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
衡量库存健康的三个库存控制指标

衡量库存健康的三个库存控制指标库存健康,是指库存结构中,维持日常出货的周转库存、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库存和各种多余库存的比例关系。
库存健康水平,体现着库存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多余库存越多,库存越不健康,库存管理水平越低下。
那么,如何来衡量或量化库存的健康程度呢?本文给大家介绍衡量库存健康或者说体现库存管理水平的三个库存控制指标:库存周转率、库存动销率和库存呆滞率。
下面分别介绍。
一、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 Over(ITO)。
库存周转率是反应库存周转快慢程度的一个指标。
是指某时间段的出库总金额(总数量)与该时间段库存平均金额(或数量)的比率,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库存周转的速度。
库存周转率是从库存流动的速度衡量库存健康水平。
库存周转率越高,库存越健康。
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做高库存周转率需要一定的成本,当达到一定的平衡点或边际点时,追求过高的库存周转率可能得不偿失。
存周转率反应的是企业一个期间的库存控制水平,通常以月或年来统计和监控。
计算公式:ITO=实际出库物料成本/平均库存成本*100%。
关于库存周转率计算公式,特别说明几点:1、出库和库存均使用金额而不是使用数量,因为库存SKU众多,各SKU价格高低不同,单位与规格各异,用数量计算的话无法进行汇总、比较与分析,更无法直观反应库存控制水平。
(当然,计算单一物料的库存周转率,可以使用数量。
)2、分子使用的是出库物料成本或销售成本而不是销售金额,因为,分母库存金额是按物料成本汇总的,使用销售成本才能更准确的反应库存周转水平。
3、平均库存计算最常用的是期初库存加期末库存除以二。
但我觉得这种计算存在较大的偶然性,并不一定能反应真实的库存水平,这是以前计算工具不发达时期的产物。
现在不要说各级软件,一个Excel表格就算搞定计算问题,所以,平均库存我的建议是以每天的库存总成本求平均,这样,能完全真实的反应真正的库存水平。
另,说明一下,一定期间内库存周转率就是这个期间内的库存周转次数(不用百分比,直接用数值表示),用期间的总天数除以周转率,即得到库存周转天数。
超市零售动销率标准

超市零售动销率是指超市内商品的销售情况,通常用于衡量超市内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商品管理效果。
动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动销率= (本期销售额÷平均库存额)×100%
其中,平均库存额是指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库存额,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预算进行估算。
一般来说,超市零售动销率的标准是比较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别、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动销率在60%以上被认为是较好的水平,但是对于某些季节性商品,动销率可能会低于此标准。
此外,超市还可以根据商品的销售速度、库存周转率等指标来评估商品管理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商品采购、促销等方面的调整,以提高销售业绩和盈利能力。
动销率是指什么意思

动销率是指什么意思
动销率是店铺有销售的商品的品种数与本店经营商品总品种数的比率。
它反映了进货品种的有效性。
动销率越高,有效的进货品种越多;反之,则无效的进货品种相对较多。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了解某一单品的动销情况,一般会使用以下计算公式:商品动销率=商品累计销售数量÷商品库存数量*100%。
动销率的高低没有绝对的阀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超过100%的时候,说明存在品项的流失,要考虑是否补充,当然要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譬如季末某些品类清理库存。
当动销率数值过低的时候,即说明有一部分SKU没有“动销”,即是它们在终端没有“卖起来”。
在这里,称之为“不动销商品”而非“滞销商品”,将零销售与销量低的予以区分。
通常动销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是存在问题,但并非说动销率为100%就一切OK了。
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分解分析,才能够较为完整和全面、准确的掌握商品品项的配置和流转状况。
提高零售产品的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提高零售产品的销售速度和周转率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提高产品的销售速度和周转率对于零售商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当产品能够快速销售,占用资金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零售商提高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1. 优化产品陈列产品的陈列位置和方式对于销售速度和周转率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需要将畅销品放置在高流量区域,比如入口处或者热门通道。
这样能够让更多的顾客看到和接触到产品。
其次,合理的产品陈列可以帮助提高产品的可见性,例如使用清晰明了的价格标签、特殊的展示架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调整陈列,确保产品的展示效果和卖相仍然吸引消费者。
2. 店内布局与导购合理的店内布局和专业的导购服务也能够促进销售速度和周转率的提升。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让顾客有足够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来浏览和购买产品。
同时,对于热门产品和活动促销品,要把它们放置在比较容易寻找的位置,方便顾客购买。
此外,熟悉产品特点和具备良好销售技巧的导购人员能够更好地帮助顾客做出购买决策,提高产品的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3. 主动销售和推广活动主动销售和推广活动是提高销售速度和周转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零售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主动推销产品,如举行促销活动、打折特卖、赠品搭配等,吸引顾客的购买兴趣。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开展网络促销,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4. 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增强顾客的购买信心,提高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零售商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退货和换货政策的规范、售后咨询的及时解答等。
通过提供便捷和高效的售后服务,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提高产品的复购率和顾客口碑。
5. 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零售商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从而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和销售策略。
收集并分析销售数据、顾客反馈和市场趋势等信息,能够帮助零售商发现潜在需求和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的定位和宣传方式,提高销售速度和周转率。
动销率

