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观测技术人员赛项技术文件
气象项目考核方案

气象项目考核方案一、背景介绍气象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各级气象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考核方案,以便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
二、考核规则1.考核对象本次气象项目考核规定考核对象为参与气象行业工作的各级工作人员,包括气象技术人员、气象观测员、气象科研人员、气象预报员等。
2.考核内容(1)气象专业知识考核:包括气象学、气象观测技术、气象预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气象现场操作考核:包括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气象预报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3)气象服务能力考核:包括对企业、机构、群众等不同对象的气象服务能力。
3.考核形式本次气象项目考核将采用在线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试形式为答题、实操相结合的形式。
4.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采用计分制,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考核。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气象专业知识考核,满分100分。
(2)气象现场操作考核,满分100分。
(3)气象服务能力考核,满分100分。
三、考核流程1.报名阶段考生需提供有效的个人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并做好个人信息的登记。
2.考试阶段考试期间,考生需在线完成气象专业知识考核,并参加现场操作考核。
3.评分阶段由专业评委对考生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分,并给出考核结果。
4.综合评价将考生的各项成绩综合计分,评选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等不同等次。
四、考核结果处理1.获奖人员的表彰(1)获得优秀等次的考生将获得表彰奖励和证书。
(2)获得不同等次的考生将根据其等次给予不同奖励和表彰。
2.获奖记录的保留考生获奖记录将永久保存在考核记录档案中。
3.不合格者处理考核不合格者需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参加考核。
五、总结本次气象项目考核方案将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并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气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第九届江苏省气象行业职业综合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第九届江苏省气象行业职业综合技能竞赛实施方案附件:江苏省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第九届江苏省气象行业职业综合技能竞赛实施方案(草稿)为迎接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做好2014年度江苏省职工十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特制订第九届江苏省气象行业职业综合技能竞赛工作方案。
一、竞赛组织机构及职责为了保证竞赛有序开展,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和竞赛工作组。
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安排如下:(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江苏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副主任: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杨金彪委员:省气象局观测处处长韩正国省气象局机关党办主任夏峰省气象局减灾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刘文菁省气象局预报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吕军省气象局人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闵莉省气象局监审处调研员马晓敏省气象探测中心主任王冰梅省气象信息中心副主任(主持)唐红昇省气象局观测处副处长李崇志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内容、科目、标准、奖励和实施方案、相关文件审定;负责竞赛过程的领导与监督,对重大事项的仲裁与决策。
(二)竞赛工作组1.人员组成组长:李崇志成员:商兆堂冯向军仲维建高岑赵启航杨恒祥何浪2.工作职责根据实施方案,组织编制竞赛试题,负责试卷安全;设计制作竞赛选手证、裁判员证和奖励证书、奖品等等,准备奖金;负责竞赛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场地布置,布设竞赛设备(自动站7套)与工具,解答与处理竞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组织监考;组织阅卷、评分与统计。
二、竞赛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发展,本次竞赛重点考查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的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警预报、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等县级综合业务能力。
竞赛科目为: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自动站技术保障、计算机综合处理、天气监测与服务四个竞赛科目。
综合业务基础理论(1)竞赛内容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30%):考查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知识与规定。
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术竞赛实施方案

附件1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术竞赛实施方案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术竞赛组委会2021年9月为深切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动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术竞赛为导向,进一步培育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业务素养和大体技术,增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进展,为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进展做出踊跃的奉献。
一、竞赛组织机构本次竞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竞赛实施组和竞赛监审组四个小组。
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安排如下:(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副主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盛明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委员: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应急减灾与公共效劳司司长张祖强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人事司司长胡鹏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宋云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林业气象工作部部长刘季英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重大事项决策、竞赛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审定。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1.人员组成主任: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成员:综合观测司地面处佘万明应急减灾与公共效劳司人工阻碍天气处孙锐预报与网络司预报处黄卓气象探测中心业务处雷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汤志亚四川省气象局办公室廖邕2.工作职责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观测司),负责和谐、落实、检查与竞赛相关各项目的执行情形;负责竞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参赛人员抽取和确信。
(三)竞赛实施组1.人员组成组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成员: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曹云昌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装备保障室邵楠公共气象效劳中心业务处段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务处刘莉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马尚昌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王柏林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郭建侠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张鑫2.工作职责负责编制各项竞赛试题。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1. 背景介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是一个旨在提升气象从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比赛活动。
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检验和展示参赛者在气象业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此次竞赛旨在促进气象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提高县级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服务。
2. 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天气预报:参赛者需要根据已有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报产品,准确预报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参赛者需要根据实时的气象监测数据,准确判断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并及时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气象仪器操作与维护:参赛者需要熟练掌握常用气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技巧,能够准确地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气象数据分析与应用:参赛者需要利用已有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报产品,进行气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取有效的气象信息,支持决策制定和服务提供。
3. 竞赛要求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组委会制定了以下的竞赛要求:•参赛人员:参赛者必须是县级气象站的在职人员,具备一定的气象基础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竞赛形式:竞赛将采取多项任务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操作实践、案例分析等环节。
•竞赛评分:竞赛评分将根据参赛者在各项任务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准确性、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
•竞赛奖励:组委会将根据参赛者的成绩进行评定,并颁发相应的奖励和证书。
4. 比赛准备为了帮助参赛者做好比赛准备,组委会将提供以下支持:•培训和指导:组委会将组织专业人员对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气象业务的技能。
•比赛材料:组委会将提供必要的比赛材料,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模型预报产品等。
•设备保障:组委会将提供必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设备,保障参赛者的实践操作需求。
5. 比赛安排竞赛将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及答案

