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2)

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2)

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岩溶地区的隧道施工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岩溶地形的复杂性,给隧道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风险。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岩溶地区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工法,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二、工法特点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综合:综合运用地质勘探、支护技术和施工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地质条件、施工要求和管理要求相统一。

2、高效施工: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3、灵活应变: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能够灵活调整施工工艺和措施,应对不同情况。

4、施工质量可控: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5、安全可靠: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施工安全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岩溶地区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

四、工艺原理高速铁路岩溶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支护技术:根据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支护技术,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施工管理: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岩溶地区勘察设计、机械设备准备等工作。

2、洞体开挖阶段:采用机械挖掘设备进行洞体开挖,同时进行支护工作。

3、洞体衬砌阶段:进行洞体衬砌,包括灌浆、喷射混凝土等工作。

4、隧道整体施工阶段:进行洞体内外的施工,包括铺轨、供电、通风等工作。

5、竣工验收阶段:进行隧道的竣工验收和相关手续的办理。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各种劳动力进行岩溶隧道的开挖、支护和施工等工作,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劳动组织体系,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岩土钻机、隧道掘进机、液压支架等,这些设备具有高效、环保和节能的特点,能够满足岩溶隧道施工的需求。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隧道岩溶地层处理方案引言隧道的建设和维护常常面临岩溶地层带来的困扰。

岩溶地层由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洞穴和溶蚀缝隙,这给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威胁。

因此,针对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

设计原理隧道岩溶地层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如下:1.强化地基:通过加固地基,增强地下岩溶地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封闭洞穴:通过填充洞穴和修复溶蚀缝隙,减少岩溶地层对隧道的侵蚀和破坏。

3.排水处理:合理排水,减少地下水对隧道的侵蚀,保证隧道的排水畅通。

4.监测预警:对隧道岩溶地层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预警,以防止事故发生。

操作方法1. 强化地基强化地基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关键步骤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1.清除表层土壤和杂物,确保地基面暴露。

2.采用事先设计好的加固材料,如格栅、格室、喷锚等,对地基进行加固。

3.加固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和工程需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加固效果。

2. 封闭洞穴封闭洞穴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具体操作如下:1.先对洞穴进行勘察,了解洞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

2.对洞穴进行修复,采用填充材料填充洞穴,如混凝土、砂浆等。

3.对溶蚀缝隙进行修复,采用喷浆、喷砂等方法填充缝隙。

4.对大型洞穴或困难修复的洞穴,可以考虑采用地锚等特殊技术进行处理。

3. 排水处理排水处理是处理岩溶地层的必要措施。

具体操作如下:1.施工前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采用井点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导至隧道外部。

3.定期检查排水设施的畅通情况,及时对堵塞、损坏等问题进行处理。

4. 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处理岩溶地层的重要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1.部署地下岩溶地层监测设备,如应力计、位移计、渗流计等。

2.实时监测地下岩溶地层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3.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隧道,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范围内,隧道地处山地斜坡中下部,属构造侵蚀、溶蚀中山地貌区,地形相对较陡,隧道围岩构造基本为灰岩,设计图纸及说明中均有提到存在岩溶的可能性,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较深,约500米深。

隧道左幅起讫桩号为:ZK111805~ZK113280.56,全长1475.56m;右幅起讫桩号为:K111790~K113289.56,全长1499.56m,左右幅累计长度2975.12m。

左右幅隧道间距约为XXX米。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XXX公司2. 施工班组:XXX施工班组3. 施工时间:根据业主对本标段总工期及节点工期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资源配置,确保工程的安全、优质、快速建成。

三、施工方案1.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1)明洞部分采用明挖法开敞式开挖,级围岩采用明挖及CRD法,级围岩地段采用CD法和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2)隧道开挖坚持“禁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进行施工。

(3)洞口施工时,先开挖洞门边仰坡及路堑土石方,做截水天沟,再施做洞门。

洞口位置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避开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

洞口施工前及早清理洞顶坡面,做好地表水引排,封闭地表裂隙,夯填整平洞顶空洞、低洼处。

边仰坡开挖施工时尽量减少开挖范围。

2.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1)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隧道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防水,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体,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

