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影像诊断
《乳腺影像诊断》PPT课件

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检查包括核素显像和功能 显像等,通过观察乳腺组织对放 射性物质的摄取和代谢变化,可
以辅助诊断乳腺病变。
核医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 现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尤其适用于无法触及肿块的乳腺
癌患者。
核医学检查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放 射性物质的应用,且检查结果受 病变组织摄取放射性物质的能力
影响较大。
04
乳腺影像诊断病例分析
乳腺癌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 关重要。乳腺影像诊断是乳 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 手段。
乳腺癌影像表现
乳腺癌在乳腺X线摄影、超 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常 表现为肿块、钙化、结构扭 曲等征象。通过分析这些影 像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块 的良恶性。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表现
乳腺良性肿瘤在影像学检查中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 规则的肿块,有时伴随钙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 肿瘤和恶性肿瘤。
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与预后
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例预 后良好。但仍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恶变或复发的迹象。
其他乳腺疾病
其他乳腺疾病概述
除了乳腺癌、乳腺炎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外,还有许多其他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症、乳房 囊肿等。这些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也有各自的特征表现。
乳腺癌诊断流程
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乳腺癌的金标准, 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 除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乳腺癌治疗与预 后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等。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 的病情、年龄、激素状态等 多种因素。乳腺癌的预后与 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式 等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一)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正文内容:一、乳腺癌的超声诊断1. 超声的优势和适应症2. 超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3. 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及分析4. 超声评估乳腺肿块的恶性概率5. 超声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二、乳腺癌的X线摄影诊断1. 乳腺X线摄影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及分类3. X线摄影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乳腺X线摄影中的乳腺密度分析5. 乳腺癌的X线摄影的误诊及解决方法三、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1.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分类3. 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5. 磁共振成像在乳腺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四、乳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1.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及分类3.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乳腺癌分期中的应用5.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意义五、乳腺癌的核医学诊断1. 核医学的原理及适应症2. 乳腺癌的核医学诊断表现及分类3. 核医学的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4. 核医学在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5. 核医学在乳腺癌治疗后复查中的应用总结: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医学等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分期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采用多重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临床解决方案。
一、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1. 乳腺超声乳腺超声是一种安全、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肿块和异常结构。
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回声形态等来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进而进行鉴别诊断。
2. 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在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乳腺组织内的密度变化、钙化灶等来鉴别乳腺癌。
此外,乳腺钼靶摄影、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等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影像,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MRI是一种高分辨率、多平面、多序列、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它可以对乳腺组织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医生发现乳腺内的异常信号,并提供更准确的乳腺癌诊断信息。