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观测。
2、每次观测雪深需要作()次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取整,小数四舍五入。
记入观测薄相应栏中,并求其平均值。
3、自动站供电不正常,首先应检查()。
4、根据2014年1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调整相关技术规定,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式为准,()或()作为备份,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站,保留人工观测。
5、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在日出方向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控制区限制),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
6、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7、重要天气报保留大风、雷暴、龙卷、冰雹和视程障碍现象的编发,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作为编发依据。
8、白天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定时观测时次的记录应立即进行处理,其它正点时次的记录应在()完成修改、上传。
夜间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当日()前完成修改、上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为确保信号传送质量,终端微机与新型自动气象站主采集器间的线缆长度应保持在()米以内。
()A:100 B:200 C:300 D:4002、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A:50 B:100 C:500 D:2003.以下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是()。
()A:霜降B:寒露C:小满D:春分4. DZZ4型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电源电压应当在()。
()A:DC9V~15 V B:DC12V~15 VC:DC9V~18 V D:DC12V~18 V5.以下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是:()。
()A:冻土B:电线积冰C:地面状态D:雪压6. MOI所用数据的来源是SMO软件形成的()文件。
()A、采集B、设备C、订正D、质控7、新型自动气象站直接写入外存储卡的实时数据文件不包括()。
气象行业岗位竞赛方案

气象行业岗位竞赛方案1. 竞赛概述气象行业岗位竞赛是为了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而举办的一种比赛活动。
本次竞赛将涵盖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考察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竞赛内容2.1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对各种气象要素的准确观测是保证气象预报准确性的前提。
本项竞赛将要求参赛选手熟练掌握各种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对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要素进行准确的观测和记录。
2.2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内容,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人民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项竞赛将考察参赛选手掌握气象预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预报技能,能够对天气变化进行准确、科学、及时的预报,并能给出合理的预报建议。
2.3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气象信息转化为服务于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竞赛将要求参赛选手掌握气象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能够向用户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并能给出合理的服务建议。
3. 竞赛形式本次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参赛选手需通过初赛筛选才能晋级到决赛。
初赛采用笔试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测试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决赛将采用团体赛和个人赛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参赛选手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能力。
4. 竞赛奖励本次竞赛将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同时,获奖选手还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气象交流活动,拓宽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水平。
5. 参赛条件本次竞赛面向全国各地从事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
参赛选手需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具备较强的气象服务能力。
6. 竞赛时间和地点本次竞赛计划于2022年10月在北京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气象竞赛备赛方案

气象竞赛备赛方案引言气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活动,对参赛选手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备赛方案的制定必不可少。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气象竞赛的备赛方案,帮助参赛选手有针对性地备战气象竞赛。
备赛内容及要求气象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灾害天气监测与预警、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需要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包括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气象数据解读与分析、天气预报模型等方面的知识;2.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监测手段和预警方法;3.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关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参赛选手在备赛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提升,同时加强对最新气象科研成果的关注和研究。
备赛计划阶段一: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备赛开始阶段,参赛选手需要对气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备赛计划的制定:1.分析竞赛官方要求:仔细阅读竞赛官方发布的竞赛要求和考试大纲,了解各个知识点的权重和考察重点;2.查找教材资源:选择一本系统全面的气象学教材,如《气象学原理》、《气象学导论》等,进行系统的学习;3.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官方考试大纲,制定每日的学习计划,确保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的理论知识学习;4.学习方法: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教材、听课、做习题、参加讨论等,确保对知识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5.复习与总结: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复习资料。
阶段二:提升实践技能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后,参赛选手需要通过实践技能的提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以下是提升实践技能的备赛计划:1.实践操作:参赛选手可以利用实验室、实地观测等方式,进行气象观测设备的操作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编程实践:利用编程语言(如Python、MATLAB等),开展气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践;3.参与实习或实训活动:通过参与实习或实训活动,积累实际应用经验;4.参加竞赛模拟考试:参加竞赛模拟考试,检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气象行业岗位竞赛方案

