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观测
气象综合观测应急预案

气象综合观测应急预案气象综合观测应急预案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综合观测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象综合观测应急预案1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会商研判、联动联防,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安徽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大气污染、低温雨雪冰冻等气象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
1.4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协同配合。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协同配合的要求,负责本地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提高全社会防范气象灾害意识,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依法规范,协调配合。
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建立和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规范有序、快速协调。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
利用各种措施,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2.1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气象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和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谈气象综合观测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谈气象综合观测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气象综合观测是指通过对大气、地面、水文、海洋等多种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以及对气象现象的研究,来全面了解和预测气象变化的过程。
在实施气象综合观测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见问题1. 观测设备故障在进行气象综合观测的过程中,观测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如传感器损坏、数据采集系统故障等。
这会导致观测数据的不准确或者缺失,影响对气象变化的全面了解和准确预测。
2. 数据质量不稳定观测数据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而不稳定,如受到天气条件、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3. 观测误差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如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校准不准确等,导致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4. 观测范围不足在进行气象综合观测时,观测范围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如地理条件、设备覆盖范围等,导致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
5. 观测数据不完整有时候观测数据可能会出现缺失或者不完整的情况,导致对气象变化的全面了解和准确预测受到影响。
二、应对策略1.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观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和数据采集有效,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技术问题,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提高数据采集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数据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程序,强化数据的防伪造、保密、传输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合理完善观测网络布局根据气象变化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完善气象综合观测网络的布局,确保观测范围和范围的覆盖面,提高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5. 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建立气象观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科研机构、学术界等的合作,充分利用观测数据资源,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要点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要点【摘要】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是气象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和控制对于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效果,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管理控制要点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够提高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和效益,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技术更新和制度建设,促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要点、重要性、目标、内容、方法、效果、建议、未来发展1. 引言1.1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要点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是气象服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更好的气象信息服务。
在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要做到科学、精准、高效,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的要点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网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计划和方案,保证观测工作的有序进行;强化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利用价值;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数据质量达标;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业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加强业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的要点关乎着气象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只有做好这些要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的重要性综合气象观测是气象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而有效的业务管理对于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可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频发,气象观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在综合气象观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数据质量不稳定、观测设备老化、观测站点分布不均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探讨综合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1. 观测设备老化:部分气象观测设备使用寿命较长,容易出现故障和误差,导致观测数据不准确,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2. 观测站点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气象观测站点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地区气象数据不足,影响气象预报的全面性。
3. 数据质量不稳定:由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等原因,部分气象观测数据质量不稳定,不仅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影响气象研究的科学性。
4. 观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气象观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影响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对策探讨1. 更新观测设备:加大对气象观测设备的更新力度,逐步淘汰老化设备,更新更先进、更稳定的观测设备,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观测站点建设:加大对气象观测站点的建设力度,优化观测站点布局,使观测站点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气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提高观测人员素质:加大对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提高观测人员的素质水平,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综合气象观测是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的基础,关乎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需要加大对综合气象观测的重视和支持,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
