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拍法测光速

合集下载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光速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拍频的概念。

2. 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速的理论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光拍频是指两束光波频率接近时,由于相位差的变化,产生的干涉现象。

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利用光拍频现象,通过测量光拍频的频率和光拍频产生的干涉条纹数,从而计算出光速。

光速的公式为:v = λf,其中v为光速,λ为光波的波长,f为光波的频率。

三、实验仪器1. 光源:激光器2. 分光器:半透半反镜3. 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4. 测量仪器:秒表、刻度尺5.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器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测量光。

2. 将测量光束引入迈克尔逊干涉仪,调整干涉仪的臂长,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 记录干涉条纹的周期T,并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d。

4. 改变干涉仪的臂长,记录新的干涉条纹周期T'和间距d'。

5. 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 = 1/T - 1/T'。

6. 根据光拍频的频率和干涉条纹的间距,计算光速v = λf。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干涉条纹周期T:0.2秒2. 干涉条纹间距d:2毫米3. 干涉条纹周期T':0.3秒4. 干涉条纹间距d':3毫米计算光拍频的频率f:f = 1/T - 1/T' = 1/0.2秒 - 1/0.3秒≈ 2.5Hz计算光速v:v = λf = 2d/T - 2d'/T' = 2×2毫米/0.2秒 - 2×3毫米/0.3秒≈ 3.3×10^8 m/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的光速v ≈ 3.3×10^8 m/s,与理论值c ≈ 3.0×10^8 m/s相近,说明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是正确的。

2. 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的精度和操作误差,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干涉条纹的间距测量和干涉条纹周期的记录。

光拍法测光的速度实验报告

光拍法测光的速度实验报告

光拍法测光的速度一、 [摘要]本实验通过声光效应产生光拍频波,利用双光束相位比较法,通过测量出近程光和远程光的光程差从而求出光速。

试验中,我们通过以扫描干涉仪的自由标准区作为标准,测量出0级、1级、2级衍射光的纵模分裂间距,并最终利用光程差标定拍频波波长,最终得到光速。

[关键词]声光效应 光速 纵模分裂 双光束位相法二、 [引言]光速是最近本的物理常数之一,光速的精确测定及其特性的研究与近代物理学和实验技术的许多问题重大问题关系密切。

早在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建立以前,人们已有了光具有一定传播速度的概念。

迈克尔逊和他的同事们在1879-1935年期间,对光速作了多次系统的测量。

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光是电磁波,而且为深入地了解光的本性和为建立新的物理原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1960年激光的出现以后,把光速的测量推向一个新阶段。

1972年美国标准局埃文森等人测量了甲烷稳频激光的频率,又以原子的基准波长测定了该激光的波长值,从而得到光速的新数值c=299792458m/s ,不确定度为410-9。

此值为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所确认。

本实验采用光拍法测定光速,通过实验使大家加深了对光拍频波的的概念的理解,了解了声光效应的原理及驻波法产生声光频移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特点,掌握了光拍法测量光速的技术。

三、 [实验原理]1、光拍频波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束传播方向相同、频率相差很小的简谐波相叠加,将会形成拍。

对于振幅都为圆频率分别为和,且传播方向相同的两束单色光四、⎥⎦⎤⎢⎣⎡+⎪⎭⎫⎝⎛-=1101cos ϕωc x t E E (1) 五、⎥⎦⎤⎢⎣⎡+⎪⎭⎫⎝⎛-=2202cos ϕωc x t E E (2) 它们的叠加为⎥⎦⎤⎢⎣⎡⎪⎭⎫⎝⎛++⎪⎭⎫ ⎝⎛-+⨯⎥⎦⎤⎢⎣⎡⎪⎭⎫⎝⎛-+⎪⎭⎫ ⎝⎛--=+=22cos 22cos 2212121210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3)当21ωω>,且21ωωω-=∆较小,合成E的光波带有低频调制的高频波,振幅为⎥⎦⎤⎢⎣⎡⎪⎭⎫⎝⎛-+⎪⎭⎫ ⎝⎛--22cos 2121ϕϕωωc x t ,角频率为221ωω-。

光速的测量 光拍法

光速的测量 光拍法

光速的测量光拍法光拍法是一种测量光速的方法,它基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原理。

光拍法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和干涉现象,通过测量光的行进时间来计算光速。

我们需要准备一台精密的光学仪器。

这台仪器包括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光电探测器。

激光发射器会向一个特定的目标发射一束激光,而光电探测器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信号。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测量的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光的行进时间不会被测量误差影响。

