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竞赛辅导第七章醛、酮
醛类 酮的结构与性质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思考3:实验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 醛基
五、常见的酮 丙酮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沸点56.2℃,易挥发,能与水、 乙醇等互溶
酮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例如, 丙酮可用作化学纤维、钢瓶储存乙炔等 的溶剂,还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农药和 涂料等。
δ-O H—C—H
δ+
δ+ δ-
+ H—NH
加成反应
OH H —C—H
NH
【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消除空气中的甲醛?
通风透气
吊兰
芦荟
活性炭 高锰酸钾球 空气净化器
苯甲醛 苯甲醛是最简单的芳香醛,俗称苦杏仁油,是一种有苦杏仁气味的 无色液体。苯甲醛是制造染料、香料及药物的重要原料。
分子式: C7H6O
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三节 醛 酮
生活中醛的醛、酮
肉桂醛
苯甲醛
香草 酮的结构与性质
PART
01
能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和性质区别醛和酮,以丙
酮为例认识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PART
02
能列举甲醛、苯甲醛和丙酮等代表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
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⑥
⑦
例2、分子式为C8H8O的芳香族化合物,符合下列要求的结构有哪些?
醛类:
-CH2-CHO
-CH3 -CHO
邻、间、对3种
酮类:
O
- C-CH3
-OH
烯醇(酚): -CH=CH2 邻、间、对3种
四、常见的醛
HCHO
甲醛 最简单的醛
—CH=CH—CHO
肉桂醛
第七章 醛酮醌 第1节醛和酮

醛的结构通式
酮的结构通式
一、醛和酮的分类
1、根据羰基直接连接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
(1)脂肪醛、酮
O CH3 C H
O CH3CH2 C CH3
乙醛
丁酮
(2)芳香醛、酮
(3)脂环醛、酮
苯甲醛
苯乙酮
环戊基甲醛
环戊酮
2、根据所连烃基的饱和程度,可分为以下2类
(1)饱和醛、酮
O
H3C C H
(2)不饱和醛、酮
乙醛
O H3C C CH3
丙酮
O H2C HC CH2 CH
3-丁烯醛
O H3C C CH3
丙酮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羰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醛、酮与多元醛、酮
(1)一元醛、酮
O H3C C H
O H3C C CH3
乙醛
丙酮
(2)多元醛、酮
O
O
HC H2C CH
丙二醛
O
O
H3C C H2C C CH3
4 3 21
3-丁烯-2-酮
3、芳香醛、酮的命名
● 芳香烃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脂肪醛和酮
CHO
O CCH3
苯甲醛
苯乙酮
O
O
H2CH2C CH
C
3-苯基丙醛
二甲基甲酮
4、脂环酮的命名
● 脂环酮的命名与脂肪酮相似,称为“环某”酮,编号使羰基碳 原子处于最小位次
O O
OH
环戊酮
2-羟基环戊酮
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的两个烃基命名,小烃基在前,大烃基在后,然后加上“酮”字。
O CH3CH2CH2 C H
正丁醛
CH3 O CH3 CH C H
全国高中化学奥赛有机化学——醛和酮

?
(4)
O
?
