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型高考非选择题专练1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东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块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即山块之间是分离的,四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

由于山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较小,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但其小环境差异导致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明显,与一般山地显著不同,具有独特的微观自然分异图谱。

(1)说出丹霞地貌四壁陡立的主要地质作用。

(2)描述坡顶植被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同一个山顶同类环带的植被稀疏程度存在阴坡与阳坡的差别,推测其差别并简述理由。

(4)与山坡顶部植被不同,山谷坡麓地带往往形成高大茂密的沟谷雨林,简述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丹霞地貌四壁陡立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有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植被呈环状分布,外环为旱生灌木草本、中环为灌木,内环为乔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厚度: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

第(3)题,丹霞山高度普遍较小,因而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较好,但阴阳坡植被生长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由于丹霞山整体土层薄,水分不易保存,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加剧了土壤的干旱程度,因而植被较稀疏;阴坡光照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植被较稠密。

第(4)题,雨林的存在说明该地植被生长的水分、热量、土壤条件好;沟谷地带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聚地,水分条件好;沟谷海拔低,地形相对封闭,热量条件优越;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

答案:(1)风化、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

(2)植被呈环状分布;平缓山顶都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中心部位土层较厚,向边缘部位土层迅速减薄,再往边缘几乎没有土层,岩石裸露;随着土层变薄,土壤保水性变差,含水量减少,造成了植被的环状分布格局。

备战高考地理之《百所名校押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备战高考地理之《百所名校押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2020年高考地理108所名校押题精选精选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湖北神农架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下图为神农架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与南坡相比,北坡没有丁自然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2.神农架自然带谱丰富,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带正确的是A.甲冰雪带B.乙高山草甸带C.丙针叶林带D.丁常绿阔叶林带3.下图为神农架地质景观,岩石呈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镁和碳酸钙)。

其地貌类型为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风蚀地貌D.冰蚀地貌【答案】1.B 2.D 3.A【解析】1.根据图示,丁之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则丁为常绿阔叶林带。

与南坡相比,北坡山麓热量较少,同海拔高度气温低于南坡,故没有需求热量较多的丁自然带分布,据此分析本题选B。

2.神农架自然带谱丰富,海拔、坡向等条件不同,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不同。

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带依次是高山草甸带、针叶林带、温度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则据此分析本题选D。

3.根据材料,神农架的岩石呈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白云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镁和碳酸钙),故神农架的主要岩石为石灰岩,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则受湿热气候影响,其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水蚀地貌,是砂岩地貌;本区为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风蚀较弱,神农架位于亚热带且没有大面积冰川分布,冰蚀地貌基本不发育,据此分析本题选A。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同一山脉物种丰富度随山脉不同走向,不同海拔产生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该山脉最可能是A.天山B.祁连山C.阴山D.南岭5.导致该山脉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海拔6.该山脉山区森林植被稀疏,仅在东段有小片分布,则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A.阳坡沟谷处B.阳坡山脊上C.阴坡沟谷处D.阴坡山脊上【答案】4.C 5.B 6.C【解析】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脉物种丰富度较低,随海拔高度和经度增加而增加,东部的物种丰富度大于西部,说明该山脉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故该山地最可能为阴山。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模块检测-人文地理(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模块检测-人文地理(含解析)

模块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下图为“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2.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务工人员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2024·湖北武汉联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

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

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结合材料,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有()①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②生态脆弱,影响周边地区③住区老化,导致人口外迁,加速周边住区老化④住区老化传染,导致周边住区地价低迷,维护动力不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居住区城市发展早,配套设施老化B.商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商业区活力不足,逐渐老化C.工业区早期工业发展,配套住宅随工业衰败而老化D.交通与仓储区位于郊区,土地面积较大且地租较低廉,仓储区因时间推移缺乏维护而老化果冻橙是日本杂交的早熟新品种,11月左右上市。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生物类 问题1生物多样性问题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北京卷第19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问题与环境、生态联系密切,是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在未来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

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考查,常考的设问形式如分析某区域物种丰富度高/低的原因、某区域某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原因、生物某种生活习性的形成原因等,涉及的知识有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多从具体小区域入手,考查某种生物数量或分布范围的变化,侧重探究其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2年湖北卷第18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21年天津卷第6~7题 自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要点0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要点02 自然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要点0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2023·北京卷·19题)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

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

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

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20世纪40年代初。

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

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

砍掉树木。

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

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

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三)附答案(一)【岩石圈】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层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层相对下降。

(2)类型:断块山。

原因: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二)【工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869万km2,人口 2300多万,经济发达。

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 互补性强,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目前中国己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下图为澳大利亚 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下表为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及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工矿产 品构成表。

电机,家用电豁、者像没自、 进口产品 保炉、盅装.统蛆品、颐、粕 包、玩具等被M 石、£化偌、原油、旗、 的口产品偏、混&石、倒于石莽(1)说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的主要布局特点。

(2)从经济合作互补的角度,分别指出中澳两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靠近沿海或东部沿海布局;靠近资源布局。

(2)中国的优势条件:加工、制造业基础好,规模大、体系全。

中国的市场大,劳动力丰 富,且劳动力成本低。

澳大利亚的优势条件:人均资源丰富(或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重组卷01-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河北专用)(解析版)

重组卷01-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河北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01地理(河北专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3·河北·校联考一模)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的较高部位,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

该自然保护区最低处海拔为200m,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有112座,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有7座,主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m。