一般来说,数百米到数千米的距离是比较合适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验。

首先,我们将仪器中的激光发射器对准目标,并启动激光发射器。

激光会以光速传播到目标处,并反射回来。

当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被光电探测器接收到时,我们就可以记录下这个时间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记录下激光发射器启动的时间点。

通过这两个时间点的差值,我们可以得到光的行进时间。

通过已知的距离除以光的行进时间,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光速的值。

这个计算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用距离除以时间即可。

光拍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以达到亚微秒级别,而且实验方法较为简单。

但是光拍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较长的测量距离,这对于实验条件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光拍法对仪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使用精密的光学仪器才能进行准确的测量。

除了光拍法,还有其他一些测量光速的方法,如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和法拉第转台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总结起来,光拍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反射和干涉现象来测量光速的方法。

通过测量光的行进时间和已知的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光速的值。

光拍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实验方法简单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相信光拍法在光速测量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拍法测光速

光拍法测光速

班 级__wl.10.b2___ 组 别_____________ 姓 名___陈婵___ _ 学 号 1100600050 日 期_2012.06.04__ 指导教师__贺老师【实验题目】 光拍法测光速 【实验目的】1·用光拍测光速;2·掌握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原理及方法; 3·对声光效应有初步了解。

【实验仪器】光电二极管,光速测量仪,数字频率计,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1·声光效应:超声波通过介质时会造成介质的压缩或伸长而产生弹性形变,且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使介质出现疏密相间的现象。

2·拍频法:激光束通过声光测频器,利用声光效应获得有较小频差的两束光,再叠加得到光拍。

利用斩光器使两束光在不同间隔的时间段通过不同路径后在光电探测器上重新叠加,经过光电转换及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在示波器上显示两分光束的电信号,利用光程差及相位差既可求得光速。

3·光拍的形成:利用频率相近,同方向传播,速度相同及振面相同的两束光迭加;既:叠加后:其角频率为: 称为“拍”。

称为拍频3·光拍频的接收:光强正比于光电流大小。

既:)cos(1101φω+=t E E )cos(2202φω+=t E E )22cos()22cos(221212121021φφωωφφωω+++⨯-+-=+=t t E E E E 21212ωωωω≈≈+12ωωω-=∆20gE i =将E 代入处理后得:4·光速的计算:【实验内容】 1`调节光路调节频率测量计合适的频率使声光测频器产生适合测量的光。

取k=0级的光透过光阑。

转动半圈斩光器,分别调节光路使在示波器上能光查到合适的波形。

2·测量光速开启斩光器,使其快速转动。

通过示波器调节光程选取相位差为零的点,记下位置。

移动滑块改变相位差,在0到2π内选取5个测量点,记下光程和相位差,最后测量相位差为2π的点,记录数据。

光拍法测光速

光拍法测光速

声光效应与光拍法测光速学号200911141012 姓名 吴洋日期2011.10.20摘要:本实验以氦氖激光器为光源,首先利用声光效应产生光拍频波,测出其频移Δƒ。

再用光束测量仪以双光束相位比较法测出光速c关键词:拍频,声光效应,驻波法,双光束相位比较法引言: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常数之一,也是所有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速测量有300多年的历史,伽利略在1607做了世界上第一个测光速的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得出确定的结果。

但为以后的实验提供了思路。

此后包括傅科、斐索在内的物理学家用不同方法对光速进行了测量。

现在的光速值由国际计量局推荐 (299792.50±0.10)km/s .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声光效应有一初步了解;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原理:1、 光拍波频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束传播方向相同,频率相差很小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对于振幅都为E 0,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且沿相同方向(假设都沿x 方向)传播的两束单色光 ])(cos[1101ϕω+-=cxt E E (1)])(cos[2202ϕω+-=cx t E E (2) 两式叠加后有)]2()(2cos[)]2()(2cos[2212121210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3) 当21ωω>,且21ωωω-=∆较小时,合成光波是带有低频调制的高频波,振幅为)]2()(2cos[221210ϕϕωω-+--c x t E ,角频率为221ωω+。

由于振幅以频率πωω221-=∆f 周期性的缓慢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光拍频波,f ∆称为拍频。