3、-烷基化反应
O NaNH2 Et2O OCH3 -II O CH3
O 1. LDA, DMF 2. MeI
O Me + 66%
O Me
3%
O CH3 CH2Ph CH3 PhCH2Br
O- Li+ LDA CH3
O CH3Li CH3
O- Li+ PhCH2Br CH3 PhCH2
-
+
OH
65%~75%
Reformatsky反应 ——
R1 R2 R1 R3 C CHCO2Et O- +ZnBr R1 R3 C CHCO2Et OH
C O +
R3CHCO2Et Br
Zn, Et2O
R2
H3O+
R2
O +
Br
HO 1. Zn, Et2O CO2Et 2. H3O
+
CO2Et
2. 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3. 烯烃的氧化
CH3
O
Ph 1. O 3 2. Zn,AcOH
CH3
O
Ph CHOO源自烯烃的羰基化法是制备醛的重要方法。反应一般需要高压和 过渡金属催化,最常用的催化剂为羰基钴。 工业上用丙烯羰基合成法来制备丁醛:
Co2(CO) 8 CH3CH CH2 + CO + H 2 19-29MPa 140-180 oC CH3CH2CH2CHO + (CH 3)2CHCHO ~70% ~17%
OCH3 RCH2CH OCH3
Br2
Br OCH3 RCHCH OCH3
H+, H2O
Br RCHCHO
高二化学醛酮的化学性质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但凡分子中具有醛基旳物质(如葡萄糖)一般 都能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且 都有类似乙醛与这些试剂反应所产生旳特殊现象。 所以,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这两种试 剂常用于鉴别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是否具有醛基。
还原反应
醛、酮旳羰基能够发生多种还原反应,但还 原产物都是醇或烃。
将醛、酮还原成醇能够采用多种措施,如可 在铂、镍等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加成。
醛、酮还能与氨及氨旳衍生物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旳产物还会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从总旳成
果来看,相当于在醛、酮和氨旳衍生物旳分子之
间脱掉一种水分子,其转化可表达为:
O CH3-C-H
H-NHY
H [CH3-C-NHY]
-H2O
CH3-C=NY
OH
H
甲醛之所以有毒,就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后,分
子中旳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旳氨基发生类似上述
(R′)H-C-OA
几种与醛、酮反应旳试剂及加成产物
试剂名称 化学式
氢氰酸 H-CN
NH 氨及氨旳衍生物(
以氨为例)
3
醇类(以甲 CH3-OH
醇为例)
电荷分布 与乙醛加成旳产物
δA-+ δB-
δH-+ δCNδH-+ δNH- 2
CH3
H-C-CN
OH α-羟基丙腈 CH3
H-C-NH2 OH α-羟基乙胺
因为加成产物旳分子中既有羟基又有醛基,故 这一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羟醛缩合反应主要 用于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另外,因为它是增 长碳链旳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也有着主要用途。
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醛和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醛比酮更轻易被 氧化,空气中旳氧气就能氧化醛,某些弱氧化剂 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也能氧化醛, 氧化产物一般为相应旳羧酸。而酮对一般旳氧化 剂比较稳定,只有很强旳氧化剂才干将其氧化。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醛旳氧化只是官能 团旳转变,而酮旳氧化还包括分子中碳碳单键旳 断裂。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4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三氯甲烷中含有分子数为0.5N AB.常温常压下,2gD2O中含有电子数为N AC.46gNO2和N2 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 AD.ImoI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电子数为N A2、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元素X和Z同族,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W的单质反应,生成两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Y<X<ZB.Y和Z的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均呈酸性C.W与Z均只有两种的含氧酸D.工业上电解熔融Y2X制备单质Y3、某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a2+、Na+、Fe2+、Cl—、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数种。
某同学取4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呈强酸性;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有沉淀生成;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加足量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在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七种离子中肯定含有NH4+、Fe2+、Cl—三种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4、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其结构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教案醛酮

高中化学教案醛酮
教学内容:醛酮的概念、性质和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醛酮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性质和结构
教学重点:醛酮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醛酮的结构和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演示、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课本、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引导学生回顾醛和酮的概念和性质,并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醛酮?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二、知识讲解
1. 介绍醛酮的定义和分类;
2. 分别讲解醛和酮的结构和特点;
3. 探讨醛酮的性质和常见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
1. 展示醛酮的实验现象;
2.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四、讨论分析
1. 引导学生思考醛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联系实际,讨论醛酮的环境影响和危害;
3. 提出问题: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醛酮?