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出当前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缺少、工作制度不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从强化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以及提高观测站网覆盖面等方面进行加强改善。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存在的问题;有效应对引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开展气象工作的基础,为天气预测预报、气候分析及气象服务等各类气象研究提供了准确、有效、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手气气象数据资料。
伊吾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天山东段的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境内立体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分布不均,风、雪、洪、旱以及虫灾多发,是自治区易灾县,属于五类高寒艰苦地区之一。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县级气象台站的工作量和方式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提高了观测质量,但同时也存在多种问题制约着其工作的开展。
1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开展近几年,伊吾县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得到很大的优化,已经初步构建较完善的综合观测体系,有1个国家基本站,属于国家二类艰苦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县17个乡镇,同时结合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推进了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实现了对气温、湿度、低温、风速风向、雨量、能见度、日照、天气现象等要素的自动化监测、网络传输和无纸化服务,如在淖毛湖气象站安装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实现了对淖毛湖地方特色农产品晚熟哈密瓜生长关键期内气温、湿度、企业、风向风速、雨量、地温、土壤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准确监测,为晚熟哈密瓜关键农事期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材料,为晚熟哈密瓜品质及产量增产增收提供精准气象数据支撑和有效的气象服务保障。
自2020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迈入全面自动化后,由原来的每3小时一次的人工观测到自动气象站加密每5分钟一次再到一分钟一次的自动化观测的实现,自动气象站覆盖省、市、县(区)、乡镇等,台站观测业务实现从数据采集向运行保障、数据分析等转型升级,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气象观测更加精密,为精准预报、精细化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及时性提供了科技支撑,气象观测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减轻了基层人员的业务工作量,台站由观测守班转向数据应用,工作将更加集约高效,可更好地履行预报、服务等职能。
第五讲 综合气象观测

第五讲 综合气象观测1. 引言综合气象观测是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五大圈层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观测。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由地基、空基、天基气象观测系统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集成系统。
其中,全面是指科学设计,科学布局,全面获取气象及其相关信息,各类观测数据融合处理,形成观测产品,集约化发展;协调是指观测业务各环节要协调发展,与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各业务之间要协调发展,也要与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协调发展;可持续是指观测业务要连续、稳定、可靠运行,要加强观测技术、观测方法、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增强发展后劲。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气象和地球相关学科业务与科研的重要基础。
要大力加强气候观测系统、气象卫星系统和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网、农村和重点林区及海域气象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不断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的保障要求。
如突发气象灾害及相关灾害事件的预警预报、气候和气候变化预测预估、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载人航天飞行保障、航空和地面交通气象、核爆炸及危险品泄露应急气象服务、气象能源监测等工作都要求气象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实时观测数据,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
因此,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是气象部门一项非常迫切和关键的任务。
为了建立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我国气象部门将通过科学完善现有气象观测站网,进一步增强气候监测、天气观测和专业气象观测能力,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增强综合处理观测数据应用的能力,实现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第一节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作用和内涵2.1. 1.1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作用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各类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复盘总结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复盘总结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是保障气象预报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对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进行了复盘总结,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观测业务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我们发现在气象观测过程中存在着设备维护不及时、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加强对气象观测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观测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其次,观测站点的选址和布设也是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计划对观测站点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确保其能够真实反映周围气象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另外,数据传输和处理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传输延迟、处理流程繁琐等。
我们将采取技术手段,优化数据传输和处理流
程,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处理效率,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利用。
在总结中,我们还对观测业务中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气象预报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复盘总结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不断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更准确、更可靠的气象预报服务。
综合气象观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气象观测事业在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观测数据质量,为气象预报预警、气候研究、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现将本年度综合气象观测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观测设施建设本年度,我单位重点加强了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卫星遥感观测系统等。
新增自动气象站5座,地面气象观测站2座,卫星遥感观测设备1套。
这些设施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气象观测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2. 观测数据质量为确保观测数据质量,我单位严格执行气象观测规范,加强观测员培训,提高观测员的业务素质。