(3)洞外防排水系统、中心水沟、横向排水管、纵、环向排水盲管和复合防水层、施工缝、沉降缝防水施工等。

3. 隧道爆破施工方案(1)爆破工程控制要求: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及爆破振动控制、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及控制措施、个别飞散物安全允许距离计算及控制措施等。

(2)爆破安全设计:爆破振动安全、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个别飞散物安全、防止炮烟中毒、盲炮处理、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等。

隧道工程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工程溶洞处理方案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许多地质问题。

在一些地质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隧道工程可能会遇到溶洞这样的地质隐患。

溶洞是指地下溶蚀作用形成的大型空洞,通常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后期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溶洞处理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一、溶洞的形成原因1.岩溶地质条件溶洞的形成通常与岩溶地质条件有关。

岩溶地质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形态,其特点是地下水侵蚀岩石,形成各种洞穴和地下水系。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常见的溶洞形成原因包括溶蚀作用、地下水的沿缝穴流动、矽酸盐岩的溶蚀崩塌等。

因此,岩溶地质条件的地区往往会存在较多的溶洞。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也是导致溶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断裂带、褶皱带等构造复杂的地区,地下水侵蚀作用更容易发生,从而形成溶洞。

3.其他因素除了岩溶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外,一些人为因素也可能对溶洞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采矿、水泥生产、隧道掘进等地下工程活动也可能导致原本稳定的地下结构受到破坏,使得溶洞的形成速度加快。

二、溶洞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工程施工阶段在隧道工程的施工阶段,如果工程地区存在较多的溶洞,可能会对隧道的掘进和支护工程带来较大的困难。

因为溶洞的存在会导致地下结构的不稳定,增加隧道掘进的风险和难度。

同时,溶洞内部的地下水流动也可能对施工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2.工程运营阶段在隧道工程的运营阶段,溶洞的存在也可能对隧道的安全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为溶洞内部的地下水流动会增加隧道的渗水量,从而增加了隧道临时排水及日常排水的难度。

此外,如果地下水流量过大,还可能对隧道的地质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威胁。

三、溶洞处理方案1.地质勘察和预测在进行隧道工程设计之前,必须对工程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充分的勘察和预测。

特别是对可能存在溶洞的地区,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以绘制详细的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隧道通过岩溶和采空区施工方案探讨

隧道通过岩溶和采空区施工方案探讨

0 引言
随 着客运 专线 不断建 设 , 准越 来越 高 , 标 隧道所 遇 地 质 问题越来 越 多 , 隧道 的 勘测 设 计 、 工 技术 、 对 施 超 前 地质综 合预 报技 术和施 工管 理等 均提 出了很 高 的要 求 j 。我 国岩溶 区广 布 , 总面积 达 20多万 h 2, 0 m l 而 岩溶 区时 常伴 有煤 层 , 由岩溶 作 用 所 形成 的复 杂 地 而 基 常常 会 由于下伏 溶 洞顶 板 坍 塌 、 洞 发育 大 规模 地 土 面塌 陷 、 岩溶 地下 水 的 突袭 、 均 匀 地基 沉 降 等 , 工 不 对 程建设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J 。但 在 实 际施 工 中 面对 的 情
S u y 0 n t uc i n S h m e 0 t d n C0 s r t0 c e fTun el r u h Ka s n 0 e n l ng Th 0 g r ta d G b Ar a i
Z HA0 Ge g in n 1a g,W EN y a Fu u n
第2 卷 8
第6 期
隧道建 设
Z P f D n fCD , c ‘
Vo _ 8 N0 6 12 . De . 2 0 c o 8
2o o 8年 1 2月
隧道 通 过 岩 溶 和 采 空 区施 工 方 案探 讨
赵 庚 亮 ,文 富源
( 中铁 隧道集 团四处有 限公 司 ,南宁 5o0 ) 3 0 3
用复 合式衬 砌 , 砌结 构 由初 期 支护 和二次 衬砌组 成 , 衬
在初 期支 护和二 次衬 砌之 间设 置防水 隔离层 。隧道 防
排水 采用 “ 、 、 、 防 排 堵 截结合 , 因地 制 宜 , 综合 治 理 ” 的 原则 , 防水 等 级 按 一 级 防水 标 准 , 裂 隙 水 较 发 育 地 在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

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按专家意见修改)

