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附件

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附件
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附件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7】121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郊野公园发展情况,特提出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以四大郊野公园为重点,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拓展绿色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二、建设原则

(一)生态优先,自然协调的原则

强调生态优先,兼顾其它效益。坚持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空间配置和季相变化,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条件,营造物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和优美、自然的生态景观。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化隔离地区总体规划和公园环建设目标,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三)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

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游憩、观赏、健身的需求,营造自然丰富生态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向社会,服务大众。

(四)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

保护原有林地和新植林木相结合,优化林木结构,最大程度地挖

掘利用现有林木绿地资源,不得随意移伐现有林木和侵占绿地,建设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园。严格控制水体面积,不得刻意挖湖营造水体。

(五)厉行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强调节水耐旱、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根据各公园功能需要,划分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区域,保证园区各项功能正常发挥,整体景观长久持续。

三、建设模式

郊野公园可分为三种建设模式:

(一)重点景观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入口、重要节点、游人活动较多区域。遵循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方针,植物配置色彩丰富、选择范围较大。

(二)休闲游览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建筑物周边、水生植物区、一般休闲区等。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方针,植物注重季相变化,强调复层结构,丰富林缘树种。

(三)生态发展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外围广袤区域。遵循师法自然的方针,植物选择强调抗性较强树种,林下配置乡土地被,草本植物亦可自播繁衍,自然生长。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自然生态景观建设

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林分郁闭度在0.6-0.8范围内;适当增加较大规格的常绿树、彩叶树种;合理利用地被植物,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效果。公园建设的绿地率(含水体)不得低于90%,高大乔木覆盖面积达到70%以上;落叶树与常绿树之比8:2或7:3左右;合理利用现有自然湿地资源,尽量减少硬化河道、水体的驳岸;丰富植物种类,注重食源、蜜源植物的配置,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公园道路建设

公园道路分主路、支路、小路(步行道),以支路、小路为主。道路设计须结合现状合理布局,一般主路宽度3-5米、支路2-3米、小路0.8-1.5米。选用材料力求环保、自然、经济,做到路面平整,方便残疾人、老人、儿童通行。

2.给水排水系统建设

给水系统主要包括灌溉系统和生活服务用水系统。灌溉系统须铺设地下主管线、支管线,保证林木绿地浇灌用水,积极推广中水灌溉。生活服务用水系统主要分布在公园服务区,饮用水质须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标准。排放的污水应接入城市污水系统,禁止在地表排放或直接排入河湖水体。

3.供电设施建设

主要满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园管理用电。道路照明提倡采用太阳能灯设备。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确定公园管理用房、厕所、果皮箱、标识牌、游人集散广场、小卖部、园椅等设施的位置、数量和规模,满足游人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需要。

(三)植物选择与苗木要求

1.植物选择

郊野公园植物选择应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作为主要依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提倡使用节水耐旱植物。遵循植物物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原则,在选择应用园林植物自然种类(种、变种)的同时,重视选择应用人工选育的优良种类和品种,提倡使用经过审定的林木品种。

2.苗木要求

1)苗木规格:落叶乔木选择干径6-10cm、常绿乔木选择2.5-5m 高、花灌木3年生以上的规格,便于移植,成活率高,符合低碳、节约的原则。在生态发展区可栽植异龄树,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以树木5年后冠幅为株行距依据。

2)苗木质量:要求达到二级以上苗木质量标准,阔叶落叶树树冠完整,分枝点适宜,主侧枝分布均匀,枝条粗壮,无枯枝死叉;常绿树冠丰满、冠幅饱满度在90%以上,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土球苗不散坨,根系完整。反季节移植苗须带土球,土球大小是干径的8--10倍,高度是土球直径的4/5。阔叶裸根苗的根部不得劈裂,切口平滑,截干整齐。落叶灌木地径1厘米以上,分

枝不少于3个,根系完整。

3)苗木必须具有“三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出圃合格证和苗木标签。如从外埠进苗或使用优良品种必须有检疫合格证,严防生物入侵。

