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内在联系研究-以湖南为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改革研究——以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为例

从2 0 1 2 年 开始 ,草 尾 镇 上 通 过 信 托 公 司流 转 农 地 的 农 户 ,
每年每亩土地租赁金为6 0 0 元。相对于大多数 自发流转土地的农
户 ,通过 信 托公 司流 转 土地 的农 户每 年每 亩 可 多得2 0 0 元左 右 。
草尾 镇 农 地 流 转 后 劳 动 力从 土 地 上 解 放 出来 , 工 资 性 收入
流转 。
信 托 公 司成 立 以后 ,公 开 透 明 的农 地 流 转 市 场 以及 有 力 的 合 同约 束在 很 大程 度 上解 决 了上 述 问题 。 由于农 地 租赁 金 由信托
公司转交农户 ,避 免了农地受让方拖欠租赁金的问题。对于少数
农 户 出现 的 合 同违 约行 为 ,信托 公 司设 立 了纠 纷调 处 部专 人 负责
托 公 司 引导到 期 的 自发流 转土 地 参与 土地 信 托流 转 市场 , 以充 分
图2农地信托流转程序示意图
释 放 土 地 的 市场 价值 。截 至 2 0 1 2 年8 月 ,草尾 镇 土 地 总流 转 比例
1 . 2 . 2 协调流转各方利益关系
协 调农 地 流 转 各 方 的 利 益 关 系是 农 地 流 转 市 场 化 改 革得 以 顺 利推 进 的有 力保 障 。信 托 公 司在政 府和 农 民 的参 与下 ,制 订 了 以下 农地 流转 利益 分 配机 制 。
2 改革的成效与经验 2 . 1改革的成效
2 . 1 . 1 农地流转初步有序
信 托 公 司 成 立 以前 ,农 地 流 转 双 方 的 交 易 需求 难 以得 到 满 足 ,或 者农 地 市场 价值 难 以在 流转 中得 到 体现 。主要 原 因如 下 : ( I )、 市场 信 息 不对 称 。这 是造 成 农 民 以低 价 甚 至无 偿 将 土地 交 给 亲朋 好 友 或 其他 同村 人经 营 的 主 要 原 因 。 ( 2 ) 、农 民谈 判能 力 较弱 。在缔 结合 约 时 ,农 民在 农地 流 转期 限 、农地 流 转价 格 、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代 的科 学技 术 、 代 的农 业 生 产 组 织 形 式 和 经 营 管 理 方 式进 行 现
6 企业家天地’ 8 ・下旬 刊 /2 0 0 9/1
现 代 农 业 的 产 业 化 发 展 研 究
唐 文 雁 陆 福 兴
摘 要 : 代 农 业是 指 农 业 采 用现 代 的 生 产 手段 和技 术装 备 、 现 现
3 .农 业 产 业 化 促 进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形 成 。农 业 产 业 集 群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的必 然 结 果 ,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重要 特 征 。 也 从 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多年 的历 史 经 验 来 看 , 代 农业 是集 约 化 、 现 集 中化 、 业 化 和 商 品 化 程 度 相 当 高 的农 业 , 是 农 业 产 业集 群 专 也
农 民增 收 、 业 增 效 而促 进 农 村 现 代 化 。 农
关 键词 : 业 产 业 化 ; 业 现 代 化 ; 代 农 业 农产 业 发 展 , 化 区域 农 业 产 业 布 局 , 育 农 业 优 培 企 业 投 资 主 体 , 升 农 业 生 产 技 术 , 造 农 业 优质 品牌 产 品 。农 提 打 业 产 业 化 能 够 充 分 发 挥 比较 优 势 , 坚持 以市 场 为 导 向 、 源 为 基 资 础 、 技 为 动 力 、 益 为 目标 , 照 优 势 产 业 区 域 布 局 规 划 的 要 科 效 按 求 , 力 推进 农 业 结 构 的 战 略 性 调 整 , 业 产业 化 能 够 优 化 农 业 大 农 结 构 , 升产 业 层 次 , 正式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客 观要 求 。在 农 业 结 提 这 构 调 整 的 过 程 中 , 固 提 高 传 统 产 业 , 极 培 育 主导 产 业 , 快 巩 积 加
乡村振兴进程中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与出路的思考——以湖南省小农经济现状为例

2023年10月第43卷第5期广西糖业GUANGXI SUGAR INDUSTRYVol.43,No.5,Oct.2023乡村振兴进程中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与出路的思考——以湖南省小农经济现状为例彭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摘要:小农不仅是农业经济的基本单元,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及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视角和农业农村的现状出发,以湖南省小农经济现状为例,分析了以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生存空间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挤压和挑战。
怎样保护和发展好阶段性小农生产与小农经济,成为新时期各级政府和学界必须回答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在“保耕地守护红线”“保资源环境底线”“保粮食蔬菜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合作互助、绿色循环的生产模式。
在一定层面,为农村社会治理和小农户的生产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发展方式;湖南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20X (2023)05-0029-04收稿日期:2023-08-31第一作者:彭莺(1974-),女,高级科普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与农业科学传播研究工作,E-mail :****************0引言农业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农耕文化便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在城镇化和人口流动情景下,小农经济这一传统业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在我国,小农不仅是农业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及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1]。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小农经济的特有功能,将其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值得思考和探索。
1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趋势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以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快速制定了乡村振兴的中长期规划,尤其在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下足了功夫,各种刺激政策相继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工商资本和农村老板下乡或回乡投资农业的热情。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选题。

18979105625
econ_zzf@
二胎政策的制度变迁
“小产权房”的制度变迁
土地信托流转——草尾模式
“全民医保”,福兮?祸兮?
为何中国星巴克的咖啡会比国外贵?