五、总结提升
1. 总结醛酮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醛酮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实验技能。
教学反思:醛酮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有机功能团,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醛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同时,结合实验演示和讨论分析,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意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2020高中化学竞赛有机化学第七章(醛和酮)3

6.与魏悌希(Wittig)试剂的加成反应
磷叶立德(魏悌希试剂)通常由三苯基磷与1级或2级卤代物 反应得磷盐,再与碱作用而生成。
(Ph)3P + (Ph)3P-CH
R1 R2 CHX
R1 R2 X
R1 (Ph)3P-CH R2 X
强碱 Li - C4H9
R1 (Ph)3P = C R2 + LiX + C4H9
第三轮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和着重练习,应找一本习题解析和历年试卷进行复习。尤其是历年试题, 应找出课 本相应的知识点,自己做好记号,然后反复看知识点的所属章节以及联系的知识点,有机讲究章节的联系,难题往 往跨越章节而不是针对细节出题。推荐的 书目比如:《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等,题目难度可能会超越竞赛难 度,也是讲究记忆为主,自己分类和总结。
第一轮复习应讲究记忆,理解与否取决于个人天赋,不可强求。很多同学初学有机常会觉得很多困惑,其实这 是相当正常的,只要坚持不懈的反复看和理解,揣摩,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学会的,但不建议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什 么都搞懂,一来不实际,二来也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轮复习应讲究记忆上的理解,稍加一些练习,习题难度不宜过难。对于一些第一次未看的章节要通读一遍, 还是讲究记忆为主,对于难点,重要点,应该反复看加 深印象,比如:羰基化合物,羧酸衍生物等章节。这轮推 荐的书目可以加深一些,比如高教出版社的《有机化学》以及《基础有机化学》。要注意的是,初赛复赛都 不考 反应机理,对于反应机理的揣摩应重在基本理解,记忆一些机理的分类,机理的大致过程以及中间态,但并不需要 对于机理进行严格的记忆以及推导重复,因为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心的同学可以把机理进行总结,这是有机 的核心。第二轮复习一般需要需要看几遍书,习题以课后的习题为主,仍然不建议所有的都看懂, 对于细节允许 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切以效率为主
暑假化学竞赛有机化学(9)-醛酮

Hydrazine
C N NH2 C O
Hydrazone
Phenylhydrazine
H2N NHPh O
Phenylhydrazone
C N NHPh O
H2N NHCNH2
Semicarbazide
C N NHCNH2
Semicarbazone
应用 提纯醛酮 鉴别醛酮
重结晶
C=O + H2N-Z
-H2O
CH2=C-COOH
CH3
-羟基酸
,-不饱和酸
反应机理
CH3 CH3 C=O
-CN
CH3 CH3
CN H2O CH3 C CH3 O不可逆
CN C OH
可逆
反应条件 反应必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HCN OH CN H2O
但反应不能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 所有的醛、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R C H
R H
OR' + OR'
C OR' OR' + H2O
H+ H2O
H2O
H+
R C H O + 2R'OH
OH-
no reaction
CH2=CHCH(OC2H5)2
CH2=CHCHO + 2CH3CH2OH
O
OCH2CH3
H+ H2O
?
OHC CHO
+ CH3CH2OH
缩酮在稀酸中水解,生成原来的醇和酮
C
OH SO3Na
反应机理: 硫比氧有更强的亲核性
R H HO C=O + S O R H C OH SO3Na O 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醛、酮一、结构、分类和命名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
当羰基与一个羟基和一个氢原子相结合时就是醛, 醛基的简写为-CHQ 若羰基与两个烃基相结合,就是酮,酮分子中的羰基叫做酮基。
醛、酮 的通式为:醛:酮:O IIRC —H结构:醛、酮羰基中的碳原子为 SP 2杂化,而氧原子则是末经杂化的。
碳原子的三个SF 2杂化轨道相互对称地分布在一个平面上, 其中之一与氧原子的 2F 轨道在键轴方向重叠构成碳氧(T键。
碳原子末参加杂化的2F 轨道垂直于碳原子三个 SF 2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与氧原子的另一个2P 轨道平等重叠,形成 n 键,即碳氧双键也是由一个 d 键和一个n 键组成。
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 羰基中的n 电子云就偏向于氧原子, 羰基碳原子带上部分正电荷, 而氧原子带上部分负电荷。
,C 二分类:根据烃基的不同可以分为脂肪醛酮、芳香醛酮。