光拍波频如图1(a )所示。

图 1 光拍波频的形成及光强在某一时刻的分布2、 拍频信号的检验在实验中,我们用光电检验器接收光信号。

光电检验器所产生的电流与接收到的光强(即电场E 的平方)成正比:I=gE 2 (式4)式中g 为光电转换系数。

试验35光拍法测定光速

试验35光拍法测定光速

光拍法测定光速光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准确测量光速一直是物理量测量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光速测量通常是设法测量光通过两个基点之间的长度D和所用的时间t ,从而得到光速c=D/t 。

这里的长度和时间单位都是独立定义的。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长度单位米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行进路程的长度。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

“秒是铯(Se 133)原子基态的二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根据米和秒的定义,真空中的光速具有确定的固定数值,c=299792458m/s本实验是用光拍法在实验室进行光速的测定,通过测量拍频频率和用相位比较法测量拍频波 长,从而求得光速。

一、 1.2.掌握拍频法测量光速的技术。

光速测定仪,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等。

1.光拍的产生和传播根据振动叠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会形成“拍”。

设两束光的频率分别为f 1和f 2(频差Δf=f 1-f 2较E 1=E 10cos(ω1t-k 1x+φ 1 )E 2=E 20cos(ω2t-k 2x+φ2 )式中E 10、E 20分别为两束光的振幅。

ω1=2πf 1、ω2=2πf 2分别为角频率。

cc f k 111122ωπλπ===,cc f k 222222ωπλπ===为波矢。

φ1 、φ 2 分别为两束光振动的初相位,c 为光速。

为简化讨论,假定它们的振幅相同,即E 10=E 20=E 0,它们叠加后为()122cos 22cos 221212121021⎥⎦⎤⎢⎣⎡++⎪⎭⎫ ⎝⎛-+⎥⎦⎤⎢⎣⎡-+⎪⎭⎫ ⎝⎛--=+=ωωωωωωωωc x t c x t E E E E s 式中221ωω+为合振动的角频率。

⎥⎦⎤⎢⎣⎡-+⎪⎭⎫ ⎝⎛--22cos 221210ωωωωc x t E 为合振动的振幅,可见振幅项不仅仅是空间x 的函数,而且还是时间t 的函数,它以频率πωω221-=∆f 作周期性地变化,这里只有当|ω1-ω2|《ω1+ω2时,才产生“拍”现象。

LM2000C光速测量实验讲义

LM2000C光速测量实验讲义

光拍法测量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物理量,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都与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光速的测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1. 理解光拍频的概念。

2. 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实验原理>1.光拍的产生和传播: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简谐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考虑频率分别为f 1和f 2(频差Δf = f 1 – f 2较小)的光束(为简化讨论,我们假定它们具有相同的振幅):E 1=E cos( ω1t – k 1x + φ1 ) E 2=E cos( ω2t – k 2x + φ2 )式中:k 1 = ω1 / c ,k 1 = ω2 / c ,ω1 = 2π f 1,ω2 = 2π f 2。

它们的迭加:⎥⎦⎤⎢⎣⎡++⎪⎭⎫ ⎝⎛-+⎥⎦⎤⎢⎣⎡-+⎪⎭⎫ ⎝⎛--=+=22cos 22cos 221212121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s (1) 是角频率为221ωω+,振幅为⎥⎦⎤⎢⎣⎡-+⎪⎭⎫ ⎝⎛--22cos 22121ϕϕωωc x t E 的前进波。

注意到s E 的振幅以频率πωω221-=∆f 周期地变化,所以我们称它为拍频波,f ∆就是拍频,如图一所示:⎥⎦⎢⎣+⎪⎭ ⎝-22cos 2121c t我们用光电检测器接收这个拍频波。

因为光电检测器的光敏面上光照所产生的光电流系光强(即电场强度的平方)所引起,故光电流为:2s c gE i = (2)图一 光拍频的形成g 为接收器的光电转换常数。

把(l )代入(2),同时注意:由于光频甚高(Hz 1014>c f ),光敏面来不及反映频率如此之高的光强变化,迄今仅能反映频率108 Hz 左右的光强变化,并产生光电流,将i c 对时间积分,并取对光检测器的响应时间)11(ft f t c ∆<<的平均值。

用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用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用光拍频法测量光速光速一般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实验测得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广义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据近代的精确测量,光速为。

它是自然界重要常数之一。

近代物理学理论的两大支柱之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公设”之上的,这两个公设之一就是“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确定的速度v 传播着”s m /102.997924588×1,即通常所说的真空中光速不变。

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得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是一个恒量,通过电磁学测出的这一恒量与实际测定的光速十分接近,于是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表明光速在任何惯性系都是不变的。

爱因斯坦采用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作为他相对论的基础之一,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相对论的重要实验基础。

