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焓变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它涉及到能量的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关注焓变和熵变这两个重要的热力学量,它们对于反应的进行和方向有着关键的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焓变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到产品之间的焓差。
它可以表示为ΔH,其中Δ表示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差值。
1. 异化反应的焓变异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在异化反应中,焓变可以是吸热反应(ΔH>0)或放热反应(ΔH<0)。
例如,氧化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它产生的焓变为负值。
2. 同化反应的焓变同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在结构上没有发生变化。
在同化反应中,焓变通常是吸热反应(ΔH>0)。
例如,融化、蒸发等变态反应就是一种吸热反应。
3. 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反应热(q)来计算。
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等压条件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q=mcΔT,其中m代表反应物的质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变化。
二、熵变熵是描述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变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熵差。
它通常用ΔS表示。
1. 熵的增加与减少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时,熵会发生变化。
经验上,混乱的程度越高,熵的值越大。
简单来说,熵的增加意味着混乱度的增加,熵的减少意味着混乱度的减少。
2. 熵变的判断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物的混乱度大于产物的混乱度,那么反应的熵变为负值(ΔS<0)。
反之,如果反应物的混乱度小于产物的混乱度,那么反应的熵变为正值(ΔS>0)。
3. 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根据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当焓变为负(放热反应)且熵变为正时,反应的进行是自发的,方向是向前进行的;- 当焓变为正(吸热反应)且熵变为负时,反应的进行是不自发的,方向是反向进行的;- 当焓变为正(吸热反应)且熵变为正时,反应的进行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变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变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还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焓变的相关知识点。
一、能量变化的概念及表达方式能量变化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差异。
通常用△E表示能量变化,△E为正表示反应吸热,即需要外界输入能量;△E为负表示反应放热,即系统释放能量。
二、焓变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焓变描述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常用符号△H表示。
焓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包括燃烧方法、反应热法和反应熵法等。
1. 燃烧方法:利用燃烧反应的焓变确定其他反应的焓变。
例如,将某物质燃烧得到水和二氧化碳的焓变已知,可以通过该焓变计算其他化学反应的焓变。
2. 反应热法: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确定焓变。
根据热容的定义,可以使用公式△H = mc△T计算焓变,其中m 为溶液的质量,c为溶液的热容,△T为温度变化。
3. 反应熵法: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系统的总熵变△S等于系统的产热△Q除以温度的倒数,即△S = △Q/T。
通过测定反应的熵变,并代入公式△S = △H/T,可以求解焓变。
三、焓变与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焓变与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1. 吸热反应:△H为正,表示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被打破,需要耗费能量;同时,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出热量。
吸热反应常见于蒸发、融化和化学吸收等过程。
2. 放热反应:△H为负,表示反应释放能量。
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出热量;同时,生成物的化学键被打破,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常见于燃烧、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等反应中。
四、能量守恒定律与焓变计算的实际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各组分的焓变进行计算。
利用焓变计算,可以评估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为反应条件的选择和工艺的设计提供依据。
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自学提纲】二、化学反应的焓变(一)焓与焓变1、焓(H ):【注意】① 焓是一个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2、焓变(△H ):(1)单位:(2)表达式:△H>0 或“+” 反应(3)△H △H<0 或“—” 反应从能量角度分析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吸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 能量。
放热反应:△H<0,即产物的焓(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由反应物生成产物时,需 能量。
(4)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若只存在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表示为: (Q p 为等压反应热)反应焓变示意图(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2、含义:【举例】H 2(g)+12O 2(g)=H 2O(l) △H (298K)= -285.8kJ•mol —1的意义:【交流与讨论】1、 △H 的单位中 mol —1的含义是什么?2、 观察下面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H 2(g)+12O 2(g)=H 2O(g) △H (298K)=—241.8kJ•mol —1② H 2(g)+12O 2(g)=H 2O(l) △H (298K)=—285.8kJ•mol —1③ 2H 2(g)+O 2(g)=2H 2O(l) △H (298K)=—571.6kJ•mol —1试回答: 为什么① 中的△H 的值要比②中的 △H 值要大?③中的△H 的值为什么是②中的 △H 值的2倍?3、 298K ,101kPa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焓△H= -92.38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焓变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

焓变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焓变(ΔH)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焓值差异。
它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吸热或放热程度,以及反应的方向性。
在化学计算中,准确计算焓变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焓变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热量平衡法、基于热容的方法和标准生成焓法。
一、热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是一种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方法。
它利用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量来计算焓变。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2. 根据燃烧热、生成焓等已知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焓变。
3. 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乘以相应的焓变值,求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
4. 按适当的百分数比例将结果转化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焓变。
热量平衡法计算准确度较高,适用于热力学性质已知的物质。
二、基于热容的方法基于热容的方法利用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容变化来计算焓变。
这种方法常用于相变过程和稀溶液的焓变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测量物质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
2. 根据物质的热容公式计算焓变。
3. 热容公式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和组成调整。
基于热容的方法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反应,如化学反应中的相变和溶液的稀释。
三、标准生成焓法标准生成焓法是一种基于标准生成焓的计算方法。
它利用已知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来计算焓变。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2. 根据已知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和反应物的生成焓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
3. 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乘以相应的焓变值,求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变。
标准生成焓法适用于热力学性质已知的物质,且对生成焓有准确的测量数据。
