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色文化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参观湖北红色基地社会实践报告近期,我们作为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参观红色基地,探究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这次实践经历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宝贵财富。
通过亲身经历,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站,我们来到了荆州市黄冈土地革命斗争纪念馆。
这里是土地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湖北省红色文化的代表之一。
进入纪念馆,我们欣赏了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实物等,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当年土地革命斗争的艰苦和长期战争的残酷。
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上面描绘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位共产党员领导的红军战士们都挥舞着手中的枪支,在壮丽的大地上驰骋奔跑,激情四溢。
这张照片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青年壮志凌云的革命者,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后院,一个烈士陵园的巨大石碑映入眼帘。
我们默哀了一分钟,向烈士们默默致敬。
看着石碑上铭刻的烈士名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牺牲精神。
接着,我们来到了荆州起义纪念馆。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起义的重要地点之一。
展览馆里展示了起义的历史经过、起义者的事迹和起义后运动的发展情况。
我们了解到,起义者们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封建统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一切,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湖北省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是一个宏伟的纪念碑,高耸入云。
纪念碑周围种满了各种花卉,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思绪在纪念碑前飘荡,烈士们的精神再次激发起来,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感到骄傲。
参观结束后,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解和解说。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明白了湖北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部分,许多红军在这里出生、长大,开始了他们的革命之路。
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武汉红色文化参观地点

武汉红色文化参观地点
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下是武汉红色文化参观地点的列表:
一、武汉市革命博物馆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公园内,是一座以陈列革命历史文物和展示革命历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主要涵盖了近代以来武汉地区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红色文化遗产。
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麓,是一座风景名胜古迹和文化名人纪念地。
在文化革命时期,黄鹤楼被打成“资产阶级文化遗产”,但经过修复和保护,黄鹤楼的红色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扬。
三、武汉阳逻革命纪念馆
武汉阳逻革命纪念馆位于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座以陈列和宣传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精神为主的现代革命纪念馆。
馆内的展品包括了激越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让人对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北省湘潭市雨湖区七里庙村,是一座革命文化遗产
和现代红色文化景观。
故居陈列了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家庭生活,彰
显了毛泽东思想和革命情怀,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化的好地方。
五、武汉市博物馆
武汉市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汉口江滩,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为一
体的大型博物馆。
馆内陈列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例如
辛亥革命文物、抗日战争文物和武汉保卫战文物等,深入挖掘和展示
了武汉市革命历史的红色文化遗产。
以上五个地点是武汉红色文化参观地点的代表,通过参观这些地方,
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红色文化传统和革命历史精神。
武汉市红色文化研究作文

武汉市红色文化研究作文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武汉曾是中国大革命的中心和抗战初期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下求索,开拓创新,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林祥谦、施洋、夏明翰、向警予诸烈士在这里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武汉地区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汉的革命斗争史,就是广大党员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带领人民群众追求光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
武汉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烈火,化作了人民共和国黎明的朝霞;鲜红的党旗上,飞扬着革命烈士血染的风采。
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一、中共武汉地方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武汉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武汉人民为挣脱沉重枷锁、追求光明前途进行过多次反抗和斗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一声惊雷,引发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巨澜,各省纷纷响应。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其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但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
面对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的劳苦大众,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起,给国人以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
充分利用湖北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

充分利用湖北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应。
红色资源充分展现了中华人民在民族存亡危难和国家百废待兴之时,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筚路蓝缕,焚膏继晷,为争取民族自由和国家富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品格。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仍对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毕竟不同于革命时代,加之大量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有所下降。
如何让当代大学生们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深化为内心的精神力量成为行动的向导呢?各地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很好的成效。
湖北是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湖北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政治意蕴和文化内涵,革命老区的原生态、古朴,其中很多东西是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社会风气、公民道德、和谐社会精髓相吻合。
湖北红色文化内涵弥足珍贵,也恰恰是我们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
这就需要地处湖北的高校立足湖北实际,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党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可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要树立资源意识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湖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伟人的重要活动地区,也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鄂州贺龙军部旧址纪念馆

