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兼备 身正为师
师德为先身正为范

师德为先身正为范第一篇:师德为先身正为范师德为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学科专业上应该是行家,还需通晓育人的艺术。
这包括娴熟驾驭教材的能力、洞察学生动态的灵感、灵活应对学生的艺术等。
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们的工作内容,教育工作要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在的教师行业虽然已经不能遵循这条规律了,但是教师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应该是等同于父母的。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一直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讲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但是当孩子到了适学年龄的时候,一天中在学校的时间就非常的多了,这个时候开始,老师就成了他们学习模仿的好典范。
所以一个好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而且还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师德意识。
一、学高为师“学高为师”指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时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从而起到激励、鞭策的作用。
当我们看到一个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开启一个个未知的世界,给我们解开一个个疑难问题,心中总是会慢慢的升腾起对他的尊敬和崇拜。
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之下,我们就会开始爱上这个老师,爱上这门课,爱上上学。
所以,不管我们怎么去教育学生,教师的本职还是教书,只有你有一个过硬的专业能力,你才有话语权。
二、人凭良心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一个个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的学生,教师捧着自己的良心来教书是幸福的。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兵。
我们总是戏称教师就是一个迎来送往的职业,其实事实也是如此的。
一届一届的学生来来去去,我们总是在不断的熟悉新的面孔。
人和人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对待每位学生的方式方法总是不一样的,但是只有一点必须是一样的,那就是摸着我们自己的良心,真诚的对待每个人。
人和人的交往都是这样的,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回报,唯一的方法就是先真诚的付出。
为人师表 德才兼备

为人师表德才兼备-----论教师人格魅力扶余三中生物组于晓红人们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为自己能从事这么神圣的职业而感到自豪。
但这份职业也给了我更多的责任和挑战,我要为这份事业奉上我一生的精力与诚意。
我既要有海洋般的学识,更要有阳光般的魅力。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也就是说教师需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肩负的是培养祖国栋梁的重任,所以教师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要有完美的人格,把魅力的触角伸展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应该是有渊博的学识。
一名合格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
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
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力量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
二、语言艺术亮丽课堂课堂上的语言艺术,高深的文化素养、文化底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
一个人的谈吐、气度、高深的文化素养、文化底蕴从哪儿来,都是从书中来。
所以我要多读书、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让自己不断的丰富、成长起来。
成功的课堂体现出的是知识的灵活化而且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
我记得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章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得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多美的画面还透射着生命的力量!这么美的语言谁能不喜欢。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俗语说:“能者为师”。
说明为人师者应“能”于人。
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能者,非能于人者,如何为人师?故为人师者必应有相当于为师之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此为师能。
但为人师表者,并不但仅只要求在知识和技能上领先于子弟。
育人者必先育心,为师者尤须在道德修养、情操修炼方面为人表率,方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没有师德者,无论其具有多么高深的学识素养,都不堪为人师。
我们常说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见,在此之中“德”尤为重要。
德,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共产主义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才,主要指教师应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水平。
德和才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
“无德无才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贤人。
”但是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所以,我认为要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教师需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一、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情怀,在爱的氛围中以情促教。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是教育。
所以,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严是爱,宽是害”,这样就使我们的情感表达失去了表象,学生往往无从接受。
其实,我认为宽严有度才是爱。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能够毫无掩饰的将对学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发自内心真诚对待他们,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
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就是一个“爱”字。
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只有当师生的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通畅的时候,一切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因为“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
”二、具备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
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论你是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这个职业,只要你处在这个岗位,你就必须爱岗敬业。
特别对于每一个传授医学知识的教师来说,我们的工作又有特殊性,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白衣战士”,他们将来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性命安危,所以我们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教师形象设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形象设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故此,在教师的形象设计上,要体现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内涵。
首先,“德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应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他们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演示道德,并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形象上,教师应该静态地体现出这种高尚情操。
例如,着装打扮要正式、端庄、得体,不注重外表功夫,避免过度化装或穿着暴露不端的服装。
其次,“身正为范”要求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形态举止。
教师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教师要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形态和举止,这不仅有利于师生健康,也能够用自己的生动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在形象上,教师要保持优雅且从容大方的仪态,举止上要庄重、优美、自然,衣着要整洁、富有文化内涵,化妆要淡雅、得体。
教师形象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具体运用中,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教师形象设计技能,进行对教师形象的规范和引导。
此外,在学校的会议和活动中,也可以借机强调教师形象对于学校形象建设的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形象设计既是对教师自身形象的建设,也是对学校形象的建设,更是对学生形象的塑造。
教师应该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教育家和引路人的职业操守和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精选五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精选五篇)第一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又说:“严是爱,宽是害”。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1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老师

