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饮食文化
湖北饮食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湖北饮食文化现状调研报告湖北是中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在这篇调研报告中,我们将分析湖北饮食文化的现状,着重考察湖北的传统饮食特色、消费习惯以及当地人对于饮食健康的认知。
湖北的传统饮食以其丰富的味道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著名的湖北菜系有荆州菜、武汉菜、黄鹤楼菜等。
荆州菜以其精致的色香味而著名,其特色菜品包括熊掌、竹筒鸡等。
武汉菜则是以五味调和和汤菜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菜品是热干面、热干小吃等。
黄鹤楼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其特色菜品有黄鹤楼烤鱼和黄鹤楼蛋糕等。
在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方面,湖北人喜欢将饮食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喜欢与朋友和家人一起聚餐。
湖北人非常讲究饮食规律,一般会定时定量地进食,他们认为吃得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此外,湖北人也非常重视节约食物,他们注重保持饮食的平衡和营养,尽量避免浪费食物。
在饮食健康方面,湖北人对于饮食的健康认知不断提高。
他们越来越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尽量选择天然、绿色健康的食材。
越来越多的湖北人开始关注食物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选择健康的食物。
此外,湖北人还注重食物的搭配和均衡饮食,他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总结来说,湖北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传统饮食特色。
湖北人具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营养。
在当地人的饮食健康认知方面,湖北人越来越注重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愿意选择健康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湖北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湖北的饮食文化,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湖北导游基础知识 第七章 湖北特色饮食文化

豆皮
是一种湖北武汉的著名民间小 吃,是武汉最有特色的小吃 之一。 老通城的豆皮最为有名。毛泽 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 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 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豆 皮上层是绿豆磨的浆,下面 是米饭,肉丁,咸菜,,香 干,香菇。三鲜豆皮,皮包 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
面窝
更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 之一。它以米粉为原料,加 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 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 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 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 喜爱。解放初一个面窝几乎 半斤,才卖五分钱,一个搬 运工人吃上两个面窝只需一 角钱;可撑到12点吃午饭。
麻元 面窝
云梦鱼面
土家油茶汤(四道茶)
精武鸭脖
汪集鸡汤
户部巷
武汉热干面
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 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 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即吃早餐)小吃。 关于热干面的起源有一个典故:汉口长 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 卖凉粉和汤面为生。 过了几年,有位姓 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 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 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 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
排骨藕汤
湖北人爱喝汤,有“无
汤不成席”的说法。湖 北盛产莲藕,粉嫩白净, 最出名的当属排骨藕汤 了。排骨藕汤也是湖北 接待贵客的必备菜之一, 此菜鲜香味美,营养丰 富,开胃益血,有补气 补钙的功效。
四、湖北风味小吃