效祖国。B
推荐书籍: 《贺龙传》《贺龙元帅》 噩斶鄂州市鄂城区大北门
10阿娉版式/徐颖哲
28 Hubei Tourism
贺龙办公室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 学生了解贺龙生平事迹
研学导师带领学员走进陈列 馆,学习贺龙从桑植起义到南昌 起义这一时期重要的革命活动历 史,尤其是贺龙在鄂城期间一段 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陈列台 中,一张张珍贵的老相片、革命 前辈穿过的军靴、泛旧的油灯和 战争时使用的枪支弹药……让人 联想起了那段光辉的历史,深切 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民族 的解放不畏艰难、牺牲一切的伟 大品格。
特别策划
Special Tours
馆内壁画以及陈列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文/金歌图/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贺龙军部旧址作为贺龙同志任北伐军军长时唯一一处保存完整、有据可査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部旧 址,是重要的革命旧址和历史遗迹。2008年,北伐军二十军军部旧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军部旧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城区,分前后两栋,坐东朝西,建筑面积950平方米。前栋为两层中式 砖木建筑,是当年警卫、后勤人员居所;后栋为两层欧式砖混建筑,是贺龙当年的办公室、卧室及军部机 关办公场所。 旧址原系鄂城豪绅杜永兴的房产,建于清朝末。1927年4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师长的贺 龙,驻防武汉时在此设驻地。七一五政变后,贺龙从这里出发,赴南昌参加并指挥了 “南昌起义”。贺 龙军部旧址与鄂州老百姓共同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经过长期风雨的洗礼,历经沧桑。
基于湖北省红安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基于湖北省红安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湖北省红安县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文化遗产的地方,这里有许多革命斗争遗址、纪念馆和红色旧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红安县不断探索保护与旅游活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红安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
一、红安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红安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毛主席旧居、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央苏区政府旧址等一大批红色旧址和红色革命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红安县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对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进行认定和保护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红安县也积极开展红色文化遗产宣传、教育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但仍存在保护不够到位、传承不够深入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安县红色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启动了一批红色旅游线路,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红安县也积极构建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
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但由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式和方法亟待完善。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
红安县将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认定和保护规划,修复和维护红色文化遗产,提升其保护水平。
红安县将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和推广工作,设计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红安县将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的协调与整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推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武汉红色文化起源简短故事

