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主观题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答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理清思路,条理清晰地陈述答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熟悉考点高中地理主观题的考点很多,学生需要熟悉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概念。

平时应该多做一些地理练习题,逐渐熟悉并掌握各种地理知识和技巧,以备应试之需。

二、理清题意在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目的要求和考点,确定需要解答的具体内容和角度。

有些题目可能需要对比分析,有些题目可能需要解释原因,有些题目可能需要说明影响,而有些题目可能需要总结归纳。

只有理清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三、构思思路在确立题目要求后,要构思出答题的思路和框架,明确答题的整体结构。

可以根据要求确定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对相关知识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逻辑条理在回答问题时,要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可以采用提纲式的结构,先总括大意,然后逐步展开,最后做出总结性的陈述。

这样可以使答案更加清晰和有说服力。

五、举例说明在解释原因或者阐述观点时,可以适当引用实例或者案例作为支撑。

通过具体的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可以使答案更加具体和有力,同时也增加答案的可信度。

六、语言流畅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要尽量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同时还要注意选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体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注重细节在答题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尽量完整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要遗漏关键的内容。

对于需要举例说明的问题,要注意例证选取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回答中做到抓主题,不偏题。

八、审题核对在答题结束后,要仔细审题核对自己的答案。

确保答案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符合,检查语言表达是否得体,避免出现大意不符、细节错误的情况。

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考点,理清题意,构思思路,逻辑条理,举例说明,语言流畅,注重细节,审题核对。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一、认真阅读题目解答地理主观题的第一步是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地理主观题常常是以实际案例或者具体问题为题材的,因此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的理解和把握,搞清楚题目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和解答方式。

只有认真阅读题目,才能在解答时有的放矢,避免偏离题意。

二、建立逻辑思维框架地理主观题往往要求学生结合地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建立逻辑思维框架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通过列提纲或者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对应起来,建立起解题的逻辑框架。

这样做可以使得解答更加系统和完整,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注重实例和案例分析地理主观题解答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注重实例和案例分析。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事件或者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述,使得解答更加具体和可信。

如果题目是关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天气数据或者具体的气候事件来进行分析,增加解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答案结构化和层次分明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答案的结构化和层次分明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比较优劣—得出结论”的框架来组织解答,使得解答的层次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在具体分析时,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得解答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五、举一反三高中地理主观题通常不会只考查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答,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解答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在解答过程中,可以结合类似的地理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丰富解答的内容和展示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

六、注重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地理主观题解答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得解答更加清晰、流畅和有条理。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避免语句冗长、表述模糊的问题,而是要力求用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理论。

在高中地理考试中,主观题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掌握高效解题技巧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中地理主观题的解题技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

一、熟悉题型和题目特点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首先需要熟悉各种题型和题目的特点。

高中地理主观题主要包括分析题、论述题和解释题。

分析题要求学生对地理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剖析。

论述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地理理论或概念进行辨析和阐述,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

解释题则要求学生对地理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解释。

熟悉各种题型和题目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解题思路。

二、掌握地理知识和理论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离不开对地理知识和理论的掌握。

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地理教材,深入理解各种地理理论、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地理资料、地图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深入了解。

还可以通过参加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展地理知识面,提升解题水平。

三、理清思路,逻辑清晰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学生需要理清思路,逻辑清晰。

对于分析题,可以采用“五步法”来理清思路,依次是概括现象、列出影响因素、分析原因、总结特点、提出建议。

对于论述题,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结论”的思路进行论述。

对于解释题,可以采用“客观定义—主观解释—具体例证”的方法进行解释。

理清思路,逻辑清晰有助于高效解答地理主观题。

四、注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要用到地理专业术语。

地理专业术语是地理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描述和表达的语言。

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学生要注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做到科学、准确、规范。

要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避免遣词造句、不知所云。

五、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举例说明。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主观题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生考试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观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如何高效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是考生需要认真掌握的一项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地理主观题的高效解题技巧。

