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第六章维生素
食品营养学测试题(含答案)

食品营养学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96题,每题1分,共96分)1.蛋白质缺乏时下列哪个血清氨基酸含量下降?()A、亮氨酸B、丝氨酸C、天冬氨酸D、酪氨酸正确答案:D2.孕妇在孕早期叶酸摄入不足或缺乏,以生出()。
A、无脑儿B、兔唇儿C、神经管畸形儿D、脊柱裂儿第十二章营养与疾病正确答案:C3.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胎儿的()。
A、体重低B、智力低下C、神经管畸形D、骨骼畸形正确答案:C4.下列不属于引起肥胖的原因的是()。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因素C、糖尿病D、膳食因素正确答案:C5.人体的正氮平衡是指()A、摄入氮等于排出氮B、摄入氮大于排出氮C、摄入氮小于排出氮D、没有氮排出正确答案:A6.被称作核黄素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B12正确答案:B7.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是指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推荐供给量的()A、70%B、60%C、90%D、80%正确答案:C8.煮菜过程中最容易损失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维生素C、脂肪D、糖类正确答案:B9.C180是()A、单不饱和脂肪酸B、多不饱和脂肪酸C、饱和脂肪酸D、类脂正确答案:C10.肉类是属于()。
A、酸性食品B、碱性食品C、中性D、以上皆非正确答案:A11.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鱼、肉等)经烧烤、油炸后,可能产生()致癌物。
A、亚硝酸盐类B、杂环胺类C、黄曲霉毒素D、多环芳烃类正确答案:B12.下列部位不具有消化功能的是()。
A、大肠B、胃C、肝D、小肠正确答案:A13.夜盲症可能是由于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B1D、维生素B2正确答案:A14.维生素B1最主要的营养作用是()。
A、调节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B、促进生长发育C、影响DNA的合成D、有利于胃肠道正常蠕动正确答案:A15.奶酪中的蛋白质大部分为()A、乳清蛋白B、乳铁蛋白C、乳球蛋白D、酪蛋白正确答案:D16.以下属于贫铁食品的是()A、黑木耳B、牛奶C、猪肝D、猪血正确答案:B17.鸡蛋清中的营养素主要为()。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一、填空1.维生素D的缺乏症有1.佝偻病、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和骨质软化症2.必需脂肪酸最好的食物来源是海产品和植物油类3.除8种必需氨基酸外,还有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是婴幼儿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4.水溶性维生素包括5.奶和奶制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
6.人体热能需要的测定方法有计算法和测量法7.烟酸缺乏引起的“三D”症状包括皮炎、腹泻、痴呆。
8.与胎儿“神经管畸形”形成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叶酸。
9.硫胺素缺乏引起的脚气病主要有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急性暴发性脚气病三种类型。
10.人体的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三方面。
11.缺铁性贫血期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
12.铁损耗的三个阶段包括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13.蛋白质和能量同时严重缺乏的后果可产生干瘦型营养不良症。
14.亚油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15.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n-3系列n-6系列两类不饱和脂肪酸。
16.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程度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来全面评价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二、单选题1.血胆固醇升高时,血中(B )浓度增加。
A.HDLB.LDLC.糖蛋白D.球蛋白2.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A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B.酪氨酸C.精氨酸D.丝氨酸3.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D )A.氮平衡B.负氮平衡C.排出足够的尿素氮D.正氮平衡4.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B )A.体力活动耗能B.基础代谢C.非体力活动耗能D.食物热效应耗能。
5.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A )A.经常在户外晒太阳B.经常做理疗(热敷)C.多吃谷类食物D.多吃蔬菜、水果6.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C )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DD.维生素PP7.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 )A.脂溢性皮炎B.周围神经炎C.“三D”症状D.牙龈疼痛出血8.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D )A.棉籽糖B.果胶C.纤维素D.淀粉9.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B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食品营养学

实用文档食品营养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三章产能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2)脂肪(3) 蛋白质第四章非产能营养素(1) 维生素(2) 矿物质第五章烹饪与营养第六章膳食能量与能量支出第七章特定人群营养第八章膳食营养与骨健康第九章膳食营养与非传染性流行病第十章营养评价与监测第十一章健康促进与营养指导绪论一、基本概念1、营养(nutrition) :营养是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简单的说就是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一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目前已知的有40一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存在于各类食品种。
3.营养素的分类:从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5.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6.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⑴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⑵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重量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⑶、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节人体的消化系统1.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食品营养学--维生素教案