为何中国的豪华轿车会比国外贵?
鲍赣峰
13979113570
baoganfeng@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防范研究初探。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反垄断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初探。
土地所有制改革与房地产危机防范之研究。
破产保险制度完善与我国经济质量提高之关系研究。
王宇锋
15079171515
sard_wyf@
电子商务提供商与商场关系研究
中国货币量的内生机制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来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万 春
13979164716
angchung001@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解决之路——基于XX地区的分析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抉择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农业产业化研究——基于XX地区的样本
城镇化道路研究——基于XX的案例分析
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淘宝电子商务中价格歧视问题研究
淘宝电子商务中的信誉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促销行为研究——经济学的视角
实体店与电子商务企业间关系研究
黄文华
13970943538
huangwhjxcd@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控制
小产权房的流通制度设计
江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
南昌房地产市场状况分析
从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看物价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市场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中国,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流出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资源利用不充分。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依托于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而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是产业链短板问题。
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农业产业化涉及众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瘫痪,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面落地。
三是市场化运作不够成熟。
目前农产品的市场分散化、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分散,还缺乏配套的服务体系,都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提升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人口和闲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是健全产业链条。
政府和企业应当深入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协调生产链条关系,加强源头生产和末端流通环节的配合,确保产业链条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推进市场化运作。
政府和企业应当建立更为完善的销售体系,改变传统的根据经验和人情决策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凸显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四是培育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服务平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产业服务;积极发掘企业和社会资源,为农业企业传授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链条质量控制,推进市场化运作,培育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7T15:46:52.47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管敏[导读] 农业的根本靠科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智慧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在取得一定的成效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1.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湖南长沙 410205;2.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国湖南长沙 41008 管敏1,2摘要:农业的根本靠科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智慧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在取得一定的成效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成效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科技+金融+生态”赋能智慧农业、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此促进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
关键词:湖南省;智慧农业;金融支持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章编号: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多项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数字化种植和精细化养殖,提升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由于起步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加大对智慧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支持湖南省智慧农业发展成效湖南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业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模式选择及制约因素研究——以湖南湘西州为例

进 程 中 没 有 走 “ 集— — 扩 散 — — 再 聚 聚 集 ” “ 染 — — 治 理— — 再 污 染 ” 弯 路 . 、污 的 全 面 协 调 发 展 ,其 主 要 值 得 借 鉴 的 经 验 是 : 是 建 立 多 层 次 城 镇 体 系 , 中 心 城 一 以 市 为 主 体 . 成 大 “ 市 圈 ” “ 镇 带 ” 形 都 和 城 :
的 不 断 发 展 . 形 成 超 级 大 都 市 和 大 都 市 圈 . 同 时 也 推 动 了城 乡 经 济 社 会 结 构 融 合 , 步 完成农 村城 镇化 。但是 他们 指 出 逐 日本 农 村 城 镇 化 模 式 带 来 了很 多 弊 端 . 一 是 典 型 的 城 市 病 , 市 污 染 严 重 , 通 拥 城 交
