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融入美学之元素激活古诗词教学

(完整版)融入美学之元素激活古诗词教学
(完整版)融入美学之元素激活古诗词教学

融入美学之元素激活古诗词教学

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黄鑫

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从美学角度看,这个过程必须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对审美对象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主体在追寻和发现中得到无穷乐趣。

因此,将融入美学元素的古诗词教学理论应用于高中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地位、教师功能、教学方法等进行新的定位,不仅有利于改变那种封闭式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变课堂教学单向信息灌输为多向信息对话,确立并保护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能动性,主动拓展期待视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行丰富的个性化解读,发展创造性思维,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审美心境的培植

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教学中学生若能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古诗词意境赏析,学生能动性必强,学习效果必佳,反之亦然。

1、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导语

教师设计导语时,其情绪色彩应与古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相通,并富有一定感染力,旨在用导语去震动学生心灵,以求先声夺人之势。如我在执教《兵车行》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有人说苦难让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身心受创;苦难也磨练了杜甫,让他与大唐的国运、

大唐的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终于铸就了中国诗坛一坐高入青云的丰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见证了那段苦难岁月的叙事名篇——《兵车行》。”导语语言简练,情势凝重,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蓄势作用。

2、加以声情并茂的吟诵

古诗词语言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带读,或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读,或让学生表情朗读、默读、跳读等,读出诗词的情感味、音乐味,从而使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激发情感,探寻揣摩诗词意境,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3、采用恰当有效的辅助手段

由于古诗词所具有的含蓄的审美特征,又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辅助手段是相当有效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利用挂图解说、插入歌曲欣赏、播放PPT、FLASH等,李清照的《一箭梅》中诗与歌的结合、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诗与画的结合等,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物化诗境诗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领会诗词内涵,强化学生的审美心境。但切忌简单地用单一的视觉听觉形象统一学生对诗词意境及表达情感的认识,冲谈诗词作品的韵味,弱化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4、运用形象生动、优美和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

诗词作品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的心灵活动,不是理智的投入而是在理智指引下的感情投入。学习欣赏古诗词,应该是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始终串以形象生动、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在学生心中呈现出一副情景交融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形

象思维,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深化对诗词作品的情感体验,从而深深地感染学生。玉城中学潘雪洁老师在执教《虞美人》一词时,通篇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诗人一般细腻的情感,引领学生完全浸润在亡国之君一腔春水般纯洁而真挚的故国之思中,不仅感动了学生,感动了老师自己,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在场听课的每一位老师。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

良好审美心境的培植为审美活动能动化展开蓄了势,但学生能动化展开的最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诗词意蕴进行深层次的自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优化各种教学方法。

1、吟唱法

打开诗歌发展史,我们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诗经》当初就是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屈原是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汉武帝设置乐府为诗歌配曲,而宋词元曲更是把诗和音乐融合在一起。时止今日,仍有许多词曲被广泛吟唱。

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唤起一种模糊的情绪,而这些是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况且高中生尤其喜欢音乐,吟唱正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便于学生在吟唱中记诵。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等都可以作如是处理。

2、朗读法

诗词教学采用朗读法,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一些教师忽略了它。诗词的意义和声音及音韵都有极密切的关系。朱光潜先生在论述四声

与中国诗的节奏时说:“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了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比如形容马跑时多用铿锵疾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多用圆滑轻快的字音,表示哀感时宜多用音调低沉的字音,表示乐感时宜用响亮清脆的字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唤起学生对诗美的直觉,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朗读时随着音调的高下、平仄的变化、节奏的徐疾,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所创造的神秘殿堂,不仅使学生眼前再现了熊咆龙吟、雷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等诡谲怪异的天姥奇景,而且从中体味出诗人所寄寓的追求个性自由及蔑视权贵的感情。同时,通过朗读是否到位,还检验了学生对诗词的领悟程度。

3、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流派的作品,同一流派不同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作品等等,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一剪梅》与《声声慢》、《菩萨蛮》相比较,体会早期作品以闺情为主而后期多写家国不幸的悲哀,体会社会、人生遭遇对创作内容的影响;柳永的《雨霖铃》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比较,品味豪放、婉约的区别;杜甫的《蜀相》、《登高》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同是送别诗,却风格迥异。此外,还可以是同一首诗词中字句的比较和品味,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学生李超的疑惑:能否将“小乔初嫁了”改为“周郎新婚时”?在各类不同的比较中求同求异,深入理解诗词的主题和形式,提高了学生鉴

赏力,去真正领略诗词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且还借机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情感,丰厚了古诗词积淀。

4、改写(改编)法

改写改编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体验,较其他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字斟句酌的耐心,提高诗词学习的兴趣,调动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如对《离骚》、《山居秋暝》的改写,对《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的改编等,因为改写改编的基础是吃透原作,内化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情感或哲理,在此基础上,方可把自己的见解、思想融会其中,外显为自己的作品。而且,编演诗词剧也是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有了对诗人生活的感受,在自己创作的情境中,体验诗词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世界,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不断地享受着学习古诗词所带来的愉悦感、创造感和成就感。

5、评析法

教会学生写评析,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二度创作,这一方法在接受美学中有有力的理论支撑。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单纯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在主动探究并与诗词作品的撞击、交流中,构建出作品的新的意义。学写诗词鉴赏评析,能很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朦胧感知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这样一种阶梯式训练法:研读作者情况、时代背景、诗词及相关资料(这是写好评析的基础)——寻找点评的切入点(这是写好

评析的关键)——掌握诗词的有关写法与技巧(这是写好评析的保证),尤其是对诗词的多义性和空白,可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6、探究法

探究法主要是指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学习的困难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组织学生做探究延伸,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能力,即发现问题,确定专题——分组合作,收集资料——阅读探究,形成成果——搭建平台,展示成果。如学了《将进酒》后,学生对古诗词与酒文化发生了兴趣,于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知识,而且还产生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那种快感。他们不会饮酒,但是他们品味到了酒的香醇;他们不是酒仙,但他们确实也有了“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极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融入美学元素,启发学生陶冶学生,提升学生,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讨兴趣,从而激活古诗词教学课堂,最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那么我们高中语文课堂必定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