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晚杂交稻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 . 1 生育 期适 中
1 0 k g 。播种 做 到稀 播 、 均播 , 在 1叶 1 心 期 喷施 多效 唑
该 品 种 在 松 溪 县 渭 田镇 、 旧 县 乡 种 植 ( 海 拔 培育矮 壮 多蘖秧 , 以促进秧 苗 分蘖培 育 三又秧 。 2 0 0 I n ) , 5月 2 0 —2 5日播 种 , 6月 2 0 日移 栽 , 秧龄 3 0 d 2 . 2 合理 密植 , 插足 基本 苗 , 提 高插 秧质量 ( 不超 过 3 0 d ) , 9月 1 0日齐穗 , l O月 中旬 成熟 。全 生育 视土 壤肥 力 ,采 用 2 0 c m x 2 3 c m或 2 3 c ux r 2 3 c m, 每 6 6 7 m 插 1 . 2万丛 。对 于肥力 水平 低 的土地 , 基本苗 期 1 4 2  ̄ 1 4 5 d 。
甬优 1 5是 浙江 省 宁波市 农业 科 学 院和宁 波市 种 子 示 范种 植表 明 , 甬优 l 5表 现稳产 、 高产、 适应 范 围广 , 是 农 民朋 友值 得信 赖推 广种植 的优 良品种 。 有 限公 司用 甬粳 4号 A x F 5 3 0 2合作 选育 而 成 的籼 粳 杂 交新 品种 , 2 0 1 3年 通 过 福 建 省 品 种 审 定 ( 闽 审 稻 2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2 0 1 3 0 0 6 ) 。 2 0 1 3年松溪 县 种子 管理 站 引进该 品 种 , 在 松 2 . 1 适 时播 种 。 培 育 带蘖壮 秧 溪 县 旧县 乡东厝 村 、 游墩 村 进行 示范 种植 7 h m , 松溪 县 作 中 稻种 植 , 播 种 期 可 在 5月 中 、 下旬 播 种 , 秧 龄 渭 田镇 渭 田村 、 吴 村 村示 范 种植 5 . 3 h m , 表 现 生 育期 适 3 0 d为 宜 , 播 种 前 进 行 晒 种 和浸 种 催 芽 , 晒 种 时 间为 中、 高产 、 优质 、 抗倒 、 米 饭适 口性 好 等特 点 。 2 d左 右 , 催 芽标 准 以“ 根 长一 粒 谷 , 芽长 半 粒谷 ” 为准。 1 特 征 特 性 每6 6 7 i n 大 田用 种 量 0 . 7 5 k g ,秧 田播 种 量 在 7 . 5 —

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应文飞;鲁艳君;王志军;季茂荣
【期刊名称】《杭州农业与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甬优15是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以京双AXF5032杂交组配而成的籼粳交新组合,2012年2月通过浙江品种审定。