根据羰基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醛酮、多元醛酮。
命名:普通命名法:醛的命名与醇的习惯命名法相似,称某醛。
如:CH 3CH0H乙醇CH3CHO乙醛CH3CH(CH ) CHOHCH3CH ( CH ) CHO异丁醇异丁醛脂肪酮则按酮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而称为某(基)某(基)酮。
例如CHOCHCH 3COCH甲醚二甲酮CHOCHCHCH3COC 2CH甲乙醚甲乙酮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醛或某酮。
由于醛基是一价原 子团,必在链端,命名时不必用数字标明其位置。
酮基的位置则需用数字标明,写在“某酮” 之前,并用数字标明侧链所在的位置及个数,写在母体名称之前。
例如:CH3CH( CH ) CHO CH 3CHCOC (CH ) CHCH2-甲基丙醛 4- 甲基-3-已酉同 CHCH-CHCHO CH 3CH(CH ) CH-CHCOGH2- 丁烯醛5-甲基-3-已烯-2-酮| ' CHOCHsO环已基甲醛3-甲基环已酮| 1 CH CHCHO「-CUCCfCHs3-苯丙烯醛1- 苯-2- 丁酮O IIRCR醛酮命名时习惯上还米用希腊字母a、3、丫等,a碳指与醛基或酮基直接相连的碳原三、 物理性质1、 状态:甲醛在室温下为气体, 市售的福尔马林是 40 %的甲醛水溶液。
除甲醛为气体外, 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均为液体。
高级脂肪醛、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
2、 水溶性:低级的醛、酮易溶于水。
这是由于醛、酮可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之故。
当分子中烃基的部分增大时,水溶性迅速下降,含 6个碳原子以上的醛、酮几乎不溶于水。
四、 化学性质子。
例如:CH3CHCHCH( CH ) CHO 二、醛和酮的制法1、醇氧化法 伯醇和仲醇氧化可分别得到醛或酮。
例如:60 CCH 3CHCHOH + K 2C 2O + H 2SQ CH 3CHCHO实验室中常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与稀硫酸或铬酐与吡啶等。
因醛比醇更容易氧 化,为避免生成的醛进一步氧化成羧酸,应将生成的羧酸尽快与氧化剂分离。
酮不易继续氧 化,无需立即分离。
例如:(CHs ) 2 CH4CHCHCHO H Chba-甲基戊醛40 r2620+ H 2SQ(CH S )2CHCHCHCHO CH 3工业上把醇的蒸气通过加热的铜或银等催化剂,发生脱氢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例如:CuCH 3CHOH CH 、 3CHO + H 2另一种从醇氧化制备酮的方法就是欧芬脑尔氧化法,它是从不饱和醇制备不饱和酮的良好 方法。
它是把仲醇、叔丁醇铝(或异丙醇铝)与丙酮一起加热回流,仲醇脱去氢,被氧化成 相应的酮,而丙酮被还原为异丙醇,并且只氧化羟基成羰基,碳碳双键不受影响。
反应通式 如下:RCHOHR + CH 3COCH 2、 烯烃氧化法 醛和酮也可由烯烃双键氧化断裂制备,尤其是臭氧化还原后可制得两分子的羰基化合物。
例如:CH 3CHCH H C ( CH ) CHCH CH — CHO + CH 3COCHCH 3、 炔烃水合法炔烃进行水合时产生不稳定的中间体烯醇,后者重排可得到相应的酮。
反应在汞盐和硫酸 催化下进行。
例如:CH 3 (CH ) 3g CH 4 、直接羰基化法R C O R 醇CH3CH0HGHH 2SO 4CH 3 ( CH ) 3COCHH 2O傅-克酰基化反应:在芳烃一章已经讨论过这一反应。
例如:3CHCHC0CIAICI 3C-CHCHCH盖特曼-柯赫合成法:以一氧化碳及干燥氯化氢为原料,在无水三氯化铝及氯化亚铜存在 下引入醛基的反应称为盖特曼 -柯赫反应。
例如:+ HClAlCl3•△CHO(一) 亲核加成反应醛、酮羰基与碳碳双键一样也是由一个d 键和一个n 键组成。
由于羰基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n 电子云偏向于电负性较大的氧原子,使得氧原子带上部分负电荷,碳原子 带上部分正电荷。
由于氧原子容纳负电荷的能力较碳原子容纳正电荷的能力大,故发生加成 反应时,应是带有一对末共用电子对的亲核试剂(可以是负离子或带有末共有电子对的中性 分子)提供一对电子进攻带部分正电荷的羰基碳原子,生成氧负离子。
即羰基上的加成反应 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是由亲核试剂进攻引起的,故羰基的加成反应称为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醛、脂肪族甲基酮及 8个碳以下的环酮能与氢氰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a -氰醇。
反应通式为:T H C N O(CH)H丙酮与氢氰酸作用,无碱存在时, 则反应2分钟内即完成。
若加入酸,反应速度减慢,加入大量的酸,放置几天也不发生作用。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推论,在醛、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氰基负离子这一亲 核试剂。
碱的加入增加了反应体系的氰基负离子浓度,酸的加入则降低了氰基负离子浓度, 这是由于弱酸氢氰酸在溶液申存在下面的平衡。
HCN CN—+ H +醛、酮与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都是试剂中带负电部分首先向羰基带正电荷碳原子进攻,生 成氧负离子,然后试剂中带正电荷部分加到氧负离子上去。
