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1606_高产优质安全制种技术

2023年第6期育繁制种111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1606 高产优质安全制种技术崔会会 高胜从 吕加林 苏祥忠 杨 磊 朱昌栋史 昆 王传军 李 涛 申广勒 章志寒(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88)摘要:荃两优1606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荃211S 与自育恢复系YR1606配组的优质高产中籼组合,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
对荃两优1606的亲本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并总结其高产优质安全制种技术。
关键词:两系;新组合;荃两优1606;高产;优质;安全;制种技术High Yield ,High-Quality and Safe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NewTwo-Line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Quanliangyou 1606CUI Hui-hui ,GAO Sheng-cong ,LYU Jia-lin ,SU Xiang-zhong ,YANG Lei ,ZHU Chang-dong , SHI Kun ,WANG Chuan-jun ,LI Tao ,SHEN Guang-le ,ZHANG Zhi-han(Anhui Win-All Hi-Tech Seed Co.,Ltd./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Key Laboratory for the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of Hybrid Rice Varieties ,Hefei 230088)基金项目: 合肥市重大专项定向委托项目(2021DX012)通信作者:高胜从荃两优1606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银高科)利用自选优质不育系荃211S 和自育优质恢复系YR1606配组选育出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1]。
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简介 :陈育荣 ,男 ,16 9 6年生 ,农艺师 。
握 :① 雨后 次 日为 晴天 ,花 时相 遇 好 ,上 午 以母本 大 量 开颖 ( 每穗 1 左右 ) 方 可 进 行 授 粉 ,不 可 O朵
操 之 过急 ;② 连续 2 d以上 花 时相 遇 不 理 想 的情 况 下 ,应在 上午 父 本盛 花 时 授粉 ,以促 进 头 1d没有
恢复系 R0 6 8配组 育 成 的籼型 两 系杂交 中稻新 组 合 , 21 0 0年通 过 国家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 审定 。松 溪
一
季 中稻种 植 ,全 生育 期 平 均 1 3 5 d 比对 照 品 3 . ,
种 Ⅱ优 88短 13d 3 . 。在松 溪县 作 中稻种植 ,5月 中
粒 ,结 实率 8 . % ,千粒 重 2 . 。 10 7 0g
1 3 抗 性 .
1 特征特 性
1 1 生育期 .
在 2年 的南方 稻 区 国家 区试 中 ,抗 性 综合 表 现
该 品种 属籼 型 两系杂 交 水 稻 。在 长 江 中下 游 作
收 稿 日期 :2 1 叭 一1 0 2一 4
旬播 种 ,6月 中旬 移栽 ,8月底 齐穗 ,1 初成 熟 , 0月 全生 育期 10d左 右 ,与汕 优 6 期相 当。 4 3熟 1 2 农 艺 与经 济性 状 .
县 21 00年 引 进 试 种 ,2 1 0 1年 较 大 面 积 示 范 推 广 , 表 现 出 熟 期 适 宜 、丰 产 稳 产 性 好 、抗 倒 伏 、耐 高
特 点 ,适 宜在 福建 省松 溪县 作 中稻栽 培。 该 文总结 c两优 6 8的主要 特征特 性及 其 高产栽 培技 术。 0 关键 词 :两系稻 ;新 品种 ;特 征特 性 ;栽培 技术
两系杂交水稻H两优7201高产抛秧栽培技术

作 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提供高产抛 秧栽 培技术 的科学 依据 , 现将 H两优 7 2 0 1 新品种在桂林市种植表现及高 产抛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研究所展示 田最高产量为 9 . 6 5 t ; 2 0 1 2 年扩大示范展示 结 果平 均 产 量 为 8 . 6 2 t , 桂 林 市 种 子站 组 织农 业 专 家 在
每h m 平 均产 7 . 2 3 t , 比对 照金 优 2 0 7增产 5 . 7 4 %; 2 0 1 1 年 引进 桂 林 市 大 面积 试种 示 范 平 均产 8 . 3 5 t , 经桂 林 市 种 子 站组 织 农 业 专 家 实 地测 产 验 收 , 桂 林 市农 业 科 学
全州 县原 种场 实地 测产 , 验 收最 高单 产量 9 . 7 6 t , 从 区域 试验 和大 面积示 范展 示都 表现 出稳 产 高产 。