气象行业岗位竞赛方案一、竞赛概述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壮大,为了进一步推动气象领域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气象行业将举办一场岗位竞赛活动。
此次竞赛旨在通过岗位技能的比拼,展示气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竞技素质,增强队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气象队伍建设和创新发展。
二、竞赛内容和形式1.内容本次竞赛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技能。
其中,基础知识测试主要测试选手对气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气象基础理论、观测方法、预报技巧等方面;实际操作技能测试则是通过特定的场景和数据,考察选手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包括数据分析、短期预报、现场预报等环节。
2.形式(1)比赛形式为团体赛,每个队伍由3-5名队员组成,其中队长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气象工作经验。
(2)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笔试+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成绩排名选拔前10名晋级决赛。
决赛采用实操为主的方式进行。
(3)比赛使用新型气象软件和实景预报系统,充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及各种应急预报处理情境。
(4)比赛中,选手需独立完成预报任务,比赛结束后,将对选手的预报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3.奖项设置(1)一等奖1个,奖金为10万元人民币、荣誉证书。
(2)二等奖3个,分别奖励8万元、6万元、4万元人民币及荣誉证书。
(3)三等奖5个,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人民币及荣誉证书。
(4)特别奖10个,分别奖励1万元人民币及荣誉证书。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1.时间本次岗位竞赛活动的初赛时间为2022年9月,决赛时间预计为2022年底。
2.地点本次竞赛的初赛将在各省级气象中心或气象学院进行,决赛将在中国气象局总部举行。
四、竞赛参与资格及报名方式1.参赛资格(1)具有我国大陆气象工作单位的气象工作者均可参赛。
(2)参赛选手需年龄在45周岁以下。
2.报名方式(1)各单位可通过调配内部人员组成队伍参赛,也可招募合适的人员外部编组参赛。
(2)报名时需提交报名表,包括队伍组成、队员信息、专业技术职称等证明材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气象观测技术人员赛项技术文件
一、竞赛依据
依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规定和技术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的要求,设立考题。
二、竞赛内容和评分标准
结合目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和工作要求,重点考查新形势下综合气象观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业务改革适应能力、气象资料应用能力、设备维护保障能力。
比赛设综合业务理论和装备技术保障两部分,满分250分(见表1)。
(一)综合业务理论
1.竞赛内容
考查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知识;天气学基本概念及天气分析与预报的基本思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卫星气象应用基本知识、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的规定和标准;综合气象观测基础知识、观测自动化相关知识及业务技术规定、数据质量控制与气象资料应用,探测环境保护有关要求,业务发展政策及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考试范围见表2)。
— 9 —
— 9 —
— 9 —
2.竞赛形式
笔试,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题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见表3)。
注:多选题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二)装备技术保障
1.竞赛形式
(1)现场操作,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30分钟,裁判对考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现场裁决并计时,竞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接触竞赛设备。
2.竞赛内容
设备安装拆解、设备运行调试、故障诊断排除。
(1)设备安装拆解
使用给定的工具,完成设备拆装与检查。
包括传感器接线、传感器与防雷板连接、防雷板与采集器连接、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的连接、供电系统接线等。
— 9 —
要求正确完成观测设备拆装,操作规范,各类接线检查准确,完成安装后操作台整洁美观。
(2)设备运行调试
使用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ISOS)集成版或串口测试软件进行设备现场调试。
包括:传感器相关参数读取和设置、采集器相关参数读取和设置、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设置与调试等。
要求正确完成设备调试、参数配置和数据读取。
(3)故障诊断排除
要求正确使用工具,对自动站故障进行诊断,判定故障位置、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
3.评分标准
根据考生提交试卷和现场操作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以竞赛裁判手册为准。
分数相同时,操作完成时间短的排名在前,但不影响个人全能排名和团体排名。
三、参赛人员和组队要求
(一)参赛人员要求
全市从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人员。
(二)组队要求:
各县区气象局、市气象站和行业内相关单位均组队参加竞赛(报名表见附件)。
各代表队设领队兼教练1名、选手3名,领队可兼参赛选手。
行业内相关单位如不能组成代表队参赛,可派
— 9 —
人参加单项比赛,但不计入本单位团体成绩。
只参与1个单项比赛的,只参与该单项排名,不参与个人全能排名。
四、竞赛计分
(一)个人计分
个人单项计分按实际得分统计;个人全能计分按所设全部单项成绩之和统计。
(二)团体计分
团体成绩计算方法:以本代表队的3名参赛人员的个人全能成绩之和统计排名。
五、有关要求
(一)参赛选手须佩戴组委会签发的选手证参赛。
(二)选手提前15分钟入场,迟到15分钟者不得参加比赛,理论知识竞赛开始3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场,且不得在周围喧哗逗留。
附件:团体赛和个人选手报名表
— 9 —
附件
团体赛报名表
个人选手报名表
*参加单项填写该项名称,全部参加的填写“全能”。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