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友三首(其二)唐彦谦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寄友三首(其三)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

【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

②底事:何事,为什么。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

B. “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

C. 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

D. 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

【答案】D【解析】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第一首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第二首借对大雁的埋怨,委婉表达友人音讯不至的失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表述有误;故选D。

二、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 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的景象。

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

B. “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

D. 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

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7(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7(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7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李贺桐凤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0啼寒素气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

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气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

@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

@杳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恨血:《压子》中说:“芸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千言表。

2.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初月光细弦岂上,影针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颌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颌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消。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借泉物暗离愁思。

4.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诮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

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15.《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裴说《春日山中竹》)2、杭州春望白居易①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②。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白居易:中唐诗人,时任杭州刺史。

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B.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颈联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20.请简要说明本诗尾联的妙处。

3、野老歌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①。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4.甲乙两诗都是咏史诗,说说二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 异同?
甲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 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 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 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乙 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 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2
1.简要分析乙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句运用了怎
3
样的表现手法。
这句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 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 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 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情。 例:《征人怨》。
诗歌类型及解说
7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 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闺怨诗 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 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 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 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 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 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专题十一炼字、炼句题的思考角度1.[2023·济南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解析:答题步骤如下: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诗句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思考这一句与上一句同为对偶句,结构相同,而且都用了比喻,再想想这一句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都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之类;然后再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轮复习定向】“炼字"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咏怀诗(其八)阮籍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

②隤:落下。

③回风,旋风。

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

⑤磬折,磬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 诗。

2 .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河道中韦庄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似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①学钓翁。

注)①沧浪:古水名,湖北省武当县西北汉水中有沧浪洲,屈原曾经长期生活在这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蝉声阵阵,柳条轻摆,清风徐拂,夕阳西沉,首联选取驿站高楼前的多种意象,营造了哀伤、凄婉的氛围。

B .几千里的路依然默默在那里,当年故人却都不在身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诗人与故友分别的痛惜之感。

C .“时光流似箭”“天道曲似弓”,颔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岂知”语意一转,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之情D .“拟”即“揣度,想”,“沧浪学钓翁”用典,含蓄地表达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境。

2 .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概述。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唐)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①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②。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 注) ①楚客:指屈原。

②利木奴:据《水经注》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

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

1 .这首诗首联中的“隅”字意思是________ ;颔联中一个________ 字,阐述了诗人种树的目的。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表达技巧分析类
• 【设问方式】
1、未点明表现手法的。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
• 2、点明了表现手法的。如: “请从‘虚实’关系的 角度赏析这首诗”,“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 词作一赏析”等。
【万能公式】 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 析说明+表达作用
•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 中的“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 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 ●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 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等。
• 了解这些背景之后,答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 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 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 法来写作。
• 诗的颈联又做“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 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 解答:观点一:作“弱”“昏”好(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 字)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 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 (要点二:回归原句加以分析)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 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要 点三:说明其特别作用)
• 【公式阐释】
• 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 等。
• 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 自己观点的理由。
•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 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 ②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 【公式运用例析】
• 2016年全国卷三(广西用卷)
•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 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 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五、语言文字推敲类
• 【设问方式】
• 1、未指定鉴赏字(词)。如:“这一联中最生动传 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2、指定鉴赏字(词)。如:“‘×’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赏析诗中‘×’字的妙处”, “‘× ’字和‘×’字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型)”
【万能公式】 语言文字推敲=字(词)含义+表现手法(如 比喻、拟人、拟物)+字(词)的表达作用。
• 【公式阐释】
•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 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 好。(“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
• 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 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 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
• 3、说明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万能公式】 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 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
• 【公式阐释】
• 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包括三个要点:
• 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 的诗歌形象。
•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 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
• 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 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 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时代内涵等。
• 【公式运用例析】 • 小孤山 • [宋]谢枋得 •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解答:(题目中已指明要解读的形象“小孤 山”,故省略要点一。)小孤山是长江之中 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二:进一步说明 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 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 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 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三: 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 明你的理由。(6分)
• 解答: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 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 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 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 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 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 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 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 【公式运用例析】 • 2018年全国卷三(广西用卷) • 精卫词 王建 •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
• 【设问方式】 •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 是什么”等。
• 【万能公式】 • 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 •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 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 /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 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 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 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 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 【公式运用例析】
• 2017年全国卷三(广西用卷)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 二十① 白居易
•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 【设问方式】
• 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 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万能公式】 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 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 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
•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 度。(6分)
• 解答:"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一二句首先举 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 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 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 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 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 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 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根 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诗人 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恋自许,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 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根据 题意,提炼作者情感)
• 解答: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 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 归的景象(要点一:结合“落晖”“嫩竹”“红 莲”“烟火”等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图景); 这样一幅恬静美好的景象(要点二:对这 个图景做一个简要的总结);表现了诗人 悠然闲适的心情(要点三:分析作者的思 想感情)。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
• 观点二:作“健”“明”好(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字)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 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要点二: 回归原句加以分析)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 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要点三:说 明其特别作用)
• 谢 谢!
• 【公式阐释】
• 首先要明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一 些常见内涵:
•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
•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 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 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用典等。
• 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
•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 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 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 3.对以上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
• 【公式运用例析】 • 山居即事 • 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古诗词鉴赏专题二轮复习提分策略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 【设问方式】
•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设问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XX的寓意是什么?”“诗 中XX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XX 图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等;另一种是未点明鉴 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