在这两步反应中,第一步需共价 键异裂,是反应慢的一步,是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Nu八Nu不同结构的醛、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HCHO > RCHO > RCOCH 3 > RCOR影响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速度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是电性因素,烷基是供电子基,与羰 基碳原子连接的烷基会使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下降,对亲核加成不利。
其二是立体因素,当 烷基与羰基相连,不但降低羰基碳的正电性,而且烷基的空间阻碍作用,也不便于亲核试剂 接近羰基,不利于亲核加成反应的进行。
2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醛、甲基酮以及环酮可与亚硫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a -羟基磺酸钠,它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而析出结晶。
z 0H(CH) H+" -NaHS03—R —「HCFSONa本加成反应可用来鉴别醛、脂肪族甲基酮和8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
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 加成物a -羟基磺酸钠遇酸或碱,又可恢复成原来的醛和酮,故可利用这一性质分离和提纯醛 酮。
3 、与醇加成在干燥氯化氢或浓硫酸作用下,一分子醛和一分子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
例如:干燥HCICH 3CHCH0 + CH 30H Cf YHCH (OH OCHOHR- C- H(CH)C N3-4min 内只有一半反应物作用掉。
但如加一滴氢氧化钾, -C-0 -_C —0A半缩醛一般不稳定,它可继续与一分子醇反应干燥两者之间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稳定的缩醛。
CH 3CHCH( OH OCH+ CH 3OH CH3CHCH ( OCH) 2在结构上,缩醛跟醚的结构相似+ 对碱和氧化剂是稳定的, 对稀酸敏感可水解成原来的醛。
RCH (OR 2 + H 2。
RCHO--在有机合成中可利用这一性质保护活泼的醛基。
例如由对羟基环已基甲醛合成对醛基环已 酮时,若不将醛基保护起来,当用高锰酸钾氧化时,醛基也会被氧化成羧酸。
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加成产物不必分离,而直接水解可制得相应的醇。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生成伯醇,生成的醇比用作原料的格氏试剂多一个碳原子。
HCHO + RMgX RCH --------------- 2OMgX + H 2ORCH —2OH格氏试剂与其它醛作用生成仲醇。
例如:RCHO + RMgX -R 2CHOMgX + H 2O 格氏试剂与酮作用生成叔醇。
例如: RCOR + RMgX R -------------- - s COMgX + H 2O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氨的衍生物可以是伯胺、羟胺、肼、苯肼、2, H + R H 2CHOH H +R H__ H 4-二硝基苯肼以及氨基脲。
醛、酮能与氨的衍生物发生加成作用, 的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R +. H X=O (R) H反应并不停留在加成一步,加成产物相继发生脱水形成含碳氮双键 R 、 :C- NR (R) H —H 2O 2N — R —H 2O2NOH 2NNH—H 2O R . C 二 NOH (R)H R . X=NNF2 (R)H 2NNHCON H —H 2O —H 2OR : C 二 NNH (R) H C 二 NNHCONF 2 (R)H“ 上述的氨衍生物可用于检查羰基的存在,又叫羰基试剂。
特别是 与所有的醛、酮迅速反应,生成橙黄色或橙红色的结晶,常用来鉴别。
6 、与魏悌锡试剂加成2,4-二硝基苯肼几乎能 魏惕锡试剂是由亲核性的三苯基膦( C 6H 5) 3P 与卤代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的膦盐,再 用强碱例如苯基锂处理除去 a -氢而制得。
醛、酮与魏悌锡试剂作用脱去一分子氧化三苯基膦生成烯烃,称为魏悌锡反应。
反应通式为:CHOOR A C 二 O (R)H/RR 、/R (C 6 比)3P 二 Cc 二 C、R (R )H“应用魏悌锡反应制备烯烃条件温和、双键位置确定。
例如合成亚甲基环已烷,若采用醇脱 水的方法难以得到。
(二) a -活泼氢的反应 醛酮a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受羰基的影响变得活泼。
的a -H 键极性增强,氢原子有变成质子离去的倾向。
中的n 键形成d - n 共轭(超共轭效应),也加强了 1 、卤代和卤仿反应醛、酮可以和卤素发生卤代反应。
在酸的存在下,卤代反应可控制在一卤代产物。
2 20 C 这是由于羰基的吸电子性使 a -碳上 或者说a -碳原子上的碳氢(T 键与羰基 a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解离成质子的倾向。
H Br Br -COCh 2Br 在碱性催化下,卤代反应不能控制在一卤代产物,而是生成多卤代产物。
a-碳原子上连 有三个氢原子的醛酮,例如,乙醛和甲基酮,能与卤素的碱性溶液作用,生成三卤代物。
三 卤代物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立即分解成三卤甲烷和羧酸盐,这就是卤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