FN NC & E ONOMY 金 融 经 济 IA E C
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
模式选择及制约 因素研究
以湖南 湘西 J 为例 , l 、 1
口 周 猛 麟
摘 要 :本 文 对 国 内 外 典 型 的 城 镇 化 发 展模 式 进行 探 讨 . 鉴 其 经验 教 训 . 借 结
和教训 。
一
、
农 村 城 镇 化 模 式 研 究 综 述
级 , 常重 视 一 、 、 产 业 的聚 集 、 非 二 三 关联 和 协调 发 展 : 四是在 强 调 市场 化 的作 用 下 , 同 时 又 非 常 重 视 政 府 的 宏 观 协 调 作
用 , 产 业 发 展 和 各 种 生 产 要 素 流 动 营 造 为
合 理 建 议
发 展 . 国外农村 城镇 化发展 程度 高 的 国 对 家 进 行 研 究 就 显 得 很 重 要 。 肖 亦 卓 (0 3) 孙 正 林 (0 8 等 人 研 究 了 日本 农 20 、 20 )
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不管是导师还是读者,评判论文的第一感是先审核题目,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奠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优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农学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农业生态学论文题目1、《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探讨2、基于问题导向和区域特色的农业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探索3、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4、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研究——以湖南省为例5、绿色发展视角下的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机制优化研究6、基于多中心治理与分类补偿的政府与市场机制协调——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新思路7、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面板Tobit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实证分析——以陕甘宁青四地区为例8、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0、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研究1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影响因素——基于1996~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12、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移动电子商务策略13、基于民族生态学视角的哈尼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14、东北旱作区农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与权衡分析15、教学效果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评价探索——以农业生态学教学为例16、设施农业生态环境物理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与探索17、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历程与政策导向18、产业扶贫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P县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情况为例19、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创新20、城市化进程区农业生态系统正负服务测算——以长安区为例21、中国湿地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纪念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建所60周年22、气候变暖对西北雨养农业及农业生态影响研究进展23、基于DEA-SBM模型的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生态效率评价24、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25、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分位数回归26、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2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28、人文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庆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29、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30、基于DEA模型的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研究——以西安市蓝田县某村落整治项目为例31、湿地型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实践——以上海市奉贤区“态生活”农业生态园为例32、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33、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4、低碳视角下农业生态补偿的激励有效性35、基于MOLA方法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研究——以神农架林区为例36、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37、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改善路径研究38、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系统诊断39、《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40、数学在农业、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浅析41、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生态学导向型、营养敏感型农业保障粮食与营养安全42、农业生态学的开拓与大学使命的担当——骆世明教授访谈录43、蒲松龄《农桑经》中的农业生态学思想44、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45、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农业生态学》课程为例46、农业生态学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47、《农业生态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48、《农业生态学》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49、注重课堂互动和过程考核的农业生态学教学模式探索50、试论高校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与《农作学》的关系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