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辅导-有机-2
2020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辅导-有机化学(决赛篇)-有机合成反应:α-卤代酮的合成和杂环的酚羟基或醚的

R
COOCH2CF3
COOCH2CF3
HO R'
R'
R
COOCH2CF3
DEAD, PPh3
COOCH2CF3
NO2
HO R' R
NO2
R
CN
CN
DEAD, PPh3
R'
30
小结
➢ 一般手性醇翻转成其他氧,氮,硫衍生物时需要用 Mitsunobu反应
➢ 反应产物极性与副产物相差较大,效果较好。内部期刊 上有一篇怎样除去副产物的文摘。
O H3C
1. i-Pr2NLi, THF
O
2. p-TsCl, 0'C H3C
Cl
O Ph
CH3 COOEt
1. NaH, DMSO 2. CuBr
O CH3
Ph
Br
COOEt
另外,甲基酮可用甲基格式试剂与相应的Weinreb 酰胺来制备, 如下例即是先 合成甲基酮,后溴化来合成α-溴代酮的。
O
DCC, DMAP, NHMeOMe
33
2. 氯代
杂环的酚羟基的氯代一般用三氯氧磷1,2,3或三氯氧磷与五氯化磷混合 4,5处理。使用五氯化磷的条件更强,用于难以发生的杂环的酚羟基 的氯代反应。杂环烷氧基的氯代也可用三氯氧磷直接处理
2.1 杂环的酚羟基的用三氯氧磷氯代反应示例1
O2N
I
N OH
POCl3
O2N
I
N Cl
34
2.2 杂环的酚羟基用三氯氧磷与五氯化磷混合处理氯代 反应示例
3.1 应用重氮酮(由酰氯和重氮甲烷反应而来)合成α-溴化酮示例
(COCl)2 COOH
1. CH2N2/Et2O 2. HBr/AcOH COCl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化学竞赛作为一项高校选拔优秀化学学子的重要途径,对参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要求颇高。
在备战化学竞赛的过程中,专题辅导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竞赛成绩。
一、基础知识梳理在准备化学竞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扎实掌握。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逐一进行系统复习和强化。
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基础概念、化学方程式、反应机理等内容,是竞赛中常考的知识点,因此要特别重视。
二、实验技能训练化学竞赛中的实验环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才能有效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因此,专题辅导中应当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验训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为竞赛实验做好准备。
三、解题技巧培养化学竞赛中的解题技巧至关重要,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策略。
在专题辅导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包括化学题型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的拓展、答题技巧的提升等。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四、模拟竞赛演练为了更好地适应竞赛的紧张氛围和题型要求,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竞赛演练。
在专题辅导中,可以安排定期的模拟竞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竞赛的氛围,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模拟竞赛的演练,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
五、总结反思与备考调整在专题辅导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及时总结每次学习和模拟竞赛的经验教训,发现弱点并加以改进。
同时,根据总结的结果和教师的指导建议,调整备考策略和学习计划,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只有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调整备考方向,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化学竞赛教案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

化学竞赛教案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教案主题:有机化学竞赛题型与解题方法一、引言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在竞赛中也是常见的考察题型。
本教案将主要介绍有机化学竞赛的题型,以及一些解题方法和策略。
二、有机化学竞赛题型1. 命名与结构分析题这类题目要求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给出其常用的化学命名方法,或根据已给的命名写出化合物的结构。
解题方法:掌握常用的化学命名规则和规律,对不同官能团的命名要求要熟悉,理解主链、支链、取代基的命名方法。
2. 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题这类题目要求认识不同的有机反应类型以及相关的反应条件。
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并掌握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理解各种反应机理,如亲电加成、亲核取代、氧化还原等。
