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对流层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
一般来说,东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从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在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是三个主要的省份。
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东北地区整体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
夏季短暂而凉爽。
年平均气温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即南部
地区相对较暖,北部地区相对较冷。
具体来说,黑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一般在-3℃至4℃之间。
吉林省的年平均气温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从南向
北逐渐减小,一般在0℃至6℃之间。
而辽宁省的年平均气温虽然较
黑龙江和吉林要高一些,但同样也呈现出南部相对较暖,北部相对
较冷的特点。
这种南高北低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
类型的影响。
东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同时,东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有
长白山、张广才山、小兴安岭等山地,这些地形地貌也对气温分布
产生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这对于农业生产、气候环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也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促进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如下: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吉林省气温变化分析

吉林省气温变化分析作者:山珊陈雷朴美花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1期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剧。
本文利用吉林省50个地面观测站点1961—2015年共55a较为完整的逐日气温作为基本研究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近55a吉林省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吉林省气温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变化。
关键词:吉林省;气温;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S16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91 资料与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吉林地区气温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选用的资料为吉林省50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包括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逐日平均气温。
资料由吉林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提供。
吉林省的平均温度是由55站平均温度经算术平均求得。
四季的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气温在时间尺度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计算各季节及年的直线回归系数,以此来研究气温的变化趋势。
2 气温变化分析2.1 空间分布特征吉林省多年(1961—2015年)平均气温为5.1℃。
从空间分布看,中西部地区以及南部的大部分地方和延边州东部平均气温为5~7.6℃,其他地方为2.8~4.9℃。
长春市多年平均气温为4.5℃。
全省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为白山地区东南部、延边地区西南部,以这一区域为轴,向东西方向温度逐渐升高;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为通化地区南部、四平地区南部。
从1961—2015年吉林省季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来看,春季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较为相似,春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为白山地区东南部和延边地区西部,为3.7~5.0℃,以这一区域为轴,向东西两侧温度逐渐升高;春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也为通化最南部的集安地区和四平地区南部,为8.0~8.6℃;其他大部分地区为5.0~8.0℃。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及原因

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及原因
**特点:**
1. 向上逐渐升高:大气层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由于地球表面被太阳辐射温热,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升高,形成上升气流,使得上层气温比地表高。
2. 到达一定海拔后出现锐减: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大气层的辐射损失和热量收支不平衡,大气层上温度开始下降,形成一个锐减层,也称为中间层。
3. 再次向上升高:当海拔再次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大气层的气温再次开始升高,形成一个上升层。
**原因:**
1. 大气层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一部分被地表物质吸收,另一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形成大气层的热量收支不平衡,导致大气层的温度升高。
2. 大气层辐射损失:大气层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海拔时,由于大气层辐射损失,大气层的气温开始下降,形成一个锐减层。
3. 大气层热量收支不平衡:当海拔再次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大气层热量收支不平衡,大气层的温度又开始上升,形成一个上升层。
吉林省天气趋势

吉林省天气趋势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以下是吉林省天气趋势的描述。
春季(3月-5月):春季是吉林省气温回升的时候,阳光逐渐增多,气温也逐渐回暖。
3月初,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还较低,白天气温约为10-15摄氏度。
4月和5月,气温逐渐上升,白天温度在15-20摄氏度左右,但仍然会有一些寒冷的天气和小雨。
夏季(6月-8月):夏季是吉林省气温最高的季节。
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白天气温在25-30摄氏度之间。
7月和8月是吉林省最炎热的时候,白天温度常常超过30摄氏度,并伴有高湿度和阵雨。
夏季也是吉林省的雨季,时常会有暴雨和雷雨天气出现。
秋季(9月-11月):秋季是吉林省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天气也逐渐变凉爽。
9月初,气温仍然较高,白天气温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10月和11月,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气温在10-15摄氏度之间。
秋季的天气晴朗,空气湿度较低,是人们出行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冬季(12月-2月):冬季是吉林省最寒冷的季节,有时气温甚至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上。
12月份初,气温下降,白天气温在-5到0摄氏度之间。
1月和2月是吉林省最寒冷的时间,白天温度常常在-10到-20摄氏度之间,且常有大雪和强风天气。
冬季也是吉林省的雪季,许多人喜欢来这里滑雪和观赏美丽的雪景。
总的来说,吉林省的天气变化多样,四季分明。
春季温暖宜人,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且多雪。
不同季节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吉林省旅行或居住的人们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准备。
吉林省近55年气温变化分析