2、广西蚕业经济管理研究3、我国渔业发展供求分析及趋势研究4、基于沼气资源开发的西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5、城市环境下银杏蒸腾耗水特性及其调节机制6、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7、甘肃省正宁县烤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8、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9、机翼形量水槽标准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10、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提高自净能力的应用研究11、渔业权视角下舟山沿岸渔场管理改革研究12、橡胶园砖红壤中氮、磷、钾一经济管理学院地表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13、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14、国有森工企业资本运营研究15、浙江临安市森林景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16、油松侧柏元宝枫蒸腾耗水的空穴栓塞和水容调节机制17、河北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与发展研究18、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系研究19、森林资源产权市场建设研究20、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21、吉林省国有林区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2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政府间合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23、定南县林业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4、帽儿山林场林地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25、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研究26、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建管模式的社会学研究27、我国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28、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29、虹吸式波涌管灌试验系统研究30、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研究31、黑龙江省林业市场化与民营资本投资机制研究32、小麦质量等级标准的比较研究33、广西水牛奶科技产业发展研究34、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农田系统运行效益研究35、旱作小麦产量形成及其对不同覆盖与耕作措施的响应36、中国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模式案例研究37、基于遥感和GIS的棉花面积提取和产量估测研究38、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39、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研究40、林业绿色供应链的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题目1、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2、甘肃省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3、面源污染防治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方式选择的博弈分析4、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自主管理问题分析5、凌源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研究6、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7、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8、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河南省方城县农户的调查9、城镇化率与农机化程度的关系研究10、贵州山区公路沿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11、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12、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13、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14、大数据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研究15、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逻辑及动力16、大力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7、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18、对我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评述与建议19、我国肉鸡养殖户建立免疫档案行为及影响因素20、中国东西部地区蔬菜流通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21、农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及约束研究--基于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的调查分析22、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户出资意愿影响因素研究23、城镇化进程中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新动向与对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24、外部价值链视角下农业上市公司绩效指标分析25、探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26、心理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以湖南省为例27、周口市川汇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现状分析与评价28、范县现代林业建设总体布局及重点工程29、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效及后续发展探讨30、林业种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肥东县农业机械年检现状及对策32、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武功古镇为例33、交易费用理论视野下重庆市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创新34、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35、福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37、建湖县高作镇大成家庭农场发展经验38、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