1 产量表现
2 0 1 0 年 参加桂 中、 桂 北稻作 区早稻 中熟组 初试 , 4 个 试点每 h m 平均产 7 . 1 4 t , 比对 照 金 优 2 0 7 增 产 8 . 5 4 %( 显著 ) ; 2 0 1 1 年 续试 , 6个 试 点平 均 产 7 . 9 3 t , 比 对照金优 2 0 7增 产 1 . 9 %( 不显 著 ) 。2 0 1 1 年 生产 试 验
良 种良 法
寸 阁 舯业
两 系杂交 水稻 H 两优 7 2 0 1高产抛 秧栽培 技术
莫科 生 李从 朗
( 广西桂林市种子站 , 5 4 1 0 0 1 )( 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4 3 0 0 7 2)
H两优 7 2 0 1 系 湖 北 省 武 汉 武 大 天 源 生 物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用 两 系母 本 H D 9 8 0 2 S与 自选 恢 复 系 7 2 0 1 组 配 选 育 而 成 的两 系 杂 交水 稻 新 品种 , 是 目前 桂 林 市 早、 晚稻 主推 品种 之 一 。为 了在 桂 林 市 各 县 早 晚 稻 稻
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在宁都县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在宁都县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 高产栽培技术杨林生1 温日华1 李 云2 曾兆丰3(1.宁都县长胜镇农技站,江西宁都 342818;2.宁都县湛田乡农技站,江西宁都 342825; 3.宁都县竹笮乡农技站,江西宁都 342819)摘 要 晶两优华占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江西省审定。
2018-2019年,在江西省宁都县推广再生稻种植150 hm2,高产示范栽培15.3 hm2,平均产量达12 599.3 kg/ hm2,,具有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适合在宁都县作再生稻进行栽培。
基于此,总结了该组合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晶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晶两优华占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用晶4155S×华占(SC2-S6测恢系选)共同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6007)。
近年来,宁都县长胜镇的中稻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种植面积达2 000 hm2 左右,大部分中稻收割后耕地闲置。
为充分利用长胜镇双季稻区的耕地资源及其光温条件,在排灌方便、光温条件较好的水稻种植区蓄留再生稻,选用再生能力强的中晚稻品种,在早稻播种季节时播种,种一茬收两季,能有效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和稻米品质[1]。
2018年引进晶两优华占在宁都县长胜镇作机收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30 hm2,中心示范面积2 hm2;2019年列入宁都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高产示范片推广品种,推广再生稻种植面积120 hm2,中心示范面积13.3 hm2。
该品种具有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产量高、米质优和抗性好等特点。
现将晶两优华占在宁都县作再生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Y两优302超高产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 2011-01-06
此时播种育秧,气温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烂芽烂秧等现象。 1. 3. 2 播种量。一般播种量与秧龄、育秧方式有关,旱育秧 因秧苗控水出叶慢、秧苗个体偏小,播种量可适当提高,旱育 秧 270 ~ 375 kg / hm2 ,相当于每平方米苗床播种 27 ~ 37. 5 g, 秧龄 20 d 以下的可提高到每平方米 45 g 左右。 1. 4 封闭除草 以上工作完成后,用 42% 丁·恶乳油 1 650 ml / hm2 ,按照说明书对水,均匀喷雾以防除苗床杂草,然后及 时在苗床上盖膜。盖膜后要在苗床四周用土块或稀泥压实, 防止透气使畦面失水或者大风将膜掀起,影响出苗。这样可 以增温保湿,促苗全,又保证快出芽出齐芽。保温条件 下育秧,出 苗 前 基 本 保 持 密 封 状 态,膜 内 最 高 温 度 控 制 在 35℃ 以内。若膜内温度超过 35℃ 时,应注意揭膜通风降温。 另外,切忌苗床板结、畦面积水。出苗至 1 叶 1 心期,以调温 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若超过 25℃ 时,应注意揭膜通 风。若床土干旱发白,可适量补充水分。1 叶 1 心至 2 叶 1 心期,此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湿,注意 通风炼苗。2. 5 ~ 3. 0 叶是对水分亏缺敏感时期,遇旱应适当 补水,注意防寒。 3 大田准备