(四)图纸内容和深度

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竖向图、种植设计图、交通组织图及施工图其他内容。

(五)施工建设

1.种植时间

以春季种植为主,常绿树可雨季种植,耐寒落叶乔木可秋季落叶后种植;反季节种植需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2.种植前土壤处理

为保证种植效果,具备条件且原土壤基础较差区域,最好客土种植。注意清除土壤中大块渣砾及垃圾,土壤容重不得高于1.3g/cm3,非毛管孔隙度不得低于10%;PH值7.0-8.5,含盐量不高于0.12%。

3.种植穴、种植槽挖掘

种植穴、槽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大小、土壤状况而定,重点区域栽植乔木,坑径原则上是土球的1.5倍。

4.苗木运输与种植

运输确保不失水,土球苗不散坨;种前需认真修剪,不能及时种植的苗木需假植;种时需分层回填、夯实,种后及时支撑;当天围堰浇第一水,三天后浇第二水,十天后浇第三水。种植当年冬季少量珍

贵树种需防寒。

(六)养护管理

根据郊野公园不同模式划分养护管理区域和程度。重点景观区域应保持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按照园林绿化特级标准实施养护。休闲游览区域应具备一定养护管理条件,按照园林绿化二级标准实施养护。生态发展区域在保证前三年成活基础上,之后可以减少管理,尽量做到低维护,草本植物多年生或可自播繁衍,自然生长。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常用通信管道类型 目前常用通信管道按所用管材可分为三类:钢管管道、塑料管管道、水泥管管道。其中PVC-U塑管管道用本地网通信管道,HIPE硅芯管多用于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 2、土方工程 管道沟开挖时,与其它管线的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意地下原有管 线安全,如煤气管道、自来水管、电力线等。 通信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值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 1.5m; ⑵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

能避免时 , 通信管道应作包封 ; (4)如电力电缆保护管时 , 净距可减至 0.15m 4、回填 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并经 24 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 . 通信管道工程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顶部 30cm 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 5cm的砾石、碎石等坚硬物; 2)、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 15cm厚,应夯实; 3)、管道顶部30cm以上,每回填土 30cm厚,应夯实。 4)、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杂物。沟(坑)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 5、人(手)孔、通道建筑砖、混凝土左右块(以下简称砌块)砌体墙面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竖向通缝; 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 80%砖缝宽度应为8— 12mm同一砖缝的宽度应一致; 砌块砌体横缝应为 15—20mm 竖缝应为 10—15mm 横缝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于 80%,竖缝灌浆必须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 砌体必须垂直,砌体顶部四角应水平一致。 6、铺设管道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_2013》的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 论 2015-09-14 08:52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379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 李广信 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 1.1作用与效应 《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 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确定适用高度的原则为: (1)边坡高度统计样品尽量多; (2)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的高边坡或高于某一高度的超高边坡专门研究。 (3)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左右的低边坡或低于某一高度的低边坡不包含在规范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在统计范围内,其中80%~90%左右的工程经验较多的边坡包含在规范规定的范围适用之内。 边坡的高度划分见第3章。 2、“2 主要术语” 根据规范内容确定术语条目,术语定义按照有关术语标准,并同时考虑国内使用惯例和与国际专业术语定义接轨的因素。 3、“3 基本规定”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类型 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 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 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 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 设计原则 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 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 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 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 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 一般规定 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 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 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 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 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 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 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 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 排水措施 3.5.2截水沟(地表水) 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 3.6.1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基础)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 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 时 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 的挡墙和基础 四、边坡工程勘察 一般规定 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 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 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 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 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 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 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 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 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4.1.3勘察报告内容 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 边坡勘察 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 4.2.2分阶段勘察 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 4.2.4勘探的方法 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 坡走向,数量≧2) 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 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 4.2.8及时封填密实 4.2.9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 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 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 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 危岩崩塌勘察 4.4.2比例尺 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地下水) 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 4.4.5危岩稳定性判定 边坡力学参数 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 (?∫) 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 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 五,边坡稳定性评价 一般规定 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 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 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 对象 边坡稳定性分析 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 5.2.3图例滑动法 5.2.4平面滑动法 5.2.5折线滑动法 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 边坡稳定性评价 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 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 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 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 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 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 δ 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表面水 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 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表面水 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 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 力的计算规定 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 的稳定岩石坡面) 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 顶填土不规则时 侧向岩石压力 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 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 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 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 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 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 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 6.3.5基础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 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 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 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 七、锚杆

