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的探索——电磁感应现象

合集下载

1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1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栏目 导引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二、磁生电的实验探索 1.实验观察 (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 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__发__生__了__偏__转___. (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 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___发__生__了__偏__转____.条 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 ____不__发__生__偏__转_____.如图所示.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体会对称思想 和科学猜想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重点+ 难点) 3.了解法拉第及其对电磁学的贡献.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一、历史的回顾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___奥__斯__特__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 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 生 电 ” 的 方 法 , 比 较 著 名 的 物 理 学 家 有 : ___安__培____ 、 __科__拉__顿___等,都没有成功或半途而废.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存在 _相__互__联__系__,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前后历时数十年的 探索,终于悟出了磁生电的基本原理,“一切都存在于变化之 中”.
栏目 导引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栏目 导引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4章 揭开电磁关系的奥秘
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1.磁通量的变化类型 根据磁通量的定义式 Φ=BS,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类型有: (1)由于磁场变化而引起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 (2)磁场不变,由于处在磁场中的闭合回路的面积 S 发生变化 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3)磁场、处在磁场中的闭合回路面积都发生变化时,也可引 起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

磁生电的实验探索

磁生电的实验探索

变时,电流方向也会相应改变。
应用与展望
能源领域
磁生电技术有望在能源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如开发新型发电机和
变压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医学领域
磁生电原理在医学领域也有应 用前景,如磁场刺激神经、促 进血液循环等。
通信领域
利用磁生电原理,可以开发出新 型的无线充电和无线通信技术, 提高充电和数据传输的便捷性。
06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
磁生电现象确实存在
0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磁场的变化确实能够引起电流的产生,
证实了磁生电的现象。
磁场强度对电流的影响
02
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对电流的大小有显著影响,磁场越强,
产生的电流越大。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03
实验结果还表明,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当磁场方向改
总结词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即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详细描述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当穿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会阻止磁通量继续发生变化,形成电流。这个关系是发电机、变压器等 设备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磁生电的 物理机制,优化磁生电转换效率,
以及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感谢观看
THANKS
03
实验设备与材料
磁场发生器
01
磁场发生器是实验中用来产生磁 场的设备,通常采用电磁铁或永 磁铁。

磁生电 电磁感应现象

磁生电 电磁感应现象

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一、磁生电——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就叫做,产生的电流叫。

注意:奥斯特实验揭示了,法拉第实验揭示了,揭示了电与磁的相互联系。

(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①②电路中一部分导体(不能是全部)做运动。

注意: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的方向有关。

三者的定向关系可用判断。

定则:伸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的方向,那么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1)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关。

越大,感应电流越大。

(2)与磁场的有关。

越大,感应电流越大。

(3)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关。

越多,感应电流越大。

(4)与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关。

越长,感应电流越大。

四、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电磁感应现象中,转化为。

五、交流发电机(1)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工作,实现能量转化。

(2)结构组成:磁铁、线圈、两个圆环、电刷。

(3)发电机线圈中电流特征线圈中产生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流,线圈每转过一周,电流方向改变。

(4)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流电。

①交流电的周期,物理中规定,电流的方向交换一次所需的时间,叫做交流电的周期。

用符号表示,单位是。

②交流电的频率:电流方向在1s内交换的次数,叫做交流电的频率。

用符号表示,单位是。

③周期与频率成倒数关系,即。

六、理解磁生电的条件(1)电路是闭合的。

闭合电路中切割磁感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若电路不闭合,导体中自由电子不能形成,则只会产生感应电压,不能产生。

(2)导体要切割磁感线。

切割包括垂直切割和斜向切割,都能产生感应电流,但导体沿磁感线运动,即不切割的情况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

(3)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这个条件实际是要求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数目要,只要闭合电路中磁感线数目变化了,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1.1磁生电的探索