3. 反应机理题这类题目包括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反应的重排和降解等。
解题方法:熟悉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常用机理和规律,理解电子推动和电子带来的变化,注意反应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
4. 反应顺反题这类题目要求判断一个化合物的光电性质,如有无旋光性、光谱性质等。
解题方法:了解旋光性、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的相关知识,应用光电性质的规律进行判断。
5. 合成题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所给的起始原料,合成指定化合物。
解题方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逆向思维,了解合成路线和常见的合成方法。
三、解题方法和策略1. 多做题、广泛积累通过多做题目,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加强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梳理知识体系将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各种反应的前驱体、产物、反应条件和机理。
3.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有机化学竞赛中的题目往往要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官能团、取代基、杂环化合物等。
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解答复杂题目。
4. 建立反应库建立一个有机反应的知识库,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机理等。
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做到见一题,能想到多个相关的反应途径。
5.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有机化学竞赛题往往会包含一些关键信息,如官能团取代位置、反应产物特定性质等。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天然产物02糖和苷(4-7)(共67张PPT)

6
酸水解的规律
(1)酸水解难易顺序:
C-苷 > S-苷 > O-苷 > N-苷
(2)氮原子在酰胺或嘧啶环上时,这
类苷很难水解
O
O O
O
N
O
HO
7
朱砂莲苷
(3)酚苷及烯醇苷>醇苷
因p-π共轭作用,酚苷及烯醇苷的苷元在苷键原子 质子化时,芳环或双键对苷键原子有一定的供电作用, 故酚苷及烯醇苷比醇苷易于水解。
增加一个取代基后,变为非对称碳,称之 为~。
分为pro-R和pro-S两种。
O
Pro-R
R O Pro-S
43
H
O
Pro-R
R
R O
Pro-S
规定: 在环醇的仲碳的e键上增加一个基团,并将该
基团的优先序列定为第三,按R,S规则命名,当为 R构型时称该碳为pro-R碳,反之为pro-S碳。当氢 原子在面下时,顺时针旋转为R, 当氢原子在面上时, 则相反.
CHOHδ68-85 4 6 CH3
1
3
2
OH OH 37
C1
C3 C5 C2 C4 C6
~100~
~78~
~62~
38
碳谱的作用
β-D和α-L型苷键端基碳化学位移大 于100,β- L和α-D型则小于100。 呋喃糖C3 和C5的化学位移值多大于 80,可区别氧环的大小
39
吡喃糖中端基质子处于横键时。其端 基碳氢的偶合常数为170-175 Hz;处 于竖键时则为 160-165Hz。
58
多糖的提取
常用溶剂:冷水、热水、热或冷的 NaOH 或KOH溶液,热或冷的HAc或苯酚 等。 步骤:先脱脂——水提—碱提—沉淀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有机化合物命名

CHO OH
HO OH OH
CH2OH
(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
CHO CH2OH
(2R,3R) (2S,3S)
(2R,3S) (2S,3R)
(R)—2—羟基丙酸
对费歇尔投影式可直接确定其R、S构型,规则为: (1)当最小基团(d)处于横键的左、右端时,a→b→c顺 时计方向排列的为S-构型,逆时针方向排列的为R-构型。 (2)当最小基团(d)处于竖键的上、下端时,a→b→c顺 时针方向排列的为R-构型,逆时针方向排列的为S-构型。
1CHO H 2 OH HO 3 H H 4 OH H 5 OH
2-甲基-5、5-二(1、1-二甲基丙基葵烷 2-甲基-5、5-二-1´、1´-二甲基基丙葵烷
CCS(系统命名法)与IUPAC命名法的区别
取代基书写顺序不同
CCS: 3—甲基—4—乙基—5—丙基壬烷
(按取代基由小到大) IUPAC: 4—Ethyl—3—Methyl—Propylnonane
(按字母顺序)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IUPAC命名法
碳原子的类别:
CC
C 1o
2o
C
C3o
4C o
C
C
1° 伯碳, 2° 仲碳, 3°叔碳, 4°季碳 一级碳 二级碳 三级碳 四级碳
烷基: R— 即R—H去掉H的部分
CH3— 甲基 Me(methyl) C2H5— 乙基 Et (ethyl) C3H7—
CH3
N
O COCH 3
H
(2)母体选择
a. 一般以杂环为母体
CH3
N
O COCH 3
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部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 有机部分
在有机部分的学习中,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合成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 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 有机部分