秧苗育上后,就要着手准备大田。 3. 1 田块选择 高产稻田一般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耕层深 厚,熟化耕作层深 15 ~ 21 cm,结构良好; 土壤质地好,土壤不 过沙也不过黏,农民称为“三沙七泥”或“四沙六泥”; 一般有 机质含量在 2% 以上,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即 pH 值 6. 0 ~ 7. 5。保肥与供肥性能好,肥力稳而长。同时土壤较“洁净”, 有毒物质含量低。 3. 2 施足基肥 一般情况下,基肥用量为尿素 150 kg / hm2 或碳铵 375 kg / hm2 ,过磷酸钙( 普钙) 525 ~ 600 kg / hm2 ,氯化 钾 45 ~ 60 kg / hm2 ,硫酸锌 15 ~ 30 kg / hm2 。如果施用复合 肥、复混肥及专用肥,要搞清各种养分含量,一般满足磷肥、 钾肥需要量后,加施一定数量的尿素或碳铵。 3. 3 精细耕整 强化水稻田块耕整也比普通水稻要求更加 严格,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时间适当。在适宜的墒情 下,一般在栽植前 5 ~ 7 d 耕整; ②整地要平。要求做到田面 平整,全田高度差异不大于 3 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 草、杂物; ③秸秆还田数量应适量。一般还田秸秆量不超过 3 000 kg / hm2 。值得注意的是: 水稻移栽前 2 d 要对大田进行 1 次化学除草,用 12% 恶草酮乳油 3 L / hm2 按照说明书对水 后,直接均匀撒施于大田,可有效防除多种杂草。
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两优88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为加快鲜食玉米品种在夏播玉米地区的推广及 应用袁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袁促进农业增 产尧农民增收袁笔者对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栽培技 术的探讨袁以期为鲜食玉米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遥
1 选择品种
鲜食玉米品种的选择主要从产量尧品质尧有效穗 长尧结实性尧穗粗尧出籽率尧种皮厚度尧抗倒性等方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简介院孙海潮渊1975-冤袁男袁硕士袁副研究员袁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工作遥 E-mail院pyshc@
加强病虫监测袁准确预报袁对重大病虫害抓住关 键防治适期袁大面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袁在病虫发生 初期和轻发生时袁使用井冈霉素尧蜡质芽胞杆菌防治 纹枯病曰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曰用 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曰使用多杀霉素尧苏云 金杆菌防治二化螟尧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遥 早防早控尧 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袁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袁减缓抗 药性的产生遥 注意生物农药使用时要比化学农药提 前 2耀3 d袁并避免在高温时使用遥 3.7 合理喷施野九二茵冶袁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
2 亲本特征特性
2.1 不育系 HD9802S 的特征特性 HD9802S 系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于 1997 年用
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7 1( 1 )1- 1 - 0 7 7 2 1 4 1 0 2 0 3 O 6
两 系杂交水 稻 由于具 有优质 、 高产 的特性 , 近几年来在
六合 区发展 较 为迅 速 。 至2 1年 , 系杂 交水 稻种 植 面 截 00 两 积 已 占全 区杂交稻 种植 面积 的8 %以上[。 0 1 但是 , 两系 杂 】 在 交水 稻推广 种植过 程 中也 出现 了发芽率 不理 想 、 穗不 整 抽 齐、 易感 稻瘟 病 和稻 曲病 等 问题 , 制约 了两 系杂交 水 稻 大 面积产 量的提 高 。 】因此 , 必须采 取行之有 效 的栽 培管理措 施, 才能确保 两系杂交水 稻的丰产 、 丰收 。
苗床应 选择有机质 含量高 、 土壤疏 松通气 、 土壤 团粒结 构好 的 田块 , 以旱 地 、 地为 好 。 是 以水稻 田作 为 苗床 , 菜 如