食品营养学--维生素教案食品营养学—维生素教案引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我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维生素是一类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身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食物来源。
定义和分类维生素是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无论是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是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维生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溶解性,维生素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群(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这些维生素在体内不易储存,因此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得。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这些维生素能够在脂肪中溶解,可以在体内储存一段时间,因此不需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
功能和作用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维生素及其作用:1. 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预防感冒,减轻疲劳等。
2. 维生素A:维生素A对视力保护至关重要,同时也对维持皮肤和黏膜的健康有帮助。
3. 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
4. 维生素E: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5. 维生素K:维生素K在血液凝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凝血功能的正常运作。
食物来源我们可以通过摄入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供给。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维生素食物来源:- 维生素C:橙子、柠檬、草莓、西红柿等。
- 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南瓜、红椒等。
- 维生素D:鱼肝油、蔬菜、瘦肉等。
- 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鳄梨等。
- 维生素K:葱、菠菜、西兰花、大白菜等。
总结维生素在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功能以及食物来源对我们选择合理的饮食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摄入多样化的食物,我们可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供给,保持健康的体魄。
食品营养学(南昌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食物可以定义为含有许多天然的化学成分以提供人类色、香、味和营养的可食物质。
A:错B:对答案:B2.营养素为机体提供能量、构建和维持体组织、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A:错B:对答案:B3.食品营养学是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
A:错B:对答案:B4.抗氧化物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素。
A:对B:错答案:B5.“好的营养”(good nutrition)是,吃正好数量的适宜食物,以使人体能有效地完成体力和脑力工作。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吸收是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A:错B:对答案:A2.胃的排空只受胃内食物量的影响A:错B:对答案:A3.胃液的成分包括盐酸(胃酸)、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胃脂肪酶(gastric lipase)、粘液(mucus)、碳酸氢盐和内因子等。
A:对B:错答案:A4.胃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
A:对B:错答案:B5.大肠没有吸收功能。
A:错B:对答案:A6.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A:对B:错答案:A7.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是()A:小肠B:胃C:口腔D:大肠答案:A8.下列属于消化液的是()A:胰液B:唾液C:胆汁D:小肠液答案:ABCD9.食物在小肠吸收方式不包括()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易化扩散D:胞吞答案:D10.小肠的运动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以下哪一种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A:白明胶B:麦胶蛋白C:酪蛋白D:玉米胶蛋白答案:C2.蛋白质具备以下哪些生理功能?A: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B:调节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C:合成生理物质D:增强免疫力答案:ABCD3.以下哪个氨基酸不是必需氨基酸A:赖氨酸B:甘氨酸C:异亮氨酸D:亮氨酸答案:B4.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越高,说明该食物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吗?A:错B:对答案:A5.从能量角度,蛋白质供给体内的热量占总热量的25~30%比较好。
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第六章习题

食品营养学第六章习题1、为什么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食物答:几乎所有的天然食物中都含有人体所需的一种以上的营养素,除去某些特别设计的食物(如婴儿奶粉、病人食用的无渣膳、宇航食品等)和母乳以外,没有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面到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
2、什么叫营养素密度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概念有什么意义答:营养素密度:食物中某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与其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的比值。
营养素生物利用率指的是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在人体代谢中被利用。
它是评价食物中营养素在膳食中意义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3、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量唯一标准吗答:不是。
评价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时,不能仅仅看其营养素的含量,要看其在体内可利用的数量,还要看其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是否含有天然抗营养成分和有毒物质等。
4、为什么说“五谷为养”,豆类在膳食中有什么意义答:谷类在我国居民的膳食中占重要地位,每日摄入量为250-500克,由于摄入量大被称为主食,提供50%-70%的能量,40%-60%的蛋白质,50%以上的维生素B1,在营养供应中占重要地位。
豆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豆类是一类高钾、高镁、低钠的成碱性的食品,有益于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5、为什么有营养学家说“大豆是中国人五千年文明的营养支柱”答:我国居民喜食的传统豆制品以豆腐为代表,不仅保存大豆的优点,同时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豆腐中钙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与动物性食品相当。
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高,与谷物配合食用可以达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大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脂,B族维生素,矿物质都很丰富。
6、生大豆加工成豆制品后,营养价值上有哪些变化答:大豆加工成豆制品时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优点,除去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而且更容易消化。
但是大豆的水溶性维生素在豆腐加工过程中有较大的损失,在发酵豆制品中,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B族维生素含量有所增加。
《食品营养学》选择题

绪论1、以下()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均衡营养观念。
A 五谷为助、五果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B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C 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畜为助、五菜为充D 五谷为益、五果为养、五畜为充、五菜为助2、葛洪《肘后方》提出“以海藻酒治疗甲状腺肿”,是因为海藻中()作用。
A 硒B 铁C 锌D 碘3、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以肝明目” ,是因为肝中()的作用。
A维生素B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K4、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为()。
A 3克B 6克C 9克D 12克5、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6、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食疗本草》C《饮膳正要》D《千金要方》第一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小肠 B .肝 C .胃 D.大肠2、胃液的pH值大概为()。
A.3-4 B .4-5 C .2-3 D.0.9-1.53、下列不属于小肠消化液的是()。
A.胰液 B .胆汁 C .胃酸 D.小肠液4、唾液对()具有简单的消化作用。
A.蛋白质 B .淀粉 C .矿物质 D.维生素5、胃酸是由()构成的。
A.硫酸 B .碳酸 C .盐酸 D.醋酸6、胃液对()具有简单的消化作用。
A.蛋白质 B .淀粉 C .脂肪 D.维生素7、肝脏主要是用来帮助()消化与吸收。
A.蛋白质 B .淀粉 C .脂肪 D.维生素8、大肠主要是吸收()。
A.蛋白质 B .淀粉 C .脂肪 D.水9、下列部位不具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 B .肝 C .胃 D.大肠10、氨基酸在小肠内的吸收属于()。
A.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易化扩散 D.渗透作用第二章蛋白质1、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 半胱氨酸B 酪氨酸C 精氨酸D 丝氨酸2、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食品营养学》微量营养素-维生素PPT课件