总之,高中化学中的有机部分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 重要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 验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有机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 法。例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烃类化合物,以及醇、醛、酮、羧酸、 酯等含氧有机物,这些都是有机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化合物的 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高中化学 有机部分
此外,有机部分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反应机制,如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 由基反应等。这些反应机制对于理解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具有重要 意义。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其中,高中化学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旨在培养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和科 学思维能力。本次演示将介绍一些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学习资料,帮助同学们更 好地备战竞赛。
一、教材与参考书籍
一、教材与参考书籍
1、高中化学教材:作为基础学习资料,高中化学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同 学们在复习时,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一、学习方法
3、错题管理与笔记错题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同学们应该将做错的题目 进行归类和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同时,要善于利用笔记,将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公式、反应机理等记录下来,方便随时查阅和复习。
二、答题技巧
2021-2022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竞赛辅导:第2章 第4节《二烯烃》 Word版

第四节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称为多烯烃。
二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2。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依据二烯烃中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燃烃分为三类:1、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接,即分子中含有C=C=C结构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
例如:丙二烯 CH2=C=CH2。
2、隔离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n-C=C 的二烯烃称为隔离二烯烃。
例如,1、4-戊二烯 CH2=CH-CH2-CH=CH2。
3、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C的二烯烃为共轭二烯烃。
例如,1,3-丁二烯 CH2=CH-CH=CH2。
本节重点争辩的是共轭二烯烃。
二烯烃的命名与烯烃相像,选择含有两个双键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经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词尾为“某二烯”,两个双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在前,中间用短线隔开。
若有取代基时,则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加在前面。
例如:CH2=C(CH3)CH=CH2 2-甲基-1,3-丁二烯CH3CH2CH=CHCH2CH(CH2)4CH3 3,6-十二碳二烯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1,3-丁二烯分子中,4个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它们彼此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结合形成碳碳σ键,其余的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6个碳氢σ键。
分子中全部σ键和全部碳原子、氢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
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1个末参与杂化的与分子平面垂直的P轨道,在形成碳碳σ键的同时,对称轴相互平行的4个P轨道可以侧面重叠形成2个π键,即C1与C2和C3与C4之间各形成一个π键。
而此时C2与C3两个碳原子的P轨道平行,也可侧面重叠,把两个π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包含4个碳原子的大π键。
但C2-C3键所具有的π键性质要比C1-C2和C3-C4键所具有的π键性质小一些。
像这种π电子不是局限于2个碳原子之间,而是分布于4个(2个以上)碳原子的分子轨道,称为离域轨道,这样形成的键叫离域键,也称大π键。