乳腺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高风险人群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1.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
在影像学上,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一般不伴有钙化灶。
与乳腺癌的区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形态和边界特点。
2. 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是由于乳腺管腔扩张或囊肿形成引起的乳房结构异常。
乳腺囊性增生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病变,边界清晰,内部透明度高,常见多发性病变。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特点。
3. 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房炎症,常见于哺乳期妇女。
乳腺炎在乳腺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乳房肿胀、增厚,乳腺梁增粗,常伴有炎性渗出物。
与乳腺癌的鉴别主要在于病灶的发生背景和临床表现特点。
4. 乳腺纤维腺病变乳腺纤维腺病变是乳腺内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的良性乳房病变,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二)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二)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出发,探讨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正文:一、乳腺超声1. 乳腺超声的基本原理2.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定位与识别中的价值4.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5. 乳腺超声在乳腺癌术后评估中的意义二、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1.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的基本原理2.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手术前标志物定位中的意义5. 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在乳腺癌复发与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三、乳腺磁共振成像(MRI)1. 乳腺MRI的基本原理2. 乳腺MRI在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MRI在发现原发性乳腺癌中的价值4. 乳腺MRI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5. 乳腺MRI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意义四、乳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乳腺CT的基本原理2. 乳腺CT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3. 乳腺CT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CT在乳腺癌术前手术方案选择中的意义5. 乳腺CT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价值五、乳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1. 乳腺PET-CT的基本原理2. 乳腺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3. 乳腺PET-CT在乳腺癌分型与分期中的作用4. 乳腺PET-CT在乳腺癌术前治疗评估中的意义5. 乳腺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查中的价值总结: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碘化钡造影、乳腺MRI、乳腺CT和乳腺PET-CT 等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分型和分期、手术前标志物定位以及术后复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
乳腺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乳腺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病史:患者女性,年龄53岁,主要症状为乳房不适,乳头疼痛,无明显流血或分泌物。
检查方法:患者进行了乳腺医学影像检查,包括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片。
检查结果:
1. 乳腺超声检查:
- 左乳腺: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无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增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
左乳腺的乳头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 右乳腺: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无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增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
右乳腺的乳头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2. 乳腺X线摄片:
- 左乳腺:乳腺密度较高,腺体结构均匀。
未见明显钙化灶或肿块,无乳管充盈缺损。
- 右乳腺:乳腺密度较高,腺体结构均匀。
未见明显钙化灶或肿块,无乳管充盈缺损。
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片的结果,左右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未见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或其他异常。
乳腺乳头和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乳腺MRI诊断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流出型
SUB-MIP:显示肿块血供情况
MIP-最大信号影
病列2:钼靶片显示乳腺呈致密型
女,43岁,发现左乳内上肿块数月。
钼靶片显示呈致密型乳腺,难以显示病灶
左乳内侧深部有一肿块
T2W脂压图像显示:左乳内上局部一小结节灶,呈略高信号