宿迁市农村电商的调查分析39、航空摄影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探讨40、南陵县特色水果与中药材栽培现状及发展优势41、南郑县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做法及建议42、秀山县农村耕地撂荒现状及对策43、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44、基于资源保护理论和生态类比的干旱灾害应对分析45、基于城市总规的基本农田空间优化调整研究46、农民农地转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47、农业机械化、非农就业与农民的承包地退出意愿48、农地产权变迁呈现出结构细分特征的原因分析49、农村产权抵押物变现的现实困境与解决对策50、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51、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金融创新研究--福建屏南小额信贷促进会个案分析52、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3、对石台县现代生态茶产业化发展的思考54、西藏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5、贺州市八步区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56、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展确权的重要性分析57、临沂市蒙山区中幼林抚育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58、安徽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建议59、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增长探析60、葫芦岛市设施创新农业发展成效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产 业化 与市场化 的 内在联 系研 究
一
以 湖 南 为 例
许 祥 鹏
朱 雯
株 洲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株 洲湖 南 4 0 1 1 0 2
基 金 项 目: 湖 南省 教 育 厅 科 学研 究项 目 ( 9 1 1 ) ; 湖 南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9 B 4 4 。 0 C 52 0 YB4 )
表 l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计算表 年份 农村土地流转 农卡劳动力市 农业资本市 幸 农产品市场 农业总体市 市场化程度 A1 场化程度 A 场化酸 A 化程度 A 场化程度 A 2 3 4
2 o 04
2 o 05 2 O O6 2o 07
劳 动 力 市 场 化 程 度 , 农 村 非 农 从 业 人 员 占 农 村 劳 动 力 即 总 数 的 比 重 。 根 据 湖 南 统 计 年 鉴 查 到 的 数 据 , 乡 村 从 将 业 人 员 数 作 为 农 村 劳 动 力 总 数 , 农 林 牧 渔 业 劳 动 力 作 将 为 农 村 农 业 从 业 人 员 数 , 村 从 业 人 员 与 农 林 牧 渔 业 劳 乡 动 力 的 差 值 即 为 农 村 非 农 从 业 人 员 , 占 乡 村 从 业 人 员 其 的 百 分 比则 为 农 村 劳 动 力 市 场 化 程 度 。 3. 业 资 本 市 场 化 程 度 ( ) 农 业 资 本. 场 化 是 指 农 A3 。 市 在 农 业 的 各 种 固 定 资 产 投 入 当 中 , 市 场 配 置 部 分 所 占 由 比 重 。 从 投 资 主 体 可 以 划 分 为 国 有 投 资 、 非 国 有 投 资 两 部 分 , 有 投 资 基 本 上 是 无 偿 、保 本 或 微 利 投 入 , 国 有 国 非 投 资 基 本 上 是 为 了 追 逐 利 润 的 投 入 。显 然 可 以 将 农 业 非 国 有 经 济 投 资 作 为 市 场 配 置 的 资 本 , 据 湖 南 统 计 年 鉴 根 查 到 的 数 据 , 农 林 牧 渔 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作 为 农 业 资 本 将 投 资总额 的资本 。 4. 产 品 市 场 化 程 度 ( 农 A4) 。农 产 品市 场 化 用 主 要 农 产 品 人 均 销 量 占主 要 农 产 品 人 均 产 量 的 比重 表 示 。 ( ) 南 农 业 市 场 化 程 度 二 湖 对 农 业 经 济 活 动 中 四个 要 素 市 场 , 即土 地 、劳 动 力 、 农 产 品 和 农 业 资 本 平 均 分 配 权 重 , 后 加 权 计 算 出 各 年 然 度 湖 南 农 业 市 场 化 程 度 如 表 1 。
关 键 词 : 业 产 业 化 ;农 业 市 场 化 ; 湖 南 农业 农
近 几 年 , 很 多 学 者 对 农 业 产 业 化 及 市 场 化 进 行 研 有 究 , 田 曙 曦 和 付 玲 将 农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评 价 体 系 分 如 为 规 模 水 平 、 结 构 水 平 、 阶 段 水 平 、 龙 头 企 业 发 展 水 平 四 个 方 面 ;丁 建 中 等 则 将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分 为 产 业 基 础 指 标 、 产 业 配 套 指 标 、 科 技 进 步 指 标 产 业 组 织 化 指 标 四 个 方 面 ;王 维 和 郭 艳 从 劳 动 力 、 资 本 、 农 产 品 与 劳 务 四 个 方 面 综 合 测 算 黑 龙 江 农 业 市 场 化 进 程 ;其 它 学 者 的研 究 方法和评 价指标 与之相似 。
但 是 现 有 的 研 究 都 存 在 一 定 的局 限 性 , 如 有 些 只 研 比 究 农 业 产 业 化 , 提 出 促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建 议 中 却 包 含 但 农 业 市 场 化 的 因 素 ; 有 些 只 研 究 农 业 市 场 化 , 提 出 促 但 进 农 业 市 场 化 的 建 议 中却 包 含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因 素 , 些 这 实 际上 都 是 将 农 业 产 业 化 与 农 业 市 场 化 割 裂 开 来 研 究 。 在 没 有 研 究 出 两 者 之 间 到 底 存 在 何 种 关 系 前 , 提 出 建 就 议 显 然 是 不 合 适 的 。 本 文 以 湖 南 为 例 , 图 解 决 这 一 问 试
题。
一
、
湖 南 农 业 测 算 指 标 一 农 农 业 市 场 化 程 度 主 要 体 现 为 农 业 经 济 活 动 中各 个 要 素的市 场化 程度 , 里选取 最重要 的 四个要 素 , 土地 、 这 即 劳 动 力 、 农 产 品 和 农 业 资 本 , 别 测 算 出 各 个 要 素 的 市 分 场 化 程 度 , 后 综 合 这 四 个 要 素 的 市 场 化 程 度 计 算 出 最 然 终的农 业市场化程度 。 1 土 地 市 场 化 程 度 ( 1 。 土 地 是 农 业 经 济 活 动 中 最 . A ) 重 要 的 生 产 资 料 , 此 土 地 流 转 的 市 场 化 程 度 是 反 映 农 因 业 市 场 化 程 度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测 定 方 法 应 该 是 在 市 其 场 上 流 转 的 土 地 数 量 占全 部 土地 数 量 的 百分 比 。 2. 村 劳 动 力 市 场 化 程 度 ( ) 劳 动 力 是 农 业 经 济 农 A2 。 活 动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要 素 , 里 主 要 从 数 量 方 面 测 度 农 村 这
摘要 : 目前 学者对 农业产 业化和 市场 化 的研 究都 局 限于其 本身 的探 讨 ,对 两者之 间的 内在联 系研 究较 少 。以湖 南
为例 ,研 究农业产业 化与市场 化之 间的 内在联 系,发现 两者 之 间存 在较 强的正相 关性 ,以此 为依据 ,提 出了促进 农业产 业化 与市场化 的建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