2020高中化学竞赛(入门篇)-基础有机化学-第01、02章 绪论、有机化合物命名(共66张PPT)

7
CH3
CH3
CH3 CH3
2,6,8-三甲基癸烷
如处于对称位置,优先考虑较简单的取代基。 1 2 34 C5H3CH62CHC7H2CHCH2CH3 3-甲基-5-乙基庚烷
CH3 CH2CH3
1 23 456 6 54 321
CH3CHCH2CHCHCH3
CH3 H3C CH3
CH3
甲苯
CH(CH3)2
CH3 CH3
异丙苯
邻二甲苯 o-二甲苯 1,2-二甲苯
CH3
CH3
CH3
间二甲苯 m-二甲苯 1,3-二甲苯
CH3
对二甲苯 p-二甲苯 1,4-二甲苯
CH3 CH3
CH3
1,2,3-三甲苯 连三甲苯
CH3 CH3
CH3
CH3
1,2,4-三甲苯 偏三甲苯
H3C
CH3
1,3,5-三甲苯 均三甲苯
命名规则:
(1)选主链: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按主链的碳 原子数命名为“某烷”。
(2)编号:从靠近支链(取代基)的一端对主链进行 编号,根据支链所连碳原子的编号表示支链的位次。
65 4 3 2
CH3CH2CH2CHCH2CH3 CH3
1
3-甲基己烷
(3)命名:将支链的位次、个数、名称写在主体 名称的前面,中间用短线隔开。
654
CH3
CH3CH2CHCH2CHCH3
3 21
2-甲基-4-环己基己烷
H CH3
C2H5 H
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
C2H5 CH3 CH3
r-1,反-1,2-二甲基-反-4-乙基环己烷
桥环: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烷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乙炔的聚合
HC CH + HC CH
Cu2Cl2, NH4Cl
CH2
CH
C CH
Lindlar Pd H2
CH2
CH
CH CH2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D、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亲电加成
1,2-加成产物 4
CH2
1,4-加成产物
CH3CH2CH3
CH3 CH3 C H CH3
Cl2
光, 25 oC
Cl CH3CH2CH2Cl + CH3CHCH3 + HCl
1-氯丙烷 43 % 2-氯丙烷 57 %
CH3
+
Cl2
光, 25 C
o
CH2Cl CH3 C H CH3
2-甲基-1-氯丙烷 64 %
CH3 C Cl CH3
+
HCl
0.1-1 MPa, 60-75 C
o
CH2
CH R n
加成聚合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 五、α-H 的卤代
Cl2 – CCl4 r.t.
CH3CH
CH2
Cl CH3CH Cl
Cl CH2
500 ~ 600 oC
Cl2
CH2CH
CH2 + HCl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A、 烷烃的化学性质
H CH3CH2 H C C H
CH3
CH3
Ed (kJ / mol) CH4CH2 + H 410.0 CH3 + CH2 376.6
一、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
CnH2n+2 + 3n+1 O2 点燃 2 n CO2 + (n+1) H2O + 热能
CH
3、水化
C C HgSO4 + H2O H 2SO4 C CH OH
互变异构
C CH2 O
HgSO4 CH 3(CH2)5 C CH 3 CH3(CH 2)5C CH + H2O H 2SO4 O 91 % HgSO4 CH 3(CH2)2 CCH 2(CH2)2CH 3 CH3(CH 2)2C C(CH2)2CH 3 + H2O H 2SO4 O 89 %
H
H
C C
CH3 CH3
H
CH3
C C
CH3 H
H2
– 126.8 kJ/mol
H2
– 119.7 kJ/mol
H2
– 115.5 kJ/mol
CH3CH2CH2CH3
三、氧化反应 1、KMnO4 或 OsO4 氧化
RCH CH2 + KMnO4 + H2SO4 RCOOH + CO2 + MnSO4
二、热裂反应(Pyrolysis reaction)
CH3 CH2 CH3
460 oC
CH3 CH CH2 + CH2 CH2 + CH4 + H2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三、卤代反应 (Halogenation reaction)
C H + X2 C X + HX
1、特点 反应条件:光照(hv) 或 加热
B
四中心过渡态
1、特点
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主要生成反马氏加成产物
(CH3)2C CH2 B2H6
H2O2 (CH3)2CHCH2OH [(CH3)2CHCH2]3B OH
CH3 H H B 3
具有立体专一性,只生成顺式加成产物
CH3 B H 2 6 H
H2O2 OH
CH3 H OH H
(CH3)2C
CH2
H2SO4 (63 %)
(CH3)2C CH3 OSO2OH
H2 O
(CH3)2C CH3 OH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3)常伴有重排发生
CH3 CH3 C CH3 CH CH2 + HCl
CH3 Cl C CH3
17 %
Cl CH3
CH3 + CH3
CH3
CH
卤素(X2)的相对反应活性: F2 >> Cl2 > Br2 >> I2 容易发生多卤代
CH4 Cl2 h Cl2 CH3Cl h Cl2 CH2Cl2 h Cl2 CHCl3 h CCl4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卤代反应的选择性 ——区域选择性(regioselective)
KMnO4 R2C CHR' H SO 2 4
C C
R2C O + R'COOH
H2O或OH– C O Mn OK O
C O Os O O C O
+ KMnO4
C O
H2O
C HO
C OH
+
KMnO3
H2O C HO C OH
C
C
OsO4 或H 2O 2, OsO 4(cat.)