综上所述,焓变计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包括热量平衡法、基于热容的方法和标准生成焓法。
热量平衡法适用于已知物质的热力学性质,通过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来计算焓变;基于热容的方法适用于相变和稀溶液的焓变计算,利用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容变化来计算焓变;标准生成焓法适用于已知物质的热力学性质,通过已知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来计算焓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焓变

3、(2003· 江苏)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 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正确的是 ( B ) A、C8H18(l)+25/2O2(g)=8CO2(g) +9H2O(g) △H= - 48.40kJ· mol -1 B、C8H18(l)+25/2O2(g)=8CO2 (g) +9H2O(l) △H= - 5518kJ· mol -1 C、C8H18(l)+25/2O2(g)=8CO2(g) + 9H2O(l) △H= + 5518kJ· mol -1 D、C8H18(l)+25/2O2(g)=8CO2 (g)+ 9H2O(l) △H= - 48.40kJ· mol -1
kPa时不写)一般不写其他反应条件;不标明生成沉淀 或气体符号。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表示 固体、液体、气体。
3) 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ΔH的单位为J· mol-1或
KJ· mol-1 4)ΔH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计量数 加倍时, 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 其 ΔH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5)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不表示 分子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 当ΔH >0时,为吸热反应。
当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交流研讨
下列方程式属于热化学方程式:
H2 ( g )+I2 ( g ) ==== 2HI ( g )
101 kPa
200 ℃
化学反应的焓变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问题一
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需 要吸收热量呢?
阅读P3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图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 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 量的相对大小。 。
规律
(1)若E反> E生,放出能量 (2)若E反< E生,吸收能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C、C8H18(l)+25/2O2(g)=8CO2(g) + 9H2O(l) △H= + 5518kJ·mol -1
D、C8H18(l)+25/2O2(g)=8CO2 (g)+ 9H2O(l) △H= - 48.40kJ·mol -1
3、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化学反应的焓变

反应物
放出能量
△H>0
△H<0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3、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反应;ΔH>0 或 ΔH为“+” 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反应; ΔH<0 或 ΔH为“-”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练习1:对于放热反应:
2H2(g)+ 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H
单位: kJ/mol
问题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 宏观: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相等。在新物质产生的 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个化学反应是放 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 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能 量
吸收能量
生成物
能 量
例如: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 2NH3(g) △H = - 92.38kJ· -1 mol
表示的意义为: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 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38kJ的热量。 再如: H2(g)+1/2O2(g)=H2O(l) △H = - 285.8kJ· mol-1 表示的意义为:1mol氢气和1/2mol氧气反应生 成1mol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键能: 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 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共价键的 键能越大,该共价键越牢固。
A 、 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 和 O2所具 有的总能量 B 、反应物H2和 O2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H2O所具有所具 有的总能量 C 、 反应物H2和 O2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H2 所具有所具有 的总能量 D 、 反应物H2和 O2 所具有的能量相等
化学反应的焓变

△H= - ·mol -1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3〕 H2( g )+1/2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
〔4〕 2H2(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
那么a、b、c、d的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a<c<0 B、b>d>0 C、2a=bC< 0 D、2c=d>0
课堂复习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7、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 蒸气放出484kJ热量,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A )
A. 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 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 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 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化学反应的焓变
问题讨论: 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物质和能源 通过反响可以获得新物质 也可以获得能源〔化学反响 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如何表示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实验原理
Q = cmΔt
t1 t2
=Qmc=:4::C.1中反×8反J和应/(应(g反混·m混℃应合酸)合×+放液液(m出的t碱 5的10的)比g质+t热×热2量50量(容g。)。t。3×-比(热t3-容2(t单1 2位)t 2质)量℃
=的4物18质×升(高t3-1℃所需2 吸收) J的热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 热化学方程式。
如:C(s)+O2(g)==CO2(g) △H=-393.6kJ •mol-1
2.表示意义: 1molC与1mol O2完全反应,生成1molCO2气
体,放出393.6kJ热量
3.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温度压强,绝大多数298k,101.3kPa 可不注明 (2)注明聚集状态(s , l , g , aq),不标“↑”或“↓” (3)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为整 数或者简单分数 (4)△H的符号、单位、数值
[P4问题解决]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2 (g)与H2 (g)反应生成1molNH3 (g) ,放出46.1KJ热量。
½ N2(g)+3/2 H2(g)=NH3( g ) ΔH=-46.1kJ·mol-1
2、1molC2H5OH (l)完全 燃烧生成CO2 (g) 和H2O (l) ,放 出1366.8KJ热量。
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
①用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简易量 热计中,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t1)。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 并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t2)。
(2)N2H4(g)+O2(g)=N2(g)+ 2H2O(g) ΔH=-534.4kJ·mol-1
(3)N2H4(g)+O2(g)=N2(g)+ 2H2O(l) ΔH=-534.4kJ·mol-1
(4)N2H4+O2=N2+ 2H2O
ΔH=-534.4kJ·mol-1
(5)½ N2H4(g)+½O2(g)=½ N2(g)+ H2O(g) ΔH=-267.2kJ·mol-1
(放热ΔH为“-”,吸热ΔH为“+”;ΔH的单位:kJ·mol-1 (kJ/mol);数 值要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逆向反应△H符号相反,数值不变;可逆反应中△H是指完 全反应时的焓变。
[P3交流与讨论] 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1)N2H4(g)+O2(g)=N2(g)+ 2H2O(g) ΔH= 534.4kJ·mol-1
C2H5OH (l) + 3O2(g)= 2CO2(g) +3H2O(l) △H= - 1366.8KJ·mol -1
3、标况下,44.8LC2H2 (g)在O2 (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g) 和H2O (l) ,放出2599.2KJ热量
2C2H2(g)+5O2(g)=4CO2(g) +2H2O(l) △H= - 2599.2kJ·mol -1
B
ΔH、ΔH1、ΔH2之间 有何关系?