B值=800时,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值约0.78×10-3 mm2/s
切除活检。 • 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乳腺恶性肿块的病例介绍
•乳腺癌 •淋巴瘤 •乳腺导管乳头状癌 •脂肪肉瘤
病例1
48岁,MR号: 70519,发现右乳肿块10天。 病理诊断:侵润性导管癌
b值=800时 DWI呈高信号
ADC图信号较低,ADC值为0.889 〔x10-3mm2/s〕
• 0级:s需结y合s其te他检m查后-再评B估I。-R说明A检D查获S得的〕信息不够完整。
• I级:未见异常。 • 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 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
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 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 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 • 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 • 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 • V级:高度疑心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
乳腺良性肿块MR病列介绍
•纤维腺瘤 •错构瘤 •导管乳头状瘤 •浆细胞乳腺炎 •囊肿 •乳腺增生
病例9 纤维腺瘤 42岁,发现右乳肿块数月
T2W脂压
钼靶头尾位
42岁,发现右乳肿块数月
DWI病灶呈略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像学诊断在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主要有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多种方法。
其中,乳腺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乳腺X线摄影,医生可以观察到乳腺组织的内部结构,检测是否有肿块、钙化等异常。
乳腺超声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肿块的性质,判断其是否为恶性。
而乳腺磁共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组织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定位有很大帮助。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的过程中,医生首先需要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特征,包括乳腺的大小、密度、皮肤凹陷、包膜的完整性等。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腺组织密度增高、皮肤凹陷等异常现象。
然后,医生会进一步观察乳腺中是否有肿块、钙化等病变。
肿块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的灶块,而钙化则表现为白色的颗粒或团块。
这些病变的形态特征和位置都对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形态学特征,影像学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通过乳腺超声和乳腺磁共振的特殊技术,可以得知肿块的血供情况。
乳腺癌通常伴随着血供异常的改变,如血流速度增快、血管异常扩张等。
这些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提供给医生更直观的信息,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影像学诊断乳腺癌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
从影像学图片上来看,乳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存在可能误诊的情况。
而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然而,影像学诊断乳腺癌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组织较密的患者中,其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
乳腺超声虽然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对于乳腺深部和胸肌后侧的病变检测较为困难。
而乳腺磁共振则受制于成本和可行性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乳腺触诊成像影像诊断报告分级

V
高度怀疑为恶性(约95%以上为恶性)
三维图峰值高,多峰,峰顶钝,基底宽,动态活动度差,二维图颜色黑色
建议外科就诊
VI
已经进行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
\
建议外科就诊
三维图峰值低或较低,二维图颜色浅蓝色或黄色(多发)
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B
良性疾病可能(约2%恶性可能),增生结节或脂肪瘤等
三维图峰值一般或较高,二维图颜色橙色或红色
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或外科就诊
C
良性疾病可能(约2%恶性可能),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占位性病变
三维图峰值高,单峰,峰顶尖,基底一般或窄,动态活动度一般或好,二维图颜色黑色
建议外科就诊
IV
A
低度可疑恶性
三维图峰值较高,多峰,峰顶钝,基底一般或宽,动态活动度一般或好,二维图颜色红色
建议外科就诊,结果良性建议随访
B
中度可疑恶性
三维图峰值较高,多峰,峰顶分叶状,基底宽,动态活动度一般或差,二维图花生壳状,颜色红色
建议外科就诊
C
非典型恶性特征
三维图峰值高,单峰,峰顶钝,基底宽,动态活动度一般,二维图颜色黑色乳腺Biblioteka 诊成像影像诊断报告分级分级
解释
触诊成像影像特征
推荐处理
0
影像资料不全,需做进一步评估
\
建议结合临床触诊或其它影像检查
I
阴性,双乳(及腋下)未见异常
三维图及二维图未见异常
建议定期随访
II
考虑良性改变,比如生理期的乳腺增生或轻度增生
三维图峰值低,二维图颜色为浅蓝色
建议每年复查一次
III
A
良性疾病可能(约2%恶性可能),绝经后的乳腺增生,弥散性的乳腺增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乳腺正常影像解剖
乳腺解剖
大体解剖 (由深入浅)
胸壁主要肌肉 胸壁筋膜 腺体后脂肪 腺体 皮肤 Cooper’s悬韧带
乳腺X线片
低密度 (黑)
脂肪组织
高密度 (白)
钙化 硅胶 异物
中间密度
纤维腺体组 织
导管组织 血管 淋巴结
乳腺成分
脂肪成分为主 散在纤维腺体组织 不均匀致密 非常致密
多形态,异型的 :不规则,大小形态不一,通常直径小于0.5 mm,可呈散在分支状。
境界清楚,线状,分枝状:不规则,不连续,直径小于 0.5 mm ;乳腺癌钙化可充填导管腔。
多形性钙化
Pleomorphic Ca++
细线样、分支状钙化
Fine linear, branching Ca++
•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
83岁患者,临床可触及肿块
(三)乳腺CT检查
CT C-