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8+700~K34+957.089)岩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沾会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二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施工计划 4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4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27 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8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沾会高速公路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德泽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本标段为云南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项目土建第二合同段,项目起止桩号为K18+700-K34+975.809,全长16.276公里。

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路同宽。

1.1工程简介德泽隧道按左、右幅分离式设计。

左线隧道进口桩号 ZK19+410,出口桩号ZK20+300,长 890米,Ⅲ级围岩320米,Ⅳ级围岩240米,Ⅴ级围岩330米。

右线隧道进口桩号K19+408,出口桩号 K20+300,长 892米,Ⅲ级围岩180米,Ⅳ级围岩380米,Ⅴ级围岩332米。

1.2工程地质隧道洞身由灰岩、泥灰岩构成,在洞口段发育有次级断层,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强烈,岩石中的节理发育受次生应力影响,产状有一定的变化,并且具有条、束、带形式,不同的发育形式对岩体结构、完整性影响强烈,使岩体的结构、完整性变化频繁,致使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完整性变化频繁。

岩体具散体~碎裂结构、镶嵌碎裂结构、中厚层状结构等多种类型,岩体的完整性也在极破碎~较完整之间变化。

隧道洞身段穿越向斜核部,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其岩溶现象可能较发育,在洞身Ⅲ级及Ⅳ级围岩段可能存在竖向的岩溶管道或溶蚀孔洞,部分溶蚀孔洞可能充填结构疏松的粘土及碎石,其稳定性相对较差。

隧道洞身围岩的地下水有松散层孔隙水、岩溶水,在隧道开挖时渗出的形式也不同,其中松散层孔隙潜水以滴水状为主,岩溶水在部分岩溶管道段可能存在淋雨状或股状涌水,在填充性的溶蚀孔洞段,可产生部分突泥。

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

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综合施工技术摘要:隧道开挖穿越岩溶时,施工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安全、环境保护、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次处理到位,可提高结构可靠性,减少隧道病害。

本文结合纳黔高速公路叙岭关隧道K43+068溶洞群的处理,重点对岩溶隧道大型充填型溶洞的综合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岩溶处理措施1.工程概况叙岭关隧道地处四川省叙永县境内,为上下行分离的特长隧道。

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40+015~ZK44+082全长4067m,右线起止桩号为K40+060~K44+077全长4017m。

隧道净宽10.25m,净高5 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海拔高程在950m~1400m之间。

隧道地层岩性极其复杂,洞口部为粉质粘土、角砾土、圆砾土等,进洞后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灰褐及灰黑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隧道中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岩、钙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其中:左线Ⅲ级围岩段长度为685m、Ⅴ级围岩段长度为1196m、Ⅳ围岩段长度为2186m;右线Ⅲ级围岩段长度为628m、Ⅴ级围岩段长度1028m、Ⅳ围岩段长度为2359m。

隧道进、出口段为岩溶强烈发育带,隧道洞身岩溶段位于垂直管道发育带,地表负地形、洼地、溶洞较发育,为岩溶中等发育带。

隧道进出口各穿越一次含煤地层(P1L),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薄层泥岩、砾岩夹碳质泥岩及煤线等,厚度较小。

岩溶为本隧道的主要地质病害,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防范对象。

2.岩溶情况叙岭关隧道右洞掘进至K43+068处时,左侧拱顶偏左位置揭露出一大型充填型溶洞群。

该溶洞群以K43+068溶洞口为中心,向前、后、左三个方向发展。

向前发展的1#溶洞宽度7-15m,长约100m。

洞内水流量大,1#溶洞洞尾有一出水口,水流量大于6L/s。

1#溶洞前70m基本上从隧道轴线偏左的洞顶通过并侵入隧道界限内,后30m逐渐向左偏移到洞身外,但洞底距隧道洞身的覆盖层最厚处不超过3m。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隧道岩溶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

因此,为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在开展隧道岩溶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工作。

主要包括岩溶岩层性质、地下水情况、断层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岩溶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评估。

三、隧道岩溶支护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隧道岩溶工程支护设计方案。

包括采用的支护形式、支护结构、材料选用等内容,保证隧道在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工艺与方法1.预处理工作:清理地表植被、拆除旧建筑物,清除岩屑等杂物,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2.切割爆破:根据岩层性质和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爆破方法进行切割。