ΔH1
ΔH2
C
ΔH=ΔH1+ΔH2
讨论: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
H+(aq)+OH-(aq)=H2O(l) △H= -57.3 kJ/mol
➢注:强酸与弱碱反应,强碱与弱酸、弱酸和弱碱 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2、中和热的测定 ⑴实验药品: 50ml 0.50mol∕L的 HCl ,
50ml 0.50mol∕L的 NaOH
⑵实验仪器:
简易量热计
4、24gC(石墨)与适量H2O (g)反应生成CO (g)和H2 (g) , 吸收262.6KJ热量。
C( S,石墨) + H2O (g)= CO (g) + H2(g) △H =+131.3kJ·mol -1
[P5问题解决]
已知断裂1mol H2 (g)中的H-H键需消耗436kJ 的 能量,断裂1mol O2 (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 498kJ的能量, 生成H2O (g)中的1mol H-O键 能够放出463kJ的能量。试写出O2 (g)与H2 (g) 反应生成H2O (g)的热化学方程式。
E、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F、可燃物的燃烧放出热量
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
G、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加热后移 开酒精灯仍然保持红热一般为放热反应.
2、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⑥⑦⑧ . 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②⑤⑨⑩.
=Δt0:.4反18应×前(后t3-溶液t温1 2度t2的) 差KJ值。是中和热吗?
0.418 (t 3 t1 t 2 )
H
2 KJ / mol
0.025
(4)实验步骤: 组装量热器
保温隔热、 减少热量损失
➢大烧杯(500 mL) ➢小烧杯(100 mL) ➢温度计 ➢泡沫塑料或纸条 ➢泡沫塑料板或硬纸 板(中心有两个小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
× 24.4 25.0 24.7 26.5
22.0 22.4 22.2 25.6 25.0 25.2 25.1 28.4
t 3.4C 3.3C 3.35C 2
温度差 (t2-t1)/℃
1×.8
3.4 3.3
(4)误差分析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差。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 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烧碱加入水中 ⑤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⑥铝热反应 ⑦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 ⑧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⑨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⑩ C与CO2的反应
P2交流与讨论
请观察下列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 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其在书写上与化学方程式 有何不同。
类型 定义
放热反应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形成 原因
∑ E反> ∑ E生
图示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 E反< ∑ E生
反应热 △H取负值(△H<0)△H取正值( △H>0)
△H= ∑ E生- ∑ E反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爆炸反应
2.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化合反应 5.铝热反应
2H2(g)+ O2(g)=2H2O(l) △H=-571.6KJ/mol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H2(g)+1/2 O2(g)=H2O(l) △H=-285.8KJ/mol H2(g)+1/2 O2(g)=H2O(g) △H=-241.8KJ/mol
的是( B )
A.H2(g)+Cl2(g)=2HCl(g); 1/2H2(g)+1/2Cl2(g)=HCl(g);
B.C(s)+1/2O2(g)=CO (g); C(s)+O2(g)=CO2 (g);
C.2H2(g)+O2(g)=2H2O(l); 2H2(g)+O2(g)=2H2O(g);
△H1=-Q1 △H2=-Q2 △H1=-Q1 △H2=-Q2 △H1=-Q1 △H2=-Q2
C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c<0 B、b>d>0 C、2a=b< 0 D、2c=d>0
四、 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 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2)实质: H++OH-=H2O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 放出的热量为57.3KJ
高温
3. C(s) + H2O(g) ==== CO(g) + H2(g) 4.大多数分解反应 CaCO3 =高=温= CaO + CO2↑
5.所有的电离过程
6.所有的水解反应
△H的计算
1. △H= ∑ E生- ∑ E反
2.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能量 变化的本质原因
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 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 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 △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一般来说,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大。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CE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 和反应物具有总能量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焓变
一、反应热 焓变
1、定义:
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 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时的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或 kJ/mol
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H=-57.3KJ/mol
讨论: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