武汉红色文化起源简短故事说起来武汉的红色文化起源,那可真是有些年头了,得从大革命那会儿讲起。
那时候的武汉,可热闹了,不光是商业繁华,更是革命的风暴眼。
记得小时候,爷爷常跟我讲,那时候的武汉,满大街都是革命的气息。
他老人家说,他年轻时见过不少革命者,一个个都是满腔热血,眼神里透着股子坚定。
那时候的武汉,就像是个大火炉,不光天气热,人心更热。
说到红色文化的起源,不得不提的就是武昌起义。
那可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啊,就在咱们武汉打的。
那时候的武汉人,可真是有种,为了推翻封建统治,愣是豁出去了。
起义成功后,武汉就成了革命的中心,全国各地的革命者都往这儿跑,一时间,武汉成了红色的海洋。
我记得爷爷还跟我说过,那时候的武汉,有个叫董必武的老先生,那可是咱们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老人家在武汉搞革命,可没少费心。
他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革命者要像种子一样,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那时候的武汉,不光是革命者的摇篮,还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
各种革命思想、革命理论,都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
那时候的人们,可真是有信仰,有追求,为了革命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我记得有一次,爷爷带我去参观武汉的革命遗址。
走到武昌起义纪念馆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给震住了。
看着那些革命者的遗物,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仿佛能感觉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那些革命者的热血和激情。
爷爷跟我说,那时候的武汉,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不光是董必武老先生,还有陈潭秋、恽代英等一大批革命者,他们都在武汉这片热土上,为了革命理想而奋斗。
他们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说起来,武汉的红色文化起源,可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武昌起义到辛亥革命,从董必武老先生到那些无名的革命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武汉的红色历史。
每次想到这些,我心里都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现在的武汉,已经是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
武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武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1. 中共二大遗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北省黄陂区毛泽东故乡的花山,在这里可以了解毛泽东早年的生活和革命时期的事迹。
3. 曾国藩故居:位于江岸区呈贡路,是曾国藩晚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展示了其治学、治军、治国的功绩。
4. 明故宫遗址公园:位于江汉区,是明代汉阳故宫的遗址,公园中还有明代石人等文物遗存。
5. 革命博物馆:位于江汉区,是一座关于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
6. 烈士陵园:位于汉阳区,是为纪念武汉保卫战中献身的烈士而建的陵园,有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遗迹。
7. 武汉起义纪念馆:位于江岸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发源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 楚雄文化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是一处以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点,展示了楚文化的历史和特色。
9. 钢铁博物馆:位于汉口江滩,是一座以钢铁为主题的博物馆,
展示了钢铁产业的历史和发展。
10. 毛泽东同志诞生地:位于湖北省辰州古城,是中共领袖毛泽东的出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红色文化浅议
摘要:湖北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在这里奋斗,形成了湖北独特的红色文化。
湖北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保护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
关键词:湖北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华始祖炎帝就诞生在湖北。
楚文化根基深厚,特色鲜明,而今天的湖北,早已不是那时的荆楚可比,这片红色的沃土,将楚文化的精神绵延千古至今:“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和“和众安民”的和谐理念。
[1]地处中原的湖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勤劳朴实的湖北人民则不断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一时之间,红色旅游掀起热潮,而与此相关的“红色文化”一词也被人熟知,很多人倾向于这样的一种定义: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
形态的遗址、遗物、纪念物、革命文献作品等实物和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1、革命遗址
据湖北旅游网数据,湖北有武汉、大别山、湘鄂西、鄂豫边等4大重点红色旅游区;有汉口、武昌、鄂豫皖、大别山、洪湖、宣化等9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涵盖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系列景点、宣化店革命旧址群等30个景点。
在国务院公布的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红色文物单位有130多处,其中湖北就有13处。
2、革命文献
湖北各地博物馆、档案馆等收藏了大量新民主主义时期产生在湖北的革命文献,包括公文、票券、证照、表册、报刊、墨迹等。
《湖北省政府讨蒋训令》、非常时期地方政府应变方案》、《要求保释左觉农电》等公文;票券有湘鄂西特区纸币、汉口地名兑换券等;《向导》、《湖北农民》、《湖北妇女》等报刊。
3、文艺作品
在艰苦的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们饱含着乐观积极的信念在湖北这片热土上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舞、戏剧、诗词、故事作品,其中改编或创作的革命歌谣多达几百首,《洪湖水,浪打浪》、《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唱遍大江南北,至今仍广为流传。
《洪湖赤卫队》等影视作品都是时代的强音。
4、革命精神
革命先烈在生活、工作、战斗活动中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依靠群众等革命精神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北红色文化传承策略
红色文化是中华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革命年代,更是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湖北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肩负着振兴和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
1、形成文化自觉
一种文化要传承下去,首先离不开人们的认同,被人鄙视的文化在历史舞台上的存在终究只是短暂的,只有那些被认可的文化才能在浩瀚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红色文化也不例外。
传承红色文化,首先要形成“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结晶,他认为:“文化自觉只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
”[2]文化自觉并不是自发的存在,而是通过教育、理论、道德规范、社会典范等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的引导形成,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左右着人们的行为。
对于红色文化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由于缺少现实的生存土壤,其传承尤其需要人们对此形成一定的文化自觉。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们对红色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呢?正如前面所讲,
文化自觉是通过引导形成的,我们不妨以此作为切入点,第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红色历史知识普及,利用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以集体名义参观、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同时可以把参观以上场所同入团、入党等活动结合起来。
青少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受众,充分利用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对于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在社会范围内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形成红色文化氛围。
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将红色旅游作为首选旅游路径的人还是少数,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红色旅游缺少了解。
因此将红色旅游纳入对外旅游宣传计划,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树立湖北省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广告牌都是宣传的重要途径。
繁荣文艺作品,用优秀红色作品鼓舞人;楚天金报献礼“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推评活动引起读者和网友的广泛参与,影响力广;网络科技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也更多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运用微博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方便人们选择红色景区旅游,可以制作一个“红色地图”在地图上标明红色景点,放在湖北旅游网站或是出版成册,人们一目了然。
2、内求与外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湖北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这些资
源大都处于贫穷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在向内寻求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向外寻找动力,秉持“借外力、启内力”的发展思路。
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其造成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保护要放在第一位,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可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努力让社会人员都参与保护这项工作,提高保护意识,杜绝人为破坏情况的发生;抓好红色文物的普查和规划,积极开展对红色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摸清分布状况和保存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抓好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烈士陵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修缮和整顿。
启内力还需要明确自身优势,依靠自身力量谋求发展。
利用湖北各种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赢。
红色文化资源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湖北各地,它们所在的地区大多依山傍水,有很好的绿色生态资源,黄冈、鹤峰就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黄冈“红色文化托起绿色发展”,鹤峰“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产业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红绿资源的共赢,这一做法也是目前湖北很多红色革命地区谋求发展的主要手段。
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各地区在努力依靠自身的同时,还需要依靠外力的帮扶。
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处于交通不畅、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无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还是开发利用
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在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一主要渠道的同时,还应在政策的许可范围内,通过多种途径筹措经费。
加大引进外资力度,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红色文化产业。
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扶植红色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在湖北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定会绽放异彩,重燃生机。
参考文献
[1]丁凤英.炎黄文萃[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450
[2]费孝通.重建社会学宇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