一、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意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题意。

有些地理主观题可能会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考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推断和判断。

而有些主观题可能会直接提问或要求解释某个地理现象或概念,此时考生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问题意思,然后进行解答。

二、运用地理知识,理性分析高中地理主观题通常涉及到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内容,因此在解答时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理性分析来解答问题。

在解答有关地理现象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影响、解决办法等内容;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的后果等内容。

只有通过深入理性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

三、准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需要准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察。

地理专业术语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通过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可以准确、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解答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考生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熟练掌握地理专业术语,准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不恰当的表达,得到更高的分数。

四、举例论证,提高说服力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论述说服力。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使解答更有说服力,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解答更加满意。

举例论证还可以帮助考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五、注意论述结构,清晰条理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需要注意论述的结构,保持解答的条理清晰。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2)列出“模板”。

(见下面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

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

“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

“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气候(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二)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高中地理主观题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地理概念的运用能力方面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一些高效解题技巧。

下面是一些在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时可以使用的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解题的方向。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并分析问题的要素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

2. 熟悉地理概念: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概念。

在解答题目时,要运用地理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解答问题。

3. 利用图表和分析方法:地理学科中常常涉及到大量的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理解图表和统计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4. 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要求,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

对于提问原因的题目,可以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问结果的题目,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等等。

5. 大胆猜测与合理推测: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没有具体数据和信息的情况,此时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和推测。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常识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6. 综合运用知识:地理学科比较综合,常常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和概念的综合运用。

解答地理主观题时,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7. 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在解答地理主观题时,要注意展开思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以确保解答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语和连接词语,使得答案更加流畅和完整。

8. 多做练习:解答地理主观题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经验,因此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地理主观题进行练习,熟悉考点和解题思路。

解答高中地理主观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概念和知识,熟悉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并且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

高考地理主观题20个答题技巧已备好

高考地理主观题20个答题技巧已备好

高考地理主观题20个答题技巧已备好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半球位置(2)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3)经纬度位置高低中纬热带、温带、寒带(4)海陆位置(5)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2)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3)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1)等高线的分布(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论高中地理主观题高效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主观题解题技巧
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理论性强的学科,高中地理主观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下面就为
您介绍高中地理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梳理课本知识点
地理学科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考察的都是考生是否掌握了课本的知识点。

因此,在解题前,我们要先把平时学习中掌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
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繁杂,梳理知识点是做好主观题的基础。

二、作图解题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来更直观地表达问题,并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

在一些
需要说明地理特征、地气水文等图形的题目中,可以考虑通过手绘或电脑绘图的方式来向
阅卷老师展现出更加生动的印象。

三、分析题干,分段作答
在阅读题干时,要仔细分析题意,并明确所需回答的问题。

在作答时,可以按照题目
的分段方式逐段回答,以确保作答全面、准确。

要注意每一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条不紊
地回答问题。

四、主谓宾清晰
在解答主观题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清晰与准确。

要避免使用过于瑰丽的华丽语言,
更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采用主谓宾语的简洁表述方式。

这可以使答
案清晰简洁,有利于阅卷老师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上述几点技巧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高中地理主观题,提高解题的准
确度和速度。

最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需要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加以深入理解
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1、地理位置分析: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半球位置
(2)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3)经纬度位置高低中纬热带、温带、寒带
(4)海陆位置
(5)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
(2)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
(3)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1)等高线的分布
(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
(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6、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8)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7、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8、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9、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2)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3)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4)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10、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1)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2)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11、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夏季反之。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
12、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2)降水少,时间分配不均匀;
(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13、海洋性气候特征:
(1)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2)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14、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15、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6、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17、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汛期(凌汛)
(6)水能资源: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7)航运价值
18、河流的水系特征:
(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和支流形状;
(7)有无湖泊沟通
1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
(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
20、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反之则雪线高)
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
(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