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工程技术要求 1投标方要保证己方采购的管道、管道、阀门及支吊架质量,至少须满足以下要求: 1.1由投标方负责采购的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供应商选择应按招标方有关资质报审程序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备案,严格审核制造资质和产品业绩,选择具备资质、业绩良好的供应商。 1.2高温高压汽、水管道系统应选购金属缠绕垫片;润滑油系统、燃油系统应选购金属垫片;发电机氢气及内冷水系统应选购聚四氟乙烯垫片;抗燃油系统O 形密封圈材质必须是氟橡胶材质;对长期不必拆卸的碳钢金属垫片则必须采用1Cr13材质垫片。法兰垫片宜采购工厂成品。 1.3采购法兰连接的阀门时应同时采购配套法兰、螺栓等附件,防止出现法兰外径、螺栓规格不一致等情况;需要加装过渡段的焊接阀门应同时采购过渡段,防止出现接口尺寸或材质不符等情况。 1.4本体疏水、高压抗燃油等管道系统不能选用承插焊接的管件。 2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入场应报监理验收确认符合如下要求: 2.1生产厂家资质证明、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关键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有效;规格型号、材质、技术参数等符合设计要求。 2.2管道、管件、阀门及管道附件的外观检查,应无裂纹、缩孔、夹渣、粘砂、折叠、漏焊、重皮等缺陷;表面应光滑,无尖锐划痕;凹陷深度不得超过1.5mm,凹陷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管子周长的5%,且不大于40mm。 3阀门及附件使用前,投标方应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如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3.1检查阀门填料用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填装方法是否正确;填料密封处的阀杆有无腐蚀;开关是否灵活,指示是否正确;铸造阀门外观无明显制造缺陷。 3.2起隔离作用的阀门,安装前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严密性检验,以检查确认阀座与阀芯、阀盖及填料室各接合面严密。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 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组件PV module 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光伏组件串PV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2.0.4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汇流箱combiner-box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2.0.6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逆变器inverter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 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 3.0.1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材料、计量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完毕。 4开工所必需的施工图应通过会审;设计交底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应已审批;项目划分及质量评定标准应确定。 5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应完毕。 6工程定位测量基准应确立。 3.0.2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材料。 3.0.3进场设备和材料的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附件、备件等均应齐全。 3.0.4设备和器材的运输、保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 3.0.5隐蔽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验收申请。

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 (二)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 1.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气象资料; 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 5.施工供水供电条件; 6.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 7.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及流冰的资料; 8.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三)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材料、主要机械设备的供应、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以及保护周围环境的措施等。对主要施工方法,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四)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 3.临明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4. 二、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熟悉图低和有关技术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 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制作 管道敷设及安装