应尽 早做 好培肥 工作 。 ~般 在秋 、 季结合 深耕 翻耖 , 用 冬 施 有机 h2 0 k h 分2 e 2 0 ̄ m , 次施 。 春季再次 耕翻 时 , 腐熟 5 在 施
播种 时 , 采取 只浸种 不催 芽改 进方法 直接 将种 子播 入 旱 育秧 床 , 用薄膜 覆 盖 的温室 小气 候 , 利 以解决 两 系杂 交 稻 品种催 芽难 掌握 的难 题 。 苗床 用种 量为 1 0 gh 苗 床 8 k /m 。
管 理应采取 “ 以水控苗 、 以肥促根 、 以根促蘖 ” 的措施 , 育 培
2 适 时播种
适 期播种 , 有利 于水稻夺取 高产 。 六合北部 地区农 民有 盲 目抢 早 习惯 , 种期 一般提 前到4 播 月5日左 右 。 提前播 种 ,
两系杂交中稻C两优60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0 O年 在 松 溪 作 中稻 试 种 3亩 , 平 均 亩 产 为 6 2 g2 1 年 全县 5个 乡 镇共 示 范种 植 5 0亩 , 3 . k ;0 1 0 0 平
均亩 产 为 6 70k 比对照 两优 培 九增 产 1 . 极 显 2 . g, 08 %( 著 ) 农户 普遍 反映 田间生 长整 齐 , 株矮 壮 , 。 植 耐肥抗 倒 力强 , 丰产性 好 , 熟期适 宜 。 2 1 年 9月 4E, 01 l农业 部 组织 有 关 专家 对 湖南 汉 寿县 百亩 示范 片进 行测 产 验收 , 均 亩产 达 8 00k , 平 1 . g
但 常 常在 不同生 长 阶段会 遇到 干旱威 胁 。除保 证播 种 出苗水 外 ,还应 保证 大喇 叭 口期 和 吐丝 开花期 的水 分 供 应 。发生 秋旱 时应 浇灌浆 水 , 增产 效果显 著 。
7 及 时防治 病虫 草 害 播 后苗 前 已喷施 除草剂 的 , 可保 持苗期 地 面无草 。 玉米 三叶期 前 , 如有 少量 阔叶 杂草发 芽可 再喷施 一遍 , 尽 量不 要 喷到玉 米苗 上 。 苗期 害 虫主要 是蚜 虫 , 可用 乐果 防治 。 如果 发现有 蓟 马 、 代 黏虫 , 二 可用 甲胺磷 防治一遍 。拔 节后 发现 玉 米 螟 为 害 ,用 辛 硫 磷 颗 粒 丢 心 防 治 。 注 意 防止 倒 伏
国审稻 2 l 0 5 。 溪县 2 1 0 0 1 )松 0 0年 引进试 种 ,0 1年较 21 大 面积示 范推 广 , 表现熟 期适 中 、 丰产 稳产性 好 、 倒 、 抗 耐 高温 等特 点 ,深 受农 民欢 迎 。现将其 特征 特性 和栽 培技 术要 点介 绍如 下 : 1 特征特 性 11 生 育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两系杂交稻具有优质、高产等优势,近年来在郎溪县发展迅速。
然而,在其推广种植过程中出现秧苗素质不高、大田秧苗烂秧、肥水管理不科学、抽穗不整齐、病虫害发生严重等情况,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从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大田栽培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030-02两系杂交水稻具有优质、高产等优势,近年来在郎溪县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两系杂交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县杂交稻种植面积的95%[1-2]。
随着两系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在种植推广过程中出现秧苗素质不高、大田秧苗烂秧、肥水管理不科学、抽穗不整齐、易感病虫害等情况,制约了两系杂交水稻推广和增产增收。
因此,只有提高种植技术和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确保郎溪县两系杂交水稻的丰产丰收。
1 选用良种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前提。
根据皖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等条件,一季中稻品种应以“优质、丰产、多抗”为主,熟期以早、中熟品种为宜。
水源较充足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7 d左右的中熟品种;水源较缺的田块,选购全生育期134 d左右的中早熟品种。
选购良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购种时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是否齐全;二是购买时要查看种子包装和种子标签,尤其要注意查看标签标注的品种名称、省级或国家级审定证书编号、生产商、质量指标、经营许可证编号等内容。
2 培育壮秧2.1 秧田选择冬前就近大田选择疏松肥沃旱地或排水爽畅的稻田作秧田,按要求培肥,秧田与大田按1∶20预留;播种前15~20 d施肥、整畦;按每 1 hm2大田准备11.25~15.00 kg杂交稻种子,预先对种子进行处理;整理好苗床择期稀播,苗床播芽谷种子35~40 g/m2;机械插秧龄在20 d左右为宜,不宜超过25 d;手工插秧秧龄在30 d为宜,不宜超过35 d。
提倡应用壮秧剂培育旱育秧,提升秧苗素质。
旱育秧营养土采用大田表土晒干筛细土,施用壮秧剂66 g/m2,露地湿润育秧采用稀土播半旱式育秧[3]。