3.岩体处理:对岩溶洞室进行整体清理、处理,防止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4.支护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钢构支护、喷锚混凝土支护等方式进行支护工程。

5.整体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隧道岩溶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五、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隧道岩溶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现场安全监管。

2.应急预案:制定隧道岩溶施工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六、质量监督与验收标准1.质量监督:设置专门监理单位进行隧道岩溶施工质量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2.验收标准: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隧道岩溶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七、总结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支护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因素,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可控。

以上为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的摘要内容,详细的实施方案将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至铁路TJZQ-10标珏山隧道岩溶注浆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一局集团太焦铁路TJZQ-10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一、编制依据、围及原则 (4)1.1编制依据 (4)1.2编制围 (4)1.3编制原则 (5)二、工程概况 (6)2.1线路概况 (6)2.2主要技术标准 (7)2.3主要工程容和数量 (7)2.4 征地拆迁情况 (10)2.5 主要工程特点 (10)2.6 自然特征 (11)2.7 交通运输情况 (13)三、施工准备 (13)四、拟投入的人员及机械设备 (14)五、施工工艺及方法 (15)5.1注浆工艺 (15)5.2工艺要点及技术措施 (16)5.3注浆效果检查 (20)5.4注意事项 (20)六、注浆管理流程 (21)七、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23)7.1 质量控制及检验 (23)7.2安全保证措施 (29)7.3、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31)珏山隧道岩溶注浆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围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道部相关规章制度,国家、铁道部颁发的现行规、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3、《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4、《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TB10063-2007 J774-2008);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6、《大西铁路客专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隧道施工管理办法(修订)》大西铁工管〔2016〕44号7、《大西铁路客专公司工程建设项目隧道注浆管理办法》8、《新建太焦高铁段站前工程TJZQ-10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9、《珏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0、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工管质安电[2013]198 号)11、施工前期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12、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在同类铁路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围适用于太焦铁路TJZQ-10标段珏山隧道起讫里程为DK302+700~DK316+121,隧道长度13421m,岩溶注浆段落。

1.3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部颁规、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的原则铁道部颁发的现行各项施工技术规、规程,技术方案编制中将严格遵守这些行业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当中。

2)全面响应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投标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和水平,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技术方案等各方面能充分满足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3)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原则以项目质量目标为标准,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现行铁路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确保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实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实车最高检测速度达到设计速度的110%,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

施工中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坚持“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方针,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爆炸事故;杜绝因建设引起的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一般铁路交通安全事故。

4)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与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放在同等位置管理。

5)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管段工程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

6)施工过程标准化原则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落实“六位一体”和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管理要求,以施工质量安全为核心,依据项目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按照先进性、系统性、统一性、文化性的要求,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为支撑,强推“架子队”管理模式;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置标准化为基础,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全面实现建设管理标准化的目标。

二、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1)本隧道位于市泽州县,进口里程为DK302+700,出口里程为:DK316+121,全长13421m。

珏山隧道线平面位置见下图所示。

2.2主要技术标准本标段为新建至铁路段正线,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⑴铁路等级:高速铁路;⑵正线数目:双线;⑶设计行车速度:250km/h;⑷线间距:4.6m;⑸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30‰;⑹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3000m;⑺牵引种类:电力;⑻列车类型:动车组;⑼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⑽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⑾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2.3主要工程容和数量2.3.1主要工程容本隧道位于市泽州县,进口里程为DK302+700,出口里程为:DK316+121,全长13421m。

其中Ⅴ级围岩共1586m,占隧道总长的11.82%;Ⅳ级围岩3230m,占隧道总长24.06%;Ⅲ围岩共4688m,占隧道总长34.92%;Ⅱ级围岩3917m,占隧道总长29.18%。

隧道进口~DK303+923.01802段位于直线段上;DK302+923.01802~DK305+628.44600段位于r=5000m左偏曲线上。

DK305+628.44600~DK315+417.01558段位于直线上。

DK315+417.01558~隧道出口段位于r=4500m左偏曲线上.隧道进口~DK308+000段位于17‰的下坡;DK308+000~DK315+200段位于9.5‰的下坡。

