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彭经天刘喆摘要: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常伴有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热在化工生产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设计了采用热量计,量筒等建议装置测定五水合硫酸铜与锌粉的反应热,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测量反应热直观,实验易于操作,又便于观察的特点。
关键词:焓变;反应热;测定;硫酸铜;锌。
1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取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
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与环境不发生热传递。
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
在298.15K和标准状态下,1mol锌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kj的热量。
Cu2+(aq)+Zn(s)==Zn2+(aq)+Cu(s) ∆rHm= —218.7kj/molQP=(cm+CP)∙∆Tc→溶液比热(J/g/k)m→溶液的质量Cp→热量计的热熔热水失热=4.184(J/g/k)m(T2-T3)冷水得热=4.184(J/g/k)m(T3-T1)热量计得热=Cp(T3-T1)Cp=4.184(J/g/k)m(T2+T1-2T3)/(T3-T1)∆rHm(T)=-Qp∙1/n2 实验部分2.1 试剂与仪器试剂:CuSO4∙5H2O(S) 5.0000g;Zn(S) 3.0000g;蒸馏水;热水;仪器:精密温度计一支(0~50°C,分度值为0.1°C);分析天平;保温杯;烧杯;量筒(50mL);秒表;橡皮圈;吸耳球;真空泵;容量瓶(100mL);大烧杯;小烧杯。
2.2 实验2.2.1 量热计热容Cp的测定洗净并擦干用作热量计的保温杯,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置于量热计中;用手握住保温杯摇动,每隔30秒记录一次量热计中冷水的温度,边读边记,待温度稳定后用精密温度计测定冷蒸馏水温度,记下读书为T1;再用量筒量取50mL冷蒸馏水倒入大烧杯中,向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把小烧杯放入大少杯中进行水浴加热10-15分钟,并用精密温度计随时测量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度的变化,直至小烧杯中蒸馏水温升高至T2,取出小烧杯,迅速将所的热蒸馏水倒入量热计与冷蒸馏水混合,塞紧量热计盖子,同时迅速插入精密温度计(在精密温度与量热计孔隙处套上橡皮圈),摇动保温杯,再倒热水的同时,按动秒表每10秒记录一次,直到温度不再变化或者等速下降为止,最后测得混合温蒸馏水最高温度为T3.倒尽保温杯中水,擦干。
测定反应焓变的方法

测定反应焓变的方法1. 热量计法热量计法是测定反应焓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中,反应物与溶液在恒定温度的热量计中发生反应,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反应前后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差,从而得出反应焓变。
2. 燃烧热法燃烧热法是通过将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测量产生热量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将某种有机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计算该有机物质的燃烧反应焓变。
3.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一种通过直接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热容和温度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加热一个恒定体积的反应瓶中的反应物时,可以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来计算反应焓变。
4.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吸收光谱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可能有不同的吸收光谱,通过测量它们的光谱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
5. 比重法比重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密度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密度可能不同,通过测量它们的密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
6. 比热容法比热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比热容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比热容可能不同,通过测量它们的比热容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
7.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中酸碱溶液的滴定体积、浓度和 pH 值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使用一种浓度已知的 NaOH 溶液对盛有 HCl 溶液的容器进行滴定,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 HCl 溶液的 pH 值和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
8. 热效应法热效应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热效应(如释放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可能会释放热量,通过测量释放的热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焓变。
9. 微量热法微量热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微量热效应(如热流量和温度变化)来计算反应焓变的方法。
在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可能会释放微量热量,通过测量微量热效应来计算反应焓变。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rH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c V
1 n
c =4.18J·mol-1, ρ=1.0g·ml-1。
五、注意事项
1. 硫酸铜称量要精确。 2. 锌粉加入要迅速,立即塞紧塞子。
3. 不断摇动溶液,充分均匀反应。 4. 计时、记温度要准确。 5. 温度最高后,继续记录2分钟。
6. 外推法求 T 减少误差。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锌粉可以台天平称量? 2. 量热器装溶液前为什么要干燥? 3. 为什么要用外推法确定实验数据?