豆皮
热干面 四季美汤包
贺胜桥鸡汤
鄂州东坡饼 黄州烧梅
小桃园鸡汤
欢喜坨
欢喜坨—— 武汉传统小吃!现在在三镇 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 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名字 “大麻元”。为啥改名?因 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 称入选“中国名点”。欢喜 坨在武汉有百余年历史,糯 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 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 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湖北美食的发展与变迁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湖北美食的发展与变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湖北美食的发展与变迁湖北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了众多的传统美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食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与现代渐渐交融,湖北美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迁。
一、湖北美食的传统特色湖北是江汉平原上游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优质的农作物。
这为湖北美食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三鲜丸子:湖北传统名小吃之一,以鱼肉、虾仁、猪肉馅为主要材料制成,质地鲜嫩、口感独特。
2. 武昌鱼豆腐:将鱼肉搅拌成鱼浆,搭配豆腐和配料煮成,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3. 热干面:湖北著名的面食之一,以细条面加入芝麻酱、花生酱和辣椒油调成酱汁,再加上葱花、黄瓜丝等配料,给人食欲无限的感觉。
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湖北美食也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过程中不断演变。
1. 创新菜品的涌现:在传统美食的基础上,厨师们不断创新,尝试将传统菜品与现代烹饪技巧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新的菜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引入外来元素:随着湖北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外来风味也逐渐融入湖北美食中。
比如湖北的火锅和川菜的融合,使得湖北火锅在传统基础上更加多样化。
三、湖北美食的现代传承传统美食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让湖北美食在传承中得以更好的发展。
1. 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扬:湖北各地努力保护传统烹饪技艺,举办各类传统美食比赛和展览,传承湖北美食的独特魅力。
2. 美食文化的推广:湖北不仅注重美食的制作技艺,也注重将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传达给更多的人。
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美食展示活动等形式,推广湖北美食文化。
3. 美食与旅游的结合:湖北地处中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将美食与旅游相结合,推出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湖北品尝美食,促进美食产业的发展。
四、湖北美食的未来发展趋势湖北美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不断创新,在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菜谱解读湖北经典菜式的故事

菜谱解读湖北经典菜式的故事湖北经典菜式是中华美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湖北人民的饮食智慧和历史渊源。
本文将解读几道湖北经典菜式背后的故事,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情味道。
1. 水煮鱼:湖北经典菜式中的代表之一水煮鱼是湖北菜的经典代表之一,它讲究鲜嫩滑嫩、麻辣鲜香的口感。
早在明清时期,湖北人民就擅长将新鲜的江鱼烹制成美味的水煮鱼。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水煮鱼逐渐演变成了麻辣口味,充分展现了湖北人民对于麻辣的钟爱。
这道菜式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烹制技法,进一步深受全国范围内的喜爱。
2. 黄鹤楼烟鸭:别具湖北味道的烟鸭黄鹤楼烟鸭是湖北著名的特色熟食之一。
其特点在于选用优质的鸭子,经过一系列的腌制、晾晒等工序,最终形成色泽红亮、肉质鲜嫩的烟鸭。
这一独特的熟食制作技艺源于湖北人民丰富的口腔文化和饮食习惯。