试压及清(吹)洗 检查井制作及防 试运交工验 三、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的方法及要求: (一)沟槽开挖、支撑与回填的施工方法及要求 1 沟槽开挖 1.1放线:根据工管部门技术交底的管道管沟开挖宽度,在测量人员测放的管沟中线两侧测放开挖边线,并用白灰作出标识; 1.2设置高程及中线控制点:在管线的拐点处、以及直线段每5-10米(压力管道不大于15米),作一高程及中线控制桩。 1.2.1控制桩可用方木制作,截面宜为4*4cm,长50cm,打入土层后,地面露出长度为10-15cm。 1.2.2控制桩必须稳固,不被扰动,最好有保护措施。控制桩中心1.0米范围内的土方应在沟槽验收完或控制桩已转移至沟底后方可集中铲除; 1.3确定开挖深度:根据测量员交底的测量结果,对照施工图,计算出每个桩点处沟槽相对桩基线下降深度,将其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红色漆标记在控制桩上; 1.4沟槽人工开挖 根据土质的性质,由作业人员自行选择合适的开挖工具;1.4.1. 随时用钢卷尺检测沟槽的开挖深度和沟底宽度。1.4.2各种管线和其它设施开挖的土方,1.4.3可堆置在沟槽两侧,但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井盖,并不得防碍其正常使用;以上)时,应在沟壁1.4.5当开挖深度接近设计深度(一般应高于设计高程10cm 高程控制桩);内设置与设计沟底高程平行的高程控制桩(如20cm 或50 cm再用钢卷尺沿并保证绳两端与桩上的标志线重合,1.4.6在两控制桩上绑一线绳,线绳向下测量,进行沟底修整。在雨季或冬季作业时,若沟槽开挖好后不能马上铺设管道或进行管基施工,1.4.7 应先留出10cm厚左右暂不挖去,待安装施工前再清理至设计高程。 1.5沟槽机械开挖沟槽开挖机械一般为反铲和挖沟机。1.5.1 1.5.2沟槽开挖宽度及深度的控制方法同人工开挖。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沟底应留有1.5.320-30cm 沟槽开挖的质量要求:1.6若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1.6.1不得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填补,并须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或应用砂土分层仔细夯实。 1.6.2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1.6.3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1.6.4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开挖石方时应为+20mm、-200mm。 1.6.5沟底不得有突出的块石,若埋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时,应将其上部铲除,然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砂土或当地软土整平夯实。

工程建筑管道工程安装技术要点说明

建筑管道工程安装技术 ——十三项目部杨文斌 建筑管道工程的施工在预制深度、质量要求、施工程序、材料吊运、专业配合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的施工特点,施工管理及监理人员应掌握建筑管道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强施工过程协调,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讲义分为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两部分讲解 建筑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一、建筑管道工程分类及执行的标准、规范 (一)标准及规范 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根据2013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主要包括:室内给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卫生器具、室内供暖系统、室外给水管网、室外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建筑饮用水供应系统、建筑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系统、游泳池及公共浴池水系统、水景喷泉系统、热源及辅助设备、监测与控制仪表等14个子分部。 (二)分类 1、按输送介质分为给水、排水、采暖、热水、空调水五大管道。其中给水包括生产、生活、消防、中水等供水管道;排水包括屋面、地面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管道,生产、生活污水及废水管道,中水系统原水、排水管道,游泳池排水管道;采暖包括蒸汽、热水、热泵采暖系统的管道;热水包括热水供应及太阳能热水管道;空调水管道是指用于空调的冷热水管道。 2、按安装部位分为室内、室外两大管道。室内含给水、排水、

热水、卫生器具及采暖系统;室外有给水、排水、供热管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系统。 3、按材质分为塑料管、金属管及复合管管道。其中塑料管包含PVC、PE、PP、UPVC、PPR及玻璃钢管;金属管有镀锌钢管、铜管、铸铁管等;复合管包括钢塑复合管、不锈钢塑复合管、塑覆不锈钢管、塑覆铜管、铝塑复合管、交联铝塑复合管及衬塑铝合金管等。 4、按建筑物层数及高度分为一般多层和底层管道、高层管道(超过10层和超过24米)及超高层管道(大于100米)。 二、建筑管道工程施工程序 (一)一般施工程序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元件检验→管道支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管道安装→系统试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试运行→竣工验收共12个程序。(二)程序及监理要点 1、施工准备(事前控制)包括技术、材料、机具、场地及施工组织和人员五个准备。 (1)熟悉图纸、资料及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施工、验收标准;并参加图纸会审。 (2)编写、报审(审核、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及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资格)。 (3)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报验和见证取样送检; 2、预留、预埋(事中控制) (1)校核土建与安装图纸的一致性; (2)现场实际检查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样式及尺寸确保埋设正确无遗漏 3、测绘放线(事中控制) (1)督促施工方与建设单位或土建施工方进行测量基准的交接并检查测量仪器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且符合精度要求。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考试题0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题库 1、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多少米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C ) A、岩质边坡高度超过20m, B、岩质边坡高度超过25m, C、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 D、岩质边坡高度超过40m,GB 50330-2013) 1.0.2 ,边坡高度超过 土质边坡超过10m; 土质边坡超过20m; 土质边坡超过15m; 土质边坡超过25m。 2、(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13)3.1.12 ,下 列哪些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ABCD ) ACD A、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 B、已发生过严重事故的边坡工程; C、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的边坡工 程; D、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3、(多选题)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9.2.1 ,锚杆 挡墙设计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C ) A、侧向岩土压力计算; B、挡墙结构内力计算; C、立柱嵌入深度计算; D、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4、(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9.1.1.1 锚杆挡 墙根据结构型式可分为:(ABC) A、板肋式锚杆挡墙; B、格构式锚杆挡墙; C、排桩式锚杆挡墙; D、预应力锚杆挡墙。 5、(多选题)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9.3.2 , 锚杆挡墙支护中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BCD) A、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3.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3m B、第一锚点位置可设于坡顶下1.5 m?2m处; C、锚杆的倾角宜采用10°?35°; D、锚杆布置应尽量与边坡走向垂直,并应与结构面呈较大倾角相交。 6、(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13)10.3.1 ,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c 锚杆试验