该品种自从2007年引入临安试种五年来,均表现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后期熟相好、米质优等特点,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应文飞;鲁艳君;王志军;季茂荣
【作者单位】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临安31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33
【相关文献】
1.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5机插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孙军华;张权芳;何旭华;赵卫国;俞乐青
2.连晚杂交稻甬优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J], 郑永汉;王旭广
3.甬优2640作再生稻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高产栽培技术 [J], 陈志国
4.甬优15连晚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J], 郑永汉;
5.'甬优15'机插田随插随用同步封草试验 [J], 史骏;林乐志;陈宏宇;谌江华;汪峰;任少鹏;柴伟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西南山区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插高产群体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浙西南山区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插高产群体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浙西南山区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插高产群体培育及配套
栽培技术
蓝月相;董益坤;任伟春;梁平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4)008
【摘要】为进一步减轻种粮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在浙西南山区开展了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械育秧、机械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培育壮秧、宽行密株、小苗移栽、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甬优15号’机插产量11.0 t/hm2以上的穗粒结构为有效穗200万/hm2、每穗总粒240粒、每穗实粒210粒、千粒重27.5 g左右.
【总页数】4页(P1-3,8)
【作者】蓝月相;董益坤;任伟春;梁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浙江云和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浙江云和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浙江云和323600;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浙江云和32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59.2
【相关文献】
1.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组合钵苗机插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J], 阮洪家
2.单季晚稻甬优15机插产量超10.5t·hm-2配套栽培技术 [J], 金芝辉;潘青仙
3.浙西南山区单季晚稻‘甬优15号’机插高产群体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J], 蓝月相;董益坤;任伟春;梁平;
4.杂交晚粳“甬优538”特征特性与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J], 钱屹;曹泉方;陈永星;季新荣
5.超级稻甬优12机插单产1000 kg/667 m2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栽培技术 [J], 苏柏元;朱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Ab s t r a c t :Yo n g y o u 1 5 p o s s e s s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h i g h a n d s t a b l e y i e l d, g o o d g r a i n q u a l i t y,b i g p a n i c l e w i t h mu c h g r a i n
DAI L i - f e n g
( D a q i a o T o w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o f G u t i a n C o u n t y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3 5 2 2 0 0 )
甬优 1 5系 宁 波市 农 科 院作 物所 与 宁 波市 种 子
审定 ,2 0 1 3年 被 农 业 部 确 定 为 超 级 稻 示 范 推 广 品
有 限公 司合作 以甬粳 4号 A ( 原名 :京 双 A )× F 8 0 0 2( 原名 :F 5 0 3 2 )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 种 。2 0 1 2年通过 浙江省审定 ,2 0 1 3年通过福建 省
1 4
福1 耋 琅 t 舛 聂
2 0 1 3 年 第高产 栽 培 技 术
戴丽锋
( 福建省古 田县大桥镇农 业服务 中心 3 5 2 2 0 0 )
摘 要 :甬优 1 5具 有高 产稳 产 、米质 优 良、穗 大粒 多、后期 转色 好 、适应 性广 等特 点 。介绍 了 甬 优l 5在 古 田县 作 一季 中稻种 植表 现及 高产 栽培 技术 。 关键 词 :杂 交稻 ; 甬优 1 5 ;特 征特 性 ;栽培 技 术

甬优15水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5水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15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用甬粳4号A×F5302选配的籼粳交偏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2010年引入建德市作单季晚稻种植获得成功,产量比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高,增产幅度达10%以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1特征特性1.1生育特性甬优15在建德市作单季稻种植,在5月20日前后播种,6月7日移栽,8月30日齐穗,10月3日成熟,全生育期136d 左右,比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8号全生育期长3d 左右。

生长整齐,株型较高,平均达135.4cm ;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分蘖率较弱,有效穗稍少,平均为195万穗/hm 2左右;穗大粒多,结实率稍低,平均每穗总粒数为237粒左右,结实率平均为76.0%左右,平均每穗实粒数为180粒左右;叶片长而较宽,生长繁茂性强,叶色较深,高肥条件下叶片易披,并造成田间郁蔽、结实率下降、千粒重降低,生产应适当控制氮肥使用总量;千粒重27.5g 左右,粒重较高,米质较优,米饭适口性好[2]。

1.2产量表现甬优15在建德市作单季晚稻种植表现高产稳产,据3个品比试验点资料,甬优15平均产量为8386.5kg/hm 2,比中浙优8号平均产量7527kg/hm 2,增产859.5kg/hm 2,增产11.4%。

另根据实产调查,总面积为5.04hm 2,平均产量为9235.5kg/hm 2,比中浙优8号增产12.5%。

其中梅城镇南峰村一农户种植1000m 2甬优15,平均产量达到10.128t/hm 2,大同镇永盛村一农户种植1400m 2甬优15,平均产量达到10.728t/hm 2,显示出甬优15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2高产栽培技术2.1培育壮秧5月15—20日播种,采用旱育秧,1hm 2大田只需种子9kg 、秧田150m 2。

旱育秧比较有利于强化栽培模式,其在节省种子、秧田、用工等成本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育出高素质的秧苗。