吉林省近55年气温变化分析作者:山珊陈雷朴美花王爽王耸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9期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气候变暖及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剧。
本文利用吉林省50个地面观测站点1961—2015年共55a较为完整的逐日气温作为基本研究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近55a吉林省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吉林省气温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的变化。
关键词:吉林省;气温;变化特征中图分类号:S16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91 资料与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吉林地区气温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选用的资料为吉林省50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包括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逐日平均气温。
资料由吉林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提供。
吉林省的平均温度是由55站平均温度经算术平均求得。
四季的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气温在时间尺度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计算各季节及年的直线回归系数,以此来研究气温的变化趋势。
2 气温变化分析2.1 空间分布特征吉林省多年(1961—2015年)平均气温为5.1℃。
从空间分布看,中西部地区以及南部的大部分地方和延边州东部平均气温为5~7.6℃,其他地方为2.8~4.9℃。
长春市多年平均气温为4.5℃。
全省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为白山地区东南部、延边地区西南部,以这一区域为轴,向东西方向温度逐渐升高;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为通化地区南部、四平地区南部。
从1961—2015年吉林省季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来看,春季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较为相似,春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区域为白山地区东南部和延边地区西部,为3.7~5.0℃,以这一区域为轴,向东西两侧温度逐渐升高;春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区域也为通化最南部的集安地区和四平地区南部,为8.0~8.6℃;其他大部分地区为5.0~8.0℃。
吉林气象条件表