传统的黄鹤楼烟鸭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经验丰富的烟鸭师傅才能掌握。
无论是内行人还是外来客人,一口咬下去,都能品味到浓郁的湖北风味。
3. 三鲜拌菜:平凡中展现湖北人的智慧三鲜拌菜是湖北人民日常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它讲究色香味俱佳,采用多种蔬菜和调料搭配而成。
尽管它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湖北人民对于饮食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制作过程中,湖北人民注重选用新鲜的食材,通过巧妙的搭配和合理的烹调方法,将各种蔬菜的原味和营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展现了湖北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热干面:湖北人的味蕾记忆热干面是湖北民间传统小吃,也是湖北人民儿时味蕾记忆的一部分。
它由有着悠久历史的干面和独特的热油配料组合而成。
干面的面条要煮好,酱料的调制要合适,热油的温度要适中,才能制作出独特的热干面。
这一道小吃简单朴实,却开启了湖北人寻找家乡味道的心灵之旅。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热干面始终是湖北人聚会交流的话题之一。
5. 蔡甸扣肉:古老风味的传承蔡甸扣肉是湖北传统风味名菜,以其色、香、味的卓越表现力蜚声中外。
它选用优质的猪肉,腌制入味后,在锅中用慢火慢炖。
风味小吃湖北独特的口味体验

风味小吃湖北独特的口味体验湖北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省,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风味小吃。
这里的独特口味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的喜爱,成为湖北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湖北独特的口味体验,带您领略湖北美食的魅力。
一、黄鳝烧豆腐湖北的黄鳝烧豆腐是一道以黄鳝和豆腐为主要食材的传统美食。
黄鳝鲜嫩滑腻,豆腐酥软爽口,两者的搭配相得益彰。
制作过程中,选用优质的黄鳝和鲜嫩的豆腐,再加入适量的调料进行烹制。
烹调时要注意火候的掌握,以保持黄鳝的鲜嫩口感和豆腐的香滑口感。
这道菜色香味美,营养丰富,是湖北地区一道备受追捧的美食。
二、莲藕炖排骨莲藕炖排骨是湖北传统的家常菜,其特色在于选用新鲜的莲藕和嫩滑的排骨,再加入适量的调味料进行慢炖。
炖煮时间要掌握得宜,以保持莲藕的鲜嫩口感和排骨的酥烂口感。
这道菜肴不仅肉质鲜嫩,而且具有莲藕独特的清香味,营养丰富,深受湖北人民的喜爱。
品尝此菜肴,能够感受到湖北美食的独特魅力。
三、热干面热干面是湖北地区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也是湖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这道面食在湖北地区非常受欢迎,其制作简单,口味独特。
热干面选用纺织机制作,制作时将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然后用干布将面条擦干,加入辣椒油、芝麻酱、熟芝麻、蒜蓉等调料,再撒上一些炸黄豆和韭菜花等作为点缀,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这道面食口感独特,麻辣鲜香,给人一种美味的享受。
四、脆皮熏肉脆皮熏肉是湖北的传统熏肉制作工艺,采用优质的瘦猪肉经过特殊处理后,沾有一层脆皮的熏肉。
这道菜色泽金黄,肉质鲜嫩多汁,口感丰富。
烹制过程中,选用新鲜的瘦猪肉,经过盐渍、晾晒和熏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脆皮熏肉的制作需求一定的时间和技巧,但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绝对让人流连忘返,是湖北地区一道经典美食。
五、肉夹馍肉夹馍是湖北地区的传统小吃,也是湖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
这道小吃选用优质的猪肉经过精心处理制成,再配上口感柔软的馍,加入适量的调料和蔬菜,制成一道美味可口的肉夹馍。
湖北饮食文化

我家乡的饮食文化我的家乡在湖北十堰,处于鄂西北地区。
湖北以吃大米、鱼为主,充分地体现了湖北“鱼米之乡”的美称,风味综合荟萃,各地特色佳肴丰富美味。
一、湖北饮食简介1、历史背景荆楚风味,以湖北菜为代表,称为鄂菜,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鲜,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就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2、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以稻、鱼为主;风味综合荟萃;喜食杂食。
二、湖北三个饮食风俗区湖北地域广大,根据各地区的饮食风俗差异,将湖北省划分为鄂东、鄂西南、鄂西北三个饮食风俗区。
我家在鄂西北,就先从鄂西北的饮食说起吧。
1、鄂西北饮食鄂西北饮食风俗区主要涵盖以襄阳为中心的三北岗地,包括随州、荆门、神农架和郧阳等地。
在饮食风俗上,偏东部分受鄂东影响较大(我家就和武汉那边的口味差不多,喜欢煲汤和吃鱼,早点也差不多,热干面是每日必备!),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响不小,北部则受河南、陕西饮食文化渗透,但同时也有鄂西北饮食风俗区自己的特色,做法侧重于蒸、煎、炸。