2.2 秧田培肥要求年前培肥苗床,施腐熟农家粪30 t/hm2,施后耕翻土中,播种前15~20 d施三元素复合肥525~600 kg/hm2,耕翻1~2次,将土肥充分混匀;或播种前施旱育壮秧剂。
化学肥料和壮秧剂仅施于苗床土壤中,盖种土不施。
2.3 适期播种皖南一季中稻,播种时间以5月10日左右为最佳,这样可以使水稻抽穗扬花期有效避开8月上中旬的高温热害天气,确保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免受高温热害影响[4]。
2.4 秧田追肥与防病2.5叶时追施尿素52.5~105.0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4 d追施尿素75~150 kg/hm2作送嫁肥。
同时,在苗期要特别注重灰飞虱、矮缩病和稻瘟病的防治。
3 大田高产栽培3.1 整田整田要求做到“深、软、肥、平”。
“深”即逐年加深犁田的深度,以增加根域的范围和容肥量,为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软”即田内的土块大而硬不利于扎根和养分的释放,而松软的土壤保水透水、保肥释肥能力均好,对水稻生长有利。
故土壤黏重的田要注意沤田和精耕多耙,而砂性重的田只能轻耙,以防土壤过于密实,很难插秧;“肥”即结合翻耕施入有机肥,将其翻入下层,为稻根扎深创造条件;“平”即稻田内要进行水层管理,田面越平,水层管理的效果越好。
如高低不平,则高处结板,低处水深,全田生长不整齐。
油菜、小麦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田坎的杂草,放水泡田。
然后按要求牛犁或拖拉机犁并耙平,浅水待插秧。
3.2 配方施肥通过氮磷钾合理配比和利用施肥技巧提高施肥效率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季中稻按照单产9 750 kg/hm2来计算,每1 hm2需肥量氮磷钾比例按3∶1∶2.5配比,即为纯n 210~240 kg/hm2、p2o5 67.5~75.0 kg/hm2,k2o 172.5~195.0 kg/hm2。
磷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按6∶2∶2作基肥、分蘖肥、穗肥,钾肥按7∶3作基肥、穗肥。
3.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决定。
一般秧苗分蘖力弱、长龄秧、瘦田、迟栽和雨水少的地区宜密,而郎溪县全年气温较高,雨量也较多,土地肥力较高,适宜稀播。
一般情况人工插秧田株行距为26.7 cm×16.7 cm,栽植穴数达到25.5万穴/hm2,每穴4~5个茎蘖苗,保证基本苗112.5万株/hm2,人工拉线栽插。
机插秧田株行距为30.0 cm×16.7 cm(宽行窄株),播种24万穴/hm2左右,每穴2~3株苗。
3.4 水浆管理对人工插秧田,水稻移栽大田后,水浆管理要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拷田,深水孕穗扬花,后期干干湿湿”的原则,收获前5~7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对机械插秧田,机插秧后,及时开好“平水缺”,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 d。
过后,实行浅水勤灌,即上1次浅水层,2~3 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协调土壤水、气、热,促进秧苗发根、分蘖,避免形成黄、黑根。
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排水搁田,叶龄余数2.5叶左右或拔节初期覆水。
为达到“稻田不陷脚、田间无裂缝”的搁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轻搁田的方法,切不可一次重搁。
孕穗期间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后坚持间隙灌溉,即上一次浅水层,两三天自然落干,湿润一两天后再上新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3.5 追肥及除草在插秧7 d后追施分蘖肥。
对黄泥田和稳水田,追施氮肥总量的30%,孕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10%;对砂田和稳水性能差的水田,追施氮肥总量的20%,孕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20%。
施追肥时,用规定数量的水田除草剂和杀虫双大粒剂30 kg/hm2与追肥混施,以除大田杂草和防二化螟的危害。
3.6 防早衰水稻通常在抽穗后到成熟期间呈现茎叶枯黄,叶片功能甚至死亡,致使成熟度不好,千粒重不高。
引起水稻早衰主要原因是水稻生长后期肥水管理不科学,缺肥、断水过早或灌水太深。
防治措施:选择好的品种,合理密植;在水稻各个生育期进行科学肥水管理,施肥上平稳促进和合理搭配;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水稻后期主要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4 主要病虫害防治4.1 主要病害4.1.1 绵腐病。
主要发生在播种至立针时。