一般规定 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表制定。 表锚杆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基本试验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倍。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试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 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 3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 根。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 2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 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表确定。

表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 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3上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 倍。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一位移(Q-s)曲线、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 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基本值。 当锚杆试验数量为3 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30%,应增加试验数量,按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锚固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对硬质岩取大值,对软岩、极软岩和土取小值;当试验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 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 验收试验 锚杆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Ⅰ、Ⅱ或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3%),且均不得少于5 根。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ξ2Asfy;对临时性锚杆为ξ2Asfy。 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然后卸荷到试验荷载的倍并测出锚头位移。加载时的测读时间可按表确定。 锚杆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图。 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为合格: 1加载到设计荷载后变形稳定; 2符合条规定。 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30%重新抽检;若再有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建筑边坡类型 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 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 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 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 3.2.2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 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 3.3设计原则 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 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 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 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 建筑的使用年限 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 原则 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 内容 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 内容 3.4一般规定 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 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 动态设计法(内容) 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 动态设计 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 式(表)参考因素 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 3.4.6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 分阶放坡 3.4.7洞室 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 施 3.4.9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 证 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 水渗入坡体 3.5排水措施 3.5.2截水沟(地表水) 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 下水) 3.5.4~3.5.6泄水孔 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 物的边坡工程设计 3.6.1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 作用) 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 基础) 页脚内容1

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 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 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基础 四、边坡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 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4.1.3勘察报告内容 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 4.2边坡勘察 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 4.2.2分阶段勘察 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 4.2.4勘探的方法 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 (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 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 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 4.2.8及时封填密实 4.2.9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 测设备 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 条件 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 求 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 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 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 的影响 4.4危岩崩塌勘察 4.4.2比例尺 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 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 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 4.4.5危岩稳定性判定 4.5边坡力学参数 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 标准值(表)(?∫) 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 减系数值 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 水土分算 五,边坡稳定性评价 5.1一般规定 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 页脚内容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标准

.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讲义 1.概述(P1)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以下简称规),是新建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中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并适用于通信管道的改建、扩建工程。未列入本规(YD5103-2003)的非常规标准(规格),应按工程设计图纸有关规定办理。 1.1常用通信管道类型 目前常用通信管道按所用管材可分为三类: 其中PVC-U 塑管管道用本地网通信管道,HIPE 硅芯管多用于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光缆采用气吹法敷设。 1.2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流程