CT C+
(四)乳腺MRI检查
MR C+
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 增强MRI敏感性>90% 检测到乳腺摄片未发现
的病变 适用于致密型乳腺 适用于隆乳术后检查
轴位与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可清晰显示病灶
弥散加权成像 (DWI)
(一)乳腺炎
见于哺乳期 乳腺密度增高 与炎性乳癌表现相似 可伴脓肿形态
有局灶性肿块,大多位于乳晕下 可呈毛刺状,与癌肿类似
疼痛,红斑、皮肤增厚,乳头回缩,腋下淋巴结肿大 抗生素治疗有效,若疗效不明显,可考虑穿刺
Mastitis
Abscess
(二)乳腺增生症
(三)囊肿
包括单纯性囊肿、乳汁潴留囊肿(积乳囊肿) 大多数境界清楚,年龄35-50岁多见 由于腺管阻塞,末端腺泡扩大 圆形或卵圆形,也可分叶状 轻度压迫可见变形 可见钙乳,蛋壳样钙化 薄分隔
弥漫性 diffused
恶性钙化大部分位于导管内,良性不位于导管内。 大约 1/3 显示钙化而临床未触及的肿块,影像上亦不伴
有相关肿块。 仅25-35% 钙化穿刺证实恶性。 可由于胶片因素主观上认为检测到钙化。 放大摄影对区别钙化有很大帮助。
形态 分布 大小 密度 与肿块关系
良性钙化 粗大
右乳纤维腺瘤
多发纤维腺瘤
右乳巨大纤维腺瘤伴间质粘液变性
Fibroadenoma
女,46岁,发现双乳肿物10月
女,48岁,发现双乳肿物30年
纤维腺瘤CT表现
圆形、光滑肿块或结节 CT值与正常腺体组织类似 钙化 中度强化,线型或平台型
(五)导管内乳头状瘤
输乳管良性肿瘤,无恶变倾向 包含乳头状瘤的导管通常扩张,多位于乳晕下主
结构扭曲
手术后疤痕
硬化性乳腺病
结构扭曲
浸润性导管癌
(四)其他征象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
乳头回缩
血供增多
腋下淋巴结肿大
Axillary adenopathy
腋下右乳导管内乳头状瘤
充 盈 缺 损
四、乳腺良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乳腺炎 乳腺增生症 乳腺囊肿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比较分散 较一致 较高
位于肿块内
恶性钙化 细小砂粒样
密集成簇 大小不等 密度浓淡不一 位于肿块内或肿块外
(三)结构扭曲
组织结构扭曲不伴有可分辨的肿块 表现
来自一个中心的放射状毛刺 实质边缘局性回缩或扭曲 悬韧带异常排列 鉴别诊断 恶性 与先前手术相关的脂肪坏死 放射状瘢痕 活检后改变
乳腺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李坚
一、乳腺影像检查技术
(一)乳腺X线检查技术
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 (钼靶、铑靶) 常规斜位、轴位; 侧位、小角度摄片 放大摄影
乳腺导管造影: 显示导管和小导管或异常情况
轴位:Craniocaudal (CC) 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 (MLO)
良性 纤维腺瘤、囊肿
卵圆形-圆形 低-中等密度
错构瘤、积乳囊肿
混杂密度
恶性 不规则 密度较高 边界不清 毛刺 分叶
(二)钙化
典型良性钙化
粗糙钙化:爆米花样钙化为纤维腺瘤 棒状钙化:导管扩张常见
良性钙化
Coarse Ca++ (popcorn)
Rod-like Ca++
左 乳 囊 肿
囊肿
乳腺单纯性囊肿
乳 腺 积 乳 囊 肿
(四)纤维腺瘤
最常见乳腺良性肿瘤,腺体及纤维两种成分为主 年龄从青春期至40多岁,30岁以下多见 大多数境界清楚,乳腺实性病灶,20%多发 对雌激素影响敏感:妊娠期可增大 境界清楚,卵圆形,常分叶,密度均匀, 有薄环、晕征,压迫周围组织 大、粗糙、爆米花样钙化 前后直径短于左右横径 青春期巨大纤维腺瘤,通常大于6cm
•高密度 high density 等密度 isodensity
•恶性
不确定
低密度low density 含脂肪密度 fat density
良性
良性
数目:单发或多发
部位:左侧或右侧 内上、外上、内下、 外下
四个象限 深度
前、中、后
乳晕下、中央、腋尾 大小:
当临床触诊肿块明显大于X线所显示的肿块时, 提示恶性。(临床测量包括瘤周浸润、纤维增生、 瘤周水肿及皮肤)
退化型乳腺
少量腺体型
乳腺血管钙化
腋下正常淋巴结
副乳
常见于腋窝
副乳
皮肤: 线状致密影
正常CT表现
皮下脂肪层: 脂肪密度影
腺体:
片状密度 增高影
正 常 乳 腺
MR
三、乳腺异常影像表现
肿块 mass 钙化 calcification 结构扭曲 局限性不对称致密 导管征 慧星尾征 晕圈征 局限性皮肤增厚、凹陷 乳头回缩 血供增多:血管增粗或异常血管 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腺导管改变
pleomorphic- granular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
线样分支状钙化
fine-linear,branch
钙化分布 成群,成簇 :多为乳腺癌 线样 节段 :按导管分布 局灶 弥漫,散在:良性病变如硬化性腺病
•簇状
分布 distribution 线状 linear
段样 segmental 区域性
前方(胸肌前方、腺体后方) 后方(胸肌后方)
纤维囊包绕着植入物 影像检查应注意有无植入物移位,
最好加摄90度侧位片。
硅胶隆乳术后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
丰乳术后
隆乳术后
(七)男性 乳腺发育
(二)乳腺B超检查
鉴别囊性或实性乳腺病变 显示导管病变优于X线 对致密型乳腺检查优于X线 显示微小钙化不如X线
良性
轮廓光滑、规则 圆形、卵圆形、椭圆形 薄“假包膜” 、 内部回声均匀 囊肿—无回声 无结构破坏
可疑恶性 不规则 低回声 毛刺征 声影 增强后/晕征 组织结构扭曲
粗糙钙化:爆米花样钙 化为纤维腺瘤
棒状钙化:导管 扩张常见
典型良性钙化
圆形钙化 :常为良性 中心透亮钙化 :边缘光滑,常见于坏死、纤维腺瘤和
导管碎屑钙化 蛋壳样边缘钙化 :多见于囊肿壁,其次脂肪坏死
中心透亮钙化
Lucent-centered Ca++
蛋壳样钙化
Eggshell Ca++
难以确定良恶性– 活检 高度恶性可能– 活检
密度或信号(相对于正常纤维腺体组织)) 高密度 等密度 低密度 (不含脂肪) 含脂肪
边缘 margin
•清晰 well-defined 欠清 ill-defined
•良性
恶性可能
模糊 obscured 浸润 inflitrated
恶性
恶性
星芒状 星形肿块----毛刺长度大于肿块直径
密度 density
(一)肿块
肿块
在两个体位上均可见到
致密影
潜在肿块仅能在一个体位上见到
形状
圆形 卵圆形 分叶状 不规则形
•圆形 round
形状 shape 卵圆形 oval
良性
良性
分叶 lobular
不规则形 irregular
恶性可能
恶性
边缘 境界清楚 模糊 多分叶 境界不清 毛刺
其他体位乳腺摄片
90度侧位
对仅在一个体位(CC或MLO)上显示的病灶定位 显示钙乳沉积
小角度摄片 局部点压迫、局部放大摄片
评估钙化 更好识别病灶,边缘更清晰 决定局限性致密影是否真实
乳腺钼靶检查最佳时间
最佳检查时间:月经期后5-7天,激素对乳腺 形态学的影像最小。
乳腺导管造影galactography
对恶性肿瘤特征较为敏感,恶性肿瘤细胞排列、 密度、细胞外间隙和细胞膜通透性均发生改变
对检测乳腺癌极有应用价值,应用年龄段广,包 括致密腺体的年轻人。
对比增强MRI
平扫 增强后
不同检查技术对乳腺癌检出率(敏感性)
X线乳腺摄影 超声检查 X线乳腺摄影+超声检查 MRI
67.8% 83% 91.5% 94.4%
要导管 乳头溢液溢血的最常见原因 (第2位是导管扩张) 通常X线乳腺摄片见不到,除非发生在扩张导管内 导管造影可确诊 囊肿内乳头状瘤:发生于孤立囊性扩张导管内,
以超声检查诊断最佳 乳头状瘤病:多发周围乳头状瘤,恶性倾向增加
(六)隆乳术后
硅胶、盐水植入物,单腔或双腔 硅胶密度更高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