比热容
CuSO4物 质的量
四、实验步骤
1. 反应焓变的测定
准确称取CuSO4·5H2O 约5g 配溶液100mL
倒入量热器中 塞紧塞子 摇动溶液平衡温度
左物
右码
称3g锌粉加入 塞紧塞子 同时记时,30s记温一次
摇动溶液 至最高温后,继续2min
2. 数据处理
T/K
ΔT
0
t/min
(2)根据关系式计算出 r Hm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 2. 学习用量热法测定化学反应焓变 3. 学会利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Zn(s)+Cu2+(aq) = Cu2+(aq)+ Zn(s)
r
H
θ m
=
-218.7kJ.mol-1
rHm
T
c V
1 n
摩尔反 应焓变
实验十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实验⼗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教学要求: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法;2. 熟悉台秤、温度计和秒表的正确使⽤;3. 学习数据测量,记录、整理,计算等⽅法;⼆、预习内容1. 复习《⽆机及分析化学》有关热⼒学部分的知识要点;2. 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3. 常⽤仪器:台天平、电⼦天平、温度计以及容量瓶的使⽤⽅法;三、基本操作1. 台天平以及电⼦天平的使⽤;2. 温度计及秒表的使⽤;3. 容量瓶的使⽤;四、实验原理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物质的变化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的条件下进⾏的,此反应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 (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
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r H m θ表⽰。
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法很多,本实验采⽤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
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图4-1)中进⾏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的,即反应体系(量热计)与环境不发⽣热量传递。
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的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
本实验是1.温度计2.搅棒3.胶塞4.保温杯5.CuSO 4溶液图 4-1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以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发⽣置换反应:在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1mol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放出218.7kJ 的热量。
)()()()(22aq Zn s Cu aq Cu s Zn +++=+ 17.218-?-=?m o l kJ H m r θ由溶液的⽐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
计算公式如下:nV c T T H m r 1)(-=?ρ(1)式中:m r H ? —— 反应的焓变(kJ·mol -1); T ?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K);c —— 溶液的热容(J·g -1·K -1)(取4.18);V——溶液的体积(mL);——溶液的密度(g·mL-1)(近似以1.00计);n——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由于此系统⾮严格地绝热,在反应液温度升⾼的同时,量热计的温度也相应提⾼,⽽计算时⼜忽略此项内容,故会造成温差的偏差。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为焓变。为了有一个比较的统一标准,通常规定
100kPa 为标准态压力,记为 p 。把体系中各固体、
液体物质处于 p 下的纯物质,气体则在 p 下表现
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称为热力学标准态。
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
焓变,用 表示rH,下标“ r ”表示一般的化学反应, 上标“ ”表示标准状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重要
• Δr Hmθ (298.15K)= - 218.66kJ ·mol -1
3.反应热的测量
• 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仪器称为量热计。 对于一般溶液反应的摩尔焓变,可用图 所 示的“保温杯式”量热计来测定。
3.反应热的测量
• 在实验中,若忽略量热计的热容,则可根据已知 溶液的比热容、溶液的密度、浓度、实验中所取 溶液的体积和反应过程中 ( 反应前和反应后 ) 溶 液的温度变化,求得上述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 其计算公式如下: Cs-水的比热容,4.18J/g.k
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氯化 钠未被转移。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 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5. 洗 涤
注意事项: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 容量瓶中。
思考: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 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 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还需要玻璃棒。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玻璃 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把玻璃棒放在 实验台上,以免弄脏。
思考:若量取的是浓硫酸需要稀释,应如何操 作才是正确的?
4. 转 移
注意事项: 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 玻璃棒引流。
实验十四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 山东农业大学

实验十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 山东农业大学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焓变,从而掌握焓变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
2、加深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3、掌握不同方法求反应焓变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的焓变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热量有三种形式:1、化学反应本身产生的热量(即实验过程中自发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称量试剂、装置反应容器等的热量变化。
3、环境对反应体系产生的热量变化。
为了测量反应焓变,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恒压法(齐克尔法)将反应物加入内径较大的烧杯内,密封并放置恒温水浴中;在一段时间内取出,测量反应物的质量变化,从而确定其反应焓。
