢发生组织水肿,内有浆液纤维性渗出物 ,产生关节囊和肌间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硬 ,引起关节囊的挛缩。
4.臂丛损伤
常与肌肉迟缓有关,初期的肌肉迟缓引起臂丛 的过度牵拉,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半脱位的发 生
5.肩关节半脱位
二 治疗
偏瘫肩痛的治疗越早进行越好,应及早进行, 在偏瘫患者急性期应重视上肢的康复
1.体位疗法 仰卧位 侧卧位 坐位
2.被动活动 活动范围 活动次数
3.肩胛骨的活动 仰卧位 侧卧位 坐位
4.抗痉挛活动 降低整个患侧的肌痉挛 松动肩胛骨 降低上肢的痉挛
5.患侧负重
6.理疗 中药塌渍加红外线 短波和超短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