旱育秧苗插后爆发力强,具有发根时间早、起发速度快、低位分蘖数量多、成穗率比较高、产量稳且高的特点。

优质稻“甬优15号”作晚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优质稻“甬优15号”作晚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使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 ,影响稻米 的品质和 产量。采用早杂倒种 的方式 ,虽然可以有效避开早
秋 寒 的影 响 ,但 因生 育 期 短 ,产 量不 高 ,稻 米 品 质
伸算每 6 6 7 1 T I 干谷产量 5 6 8 . 7 4 k g ,同一 田块种植
的丰两 优一 号实 割测 产 6 9 . 1 5 m ,实 收 湿 谷 6 3 . 9 5 k g ,伸算 每6 6 7 m 干谷 产 量 5 2 4 . 0 8 k g 。甬优 l 5号
福建省福清市晚稻面积较大 ,播种面积有 5 4 0 0 h r n 左右 。在 推广 的许 多 晚季 杂 交 水 稻 品种 中 ,因
生 育 期 较 长 ,始 穗 期 迟 ,经 常 遇 早 秋 寒 ,造 成 包
1 5号 在城 头镇 星桥 村 作 双 季 晚 稻 试 种 。 1 1月 6 日 邀请 福 清市农 技 推广 部 门进 行 实割 测 产 ,测 产 面 积 6 8 . 7 4 m ,实 收 湿谷 6 8 . 9 9 k g , 按 晒干率 8 5 %折算 ,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s o wi n g i n t i me ,r a t i o n a l p l a n t d e n s i t y,s c i e n t i f i c f e r t i l i z e r a n d wa t e r ma n a g e me n t ,t i me l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o f d i s e a s e s a n d p e s t s ,h a r v e s t i n g i n t i me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y i e l d a n d q u li a t y . Ke y wo r d s :Hy b i r d i r c e ;Y o n g y o u No . 1 5;l a t e r i c e ;c u h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15号在福建邵武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_陈梅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15号在福建邵武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_陈梅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15号在福建邵武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Heavy-panicle HybridRice CombinationYongyou15at Shaowu,Fujian陈梅1,陈梅香2(1.邵武市农业局,福建邵武354000;2.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福建邵武354000)摘要:重穗型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甬优15在福建省邵武市种植,表现出抗倒、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米质较优、丰产性好等特点,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水稻;甬优15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048;S3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3956(2013)04-0046-02甬优15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单季重穗型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0年福建省邵武市引进该组合作单季晚稻试种,但因种子含杂率偏高影响了产量;2011和2012连续2a继续试种,该组合均表现穗大粒多、产量高、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

现将该组合在福建省邵武市3a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种植表现1.1产量表现2010年在邵武市沿山镇砂坑村(0.33hm2)和徐溪村(0.33hm2)作单季晚稻种植,因种子含杂率偏高,对产量有所影响,经测产验收单产仍达8.74 t/h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3%。

2011年继续在沿山镇砂坑村(0.2hm2)和下沙镇(0.2hm2)胡书村试种,经测产验收平均单产达9.71t/hm2;2012年继续在沿山镇砂坑村(0.33hm2)和白樵村(0.33 hm2)试种,经测产单产达10.92t/hm2,比甬优9号增产11.29%。

3a6个点平均单产9.69t/hm2。

1.2生育期甬优15号在邵武市作单季晚稻种植,5月12—收稿日期:2012-12-28作者简介:陈梅(1968-),女,福建上杭人,助理农艺师。

杂交稻甬优15特性及栽培技术

杂交稻甬优15特性及栽培技术
7 8 . 5 % ,千粒 重 2 8 . 9 g 。甬优 1 5的成 穗 率 以及 每 穗 总粒 数大 于对 照两优 培 九 ,属 于 大穗型 品种 ,籽 粒饱 满 ,千粒 重 比对 照增 2 . 5 g 。
2 . 2 抗 性
甬优 l 5在 浙 江省 各 地 的生产 示 范 中 同样 表 现
中 图 分 类 号 :S 5 1 1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0 5 2 8 — 9 0 1 7 ( 2 0 1 4 )0 2 — 0 1 6 4 — 0 2
甬优 l 5是 宁波市 农业 科学 研究 院作 物研究 所 、
宁波 市种 子公 司 以京双 A ×F 5 0 3 2杂 交组 配 而 成 的
出稳 产 高产 。 甬优 1 5在 2 0 1 0年 引入建 德 市作单 季 晚稻种植 ,总 面积 为 5 . 0 4 h m ,根据 实 产 调查 , 平 均产 量为 9 2 3 5 . 5 k g・ h m ,比 当年 建德 市单 季
据 浙江 省农 业科 学 院植 物保 护 与微生 物研 究所
秦 叶 波 ,陈 少杰 ,刘 鑫 ,欧 阳由男
( 1 浙 江 省 种 植 业 管 理 局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2 0 ; 2 . 宁 波 市 种 植 业 管 理 总站 ,浙 江 宁 波 3 . 浙 江 省 种 子 管 理 总 站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2 0 ; 4 . 中 国 水 稻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3 1 5 0 1 2 3 1 0 0 0 6 )
均 产量 达到 1 0 7 2 8 k g・ h m~,显 示 出甬优 l 5具 有 较 高 的增 产 潜力 。
籼粳 交新 组合 ,2 0 1 2年 2月通 过 浙 江省 品种 审定 。 该组 合属 籼粳 交偏 籼型 三系 杂交 稻 ,茎 秆坚 韧 ,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第 5 期