目前光速测量技术,如光脉冲测量法、相位法等,还用于激光测距仪等测量仪器。

实验目的1. 理解光的拍频概念。

2. 掌握拍频法测量光速的技术。

实验原理1.光拍的产生和传播两个同方向传播、同方向振动的简谐波,如果其频率差远小于它们的频率时,两波迭加即形成拍。

考虑满足上述条件的两束光,频率为f 1 和f 2 ,且f f f 12−<<1 及f f f 12−<<2 ,设两光强相等,初相为 0,沿 x 方向传播:)(cos )(cos 202101cx t E E c x t E E −=−=ωω (1)1 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905年9月可推导出合成波E s 的方程:)](22cos[)](22cos[2 )](2cos[)](2cos[2121201212021c x t f f c x t f f E cx t c x t E E E E s −+⋅−−=−+⋅−−=+=ππωωωω (2) 可见合成波是频率为 2)(12f f + ,振幅为222021E f f t x ccos[()]π−− 的行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拍法测量光速
前言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都与它有密切的关系。

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理论中的常数c,一方面等于电荷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另一方面它又预示了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即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此后首先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

历史上围绕运动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问题,曾做过许多重要实验;同时在实验上和理论上作过各种探讨,最终导致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

光的速度与许多物理量有关,例如电磁学中的真空电容率ε0与真空磁导率μ0,里德伯常数R ,质子、中子、电子、μ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等。

因此光速值的精确测量将关系到许多物理量值精度的提高,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自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测定光速以来,在各个时期,人们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测量光速。

1941年美国人安德森用电光调制法,即利用克尔盒作为一个光开关,调制光束,使光强产生1.9×107赫的变化,测得光速值为2.99766×108
m/s 。

此值的前四位与现在的公认值一致。

1966年卡洛路斯,赫姆伯格用声光频移法,产生光拍频波,测量光拍频波的波长和频率,测得
光速c=(299,792.47±0.15)×103
m/s 。

1970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立物理实验室最先用激光作了光速测定。

根据波动基本公式c=λυ,之间测量光波波长与光波频率而求得c 的数值。

光的波长是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来直接测定;光波的频率是通过一系列混频、倍频、差频技术,利用较低频率的电磁波去测量较高频率,再以较高频率测量更高频率,最后达到测得光频的目的。

因此,于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提出了真空中光速为:c=(299,792,458±1) m/s 。

1983年国际计量局召开的第七次米定义咨询委员会和第八次单位咨询委员会决定,以光在真空中
458
,792,2991
秒时间间隔内所传播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米的定义。

这样,光速
c=(299,792,458m/s 就成了定义性常数,这个值被定义为精确值。

直到现在,不少科学发达的国家仍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在提高光速的精确度方面进行着工作。

本实验是用声光频移法获得光拍,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通过实验,学习光拍法测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同时对声光效应有一初步的了解。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掌握光拍频法测量光速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声光效应有初步了解。

二、 实验仪器:
GSY-IV 型光速测定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

三、 原理和方法:
(一) 仪器装置图:
1、GSY-IV 型光速测定仪原理方框图:
图一
2、G-IV 型光速测定仪光路图:
图二 (二)光拍的产生与传播
根据振动叠加原理,两列速度相同、振面相同、频率较小而同向传播的简谐波叠加即形成拍。

若有振幅相同为E 0、圆频率分别为ω1和ω2(频差△ω=ω1-ω2较小)的两列沿x 轴方向传播的平面光波:
()()
2220211101cos cos ϕωϕω+-=+-=x k t E E x k t E E 光电接收盒
He-Ne 激光器 声光移频器 半反镜
半反镜
斩光器 滑动平台
点的初位相。

分别为两列波在坐标原和为波数,式中212211/2,/2ϕϕλπλπ==k k
若这两列光的偏振方向相同,则叠加后的总场为:
⎥⎦⎤
⎢⎣⎡-+⎪⎭
⎫ ⎝⎛-+⨯⎥⎦⎤
⎢⎣⎡-+⎪⎭⎫ ⎝⎛--=+=22cos 22cos 222122
1
02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上式是沿x 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
2
2
1ωω+,振幅为:
⎥⎦⎤

⎣⎡-+⎪⎭
⎫ ⎝⎛-∆22cos 2210ϕϕωc x t E E 的振幅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以频率()πϕϕ2/21-=∆f 周期性的变化,称这种低频率的行波为光拍频波,f ∆就是拍频,振幅的空间分布周期就是拍频波长,以Λ表示。