在日常饮食风俗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以小麦、苞谷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为主食,辅以苞谷等杂粮。
副食种类比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鱼类水产、山中野物无所不有。
特色风味小吃繁多,主要的风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汤、郧县三合汤、谷城空心魁面、荆门太师饼、郧阳高炉饼、随州牛肉面等。
家家会酿的苞谷烧酒和糯米黄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四季酒,冬饮御寒,夏喝消暑,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糯米黄酒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用纯糯米酿制,原液呈淡黄色,成品为乳白色,稍有粘性。
我家每年都做米酒,元宵节的时候煮元宵就会用自家做的酒。
冬天喝一碗热热的黄酒,非常暖和,感觉相当美好。
黄酒味道不像白酒那么冲,闻着很香,喝起来很温和甚至有点甜,很多没喝过黄酒的人就会掉以轻心,当成饮料一次喝很多,结果就会醉倒然后睡很久。
湖北的传统风俗

湖北的传统风俗
湖北的传统风俗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春节习俗:湖北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
人们会用各种红色的、象征喜庆的饰物来装扮家里,如贴窗花、打糍粑等。
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中的重中之重,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们会回家团聚,感受团圆的氛围。
此外,湖北还有特色的“赶年”习俗,例如恩施土家族的过赶年,即比新年提前一天过年。
饮食习俗:湖北的饮食习俗也很有特色。
例如,喝鸡汤是湖北春节习俗中的重要一环,象征着“清泰平安”。
在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
分食鸡肉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
娱乐习俗:湖北的娱乐习俗同样丰富多彩。
例如,利川土家族人会沿街沿村、划地为台以歌会庆新年,并舞起采莲船、车车灯来助兴。
此外,潜江等地还有特色的灯会活动。
以上只是湖北传统风俗的一部分,实际上湖北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各种习俗和传统在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中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湖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武汉市地方美食

武汉市地方美食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文化。
武汉市地方美食以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武汉市的几种地方美食。
武汉热干面:武汉独有的特色美食,是武汉人最爱的早餐之一。
热干面选用细腰糕做主料,配以芝麻酱、辣椒油、葱花等调料,口感热辣鲜香,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鸭脖子:武汉的鸭脖子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感而著称。
鸭脖子烹饪火候恰到好处,鲜嫩多汁,入口酥脆,香味十足,是武汉市民常见的下酒佳品。
鱼头豆腐汤:武汉人钟爱的传统美食之一。
鱼头豆腐汤选用新鲜的鱼头和嫩豆腐熬制而成,清香可口,汤汁浓郁,营养丰富。
每到冬季,热腾腾的鱼头豆腐汤成为武汉人暖胃暖心的首选。
干炒牛河:武汉的干炒牛河是一道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
选用宽阔的河粉炒制,配以鲜嫩的牛肉和蔬菜,调味独特,口感鲜香。
干炒牛河香气四溢,色香味俱佳,让人回味无穷。
以上是武汉市地方美食的一部分介绍,这些美食不仅代表了武汉的饮食文化,也是武汉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结业论文题目:湖北饮食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2010级英语2班姓名:***学号:**********湖北饮食文化摘要:饮食文化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故湖北的饮食文化的形成不仅仅只是自然原因,更有历史原因。
湖北以吃大米、鱼为主,喜食杂食,风味荟萃,并且口味以酸、甜、苦、辣为主;风味小吃丰富,各地小吃特色佳肴丰富美味。
作为一名荆州人,特意介绍了荆州的饮食,主要以突出鱼的鲜味为主,充分地体现了湖北不愧于“鱼米之乡”的美称。
关键字:湖北,饮食,鄂菜,荆州菜一、饮食文化的概念1、形成: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2、文化概述:A、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B、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