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老师作者:余莉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5期摘要: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才是同学、家长和社会所认可的好老师。
要想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老师,一定要注重自我修为,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善与反思,不断总结!关键词:德才兼备与时俱进新时代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因此,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才是同学、家长和社会所认可的好老师。
德,指一个公民必须具有的道德,和一个老师所持有的师德,这是我们育人的前提。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正如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是也;德者,才之帅也。
”作为教师,不应仅此而已,还必须有范本意识和工匠精神,要有健康的情绪,人格的风骨,要有文化担当,要对教育事业永葆坚持、执着,淡泊名利、不说假话、要干实事。
才,不仅指才能、才干,还指才智、才慧。
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出口成章、知识渊博的老师往往会受到学生青睐,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知识与情感上的满足。
一个优秀的老师,也必定拥有非凡的智慧,他能倾听孩子,他能化干戈为玉帛,他能四两拨千斤,他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能成为孩子的益友。
我们应怎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老师呢?1、注重自我修为将“德”字牢记于心,实践于行,恪守道德底线,遵守师德师风,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最热情的教学姿态,完成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注给学生正能量,成为走进学生心灵、装点学生梦想的那个人。
同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在日复一日、平凡枯燥的岗位上宁静、专注、锲而不舍、不欺不伪、不惊不媚、不虚不浮,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匠人”,用奉献的心做好平凡的事。
2、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爱”不应单只是一个字眼,“爱学生”也不应只是一句话,它需要我们弯下腰去,与学生敞开心扉、坦诚相待。
爱学生要了解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学生要一视同仁,既爱好学生,又爱差生、调皮生;爱学生要尊重和信任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爱学生要持久固定,不能随意地因个人情绪变化而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爱学生要严慈相济,奖罚分明,不能让爱泛滥,失去爱原本在教育中的作用;爱学生要善于用爱去感染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爱,学会爱,将爱辐射,将爱传播。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北师大的校训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出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意思是说学识高即为老师,品行端正才能为人所示范。
《后汉书·文苑传·赵壹》有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
仰高希骥,历年滋多。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云:“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师者,学生的榜样,行为的向导。
育人先正己,自身德识端正才能服理于他人。
以身作则,才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做人的道理,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为人师者德才兼备

为人师者德才兼备为人师者德才兼备看完司老师写的第九章《学校领导者研究》后,我很受启发,深觉写得浅显易懂,读来却意味深长。
反复读了几遍,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到网上查找资料,有幸找到司老师在1992年第2期《教学与管理》中发的一篇文章——《略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的德与才》,我不由想到,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养?教师的德与才又是什么?联系实际,结合自己在书中的一些收获,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的德古人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由此可见,德在一个人的人格构成中占首要位置。
教师的德指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
教师的德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可以说,教师的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体现。
对学生来说,有德无才的教师固然留有遗憾,但有才无德的教师却是有害无益、断然不可取的。
因而我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德”。
(一)具有高尚的品德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因而,教师一定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犹如《论语·子路篇》讲到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学校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塑造人格、陶冶灵魂的精神殿堂,作为这个殿堂卫道者——教师,就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
首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明确的认识,在教育学生时,能旗帜鲜明说出自己的正确的立场和想法。
其次,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于此,能指导实践,科学地看待问题,理性地处理事情。
2.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是一个人的工作宣言,有了责任,它会促使我们将身边的件件小事做好。
责任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有了责任,它会促使我们变得更坚强,发挥自己的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行兼备身正为师
——2019年义乌复旦实验学校
初中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专题培训时间:2019年8月26日
地点:江东中学报告厅
暑假的休闲刚刚过去,一年一度的新生开学季又再次到来!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迎来了新的一批学生。
学生的到来让我们倍感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肩上是如此的艰巨,如何教好学生成为新学期的又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
在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育人为先学生应当在学习生活中先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在德育工作方面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的经验和方式方法还很欠缺自己对于老师的职业道德理念也停留在书本的理论之上这个时候前往学校江东中学进行以“职业道德与法规”为主题的集体培训,聆听了来自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书记张云峰老师和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甘铁军教授深刻有内涵的讲座。
一、德行兼备
在张老师在他的好老师定义中,概括总结了好老师的四种不同类型的幸福。
即:理想信念良知的道德与幸福,道德情操精神的道德与幸福,扎实学识职业的道德与幸福,仁爱之心情感的道德与幸福,好老师不止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积极的引领者。
在张老师的演说中不断的感受到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幸福感能够深深的感化学生也能够深深地影响学生,一个老师有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念,仁爱之心的道
德典范。
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传统的观念仿佛老师与学生是一对针锋相对的敌人,这是对老师职业的错误认识。
老师要树立自身的道德做到德行兼备,身为人师要以身为范方能感化学生更好的去感化学生。
老师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是一个单单的有学识的人,更是一个要有道德的人有理想的人。
老师要先成为道德的典范才身正才能为人师表,德行是衡量一个老师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标准。
二、身正为师
在下午甘铁军老师的演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中,从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个人素养方面,也提出了异曲同工的见解让我们感受到新的教师职业的认识,让我重新树立了道德是什么。
老师是学生的重要榜样,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
我们只有拥有了自身的良好
道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一个“好”的人。
老师如果自己不能够对自身道德有一个
好的树立那么你就没办法做到教育出更好的学生,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由我们老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在不断的教育下一代的。
我们
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甘老师说老师要谨言慎行,我们也是公众人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无时无刻
的影响着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只有自己身正了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学生,一个
具有优秀传统道德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学生”。
三、感悟
我们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在教育事业中是渺小的。
但是我们无时无刻的不
在接触学生我们也是最伟大的,只要我们自身感受和理解了老师的伟大才能够教
育出伟大的学生。
老师就是要德行兼备才能身正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