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课件ppt(349页全)
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变化0各项差额该项的贷方数字减去借方数字2011122161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二物价水平和失业的衡量三流量与存量四利率与现值第一章导论关于数据的经典语句见word文件2011122162第二节宏观经济的衡量一经济活动价值的衡量第一章导论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二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三国民收入核算的生产法四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五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六gdp与社会福利西蒙库兹涅茨
h
26
二、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 定,要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优化配置。
2020/11/24
h
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
的宏观总量。它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 和价格总水平”——萨谬尔森
h
23
(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失灵(大多数假设) 市场出清、完全理性与信息
研究对象 整个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与厂商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总价格水平 个量分析 :商品或要素价格
研究重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
市场价格
研究目的 充分利用资源 争议大小 较大
研究对象之一:长期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劳动人口增长、储蓄率、投资率、技术 创新、教育及其他因素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见WORD文件)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包 括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和 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
区别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即国内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但需要考虑汇率和国际 收支等因素。
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国际经济 活动和国内经济状况。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共同 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 展。
支持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 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调节通 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
强调货币供应量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波动 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
主张单一规则
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规则,并严格执行, 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VS
政策效应互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协调配 合,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在治理通 货膨胀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 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 增长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 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
05
国际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
Chapter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 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 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政策配合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波动时 ,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 合。例如,在应对通货紧缩时,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实 践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配合对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 重要意义。
05 国际经济部门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件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工具选择和运用上 应相互补充,形成合力,避免政策冲突和 抵消效应。
时机选择协调性
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建立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波动时应 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确保政策 效果最大化并减少副作用。
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 信息沟通与协作,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和联 合行动框架,提高政策协调性和有效性。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 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影响信贷规模 。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 利率政策: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引导市场利率 变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利率渠道
通过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 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 变化规律的科学。

2024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PDF版1

2024版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PDF版1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及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
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方面。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主要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国民收 入的决定过程。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01
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经济增长率提高时,
资金流动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会影响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状态。例如,当货币 市场资金紧张时,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资本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均 衡。
政策调控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 币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而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来影响资本市场的均衡。 这些政策调控措施会对两个市场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国民收入、经济增 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等 宏观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 的重要分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 展。
区别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和经 济活动,而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 济体系的总量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等 宏观经济现象。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生产法
通过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GDP, 包括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
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这些大规模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的企业或消费者,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表现。

这包括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收支等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非易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等。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伴随现象,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带来诸多问题。

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过高的失业率不仅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失业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国际贸易收支则涉及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贸易顺差可能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贸易逆差则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那么,宏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呢?它主要通过构建各种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分析。

这些模型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经济变量,试图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之一。

总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当作混合经济,既有市场竞争机制 又有国家宏观管理的经济 5. 各学派相互间的融合吸收明显。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派生学科
1. 增长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2. 发展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研究其如
何从经济落后状态进步到经济发达状态 3.国际经济学
个量分析法
研究中心
国民收入
市场价格
主要目标 社会福利最大
个体利益最大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家在其各自研究的领域及其著作中
提出了一些研究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思想观点 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有的还提出一些很有见地 的具体理论。
这一阶段,宏观经济学这一术语革命尚未 产生,更谈不上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宏观经济学 理论,甚至连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象、 目标等都没有明晰的认识。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主要内容:
➢ 宏观经济学研究是对象、内容和方法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
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 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用。该定义有以下几点:
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基本相同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
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
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区别
项目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 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研究前提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研究对象 整体国民经济
单个经济单位
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变动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
都是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
研究对象: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及经济关 系
讨论
1. 政府是否应采取行动来降低失业率? 2.如果某市场中现有的企业是盈利的,那
么你的企业是否该进入该市场?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 (2)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3)解决的问题是经济资源利用 (4)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及体系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4)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发展阶段(1936年到20世纪70年代)
1936年凯恩斯发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建立和形成最初的系统的宏观经济学 理论体系,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1.凯恩斯主义: 产生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凯恩斯主义发展和完善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对宏观
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创新。如:萨缪尔森
三、充实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期 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诸如滞胀等新问题,凯 恩斯主义遭受质疑,并且引发一批经济学家重 新认识和分析宏观经济学问题。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经济学
蒙代尔等人为代表的供给学派 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
20世纪80年代,以曼丘、罗默等一批年轻 经济学家们力主宏微合流,同时试图把现代主 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整合起 来,行成全新的新凯恩斯主义。
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变化趋势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趋势 1. 加强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研究 2. 结构分析方法 3. 把制度因素作为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