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奇正互变的烹调法,畅神怡情的美食观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C、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3、文化特点: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
二、湖北饮食1、历史: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具有楚乡风味的鄂菜在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上已具雏形;唐、宋两代鄂菜有了明显的发展;到了明、清时,鄂菜趋于成熟。
2、湖北饮食习俗总的特点是:A、稻、鱼为主; B、喜食杂食;C、风味荟萃;D、口味以酸、甜、苦、辣为主。
三、湖北四个饮食风味区1、原因:湖北地域广大,根据各地区的食俗差异,现将湖北省划分为鄂东、鄂西南、鄂西北及回族四个饮食风俗区。
2、鄂东饮食:调味以辛、辣、酸、甜为主,注重味鲜。
该地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
武汉热干面是当地居民的早点,此外小桃园煨面、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一品香大包、全料小汤圆、桂花赤豆汤、重油烧卖等都是武汉人民不可缺少的风味小吃。
鄂州的东坡饼、黄州烧卖,荆州的散烩八宝饭、早堂面、九黄饼等也都是传统的风味小吃。
其他如云梦鱼面、孝感米酒、沔阳棉花糕、红安翁子粑、钟祥丰乐斋包及豆皮、面窝、发米粑、欢喜团、豆腐脑等,都颇具特色,作为传统的饮料,茶和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3、鄂西南饮食:鄂西南饮食风俗区主要是指以清江流域为主体的湖北西南部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西部的广大地区。
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具有高原特色。
鄂西南地区主要以苞谷(玉米)、薯类为主食,辅以稻米、小麦等。
鄂西南副食以懒豆腐为主。
懒豆腐,又名“合渣”,是用黄豆与蔬菜合煮而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地区用豆浆拌猪杂、粉条、萝卜丝做成“懒豆腐”,用它拌食苞谷米子饭,味美易咽,营养丰富。
腊肉也是鄂西地区人们常吃的副食。
鄂西南人喜酸爱辣,在口味嗜好上近似于四川。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几个酸菜坛子,都晒有干辣椒,一年到头几乎餐餐不离酸菜和辣椒。
此地有“辣椒当盐”之说。
鄂西南人喜茶爱酒,这里的居民不论寒暑闲忙,都有煮浓茶喝的习惯。
日常所饮的酒主要是自酿酒。
鄂西北饮食风俗鄂西北饮食风俗区主要涵盖以襄阳为中心的三北岗地,包括随州、荆门、神农架和郧阳等地。
其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也有部分平原、盆地。
在饮食风俗上,偏东部分受鄂东影响较大,西部及西南部受四川影响不小,北部则受河南、陕西饮食文化渗透,但同时也有鄂西北饮食风俗区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饮食风俗上,鄂西北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以小麦、苞谷为主食,部分平原谷地以稻米为主食,辅以苞谷、小麦、高粱。
副食种类比较多,四季蔬菜、家禽家畜、鱼类水产、山中野物无所不有。
由于物产的丰富和独特,在副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味和特色。
襄樊菜侧重于蒸、煎、炸,同鄂菜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因而有人将襄樊菜归入鄂菜之列。
其传统的风味菜肴有面筋肉茸、瓤瓜肉、锅贴鱼等。
郧阳的网油砂和荆门的龙须菜等也是传统名肴。
襄樊的大头菜是早餐佐食的上好小菜之一。
3、鄂西北饮食:特色风味小吃繁多,这些风味小吃是构成人们日常饮食结构的重要部分。
主要的风味小吃有襄樊糊辣汤、“沙薄刀”、谷城空心魁面、荆门太师饼、郧阳高炉饼、随州牛肉面等。
襄樊糊辣汤原是回族的风味饮食,现已成为襄樊各族人民共享的美味佳品。
这里的常饮之酒还要数家家会酿的苞谷烧酒和糯米黄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四季酒,冬饮御寒,夏喝消暑,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糯米黄酒介于白酒和啤酒之间,用纯糯米酿制,原液呈淡黄色,成品为乳白色,稍有粘性。
它和啤酒一样,讲究新鲜,酿成后在短期内饮用,否则会变质,因而又叫“应时黄酒”。
4、回族饮食风俗:回族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大致是在元、明期间随战争、驻防或经商、宦游、戍屯、垦荒等方式迁徙而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散居于全省各个县、市,但以荆沙、武汉、两阳、襄樊等地最为集中。
湖北省的回族在饮食风俗上深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这种影响涵盖了日常、岁时、信仰和礼仪饮食风俗的各个方面,但也仍有自己的特色。
在日常食俗上,回族由于主要居住在江汉平原和部分山区的城镇,因而以稻米为主食,辅以小麦等,喜吃面食。
副食种类也很多,如家禽家畜和鱼类(禁忌的除外)以及四季蔬菜等。
湖北回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味菜肴。
如沔城回族的“三圆”、“四扣”和以牛肉为原料的五香烧烤等。