1. 动销率低是共性问题动销率:是一个月内动销(有进销存)的商品占整个经营商品的比例。
动销率多大为好:据统计,运行良好的超市,动销率在75%左右比较好。
大家可以看下自己店的KPI中动销率指标的值和得分。
目前的普遍情况,平均动销率约为59%(得分50)。
动销率为75%的店可得分89分。
说明能够达到75%水平的店只占11%。
因此,对于连锁集团,动销率低是普遍的共性问题。
2. 动销率低的危害动销率低,说明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商品在一个月内没有产生销售,对超市没有贡献。
也就是商品的使用效率很低。
商品陈列在店内,需要占据货架空间,货架空间是用钱换来的资源,动销率低,本质上就是在浪费空间,浪费资源。
如果这部分资源能够利用起来,应该可以赚更多的钱。
例如动销率60%,就是40%的商品及相关的货架空间没有起到作用,浪费是很大的。
3. 动销率低的原因动销率低可能的原因有:1) 门店的形状或布置异常门店的特殊形状或者不合理的货架布置,使得客户不能顺利的进入卖场的某一部分。
例如过于扁平狭窄的形状,客户只方便集中在门口收银台。
2) 价格问题价格是用来调整商品、商家与客户关系的量,产生销售并获得价值是目的。
价格高可能会造成不动销。
可以通过冗价率来判断价格是否不动销的主要原因,冗价率是既销不动,又价格高于品均水平商品的比例。
把动销率和冗价率一起考虑,就可以看出销不动的商品有多大比例可能是价格因素在影响。
例如动销率是55%,表示有45%的商品不动销,若冗价率是30%,则说明45%的不动销商品中有67%(30/45)的商品可能是因为价格过高引起的。
这部分的商品价格可能偏高。
冗价率与不动销(1-动销)之比高,代表价格有问题。
3) 商品问题商品问题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商品结构,二是选品水平,都可能造成不动销。
商品结构差,会表现在该大的品类品种少,不能满足要求,不该大的品类品种多,超出需求,造成不动销。
选品水平低,不能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在规格、价格带、功能等方面不能迎合用户的喜好,造成不动销。
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

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对于减不减库存,考核KPI主导的只是责任范围,以结果为导向,但库存控制没有结果,只有后果。
而安全存量管理则只是控制库存的一种手段,绝非利器。
真正的利器在于以日常数据为导向的周转率和动销率。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商品周转率=(月度售出商品的成本 / 月度平均库存总值)×100%商品周转天数=360×周转率商品周转次数=360/周转天数商品动销率=动销品种数 /仓库总品种数×100%商品周转率越高,商品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就越高;商品的动销率越高,滞销产品就越少。
一个关注商品价值变化,一个关注存放价值变化。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知道周转率代表商品的周转次数所带来的供应链效率,该效率决定资金流转的价值。
100元的商品一年周转12次,价值就是1200元,周转4次,那么该商品的价值就只有400元;动销率代表商品的销售状态,该状态不是决定销售业绩,而是决定销售层面的价值。
好卖的商品大家都能卖,把不好卖(滞销)的商品卖好才是销售人员价值所在。
当商品的周转天数达到30天周转一次,动销率在85%~90%之间,那么我们的供应链一定是健康的。
反之商品存放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仓储面积需求会越来越大。
所以企业仓库有多少万平米其实对企业而言并没有任何值得放在嘴里炫耀的资本。
真正值得炫耀的只有两个数据:周转天数和动销率在什么水平,其他一切皆为浮云而已。
尤其动销率不但对减不减库存至关重要,更体现供应链管制的水平。
但也别以为库存动销率越高越好。
当我们的动销率高于90%时,意味着我们90%的商品都是畅销。
但其实这却只是表面繁荣而已,紧接着问题就会出现:运营该主推哪些商品,该让哪些畅销商品更加畅销,该打造哪些商品为爆销款……最需要考量的,是你的供应链节奏行不行?因为在中国的制造环境和运输环境下,做到零库存和准时制JIT对大众企业而言,在未来10年都仅仅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同时也不能被动销率的百分比所迷惑,只看数据的表面,不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实质。
周转率(turnover ratio)的评价标准