这种方法是用恒定压力的容器将反应进行到平衡时,测量容器内的焓变。
实验步骤:1、使用称重纸,称取大约0.2 g的NaOH,称准后放入干燥的50 mL烧杯中。
3、分别使用2 mL的蒸馏水将NaOH和苯甲酸溶解均匀。
4、将NaOH水溶液缓缓注入苯甲酸水溶液中,同时轻轻搅拌,直到反应结束。
5、记录溶液重量变化的时间和相应的质量变化。
6、在此过程中,同时记录水温的变化。
7、反应完毕后,将所用容器及溶液清洗干净,并使用吹风机干燥。
8、用所使用的设备,同样的方法、条件和错误控制,上述实验可以操作三次,以领会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优劣之处。
9、根据实验结果,在恒压或恒容情况下,计算反应焓变的值。
实验数据三次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反应次数初始温度/℃终止温度/℃NaOH质量/mg 苯甲酸质量/mg 反应质量差/mg 焓变/ J·mol-1·K-11 22.0 29.3 198.80 1050.14 -17.2 +40,870平均值:+40,680J·mol-1·K-1结论:本实验完成了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量守恒原理,这是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
通过反复实验,加深了我的理解和知识,并成功测定了苯甲酸和NaOH反应的焓变为+40.7kJ/mol,结果与标准值相差较小,说明本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化学反应的焓变,掌握焓变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量热仪、热电偶、烧杯、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等。
实验原理,焓变是指在恒压条件下,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变化。
焓变的测定可以通过量热仪来实现,量热仪是一种用于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仪器。
实验步骤:1. 将量热仪的内胆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纯净水进行冲洗3次,将内胆中的水倒掉,使内胆干燥。
2. 用电子天平称量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并放入内胆中。
3. 用热电偶测量内胆中的水的初温,并记录下来。
4. 向内胆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开始观察化学反应。
5. 用热电偶不断测量内胆中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整个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测得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计算出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
根据焓变的定义,可以得出如下公式:ΔH = q / n。
其中,ΔH为焓变,q为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n为反应物的摩尔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处理,我们计算出了化学反应的焓变为-55.6 kJ/mol。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化学反应的焓变,并得出了实验结果。
这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焓变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特性,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使用量热仪,成功测定了化学反应的焓变。
实验结果准确,为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量热仪的使用方法,对于今后的实验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加深对焓变测定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反应的焓变测定

化学反应的焓变测定化学反应的焓变测定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一种方法。
焓变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转化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测定焓变有助于研究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和反应机理,对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在研究化学反应的焓变时,重点关注的是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即反应物的焓与生成物的焓之差。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反应前后系统的能量变化可用焓变表示。
焓的测定可以通过定压条件下的热量变化进行。
焓变测定常采用热量计进行,热量计包括容器和用于测量热量变化的计量装置。
通过在热量计中引入反应物和反应溶液,加入适量的试剂,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热量计读数,可以得到反应的焓变。
根据反应的种类和实验条件的不同,焓变的测定方法也存在多种。
以下将介绍常用的测定方法。
二、测定常压条件下的焓变在恒压条件下,焓变等于热量变化,测定热量变化可以得到焓变的数值。
实验中,可以采用热量溶解法、燃烧法和中和反应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1. 热量溶解法热量溶解法适用于测定溶解反应的焓变。
实验中,将固态物质加入恒定温度的溶液中,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变化。
通过测定溶解过程中系统的热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焓变。
2. 燃烧法燃烧法适用于测定物质的燃烧反应的焓变。
实验中,将待测物质燃烧,并测量产生的热量。
通过计算燃烧前后系统的热量变化,可以得到反应的焓变。
3. 中和反应法中和反应法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焓变测定。
实验中,将酸和碱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测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根据反应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温度等信息,可以计算出反应的焓变。
三、测定压力条件下的焓变在恒压条件下,焓变与热量变化之间存在关系,测定焓变可以通过测定气体反应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来实现。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恒压热容法和恒压热量法。
1. 恒压热容法恒压热容法适用于气体反应的焓变测定。
实验中,通过保持反应过程中的恒定压力,并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观察气体反应的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四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台秤、温度计和秒表的正确使用;
3. 学习数据测量,记录、整理,计算等方法;
二、预习内容
1. 复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关热力学部分的知识要点;
2. 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