E 1+E 2 ]
cos[
22
12
1ϕ-ϕ+
⎪⎫ ⎛-ω-ωx t E
图三
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光的频波,探测器光敏面上光照反应与光强(即电场强度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光波频率f 0高达1014Hz ,光敏面来不及反映如此快的光强变化,迄今为止能反映频率108
Hz 左右
的光强变化(其响应时间τ为10-8
秒)。

因此,任何探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只能是在响应时间
⎪⎪⎭⎫
⎝⎛∆<<f f
11ττ内的平均值。

()⎭
⎬⎫⎩
⎨⎧⎥⎦⎤⎢⎣⎡-+⎪⎭⎫
⎝⎛
-
∆+=212
cos 1ϕϕωt x t gE i 式中g 为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常数,ω∆是与拍频f ∆相应的圆频率,为初相位。

在某一时刻,光电流
i 的空间分布(x i -)为正弦波,x 方向上两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为f
c
=
Λ,探测器输出的光电流含有直流和光拍信号两种成分。

将直流成分滤掉,即得频率为拍频f ∆的光拍信号。

光拍信号的位相又与空间位置x 有关,即处在不同位置的探测器所输出的光拍信号具有不同
的位相。

设空间某两点之间的光程差为
L ∆,该两点的光拍信号的位相差为ϕ∆,根据上式应有:
c
L
f c L ∆⨯∆=
∆⨯∆=
∆πωϕ2 如果将光拍频波分为两路,使其通过不同的光程后如射同一光电探测器,则该探测器所输出的两个光拍信号的位相差ϕ∆与两路的光程差L ∆之间的关系仍由上式确定。

当πϕ2=∆时,Λ=∆L ,即光程差恰为光拍波长,有:
Λ⨯∆=f c
只要测定了f ∆和Λ,即可确定光速c 。

,2Ω=∆f Ω为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此时测出的光速是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若计算真空中的光速,应乘以空气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
由下式确定:
t
be
p p t n n g α+-
⋅α+-=
-11110 式中n 是空气的折射率,t 是室温(0
c ),p 是气压(Torr ),e 是水蒸汽压(Torr ),α=(1/273)0
c,
p 0=760Torr ,b=5.5⨯10-8Torr -1
,n g 由下式决定: C B A n g 4
2531λ+λ+
=- 其中,A=2876.04⨯10-7,B=16.288⨯10-72
m μ,C=0.136⨯10-7
4
m μ,λ为载波波长,单位为m μ。

对于
氦氖激光器,λ=632.8nm 。

四、 实验步骤:
1、 按G-IV 型光速测定仪实验装置图连接线路,接通激光电源,调节电流至5mA 左右。

接通直流稳压电源,预热一定时间后,调节功率信号源的输出频率至声光频移器的工作频率,使衍射光最强。

2、调整光路,调节圆孔光阑,使1级或0级衍射光通过。

依次调节各全反镜的调整架,使远程和近程两光束在同一水平面内反射、传播,最后垂直入射到光电接收器的光敏面上。

调节斩光的位置和高低,使两光束均能从斩光器的开槽中心通过。

3、常规调节示波器后,调节斩光器,遮断远程光而使近程光的光拍信号波形出现,微调功率信号源频率,使波形幅度最大。

再将斩光器转至使远程光通过的位置,观察远程光的光拍信号波形是否与近程光的幅度相等,如不相等,可调节最后一个半反镜的倾角,以改变远程光进入接收器的光通量,使两波形的幅度相等(若远程光因发散强度太小,必要时还可在接收器外的光路上加一个会聚透镜,将远程光会聚起来入射到接收器)。

4、调节斩光器的微电机的直流电压,即调节斩光器的旋转速度。

当达到一定速度时,在示波器屏上同时显示两个正弦波,若波形的幅度不相等,可微调最后一个半反镜的倾角,前后移动导轨上的正交反射镜,改变两路光的光程差,使示波器上两波形重合。

此时,两路光的光程差即为拍频波长Λ。

5、测量拍频波长Λ,并用数字频率计精确测定功率信号源的输出频率f 。

反复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计算He-Ni 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求取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并将实验值与公认值相比较,进行误差分析。

五、注意事项
1、切忌用手或其它污物接触光学元件表面。

2、调整光路时,切勿带电触摸激光管电极等高压部位,以免发生危险。

六、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的各种误差来源,并讨论提高测量精确度的方法。

2、光拍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