一般气温低于15 ℃时,秧苗不能生长,抵抗力受冷害削弱,此时适宜绵腐菌生长。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灌清水冲洗2~3次,排除秧田污菌;及时灌浅水,严重时喷施硫酸铜1 000倍液2 250 kg/hm2。
4.1.2 稻瘟病。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主要有叶瘟和穗颈瘟。
叶瘟:一般于分蘖期以后发生,通常表现为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
穗颈瘟:常发生于颈部、穗轴、枝梗上,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以后上下扩展形成黑褐色条斑,轻者影响结实、灌浆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结实。
防治方法:选用优质、高产、抗性好的2~3个品种搭配种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杀菌,1 kg 种子用20%三环唑3 g浸种24 h;如有急性型叶瘟病斑出现,立即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900~1 170 g/h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170~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4.1.3 纹枯病。
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到顶叶及穗部。
一般叶鞘先发病,随后是叶片。
轻的叶片枯黄,抽穗困难,出米率下降,严重时常导致稻株倒伏或枯死,使水稻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控制氮肥,合理密植,浅水勤灌,适度晒田,增强水稻抗倒抗病能力;在分蘖盛期防治2次,隔7 d防治1次,用5%井冈霉素水剂2 250 ml/hm2,或50%托布津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均匀喷到稻株中下部。
4.1.4 稻曲病。
主要发生在水稻灌浆期,是两系杂交水稻常发的病害,尤其在贪青晚熟的品种中发生严重。
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发出墨绿色粉末。
防治方法:防止该病害发生的最有效途径是合理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
但还要进行药剂防治:选择好防治药剂,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 d喷药1次,间隔7 d再喷第2次药。
4.2 主要虫害4.2.1 水稻螟虫。
也叫钻心虫,水稻分蘖期受害。
症状表现为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在大田栽秧后的7 d左右,结合施追肥、除草撒施杀虫双大粒剂30 kg/hm2。
另外,在7月中旬,用0.2%高渗甲维盐600~900 ml/hm2,或5%锐劲特450 ml/hm2对水再喷雾1次。
4.2.2 稻纵卷叶螟。
又叫刮青虫,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后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为主要特点,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产量降低。
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水剂3 000~3 750 ml/hm2,或晶体敌百虫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施药时间一般以傍晚为宜。
4.2.3 稻苞虫。
又叫搭棚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多种禾本科杂草。
幼虫吐丝缀叶成苞,并蚕食,轻则造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
严重发生时,可将全田甚至成片稻田的稻叶吃完。
防治方法:铲除沟边、田边的杂草和人工捕杀,用bt乳剂3 000 ml/hm2,或晶体敌百虫1 125~1 500 g/hm2对水900 kg/hm2喷雾,喷雾时以晴天16:00以后或阴天为好,喷药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
5 参考文献[1] 蔡惠荣,王余龙,张华明.两系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高产策略[j].杂交水稻,2002(5):41-43.[2] 朱训泳,薛世芳,林国辉,等.两系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种子科技,2011(7):40-41.[3] 徐秋生,吴京华.我国杂交水稻推广现状与发展策略[j].作物杂志,1996(1):3-5.[4] 李文海.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现状与存在的若干问题[j].生物学杂志,19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