. . . . 通信管道施工流程图

1.3通信管道工程常用术语 (1)水泥标号:通信管道工程常用水泥标号分三种: ① P0.27.5(软练325#) ② P0.32.5(软练425#) ③ P0.42.5(软练525#) (2)混凝土标号:普通混凝土标号分为C10、C15、C20、C25、C30五种。(每立方米配合比见附表) (3)水泥沙浆标号:分为M2.5、M5、M7.5、M10及素浆五种。(每立方米配合比见附表) (4)标高:用水平仪测得的某点的标杆高度。(相对于水准点)(5)高程:用水平仪测得的两点标高的差值。 (6)水准点:测量标高时选定的基准点。 (7)红线:城市道路规划所给各类地下管线的断面位置。 2.器材检验 2.1一般规定 2.1.1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器材规格、程式及质量应由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 2.1.2凡有出厂证明的器材,经检验发现问题时,应做质量技术鉴定后处理;凡无出厂证明的器材,禁止在工程中使用。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器材。

高边坡施工及验收标准.(DOC)

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 编制: 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 部门: _______________

2013年月日 编制说明 为了加强我公司高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相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工程中心综合管理二部编制《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用以指导边坡支护工程施工作业。施工中各工序均应坚持材料报验及工序报验的原则,严格检查各工序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从而保证整个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边坡的稳定。

目录 一、边坡支护类型 (1) 二、施工工艺 (1) 1、格构梁锚索施工工艺 (1) 2、抗滑桩锚索施工工艺 (2) 3、锚喷支护施工工艺 (3) 三、质量验收标准及要求 (3) 1、锚索(杆)成孔 (3) 2、锚索(杆)制安 (4) 3、锚索(杆)灌浆 (4) 4、锚索张拉 (5) 5、锚索封锚 (5) 6、挂网喷射砼 (5) 7、抗滑桩 (6) 8、格构梁 (7) 四、质量保证措施 (7) 五、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8) 1、锚索成孔 (8) 2、锚索安装 (8) 3、锚索灌浆 (8) 4、锚索张拉 (9) 六、附图........................... 11 一、边坡支护类型 常见的边坡支护类型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

格构梁锚索支护、抗滑桩锚索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在贵阳地区, 常见的高边坡支护类型为:格构梁锚索支护、抗滑桩锚索支护及锚喷支护。 二、施工工艺 1、格构梁锚索施工工艺 格构梁锚索的施工,分四步进行:⑴坡面的挂网喷浆;⑵锚索的成孔、安装、灌浆;⑶格构梁的施工;⑷锚索张拉、封锚。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各工序均应坚持材料及工序报验的原则,相关要求如下(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图一): ⑴施工前,须完成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料送检及相关砼、砂浆的配合比; ⑵进行坡面修整,将坡面松散土石、凹凸不平处进行修整,设置泄水孔; ⑶喷射第一层砼,厚度不小于2.5cm (保证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 ⑷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网片的制安; ⑸喷射第二层砼,累计喷射厚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⑹按照施工方案搭设脚手架; ⑺钻机就位,锚索成孔后,立即制作锚索,安装锚索,灌浆; ⑻格构梁钢筋、模板及砼的施工; ⑼锚索张拉前先进行锚具、夹片的检测,合格后,再进行锚垫板及锚具的安装; ⑽油表及千斤顶校核后,方可进行锚索的张拉。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作者:————————————————————————————————日期: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验评标准 编号名称原标准号现行有效标准 3.3.1.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 工程篇) SDJ 69-87 DL519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 分:土建结构工程》 3.3.1.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 结构工程篇) SDJ 280-90 DL5190.9-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9部 分:水工结构工程》 3.3.1.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 机组篇) DL/T 5047-95 DL5190.2—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 分:锅炉机组》 3.3.1.1.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 机机组篇) DL/T 5011-92 DL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 分:汽轮发电机组》 3.3.1.1.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 发电厂焊接篇) DL/T 5007-92 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3.3.1.1.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 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SDJ 279-90 DL5190.4—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 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3.3.1.1.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 发电厂化学篇) DLJ 58-81 DL/T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 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 厂化学》 3.3.1.1.8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 篇) DL 5031-94 DL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 分:管道及系统》 3.3.1.1.9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 5048-95 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3.3.1.1.10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 验技术规范 DL/T 5069-96 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 线检验技术规范》 3.3.1.1.1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 篇土建工程篇) 建质 (1994)114号 DL/T521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 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3.3.1.1.1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 篇) 建质 (1996)111号 DL/T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3.3.1.1.13 (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汽机篇)(1998年版) 电综 (1998)145号 DL/T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四篇汽机) (83)水电基火 字第137号 DL/T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