+
OsO 3
2、臭氧化反应
H CH3
C
C
H
Br
Cl
Cl
CH3CH CH2Cl + CH3CH CH2OH
91 %
9%
试剂分子的正电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2、应用 1)合成邻二卤代烃、α-卤代醇 等 2)Br2/CCl4用于烯烃的定性鉴别 3)ICl 或 IBr 用于测定石油或脂肪的碘值
§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二)与酸(HX)加成
2)具有立体选择性(stereoselective),主要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Br CC
CH3 H
+ Br2
3)类似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加 ICl,BrCl,IBr,HOX,X2/H2O 等) CH3CH CH2I CH3CH CH2 + ICl
OH CH3CH CH2 + Cl2 + H2O
CH2CH 2CH3 H 97 %
CH3CH2CH2C CCH2CH2CH3
CH3CH 2CH2
(四)末端炔烃的特性 1、炔氢的弱酸性
R C CH + NaNH2
液NH3
R
R
C CNa + NH3
H2O
C CH + NaOH
pKa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杂化轨道中的 s 成分 碳的电负性 共轭碱的碱性
(五)亲核加成反应
碱 CH2 CHOC2H 5 HC CH + HOC 2H 5 o 150 ~ 180 C 0.1~1.5 MPa CuCl2水溶液 CH2 CHCN HC CH + HCN o 70 C
Zn(OAc)2 / 活性炭 HC CH + CH3COOH 170 ~ 210 oC
CH 3COOCH CH2
C C + HX
C H C X
1、特点 1)具有区域选择性
CH3CH2CH CH2 + HBr
CH3COOH 80 % Br
CH3CH2CHCH3 + CH3CH2CH2CH2
20 %
Br
(CH3)2C CH2 + HCl
(CH3)2C CH3 Cl
100 %
酸中的氢原子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Markovnikov 规则
2)相对反应活性
酸:HI > HBr > HCl 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烷基越多的烯烃反应活性越大
CH2 CH2 H2SO4 (98 %) H2O CH2 CH3 90 oC OSO2OH
CH3CH CH3 OSO2OH
CH2 CH3 OH
H2O CH3CH CH3 OH
CH3CH
CH2
H2SO4 (80 %)
C C
O3
O O O
Zn, H2O 或H2, Pd 或Me2S
O+O
3、过氧酸(RCO3H)氧化
O C C + R C O OH C C O O + R C OH
4、催化氧化
CH2 CH2 + O2
Ag
200 - 300 C
o
O H2C CH2
四、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n CH2 CH R TiCl4-Al(C2H5) 3
CH3CH2CH2COOH + CH3CH2COOH
H3O+
KMnO4 CH3CH2CH2C CH OH–, 25 oC
CH3CH2CH2COOH + CO2
HC C(CH2)7CH C(CH3)2
CrO3
HC C(CH2)7CHO + O C(CH3)2
(三)还原反应 1、催化加氢
C C
H2
Cat.
(一)与卤素(X2)加成
C C + X2
C X C X
1、特点 1)相对反应活性 卤素(X2):F2 >> Cl2 > Br2 >> I2 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烷基越多的烯烃反应活性越大 例如: 烯烃加溴(Br2)的相对速率 (CH3)2C=C(CH3)2 14 (CH3)2C=CH—CH3 10.4 (CH3)2C=CH2 5.53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C、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一)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X2)加成
C C X2 X C C X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