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与现状》综合训练模板

合集下载

安全科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全科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安全科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1.引言1.1 概述安全科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安全问题的学科,涉及安全威胁、安全风险评估、应急管理等广泛内容。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安全科学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国内,安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加。

政府加大了对安全科学的支持力度,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也纷纷设立了安全科学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在安全管理方面,诸如安全评估、安全规划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框架逐渐完善,为保障社会安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在工业、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安全工作中,安全科学的应用也逐渐加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在国外,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同样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许多发达国家在安全科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和安全法规体系。

安全风险评估、恐怖袭击防范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发达国家之间的安全科学合作交流也日益密切,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安全科学研究网络。

未来,安全科学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问题将愈加复杂和多变。

因此,安全科学需要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能力。

同时,跨国合作和交流也将成为未来安全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总而言之,安全科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简单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安排,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

首先,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安全科学的发展现状,分别是国内和国外。

其次,在对国内安全科学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之前,我们将先概述安全科学的概念和重要性,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国内外安全形势

国内外安全形势

突出综合集成作用,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实现新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筹划,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综合效应,围绕体系作战能力筹划武器装备建设,以发展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为中心,重点发展战略威慑与制衡需要的武器装备、提高战场控制能力需要的主战装备、关键性联合作战支援保障装备,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配套研发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的专业装备,不断完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手段。要不断增强基础性国防工业实力,提高装备建设过程中军民融合的程度和效能,建立军民一体、良性互动、滚动发展的科研与生产机制,使有限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战斗力。
大国间军事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军事冲突风险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强调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关键地位,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以核心军事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军事能力建设,使得国际安全领域的军事竞争更趋激烈,传统军事安全的支配地位再度凸显。军事竞争的加剧和军事安全地位的抬升,拉动了围绕战略要地、要道的国际争夺,一些主要国家积极谋取在多维作战空间的军事优势,组建战略联盟对潜在对手实施战略围堵,使得国际军事竞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更加突出,国际军事冲突风险增大。因此,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占据军事领域的制高点,始终应是我们军事战略筹划的重中之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展国际战略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日渐明显,但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更加复杂。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强国际战略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从长远看,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战略合作,将成为我国发挥全球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有效抓手。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不仅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而且也使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西方国家可能以防扩散、军事透明度、条约核查等借口干涉我国内政,损害我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因此,必须进一步明晰和确定我国参与国际战略合作的范围和程度,把安全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当的范围内。

国内外安全教育培训现状(2篇)

国内外安全教育培训现状(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教育培训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文将从国内外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安全教育培训现状1. 国内安全教育培训现状(1)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

(2)培训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已建立起包括企业、学校、社区等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内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消防知识培训等培训项目日益丰富。

(3)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4)培训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案例分析等培训方式已逐渐被网络培训、远程教育、VR/AR技术等新兴培训方式所取代。

2.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现状(1)安全教育培训理念先进。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注重从人的因素、系统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培训体系完善。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以职业培训为主,涵盖职业技能、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多个方面。

(3)培训内容丰富。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

(4)培训方式创新。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在运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新技术。

二、国内外安全教育培训特点1. 国内安全教育培训特点(1)注重法律法规的普及。

我国安全教育培训强调法律法规的普及,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遵法意识。

(2)强调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我国安全教育培训注重发挥企业在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3)关注特殊群体。

我国安全教育培训关注特殊群体的安全需求,如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

2. 国外安全教育培训特点(1)强调人的因素。

第04课 和平与发展(练习)(原卷版)

第04课 和平与发展(练习)(原卷版)

第4课和平与进展(模拟精练+真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猜测)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的契机,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不断加剧对中国的大国竞争,美西方加紧搞“小圈子”,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些国际基础设施投资方案,其中包括美国的“蓝点网络”方案、“重建更奇特世界”倡议以及欧洲的“全球门户方案”等。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美国行动的背后显示出美国优先、美国利益至上的理念②竞争已成为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形式,大国之争愈演愈烈③美西方要顺应时代潮流,摒弃零和思维,促进共同进展④我国坚持以维护共同利益为动身点,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2.(2023·福建宁德·校考三模)在2023年1月进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致辞强调,中方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连续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弘扬和平、进展、公正、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进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奇特的将来。

上述致辞( )①为世界经济的进展供应了基本遵循②顺应了和平进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③赐予了当今世界更崭新的时代主题④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朝民主化方向进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3·重庆·统考二模)2023年初,日本政府宣布将于春夏之际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利益攸关方和有关国际机构持续发声表示反对,认为在相关各方能够确认排放方案平安之前,日方应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的不负责任行径。