同时,加大了对观测数据的审核力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
全年观测数据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3. 观测业务创新本年度,我单位积极探索气象观测业务创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地面气象观测,提高了观测效率和覆盖范围;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气象预报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
4. 气象灾害预警充分发挥气象观测数据在气象灾害预警中的作用,针对重大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本年度,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00余次,有效降低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5. 气象服务应用积极拓展气象观测数据在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为农业部门提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为交通部门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为环保部门提供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观测设施老化部分观测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影响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设施更新改造力度,确保观测设施的正常运行。
2. 观测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观测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我们将加强观测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无线遥测气象站、长期自动气象站
要素: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要素
工作原理:
气压——振筒式气压传感器、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量来测量气压,振筒式气压传感器通过测出筒的谐振频率计算出气压,压阻式气压传感器将大气压力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再经过电子测量电路对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而获得气压值
二、地面观测系统的测量项目包括哪些,并简述其基本测量原理。
云:判定云状(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估计云量(全凭目测来估计,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测定云高(气球测定云高,420型云幕灯测云高;目测云高,用经验公式计算云高,利用已知目标物高度估测云高)、选定云码
能见度:能见度的观测仪器主要有透射能见度仪(根据准直光束的散射和吸收导致光的损失的原理制成,其采用测量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水平空气柱的平均消光(透射)系数而算出能见度)和散射能见度仪(是测量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它由发送器、接收器与处理器组成。其基线长度很短发射光源与接收器安装在同一支架上,避免基线难以对准的缺陷)两种
现状:
优点: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
E0=6.1078hPa,a=7.69,b=243.92
T=T1+tw=291.9k,tm=1/2(t+t12)+h/400=22.25℃,α=h/[18400(1+tm/273)]=0.02667
lgEw =10.7957(1-T1/T)-5.02800lg(T/T1)+1.50475×10-4[1-10-8.2969(T/T1-1)]
积雪:有雪深、雪压的观测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
电线积冰: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冰
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主要源泉,也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交换热量的一种形式。
日照时数:在一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每平方米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日照时数也称实照时数。
辐射——热电堆式辐射传感器,直接感应热辐射,提供完善的遥控测温装置
地温——铂电阻地温传感器,利用金属铂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值也随之改变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铂电阻的电阻值所对应的温度值
日照——直接辐射表、双金属片日照传感器,当照射在仪器上的直接辐射大于某预设阈值时,被照射的那对双金属片外部黑色元件受热高于内侧背光处元件,导致正向接触,闭合形成电的回路
日最低
水汽压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本站气压
1007.8
T12
18.1
─
─
P3
1006.1
─
─
0厘米地温
38.3
地面最高
39.8
日最高
地面最低
14.1
日最低
天气现象
•750—1354(连续性,小)
备注
T1=273.1K,t=26.2℃,tw=18.8℃,A=0.8×10-3℃-1,Po=1007.8hPa,h/400=0.1,t12=18.1K
综合气象观测实习报告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环科院学院环工专业
09年级(1)班学号姓名
一、请简要叙述综合气象观测的内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内容:研究测量和观察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学科。主要有大气气体成分浓度、气溶胶、温度、湿度、压力、风、大气湍流、蒸发、云、降水、辐射、大气能见度、大气电场、大气电导率以及雷电、虹、晕等。从学科上分,气象观测属于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大气遥感探测和气象卫星探测等,有时统称为大气探测。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能观测从地面到高层,从局地到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降水:翻斗式遥测雨量计是由感应器、记录器等组成的有线遥测雨量仪器,根据记录下来的翻斗翻转的次数,即可遥测出降水量的值以及得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蒸发: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
风:主要有风向(声风速表是利用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风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测量风速的)和风速(风速愈大,风杯转得愈快,单位时间内电接的次数也就愈多)的观测。
风速——风杯风速传感器,当风杯受水平风力作用而旋转时,通过活轴转杯在狭缝光耦中的转动,输出频率的信号
雨量——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根据记录下来的翻斗翻转的次数,即可遥测出降水量的值以及得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蒸发——超声测距蒸发量传感器,利用精确测量超声波传感器至水面距离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可即时测出蒸发量从而测得蒸发量
地面状态:指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标状况。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空气温度:玻璃液体温度表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测温液体随温度改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从液体位置的变化来测定温度的
空气湿度:通过干湿球温度表测量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小,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快,湿球温度降得越多,干湿球的温差就越大;反之,空气湿度越大,湿球表面的水分蒸发越慢,湿球温度降得越少,干湿球的温差就越小
+0.42874×10-3[104.76955(1-T1/T)-1]+0.78614
=1.34032
Ew=21.8937hPa
E=Ew-APo(t-tw)=15.9276hPa
Td=[b×lg(E/E0)]/[a-lg(E/E0)]=13.96K
U=E/Ew×100%=72.75%
不足: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发展趋势: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四、根据下表所附观测记录,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海平面气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时间
2
8
14
20
合计
平均
能见度
6.0
─
─
总/低云量
/
/
10/1
/
/
/
Cs nebu
─
─
云状
Fc
云高
500
风向风速
SE
5
降水量
定时
─
RR
2.1
─
─
干球温度
26.2
湿球温度
18.8
─
─
最高温度
26.5
日最高
最低温度
16.4
气温——铂电阻温度传感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值也随之改变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显示仪表将会指示出铂电阻的电阻值所对应的温度值
湿度——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风向——单翼风向传感器,风标随风向变化而转动时,通过轴带动码盘在光电组件缝隙中转动,产生的光电信号对应当时风向的格雷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