1.1磁生电的探索

在菲涅耳的影响下,1821年安培设计了一个实验 菲涅耳的影响下, 的影响下 安培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将一个多匝线圈悬挂,并在这 将一个多匝线圈悬挂, 个线圈内平行悬挂另一个闭合 线圈。给多匝线圈通电,若闭 线圈。给多匝线圈通电, 合线圈移动则说明感应产生了 电流。实验结果: 电流。实验结果: 没有观察到预期结果 尽管1822年安培改进了实验手段,观察到了现 年安培改进了实验手段, 象但此时的他更执着于电流分子说,因此轻视 电流分子说 象但此时的他更执着于电流分子说, 了其发现的电磁感应。 了其发现的电磁感应。
实验视频演示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 闭合回路的 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 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中,线圈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中,线圈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A、上下移动线圈?(无 ) 上下移动线圈?(
B、左右移动线圈,但不离 左右移动线圈, 开磁场?( ),若离开 开磁场?(无 ),若离开 磁场?( 磁场?( 有 )
C、拉开弹簧线圈?( 有) 拉开弹簧线圈?(
D、弹簧线圈收缩?( 有) 弹簧线圈收缩?(
东山二中 沈雄斌
探索磁生电的历程中, 探索磁生电的历程中,众多科学家 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领悟到什么 的成与败。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麦克斯韦:科学家其 麦克斯韦: 实也有许多粗糙的想法 和不成功的经验。他们 和不成功的经验。 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 是伟大的, 不可攀的。 不可攀的。
2.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物理选修3-2知识点归纳

物理选修3-2知识点归纳

物理选修3-2知识点归纳(鲁科版)第一章 电磁感应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1.电磁感应: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国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的电流。

第2节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1.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电路中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tkE ∆∆Φ=,k 为比例常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感应电动势E 的单位是V ,Φ的单位是Wb ,t 的单位是s , 1=k , 上式可以化简为t E ∆∆Φ=。

n 匝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tn E ∆∆Φ=。

磁通量的变化量仅由导线切割磁感线引起时,感应电动势的公式还可以写成:Blv E =。

第3节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1.涡流:将整块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穿过金属块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金属块内部就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部形成闭合回路,就像旋涡一样,我们把这种感应电流叫做涡电流(eddy current),简称涡流。

如图所示,把绝缘导线绕在块状铁芯上,当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铁芯中会产生图中虚线所示的涡流。

在以上实验中,小铁锅的电阻很小,穿过铁锅的磁通量变比时产生的涡流较大,足以使水温升高;而玻璃杯是绝缘体,电阻很大,不产生涡流。

2.电磁炉:电磁炉的工作原理与涡流有关。

如图所示,当50 Hz 的交流电流入电磁炉时,经过整流变为直流电,再使其变为高频电流(20~50 kHz)进入炉内的线圈。

由于电流的变化频率较高,通过铁质锅底的磁通量变化率较大,根据电磁感应定律t E ∆∆Φ=/可知,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较大;铁质锅底是整块导体,电阻很小,所以在锅底能产生很强的涡电流,使锅底迅速发热,进而加热锅内的食物。

(1)与煤气灶、电饭锅等炊具相比,电磁炉具有很多优点:电磁炉利用涡流使锅直接发热,减少了能量传递的中间环节,能大大提高热效率;电磁炉使用时无烟火,无毒气、废气;电磁炉只对铁质锅具加热,炉体本身不发热……由于以上种种优点,电磁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被称为“绿色炉具”。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教师:沈雄斌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选修3-2的开篇,在电磁学的学习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电磁感应现象认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大部分:1、磁生电的探索历程:本部分的目的在于通地过简述若干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过程中的贡献,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态度与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探究是学生发现和验证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知识极为重要的途径,本部分教材上安排三个实验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清楚电能够生磁,并能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了解什么是磁通量;(2)知道电路中要有电流,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3)在初中,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4)能较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有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通过实验与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利用互联网搜索,收集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中的成与败,感悟科学发现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亨交流;(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并能通过交流得到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团结协作、讨论交流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难点: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以互联网为教学辅助工具,科学实验探究为认知手段,互动交流讨论为学习方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知识点1: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1、划时代的发现“电生磁”的发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磁生电”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法拉第把由他发现的磁生电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实验实验过程实验图例实验结论实验一导体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AB顺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磁通量的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实验二当条形磁体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当条形磁体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线圈中无电流产生。

磁体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磁通量的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实验三将小线圈A插入大线圈B中不动,当开关S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当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当开关S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

开关闭合、断开或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动时,小线圈A中电流变化,从而引起穿过大线圈B的磁通量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三个实验共同特点是:产生感应电流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发生了变化。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会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且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磁通量变化情况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发生变化面积S不变,磁感应强度B 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都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面积S变化,磁感应强度B 也变化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

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

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福鼎一中陈良喜【教材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展的曲折历程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的学习,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方法】本节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作用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上采用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发现、分析、推理等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时间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同学们,天气渐渐变热,你们开始使用电风扇了(演示:电风扇接通电流后转动),能够使电风扇转动的电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有请一位同学感受一下(让他用两根指头按在插头上,突然转动风叶,使其有触电的感觉)。