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公司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
一个公司的周转率越高,说明它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
评价一个公司的周转率,对于投资者、管理者和分析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周转率的评价标准。
一、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利用效率的核心指标,它是公司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
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公司的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一般来说,资产周转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可以被视为是资产利用效率较好的公司。
二、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存货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公司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值。
存货周转率高,说明公司的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利用效率高。
而存货周转率低,则可能意味着公司库存过多,资金被占用过多。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指标,它是公司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公司收账速度快,资金变现能力强。
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则可能意味着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四、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总体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公司销售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值。
总资产周转率高,则说明公司的整体资产利用效率较高。
五、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它是公司销售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的比值。
固定资产周转率高,则说明公司的固定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周转率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
当评价一个公司的周转率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对公司整体资产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投资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我们也要注意,周转率高并不代表就一定好,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行业特点和公司经营状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的周转速度。
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

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对于减不减库存,考核KPI主导的只是责任范围,以结果为导向,但库存控制没有结果,只有后果。
而安全存量管理则只是控制库存的一种手段,绝非利器。
真正的利器在于以日常数据为导向的周转率和动销率.具体计算方式如下:商品周转率=(月度售出商品的成本/ 月度平均库存总值)×100%商品周转天数=360×周转率商品周转次数=360/周转天数商品动销率=动销品种数/仓库总品种数×100%商品周转率越高,商品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就越高;商品的动销率越高,滞销产品就越少。
一个关注商品价值变化,一个关注存放价值变化。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知道周转率代表商品的周转次数所带来的供应链效率,该效率决定资金流转的价值。
100元的商品一年周转12次,价值就是1200元,周转4次,那么该商品的价值就只有400元;动销率代表商品的销售状态,该状态不是决定销售业绩,而是决定销售层面的价值。
好卖的商品大家都能卖,把不好卖(滞销)的商品卖好才是销售人员价值所在。
当商品的周转天数达到30天周转一次,动销率在85%~90%之间,那么我们的供应链一定是健康的。
反之商品存放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仓储面积需求会越来越大。
所以企业仓库有多少万平米其实对企业而言并没有任何值得放在嘴里炫耀的资本。
真正值得炫耀的只有两个数据:周转天数和动销率在什么水平,其他一切皆为浮云而已。
尤其动销率不但对减不减库存至关重要,更体现供应链管制的水平。
但也别以为库存动销率越高越好。
当我们的动销率高于90%时,意味着我们90%的商品都是畅销。
但其实这却只是表面繁荣而已,紧接着问题就会出现:运营该主推哪些商品,该让哪些畅销商品更加畅销,该打造哪些商品为爆销款……最需要考量的,是你的供应链节奏行不行?因为在中国的制造环境和运输环境下,做到零库存和准时制JIT对大众企业而言,在未来10年都仅仅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同时也不能被动销率的百分比所迷惑,只看数据的表面,不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转率和动销率才是王道
对于减不减库存,考核KPI主导的只是责任范围,以结果为导向,但库存控制没有结果,只有后果。
而安全存量管理则只是控制库存的一种手段,绝非利器。
真正的利器在于以日常数据为导向的周转率和动销率。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商品周转率=(月度售出商品的成本/ 月度平均库存总值)×100%
商品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商品周转次数=360/周转天数
商品动销率=动销品种数/仓库总品种数×100%
商品周转率越高,商品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就越高;商品的动销率越高,滞销产品就越少。
一个关注商品价值变化,一个关注存放价值变化。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知道周转率代表商品的周转次数所带来的供应链效率,该效率决定资金流转的价值。
100元的商品一年周转12次,价值就是1200元,周转4次,那么该商品的价值就只有400元;动销率代表商品的销售状态,该状态不是决定销售业绩,而是决定销售层面的价值。
好卖的商品大家都能卖,把不好卖(滞销)的商品卖好才是销售人员价值所在。
当商品的周转天数达到30天周转一次,动销率在85%~90%之间,那么我们的供应链一定是健康的。
反之商品存放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仓储面积需求会越来越大。
所以企业仓库有多少万平米其实对企业而言并没有任何值得放在嘴里炫耀的资本。
真正值
得炫耀的只有两个数据:周转天数和动销率在什么水平,其他一切皆为浮云而已。
尤其动销率不但对减不减库存至关重要,更体现供应链管制的水平。
但也别以为库存动销率越高越好。
当我们的动销率高于90%时,意味着我们90%的商品都是畅销。
但其实这却只是表面繁荣而已,紧接着问题就会出现:运营该主推哪些商品,该让哪些畅销商品更加畅销,该打造哪些商品为爆销款……最需要考量的,是你的供应链节奏行不行?
因为在中国的制造环境和运输环境下,做到零库存和准时制JIT对大众企业而言,在未来10年都仅仅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同时也不能被动销率的百分比所迷惑,只看数据的表面,不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实质。
商品的畅销、平销、滞销,有时绝对不仅仅是市场需求问题,也不仅仅是商品质量问题、过季问题、构造问题。
有可能是销售策略,也有可能是销售推广力度问题等。
这种误导案例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