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一、施工测量 施工前,必须依据设计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桩点,进行通信管道及(人)孔位置的复测,并按施工需要应钉设桩点。复测钉设的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人(手)孔中心3~5米处开始,沿管线每隔20~25米宜设一桩(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2、桩点设置应牢固。顶部宜与地面平齐。桩点附近有永久建筑物时,可做定位拴点,并做好标志和记录; 3、施工现场必须增设临时水准点,并应标定管道及人(手)孔施工直测的水准桩点。 4、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临时水准点的设置必牢固、可靠,两点的间距应不大于150米; (2)、临时水准点、水平桩(或平尺板)的顶部必须平整、稳定、并有明显标记; (3)、临时水准点、水平桩(或平尺板)应按顺序编号,测定相应高程,计算出各点相应沟(或坑)底的深度,标在平尺板上并做好记录。 5、平面复测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中心线不得大于10毫米; (2)、直通型人(手)孔位的中心位置不得大于100毫米; (3)、管道转弯处的人(手)孔中心位置不得大于20毫米。 二、管道的铺设: (一)、材料:人(手)孔之间开挖管道采用PVC方型多孔栅格管,型号为4×?50MM,供货厂家为华丰、八方生产厂家;?89钢管供货厂家为浙江长兴宏宇铸造厂、杭州伟业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东府塑料实业有限公司。 (二):管道开挖 在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待有关单位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 2、堆土不应紧靠碎砖墙,并应留有行人通道;

3、城镇内的堆土不应高度不宜超过1.5米; 4、堆置土不应压埋埋消火栓、闸门井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 5、土堆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 (三)、管道的敷设: 1、管道的敷设需按照一定的坡度进行施工,通常采用人字坡、一字坡的施工方法进行敷设,管道的坡度为3‰-4‰,不得小于2.5‰。 2、管道的开挖宽度一般不大于0.3M,沟槽宽度不大于0.8M,沟槽底部基础应夯实、抄平;管道基础为松软土质时,必须用混凝土进行沟槽底部的固定;管道基础为坚石地形时,必须进行换土铺设黄沙后方可进行管道的铺设。 3、进行马路、公路开挖时必须直破路面,严禁斜破马路、公路。 4、沟槽底部、管道顶部必须敷设5CM的黄沙。 5、管道的埋深自管顶到路面不宜小于0.4-0.5M,进入手孔的管道底部距手孔底部的净距不得小于0.1M。管道顶部距手孔上覆小于0.2M时必须使用钢管敷设或进行混凝土包封处理。 6、钢管施工时,可采取管道两边作井的方法进行处理,钢管的接头处应伸进管箍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两端管口应锉成坡边。无管箍时,可采用焊接法进行对接。 7、铸铁管的接续,应在插口端头缠两层20~30毫米的麻布条(缠麻布条应距管口约10毫米),插入承口后再用水泥砂浆堵,堵抹与承口外缘平齐即可。 8、严禁PVC管与钢管进行对接 9、利用钢管进行管道施工时,钢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不得有锈片剥落或严重锈蚀。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10、管材的内径负偏差应不大于1毫米,管孔内壁应光滑、无节疤、无裂 缝。 11、各种管材的管身及管口不得变形,接续配件齐全有效,承插管的承口 内径应与插口外径吻合。 12、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及防锈处理等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 崩塌型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 素 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 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 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 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 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 3.3设计原则 两类极限状况定义 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 要系数γο等)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 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 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 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 3.4一般规定 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 不应修筑边坡情况 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 洞室 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 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 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 截水沟(地表水) 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 ~3.5.6泄水孔 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 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作用) 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基础) 新建重要建筑规定 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

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 挡墙和基础 四、边坡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 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 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 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勘察报告内容 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 4.2边坡勘察 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 分阶段勘察 勘察应查明的内容 勘探的方法 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 向,数量≧2) 三轴试验,试样数量 特殊要求、流变试验 及时封填密实 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