怎么会有电呢?不可能(表现出惊愕的表情),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师:确实有电流,这电哪里来呢?生:风叶的转动师:风叶转动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展示:电风扇内部的结构实物图,它怎么产生电流呢?产生电流需要什么条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一章《电磁感应》的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设计意图:1、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磁生电的探索二、磁生电发现历程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即电能够产生磁,有很多科学家受到启发,既然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呢?其中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安培、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美国科学家亨利、戴维等,但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将一块磁铁在线圈中移动,试图在螺线管中产生出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各种典型磁场磁感线的分布 规律,理解了磁通量的概念;初中时也已经学 习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 生感应电流的知识,自然会激发起他们继续探 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 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对本 节课设计探究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应 该能够顺利完成。
磁场中切割 上下运动 无 不变 不变 不变
投影:
①含有切割的等效电路变化: B不变,S变 ------ф变,I有
②磁铁插拔大管:S不变,B变------ф变,I有 ③大小螺线管实验: S不变,B变---ф变,I有
▪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 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 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 .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 3 .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
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知道科学探究的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
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 ▪ 难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理解
有无I
3.交流反馈,得出结论 1)展示各组的实验记录 2)引导学生从纷繁的表象中找到统一性,进行概括。
要讲透闭合电路S指的是哪个,并层层深入引导:有的B变;有的S变;有的夹角 θ变;Φ=BSsinθ,从而顺利地推出就是Φ变化才产生了I。
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 的思维方法。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直径为0.5mm、长约 200m的漆包线条形磁体1个、大小螺线管、灵 敏电流表(100微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 器(10欧)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条形磁体1个、大小螺线 管、灵敏电流表(100微安)、干电池2节、滑 动变阻器(10欧)开关1个、导线若干等
2.出示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动画, 让学生发现这个实验和刚才的演示有相似的地方: 回路没有电源却有电流。初中已经学过相关的知 识,教师边播放,边复习回路、部分导体、切割 磁感线、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磁通量等概念。
问: 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那么采用其他方法能
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承上启下,顺利引出探究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已 有的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
提供实验器材给学生,投影出实验目的:哪些方 法能产生感应电流,请小组内互相探讨设计实验方案, 并动手操作。
体验亲自动手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约5分钟后,请各组间简单交流做法:①所选的 实验器材②实验操作方案(上下插拔,左右晃动,开 关电键,移动滑片等等),教师出示表格规范实验程 序。
小组间水平存在差异,这样互相协助中共同进步,感 受合作的力量。
请同学互相借鉴继续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提 醒把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在表格内!不同的操作可以记 录在空白行里!
条形磁铁在线圈中
线圈A在线圈B中
线圈A在线圈B中不 动 线圈A在线圈B中不 动
实验方案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 开关闭合 开关断开 增大R阻值 减小R阻值
五、教学策略
1.突出重点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 条件”的完全过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 ---形成理论---实践应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 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对什么 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磁生电的探索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 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 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 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 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在电磁学中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而磁生电的探索是学习本章 的基础,是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 向的前提条件。
因为初中时已做过课本的探究1,即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的实验, 故本节课不再把它作为探究实验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 (二)实验探究 (三)历史回眸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
1.演示利用地磁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通过实验设疑,引发学生思维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望。
实验方案 有
无I
条形磁铁在 插入

线圈中
拔出

线圈A在线圈 插入

B中
拔出

线圈A在线圈 开关闭合 有
B中不动
开关断开 有
线圈A在线圈 增大R阻值 有
B中不动
减小R阻值 有
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左右切割 有
B有无 变化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不变
S有无 Φ有无 变化 变化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不变 有 有有
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 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
3)播放动画:学生共同分析各实验中穿过闭合电路 的磁通量变化。
利用动画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磁通量的变化情况及它 和感应电流产生的关系,是对刚进行实验探究的有效 总结。
探究1 探究2 探究3
实验方案 有 B有无 S有无 Φ有无
无I 变化 变化 变化
条形磁铁在 插入
有 有 不变 有
线圈中
拔出
有 有 不变 有
线圈A在线圈 插入
有 有 不变 有
B中
拔出
有 有 不变 有
线圈A在线圈 开关闭合 有 有 不变 有
B中不动 开关断开 有 有 不பைடு நூலகம் 有
线圈A在线圈 增大R阻值 有 有 不变 有
B中不动
减小R阻值 有 有 不变 有
导线在匀强 左右切割 有 不变 有 有
2.突破难点的方法
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是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 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困难 ,对于判 断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也有困难。
我采取以下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1)利用动画模拟深入讨论这三个实验,讲清 哪个是要研究的回路?是什么在变化引发感 应电流产生的?
2) 通过典型例题来加深对条件的理解。
六、实验器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