吉林气象条件表7.1.3 气象条件气候条件吉林市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4.5℃,多年平均降水量668.4mm,且多集中在6~8月,冰冻期为11月至次年3月,土壤冻结深度1.7m,当地多西南风,最小风频东东北(ENE),详见下列气象资料:表7.1-1 自然、气象条件表序号自然、气象要素单位数值备注1 海拔m 183.83~184.092 气温(干球温度)℃2.1 年平均气温℃ 4.52.2 极端最高气温℃36.62.3 极端最低气温℃-40.22.4 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92.5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7.92.6 最热月(七月)平均最高气温℃27.92.7 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28.93 相对湿度3.1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3.2 最热月(七月)平均相对湿度% 803.3 最冷月(一月)平均相对湿度% 723.4 年平均水气压Pa 8704 大气压4.1 年平均气压Pa 993424.2 夏季平均气压Pa 984524.3 冬季平均气压Pa 1001255 降雨量5.1 年平均降雨量mm 668.45.2 日最大降雨量mm 119.35.3 小时最大降雨量mm 59.96 雪6.1 最大积雪深度cm 46.96.2 基本雪压kN/m20.457 风向、风速7.1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 14 主导风向:SW 7.2 夏季最多风向及频率% 13 风向:SE7.3 年最多风向及频率% 11.8 风向:SW 7.4 最大风速m/s 27 距离地面10米序号自然、气象要素单位数值备注7.5 年平均风速m/s 3.47.6 基本风压kN/m20.50 距离地面10米8 其他8.1 最大冻土深度cm - 1908.2 冻结日期11月22日8.3 解冻日期3月31日8.4 年日照时数2454.7时8.5 年平均雷暴日数41天8.6 年均蒸发量135.6mm8.7 年平均雾凇日数32.4d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见,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无不良影响,能够满足建厂条件。
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地球上,随着海拔的不同,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由大气层结构和地球表面特征等因素共同决定。
了解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受到地球表面的加热辐射较少,温度逐渐减少。
大气层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也对气温分布产生影响。
对流层是大气层结构中最低的一层,它具有最多的物质和活动,也是我们生活的层次。
因此,了解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详细介绍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探讨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基本规律。
然后,我们将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表特征以及大气层结构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最后,本文将总结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对流层气温变化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为气候变化预测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气温随海拔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将不可忽视。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对气温与海拔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讨,并深入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和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说明。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描述: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我们会详细讲述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其中包括两个小节: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在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部分,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阐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出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对气温变化 的影 响… 。高空 大气是气候 系统 各探测站及 所在城 市 的基本 信息见 表1 。 本文使用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高空温度变化趋பைடு நூலகம்成 为气候 变化
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 高层 大气对气候系统 的驱 动 作用及其反馈机制使得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近年来
倍受科学家关注 。对高空温度变化 , 国外也有 大量
o f Me t e o r o l o g y a n d E n v k o n me m, 2 0 1 3 , 2 9 ( 6 ) : 7 5—8 0 .
吉 林 地 区对 流 层 温 度 变化 特征 分 析
高峰 王 宝书 王 乙汀 张瑛 陈雷
( 吉林省气象服务 中心 , 吉林 长 春 1 3 0 0 6 2 )
林地 区对 流层年 温度在 7 0 0 h P a高度以下温度趋势是上升 的 , 4 0 0 h P a高度 以上温度 趋 势是 下 降的。各季 温度趋 势变化 不同 ,
秋季和冬季在 4 0 0 h P a高度 以下温度趋 势是 升温的 ; 春 季和 夏季 7 0 0 h P a高度 以下 温度 趋势是 上升的 , 且温度趋 势上升 的幅度 明显 小于秋 、 冬季。城 市规 模的不 同, 温度 上升趋势也不相 同, 大城 市长春的升 温幅度 高于 中、 小城 市的升温幅度 ; 在各标 准层
北平原 中部各标准等压面温度 的变化。
了I i
多种事实证 明地球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 暖 l 贫料 与 万 云
为主要特征 的显著 变化 过程 , 全球气候 变暖为世人
采用 由吉林省气候中心提供的 1 9 6 0 -2 0 0 9 年长
所瞩 目。政府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 I P C C) 第一工 春、 延吉、 临江高空探测资料。长春、 延吉、 临江有较
摘 要: 利用 1 9 6 0 -2 0 0 9年 吉林地 区高空探 测站长春 、 延 吉、 临江地 面至 1 0 0 h P a高度标 准 等压 面( 共 8层 ) 温度 资料 , 通
过线性趋势分析方 法, 对吉林地 区地面到 1 0 0 h P a 高度各标 准等压 面温度 的 变化 进行 分析。结果表 明 : 在全球 变暖 背景下 , 吉
作组 于 2 0 0 7年 初 发 布 第 四 次 评 估 报 告 明 确 指 长的观测历史 , 每E t 0 8时、 2 0时两次进行高空探测 ,
出¨ , 近1 0 0 a ( 1 9 0 6 -2 0 0 5年) 地球表 面平均温度 探测 内容包括规定层高度 、 温度 、 露点、 风 向和风速 ;
中长春升温达到 的高度 高于 中、 小城 市。 关键词 : 城 市化 ; 高空; 温度
中图分类号 : P 4 6 8 . 0’ 4
I 古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0 3 X. 2 0 1 3 . 0 6 . 0 1 2
T a b l e 1 T h e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r a d i o s o n d e s t a t i o n 站名
长 春
区 站号 纬度/ 。 N 经度 / 。 E 海拔高度 / m
5 4 1 6 1 1 2 5 . 1 3 4 3 . 5 5 2 3 9
的研究 , 英 国气 象局 哈得莱 中心- 1 对全球对流层温 延吉( 迁移前)5 4 2 9 2 1 2 9 . 2 8 度变 化的估 计是 0 . 1 6 / 1 0 a ( 1 9 6 1 -1 9 9 0年 ) ; R o s s 延吉( 迁移后)5 4 2 9 2 1 2 9 ・ 3 0
上升 了 0 . 7 4℃。 目前 国内外气象专家和气象工作 特性层 的气压 、 温度及 露点 , 探空仪器为 5 9型电子
者对不同地区的地面平均气温、 最高、 最低气温变化 探空仪 , 从2 0 0 6 年1 1 月临江站探空仪器使用 4 0 0 M 做了大量分析和研究 , 还有 的学者研究 了城市 电子 探 空 仪 , 2 0 0 6年 1月 延 吉 站 进 行 了 迁 移。 表1 高空探测站基本信息
第2 9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J OURNAL OF M ETEOROLOGY AND ENVI RONM ENT
VO1 . 2 9 No. 6
De c e mb e r 2 0 1 3
高峰 , 王宝书 , 王乙汀 , 等. 吉林地区对流层温度变化 特征 分析 [ J ] . 气 象与环境学报 , 2 0 1 3 , 2 9 ( 6 ) : 7 5 — 8 0 .
4 2 . 5 3 4 2 . 5 2
1 7 6 2 5 7
等 研究了北半球 4 5 。 - 7 5 。 N之间不同区域
堕
! :
! : 竺 ! : 竺
!
1 9 7 3 -1 9 9 3 年地面和高空温度变 化趋 势 , 发现地 面 的探 空 资料 是 8 5 0 、 7 0 0 、 5 0 0 、 4 0 0 、 3 0 0 、 2 0 0 h P a和 温度变化趋势大的区域 , 其地面至 5 0 0 h P a 高空各等 1 0 0 h P a 的温度 。分析发现由于站址的迁移及探空仪 压面层温度变化趋 势也大 , 并且 温度变化趋势 随高 器的改变并未对数据产生影响。季节的划分为 : 春季 度 的增加而减小 ; 中国学者对 中国部分 区域 的高 空 ( 3 _5 月) 、 夏季( 6 ’8月) 、 秋季( 9 —1 1 月) 、 冬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