对此生疏正确的是( )①日本的国家权力由政府总揽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③国际关切应得到日本的敬重④日本有爱护海洋环境的责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3·山东·校联考三模)2023年2月21日,人民日报载文称,近期患病猛烈地震影响的叙利亚人民因某些西方大国制裁无法得到准时有效救援,再次让世界看清了霸权主义的冷酷本质。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

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

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科技攻关课题研究1、刘海滨的承担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与评价系统的研制(项目编号:49732005的子课题),1999年12月完成(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上油气勘探目标模拟与评价系统研制(编号:9618) 的子课题,2000年11月完成(3)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勘查评价开放研究实验室基金项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气运聚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系统研制,2000年4月完成(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城市群产业集群与耦合的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编号:703034015),2007年12月已完成(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及其开发模式研究(编号:70773111),2010年12月完成(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重大研究计划,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子课题-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2007年12月完成(7)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研究(编号:109032),在研(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我国能源运输通道体系综合评价与优化模型研究(编号:20100023110002),在研(1)徐州三河尖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2007年12月完成(2)北京昊华大安山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2008年完成(3)陕西陈家沟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2008年完成(4)神华金烽煤炭分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2008年完成(5)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2008年完成(6)神华神东煤炭集团石圪台煤矿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2009年完成(7)潞安环能安全管理体系评价,2010年完成(8)兖矿鲍店煤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制,在研(9)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研(10)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研2、什么是安全发展?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安全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国内外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国内外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第三页,共17页。
•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洲际导弹, 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如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之 中,把安全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而日本在借鉴美国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根 据本国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 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比如提倡“无灾 运动”,“安全卫生周”,实行“确认制”、 “标准化作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 小组活动等,把日本的安全管理推进到世界 领先水平。
第十五页,共17页。
• 凯瑟林(Kathleen M. Kowalski-Trakofler) 讨论了使用退化形象来提高矿工的危害认知 技能的一种培训干预管理对策,探讨了一种 关于可能应用于提高矿工在危险的工作环境 中对于危害的认知和反应的根本性的心理原 则。通过建立危害认知模型来引导个体恰当 的对来自潜在矿井危害的危险做出反应。
第八页,共17页。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 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 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 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 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 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 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 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 产管理之中。
第十页,共17页。
• 而我国学者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性研究, 偏重于一般概念下的事故研究,偏重于事故一般性管理对 策的研究,而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则刚刚起步。
1、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实务性研究
•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并将其作为安全生产 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这方面英国走在了前面。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国内外关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合作的加强,各国在不同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明确目标和结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包括研究领域概况、主要研究方法与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部分将重点关注国外研究现状,包括国际动态与趋势、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对国内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将聚焦于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涵盖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政策引导与国际合作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论,对主要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梳理各国的研究领域、方法和成果,我们将探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合作机会。

同时,在对存有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我们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综合而深入的参考文献,促进知识交流和学术进步。

2. 国内研究现状2.1 研究领域概况在国内,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都得到了持续的关注和发展。

从医学到工程技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一不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倾力投入。

具体而言,在医学领域,国内的研究涉及癌症治疗、传染病防控、新药开发等诸多方面;在工程技术领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则有民生问题分析、社会政策制定等内容。

此外,还有众多其他领域也呈现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趋势。

2.2 主要研究方法与成果国内的研究机构及个人采用了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训练二国内外安全科学发展与现状院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安全15-3班成员:周洋 (15030303XX)指导教师:姜福川完成时间:2017年5月10日一、国外安全科学发展及现状安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是相伴相生的,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的安全血泪史。

安全科学真正起源于工业革命,以安全技术为先导。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大促进了安全科学的发展。

例如,1833年美国制定了《蒸汽船检验规则》用来保障该行业设备和运行的可靠与安全;1893年颁布了《铁路安全生产法》用于铁路使用的安全;1926年颁布的《航空商务法》中也有了相关的安全保护条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之后的军事尖端武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安全工程师发展了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方法,在早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就查明、消除或控制危险。

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危险分析,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审查,提交危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对总体系统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安全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杰费里·R·麦金太尔在他的著作《安全思想综述》一书中,把1965—1975年定义为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21-30]。

在这期间,美国各个阶层都关注安全,人们大力提倡“安全”。

在安全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对安全的新型认知模式和理论,如1969年瑟利依据人的认知模式,提出R-O-R事故认知模型;著名安全理论家海因里希(H. W. Heinrich)出版了《工业事故预防》一书,形成了可应用于安全管理方法的确切的基本原则或“工业安全原理”,主要涉及事故致因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人机界面、管理者的作用和安全的经济性与功效的关系[4]。

系统安全分析或系统安全工程得以发展起来,是由于航天安全、飞行安全等的需要,安全工程技术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安全监管方面,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安全方面的法律,初步建立了安全监察机构体系。

例如,在1970年美国尼克松总统签署了《职业安全卫生法》,随之依据此法于1971年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