3. 常用仪器 :台天平、电子天平、温度计以及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三、基本操作
1. 台天平以及电子天平的使用;
2. 温度计及秒表的使用;
3. 容量瓶的使用;
四、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反应热效应,而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反应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 (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
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r H m θ表示。
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
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图4-1)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量热计)与环境不发生热量传递。
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的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
本实验是
1.温度计
2.搅棒
3.胶塞
4.保温杯
5.CuSO 4溶液
图 4-1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
以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1mol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kJ 的热量。
)()()()(22aq Zn s Cu aq Cu s Zn +++=+ 17.218-⋅-=∆m o l kJ H m r θ
由溶液的比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
计算公式如下:
n
V c T T H m r 1)(⋅⋅⋅⋅∆-=∆ρ (1) 式中:m r H ∆ —— 反应的焓变(kJ·mol -1
); T ∆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K);
c —— 溶液的热容(J·g -1·K -1)(取4.18);
V——溶液的体积(mL);
——溶液的密度(g·mL-1)(近似以1.00计);
n——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由于此系统非严格地绝热,在反应液温度升高的同时,量热计的温度也相应提高,而计算时又忽略此项内容,故会造成温差的偏差。
在处理数据时可采用外推法,按图4—2中虚线外推至反应开始的时间图解求得反应系统的最大温升值T,这样可较客观地反映出由反应热效应引起的真实温度变化值。
由上式可见,本实验的关键在于能否测得准确的温度值。
为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ΔT,除精细观察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外, 还要对影响ΔT的因素进行校正。
其校正的方法是:在反应过程中,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以温度(T)对时间(t)做图,绘制T—t曲线,如图所示。
将曲线AB和CD线段分别延长,再做垂线EF,与曲线交与G点,且使CEG和BFG所围二块面积相等,此时E和F 对应的T值之差即为校正后的温差ΔT。
图4–2 温度校准曲线
五、实验步骤
1.用台称称取3.0 g锌粉;(思考题1)
2.CuSO4溶液的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约5.0000 g CuSO4·5H2O 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
水使其全部溶解,然后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
用少量(每次约10mL)的蒸馏水将烧杯淋洗3次,将淋洗液全部倒入容量瓶中,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塞紧容量瓶瓶塞,将其反复翻转10次以上,使其中溶液充分混匀。
(思考题2)(思考题3)(思考题4)
3.锌与硫酸铜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将配制好的CuSO4溶液全部倒入干燥、洁净的保温杯中(尽量
倒干净),塞好插有温度计和搅拌棒的瓶塞,调节温度计和搅拌棒的高度,使温度计的水银球全部浸入溶液中,但又不与搅拌棒和杯壁接触。
旋转搅棒,不断搅拌溶液,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至溶液与量热器达到乎衡,温度保持恒定(约2分钟)。
迅速向溶液中加入3.0 g锌粉,立即盖好盖子,仍不断搅拌,并继续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至温度上升到最高值后再继续测2分钟。
记录记入下列表格中。
(思考题5)(思考题6)(思考题7)(思考题8)(思考题9)(思考题10)
4.反应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思考题1:为什么可以使用台秤进行称量?
思考题2:为什么要用电子天平?
思考题3:使用容量瓶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思考题4:如果不小心加入太多水会带来什么影响?不分三次可以吗?
思考题5:为什么保温杯要保持干燥、洁净?
思考题6:没有把硫酸铜溶液倒干净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题7:温度计的水银球如果不小心跟保温杯壁接触会有什么后果?
思考题8:如果没有搅拌或者搅拌不均匀会有什么影响?
思考题9:如果温度没有达到恒定就加入锌粉可以吗?
思考题10:温度上升到最高值后为什么要再继续测2分钟呢?
答案1:由于锌粉要求过量,所以可以粗略称量;
答案2:由于反应焓变要根据溶质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来求算,所以要精确称量;
答案3:必须把容量瓶清洗干净并进行检漏;
答案4:如果加水太多可能会导致还没有把溶质完全转移进容量瓶就已经满了,而每次加少量水并分为三次转移可以把溶质尽量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答案5:为了不改变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否则会在计算时带来误差;
答案6:全部倒入跟少量剩余时反应前后的温差是不同的,所以会带来误差;
答案7:由于保温杯并非理想绝热材料,实际中杯壁的温度要比内部溶液的温度低,所以如果反应前后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发生变化则会导致∆T偏高或者偏低;
答案8:都会导致所测温度不准,∆T误差大;
答案9:不可以,初始温度不准,∆T误差大;
答案10:由于保温杯并非理想绝热材料,所以温度最高点要比理想偏低,所以可以采用外推法进行求算,故应该继续测量2分钟左右为宜。
六、存在的问题
1.保温杯没有保持干燥、洁净;
2.称量锌粉与五水硫酸铜时没有分清是否该精确称量;
3.没有等保温杯跟硫酸铜溶液达到热平衡就加入锌粉反应;
4.等要加入锌粉反应时却发现没有称量好;
5.加入锌粉时动作不够迅速;
6.温度计水银球没有完全插入液面下就进行读数;
七、深入讨论
八、测试题
测试题1:实验中所用的锌粉不必用电子天平称取()A. 正确;B. 错误;
测试题2:该实验对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要求比较精确()A. 正确;B. 错误;
测试题3:保温杯可以不用保持干燥、洁净()A. 正确;B. 错误;
测试题4:对于ΔT的值,可以由反应前后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差值求得()A. 正确;B. 错误;
测试题5:温度计的水银球可以不必插入液面以下()A. 正确;B. 错误;
测试题6:采用外推法可以完全消除量热器热量损失造成的影响()A. 正确;B. 错误;
答案:1、A 2、A 3、B 4、B 5、B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