下图示意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以有机质形式储存于土壤中的碳)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主要得益于()A.处于阴坡,蒸发弱B.纬度低,相对高度小C.水热条件差异较小D.山势陡峭,群峰林立2.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小的海拔处植被的显著特点是()A.滴水叶尖B.森林常绿C.夏绿冬枯D.植株矮小3.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同一海拔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关键在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A.人类活动强度大B.微生物活动弱C.植物凋落物减少D.土壤质地疏松【答案】1.D 2.B 3.C【分析】本题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和土壤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强调是同纬度,所以纬度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处于阴坡,蒸发弱的同时热量也不足,所以自然带少,生态系统不完整,A错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纬度低,海拔差异大,水热条件差异大,C错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纬度低,群峰林立,海拔差异大,水热变化复杂,自然带丰富,生态系统复杂,D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专项练习题|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综合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专项练习题|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综合题(含答案)

专练八以世界典型区域为背景的练习题
1.(2020·湖北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

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1)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称之为漠境砾冥。

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而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为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靠近秘鲁渔场,原料丰富;热带沙漠气候区,高温少雨,有利于半成品晾晒;沿海运输便利。
(4)特点:出口总量波动下降;单价和出口总额仍总体上升。措施:拓展鱼粉进口渠道;提升国内鱼粉产能;积极研发替代产品等。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短命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是新疆植物区系中一类独特的浅根系草本植物。图甲为新疆伊犁地区地形图,图乙为伊宁市附近一气象观测站多年的气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1.(2019·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鳀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近海,属冷水性小型鱼类,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同时鳀鱼又是海鸟的主要食物,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鳀鱼不适合食用,是秘鲁加工出口高蛋白质饲料——鱼粉的重要原料,鱼粉制作包括选料、蒸煮、压榨、晒干、粉碎等环节。近年来国际市场对鱼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利马、钦博特等地均为世界鱼粉的主要产地,中国是世界同时也是秘鲁最大的鱼粉进口国。
(1)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2)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原因。
(3)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适合垫状点地梅的生长。从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可知,垫状点地梅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到2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不适宜,因此判断垫状点地梅应该分布在西部的山地和高原,而且其分布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数量多于背风坡;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因此阳坡数量多于阴坡。(2)由上题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高;而且从垫状点地梅的形态来看,其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具有保温作用,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从而使温度较高;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的含量少、吸收地面辐射少,降温快,气温低;晚上由于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热量容易丧失,气温降低得更多,因此温度较低。(3)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的生长影响地表,能够加快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植被的存在,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热量的流失,从而能够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图甲示意秘鲁位置和范围,图乙示意2001-2013年秘鲁鱼粉出口总量与出口额关系。
(1)简析秘鲁附近海域鳀鱼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说明秘鲁限制捕捞鳀鱼对保证磷肥资源的重要意义。
(3)简述利马、钦博特发展鱼粉加工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4)概括2001-2013年秘鲁鱼粉出口的特点并提出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 (1)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虽位于热带海域,但有寒流流经,水温适宜;沿岸上升流把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2)过分捕捞鳀鱼,海鸟食物缺乏,会导海鸟数量和鸟类资源的减少;但海鸟过多,又会影响到鳀鱼的产量;限制捕捞鳀鱼,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协调海鸟与鳀鱼的数量关系,以保证磷肥产量。
3.(2019·辽宁葫芦岛协作校联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是我国特有物种。其根长出短枝紧密地挤在一起,形成厚实而有弹性的垫子,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左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图中黑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右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
(1)伊宁市附近的伊犁河谷是新疆一年生短命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2)简述伊犁河谷4-5月份短命植物生长旺盛的原因。
(3)简要说明伊犁河谷短命植物的资源价值。
(4)推测短命植物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答案 (1)北天山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气温较高;西面敞口,接纳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
解析 (1)从鳀鱼的生活习性及渔场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当地近海海域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秘鲁鳀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海域,属冷水性小型鱼类,我们可以从该海域的水温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我们可知该海域地处热带但是受到秘鲁寒流及上升冷海水的影响,水温较低(或者低于20℃)适合鳀鱼的生长;结合渔场形成的原因(洋流作用、沿海径流(外力)注入养分、大陆架等因素)和该海域近海的特征我们可知该地地处上升补偿流处,海底养分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鳀鱼提供饵料。该地气候干旱、地处浅海大陆架,水深浅,海底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2)据材料:“鳀鱼又是海鸟的主要食物,海鸟粪是秘鲁重要的磷肥资源。”可知过分捕捞鳀鱼,海鸟食物缺乏,会导致海鸟数量和鸟类资源的减少,进而磷肥资源减少。限制捕捞鳀鱼,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态平衡的规律,协调海鸟与鳀鱼的数量关系,以保证磷肥产量。(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靠近秘鲁渔场,原料丰富;鱼粉需要晾晒,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高温少雨,有利于半成品晾晒等。(4)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进行分析,特点为出口总量波动下降,单价总体上升,使得出口总额总体上升。具体措施,拓展鱼粉进口渠道;提升国内鱼粉产能;积极开发替代产品。
(2)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多;冬季因降雪多,地表有大量积雪,春季气温回升,有大量的积雪融水;4-5月份气温条件和降水状况较好,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3)春季牧场的主要牧草;短命植物花色艳丽,极具观赏价值;有些植物还是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4)短命植物一般分布在降水稀少、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严寒但冬春有一定融雪的干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