DK315+200~隧道出口段位于6‰的下坡。

辅助坑道共设置3座斜井,其中珏山隧道1#斜井长976m,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珏山隧道2#斜井长1001m,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珏山隧道3#斜井长963m,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斜井与隧道平面示意图如下。

2.3.2主要工程数量工程名称斜井长度m正洞长度m开挖m³混凝土m³喷射砼m³钢筋t 钢支撑t珏山进口1760 232890.230 51614.067 12374.950 1051.051110.272.4 征地拆迁情况(1)珏山隧道出口:中国铁塔公司移动和联通通信基站(2座)待拆除。

2.5 主要工程特点2.5.1 外部环境特点(1)施工协调难度大珏山隧道位于泽州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同时,按照功能区调整报告的要求,隧道弃砟必须运输至保护区以外,施工协调难度大。

运输道路途经军事管理区,施工协调难度大。

(2)大临设施布设困难珏山隧道施工便道主要走行于山区,需要新修的进场便道较长,地形复杂,修建难度大,供电供水通信困难。

(3)环水保要求高线路穿越或经过多处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较高。

要严格控制弃碴场、临时工程、隧道等工程施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2.5.2工程部特点(1)珏山隧道属于全线重点工程,隧道全长13421m,最大埋深270.5m。

围岩性质主要为:黄土、泥岩、灰岩、砂岩。

隧道洞身先后经过 10 条断层。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塌方、突水突泥、冻害、地表水土流失、大变形。

(2)隧道下穿村庄附近,下穿晋新高速公里,晋线等有可能引起地基沉降。

(3)珏山出口存在土石分界,有可能引起洞身偏压可能性。

(4)由于岩层裂隙发育,断层储存在富水的可能性。

(5)2号、3号斜井、正洞出口、洞口地形陡峭,存在落石现象。

2.6 自然特征2.6.1 地形地貌隧道区位于市泽州县金村镇,地貌形态总体属于区。

进口地面高程718.34m,出口高程557.61m。

中间地段主要以为主,地形切割较浅,其中沟谷发育,海拔在511.93—850之间,最高点位于金村镇东峡村北岭,海拔850m,最低点位于大箕镇东坡沟处,海拔511.93m,相对高差338.07m。

沿线地表多覆盖黄土,局部基岩裸露,地表植被不太发育。

2.6.2 工程地质A、地层岩性隧道区围主要分布地层为细角砾土、新黄土、老黄土、泥岩、砂岩、石灰岩、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角砾状石灰岩、白云岩。

B、地质构造本区位于晋豫两省相邻地区,以晋东南山字形构造为主,山字形构前弧西翼西起曲沃、绛县一带,东翼出省界至、汲县一带,脊柱南起泽州周村,北至泌水沛庄出区界至安泽、长子一线,弧顶在济源和泌阳之间,东西长约220km,南北宽约100km,本区位于山字型构造的中、北部。

隧道洞身先后经过10条断层。

2.6.3 水文地质A、地表水测区河流不发育,冲沟水流主要受季节性控制,丰水期冲沟可见水流。

B、地下水本区地下水主要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赋存于裂隙、溶洞、溶隙中,局部水量较丰富,主要分布于古岩溶发育段落,向斜区域,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

雨季水量较大,旱季水量相对较小。

C、隧道涌水量预测珏山隧道正洞涌水量预测正常涌水量Qcp=32335.96m3/d,最大涌水量Qmax=95045.98m3/d,预测涌水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珏山隧道正洞预测涌水量分段表辅助坑道预测涌水量结果表2.6.4 气象特征本标段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季风气候明显,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为温暖地区,高平-晋中为寒冷地区。

2.6.5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本标段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37m。

2.6.6 地震动参数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至客运专线地震安评报告》,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地震参数里程划分如下:DK302+647.55~DK327+199.9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VI 度)2.6.7 不良地质(1)滑坡滑坡多发育在沟谷两侧斜坡上,可形成滑坡群、大型滑坡、小型滑坡、滑塌、溜塌等。

线路通过应根据不同的滑坡规模选择合理的措施,对于滑坡群、大型滑坡必须避让,对于小型滑坡、滑塌、溜塌优先避让,其次考虑工程治理措施。

(2)崩塌落石沿线山区出露有泥岩、砂岩、石灰岩、页岩等地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加之差异风化,临空面易发生崩塌落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