宝 的新途径 , 提高农 “ 三夏”期间组织秸秆捡拾 打 捆机将小麦秸秆 打包成 捆 , 堆放运输 、 销售加工 , 作为
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造纸业 、 制板业 、 轻工业建筑材料 等 方面, 成为循环利用的有效资源。
率和 千 粒 质 量 , 夺 取 高产 。 机插后保持薄水状态 , 缓 苗 期过 后 应浅 水 勤 灌 ; 分 蘖 期 干 湿 相 间促 分蘖 , 当每 6 6 7 m 总苗 数 达 2 0万 时及 时
( 3 ) 做好 田间管理。 一般晚稻组合在抽穗 扬花后 2 5 ~
3 0 d灌浆基本 结束 , 而 甬优 1 5要在花后 3 0 ~ 4 0 d才能 结束 , 存在 “ 二次灌浆现 象” ; 因此在施肥上要针对这个 特 点, 采取相应措施 。创新农场 7月 1 8 日每 6 6 7 m 施基 肥茶 饼 3 0 k g 、 5 1 % 复合肥 2 5 k g ; 7月 2 7 日追施 分蘖
肥4 6. 4 % 尿素 7 . 5 k g 、 氯化钾 5 k g ; 9月 1 0 日施 穗 肥
落水晒 田; 孕穗 期以湿为主 , 保持 田面有水层 ; 抽穗期保 持 田问有浅水;灌浆期 以湿润为主 ,干干湿湿促 灌浆结 实, 保持根系活力 , 忌断水过早 , 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 。
4 . 秸 秆新 型 能源 成 时 尚
省 岐 山县通 过项 目带动 、 资金 扶持 、 技术 推广等方式 , 在
农作 物秸 秆机械化综合利用 ( 以下简称秸秆利用) 方面取
得 了 显著 效 果 。


秸秆利用呈现 出新特点
秸秆燃料和沼气作为一种新型生 物质能源 ,以其清 洁、 环保 、 低成本 和可再生等特性 , 正在受到越来 越多农 户和发电厂的追捧 。岐 山县已建家用沼气池 l O万 多座 , 农 户使用秸秆气化炉 5 0 0多个 ,在 中小型养殖场 和种养 基 地建设 沼气工程百余处 。燃料加 工利用 和沼气利用 预
大 田期 根 据 病 虫预 报 , 及 时 防治病 虫 害 。
作者简介: 浙江 省 乐 清 市 柳 市 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 心 3 2 5 6 0 4
5 l % 复合肥 1 0 k g 。 既保 证前期 早生快发 , 以获得较 多的
有效穗 , 又 要 防止 后 期 因 缺 肥 而 早衰 , 以获 得 较 高 的结 实
二、 秸秆 利用体现多方面成效
1 . 技 术 推 广应 用广 泛
玉米秸秆青贮饲草加工产业 , 发展畜牧业。将青贮饲草作为
商品进行规模加工 、 销售 , 初步形成“ 企业+ 合作社+ 农户” 的
秸秆利用技术 的示范推广 ,改变 了传统 落后的生产
方式 , 减少 了作业环节 , 减轻 了劳动强度 , 提高了生产率 。
计 消 化 玉米 秸 秆 2 6 6 7 h m , 可 节 约 标 煤 3万 t 。
1 . 机 械 还 田成 首 选
通过小麦留高茬玉米免耕硬茬播种和玉米秸秆直接粉 碎还 田等技术将秸秆进行还 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地
力。 主要有 两种 方式 : 一是 小麦 机 收 留高茬覆 盖还 田和 小麦 秸 秆粉 碎抛 撒 , 主要 应 用 于一年 一熟 地 区 ; 二是 玉米 秸秆 机 械 粉碎 还 田 , 秸秆 覆 盖于地 面 , 主要 应用 于一 年两熟 区。 2 . 机 械 化 饲 草 加 工 受 青 睐 通过 发展 农机 服务 组织 、 扶 持饲 草加工 龙头 企业 , 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