从中可见美国公众对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安全科学领域活跃的学术氛围以及政府对安全立法和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

国外主要工业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规基本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趋于完整化、系列化、规范化的。

随着职业安全与卫生立法的发展,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逐步建立、健全起来。

到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已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体制。

与此同时,工业安全生产需要大批专门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设计、咨询、管理、监察等工作的人员,因此有关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培养专业也在大学应运而生。

随着更多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的工作,安全开始成为一个学科,很多高等学校设立了安全方面的独立教学与研究单位,如莫纳什大学的事故预防中心、伊利诺伊大学的安全健康科学系、奥克拉荷马大学的火灾与安全工程系等。

从国际学术杂志《安全科学》(Safety Science)、《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安全研究学报)、《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等的成熟与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安全科学与学科在西方或欧美国家已经趋于成熟。

在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方面,目前,美国有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等54所高校设置了安全类专业,英国有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日本有横浜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设置了安全类专业,设置的专业与方向涉及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等各个方面。

安全类专业授予学位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

二、我国安全科学发展1.初步建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技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得到发展。

在这一时期,为满足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国家成立了劳动部劳动保护研究所(后改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卫生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煤炭部抚顺煤炭科学研究所、煤炭部重庆煤炭科学研究所等安全技术专业研究机构。

发展了防暑降温、工业防尘技术、毒物危害控制技术、噪声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机电安全技术、个体防护用品及安全检测技术等。

2.迅猛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安全技术相继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中心等研究机构。

建成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所、中心50余个,拥有专业科技人员5 000余名。

尤其是1983年9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正式成立后,加强了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

(2)设立了安全科学技术及工程多层次专业教育体系。

1984年,教育部将安全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目录》。

我国学者刘潜等提出了建立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和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设想。

1986年,在部分高校设置了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学科硕士、博士学位,使得我国在安全学科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已有42所大专院校设置了安全工程、卫生工程专业本科或专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2个,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各地大型劳动保护教育中心有70多个,企业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室2 000多个。

在企业,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活跃在安全生产第一线,从事安全科技与管理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相继建立了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可以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和科研体系。

(3)国家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988年,劳动部组织全国10多个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完成了“中国2000年劳动保护科技发展预测和对策”的研究。

这项工作使人们对当时我国安全科技的状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看到了我国安全科技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为进一步制定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1989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列入了“安全生产”专题。

国家把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产业安全上。

核安全、矿山安全、航空航天安全、冶金安全等产业安全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

特别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并加以消化。

如冶金行业对宝钢安全技术的消化,核能行业对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技术的引进与消化等取得了显著成绩。

(4)综合性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形成了初步基础。

一方面为劳动保护服务的职业安全健康工程技术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开展了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

在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一机工程、安全软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有关研究机构以及许多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安全分析方法,我国的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等部门研究开发了适合本行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或标准。

现代管理科学的预测、决策科学和行为科学以及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等理论逐步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

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安全人一机工程学研究。

在研究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化”安全性能,改善作业条件的同时,研究预防事故的工程技术措施和防止人为失误的管理和教育措施。

3.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7-92)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入一级学科。

(2)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列入了安全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项目(攀登计划)中列入了“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项目。

(3)安全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单列。

1997年,人事部、劳动部发布了《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4)劳动部颁布了《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等国际先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展开研究和应用。

(6)至21世纪初,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专业教育的发展更趋迅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挂牌是其重要标志,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及各地方都相应成立了安全科学研究院所(技术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的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于2002年初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对国家重点学科进行了考核评估和申报,又新增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安全技术及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截至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设立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硕士点60个,博士点17个,高校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已达109个。

这些充分表明我国的安全科技队伍和科研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7)安全科学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更为广泛。

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目前面临的机遇去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确定了新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该目录的制定是以科学的事物本质属性和主要方法特征以及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学科科学技术体系为基础,以专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业务方向为目标,故确定后的新目录的体系框架具有相当强的学科科学性、专业系统性、人才实用性、市场兼容性、发展扩延性等科学性质,从而改变了过去以行业为基础划分专业,又以专业为基础划分学科的传统做法。

尽管学科与专业的数量被较大程度地压缩,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仍涉及到管理、机械、土木、矿业、交通、运输、航空、林业、医药等各个学科领域。

该目录对拓宽口径培养面向21世纪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国家标准GBT13745-92《科学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已被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列有“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5个二级学科和20多个三级学科,与管理工程学和环境科学并列为综合一级学科。

还有,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安全科学与环境科学也并列为“X”大类目。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学科分类研究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综合科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也是对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广大安技人员多年不懈为之奋斗的工作成果的肯定和鼓励。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安全科学分支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促进高层次安全科学人才的成长,提高广大安技人员的水平和全民的安全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和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