所谓“三圆”是指牛肉饼、小京圆、鱼圆;“四扣”是指扣鸡、扣牛肉、扣酥鱼、扣鸭。
“三圆”、“四扣”中的牛肉饼和扣酥鱼匠心独具。
回族人民还喜吃素食,一些城镇都有素食馆,尤以武汉市为典型。
作为日常饮食,回族的小吃也有特色,如襄樊海记糊辣汤、武汉哈胖子锅贴、徐洪春豆皮、黄庆记豆丝、金饼子的葱花饼、金发记的作饺等。
这些民族风味小吃,不仅是回族同胞的日常食品,也吸引着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现在,居住在湖北省境内的回族,部分地区仍过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
其他节日已大致与汉族同。
在节日里,回族人民除置办佳肴外,还喜欢吃一些素油糕点。
主要的素油糕点有京果、花根、麻片、寸金、酥糖、桃酥、月饼、芝麻糕、小品糕、鸡蛋糖、云片糕等。
一些回族面点也时常作为回族节日食品,如沔城的酥饺。
湖北一些地方的回民逢年过节有吃“早宴”的习俗(汉族称为“三道茶”),即第一道茶吃糕点、糖果之类,第二道茶吃汤圆或豆末、鸡蛋、伏汁酒之类的点心,第三道茶才是上午的正宴,其菜肴是十个盛满五香烧烤、红腊之类的菜碟。
回族的“早宴”既是节日食俗,又是待客的必设之宴。
一般在婴儿生日宴会、婚礼宴会、吃丧饭前,回民都要请阿訇念经,以消灾和表示对真主的虔诚。
回族饮食风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饮食禁忌贯穿于一切饮食活动之中。
四、鄂东饮食风俗1、鄂东地区的范围:鄂东饮食风俗区是指以江汉平原为主体,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孝感地区、咸宁地区、黄岗地区、荆州地区在内的鄂东、鄂东南广大地区。
2、饮食特征:此区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交通便利,是湖北省饮食风俗的典型代表地区。
A、鄂东地区以大米、小麦为主食,一日三餐。
早餐主要是稀饭,大别山区和低山丘陵部分地区早晨先要泡茶喝,然后才做早饭吃。
一些城镇早上有吃茶点、小吃的习惯,中、晚餐大都是米干饭。
鄂东区副食种类繁多,蔬菜四季长青。
一般稀饭大都以皮蛋、咸蛋、榨菜、咸菜、酱菜、辣萝卜条等为副食。
干饭则随季节变化,主要以各类蔬菜为副食。
如春天有泥蒿、白头韭菜、黑白菜、菜苔、蒜苗等,夏天有豆角、南瓜等,秋天有茄子、苦瓜、莲藕等,冬天有莲藕、萝卜、黑白菜、焰心菜等。
在民间还流行着“春韭夏瓜、秋茄冬藕,红椒青菘、绿芹紫苔,四季轮换”的谚语。
B、作为佳肴也有各种各样的鱼类、肉类、蛋类、禽类。
对鄂东饮食风俗区来说,鱼类在各种佳肴中最为突出。
鱼类有黄鱼、鲟鳇、鈵、鲍、鲵、鲇、鲵、鳊等几十种,做法上侧重于蒸、煨、炸、炒、烧等。
在鄂东地区单独以鱼为原料的佳肴就有几十种,主要是全鱼类、鱼糕类、鱼丸类菜肴。
许多城市筵席和农民乡宴其全部菜肴都是鱼。
其他筵席也少不了鱼,有所谓“无鱼不成宴”的说法。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是鲂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市梁子湖。
它肉质细嫩,脂肪丰富,可用多种方法烹制,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梅花武昌鱼、杨梅武昌鱼,其中以清蒸武昌鱼为最佳。
鱼糕也是鄂东的传统佳看,素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消溶而独具风味。
3、三种地方风味:鄂东的传统菜肴有三种不同的地方风味。
A、武汉菜: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造型,尤以煨汤技术独到,代表菜除清蒸武昌鱼外,还有老大兴鱼、黄陂三合等。
武汉菜点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风味菜点的长处,善于变化改革,花色品种较多,注重刀功火候,讲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汤技术有独到之处。
B、荆州菜:以烹制各种淡水鱼见长,并以各种蒸菜为特色,代表菜有鱼糕丸子、沔阳三蒸、公安三鲜头菜、钟祥蟠龙菜、江陵散烩八宝、冬瓜鳖裙羹等。
鄂州菜擅长烧、炒,用油宽,汁浓口重,有乡村风味。
荆沙菜以烹制淡水鱼鲜见长,更以各种蒸菜(如“沔阳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关于保持原味。
C、黄州菜擅长烧、炒,用油稍宽,火功恰当,汁浓口重,味道偏咸,富有乡村风味。
湖北的小吃点心品种多,风味特殊。
4、湖北著名风味菜点有:清蒸武昌鱼、鸡茸架鱼肚、钟祥蟠龙、瓦罐煨鸡、菜薹炒腊肉、鸡泥桃花鱼、峡口明珠汤、鱼氽、热干面、三鲜豆皮、东坡饼、面窝等。
五、荆州饮食1、荆州城的四大名肴: A、是“龙凤配”。
它以黄鳝、仔鸡为原料,经过煮、卤、炸、溜等多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是荆州地区的传统名菜。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以假成真,他偕夫人自东吴返回荆州,诸葛亮为他们摆席接风,席上摆出的第一道菜就是荆州厨师特制的“龙凤配”。
只见一条大黄鳝被做成龙形,蜿蜒于盘中,鳞甲片片,脚踏祥云,昂首张口,翘角垂须呈飞腾之状;鸡形如凤立于龙旁,引颈展翅,羽毛绚丽,头冠殷红似翩翩起舞。
刘备一见,心中大喜,赞不绝口,从此“龙凤配”一菜也就声名远扬。
B、是“鱼糕丸子”。
鱼糕丸子是荆州一带特有的风味,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被人称道。
传说鱼糕的制作起源于楚国,在楚都纪南城有一酒店,专做各种鱼菜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