目录
• 维生素的概述 • 水溶性维生素 • 脂溶性维生素 • 维生素在食品中的来源与摄取 • 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
01
维生素的概述
维生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由人体自 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分类
维生素B12(钴胺素)
参与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细胞代谢,维 持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健康。缺乏会 导致贫血、神经系统病变等。
维生素C
• 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作用,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参与铁的吸收和利用。缺乏会导致坏血病、免疫力下降等。
其他水溶性维生素
01
02
03
泛酸(遍多酸)
参与能量代谢和脂肪合成, 维持皮肤和神经系统健康。 缺乏会导致皮炎、神经系 统病变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维生素D在维持血钙和磷水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 促进骨骼的矿化和维持骨骼健康。它还可以调节细胞生长 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阳光照射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 主要方式,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相对较少。缺乏维生素D 可能导致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以 及免疫功能低下、肌肉无力等症状。
维生素A也被称为视黄醇,是维持人体正常视觉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暗 适应能力。此外,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生殖功能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缺乏维 生素A可能导致夜盲症、干眼症、角膜溃疡、皮肤干燥、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维生素D
要点一
总结词
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血钙和磷水平,促进骨骼健康。
维生素与心血管健康
维生素B6、B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体吸收利用降低 如胆汁分泌受限以及膳食中脂
肪含量低,可引起维生素D吸收不足;维生素B12在小肠被吸收 时需要正常胃液的分泌;茶和咖啡中含有多羟基酚类物质,
可破坏硫胺素使其失去活性。
(3)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 如孕妇、乳母和老年人维
生素D的需要量高于常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维生
素B6的拮抗剂)可使维生素B6需要量的增加。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心 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
辣椒、菜花、番茄的 深色蔬菜、柑桔、柠 檬、猕猴桃等
啤酒酵母、瘦猪肉、 豆类等
B2(核黄素)
黄酶的辅酶,递氢作用
口角炎、唇炎、舌炎、眼部 症状、皮炎
动物肝脏、瘦肉、乳 类、蛋类、豆类、牡
B5 (PP、烟酸、尼克酸、抗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作
癞皮病:腹泻,皮炎,痴呆
14
第六章 维生素
• 2.生理功能 (1)辅酶功能 硫胺素形成的焦磷酸硫胺素(TPP)在体
内参与两个重要的反应:一是作为糖类代谢中氧化脱羧酶的 辅酶,参与三大营养素的分解代谢和产生能量;二是作为转 酮醇酶的辅酶参与转酮醇作用,直接影响体内核酸合成和脂 肪酸合成。
(2)非辅酶功能 焦磷酸硫胺素参与糖类的中间代谢和 能量代谢,若硫胺素不足,糖代谢受阻,丙酮酸在组织中积 累,会造成神经组织能源不足和脑功能下降。硫胺素还参与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代谢和合成,增强神经传导性,有利于 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分布很广,动物性食 品中一般较少。蔬菜中番茄、辣椒、豌豆苗、韭菜、花菜、 苦瓜等,以及水果类如柑桔、橙、鲜枣、山楂、猕猴桃、草 莓、番石榴等含量较高。维生素C在贮存、加工、烹调处理 中极易破坏。
12
第六章 维生素
• 二、维生素B1(硫胺素)
• 1.结构与理化性质 维生素B1是由一个嘧啶环
16
第六章 维生素
• 三、维生素B2(核黄素)
• 1.结构与理化性质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由核醇与6,7-二甲基异咯嗪缩
合而成。结构如图6-3所示。
图6-3 维生素B2的化学结构
17
第六章 维生素
维生素B2是橙黄色针状结晶,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性溶 液,在干燥状态、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对热及氧化稳定,但在 碱性环境中易于分解破坏。游离型核黄素对日光照射,特别 是紫外光照射高度敏感,在碱性溶液中可光解为光黄素而丧 失生物活性。牛奶中的核黄素40%~80%为游离型,当牛奶 暴露于强阳光下2h可损失50%以上的维生素B2,其破坏程度 还随温度和pH增高而增加。核黄素在食物中多与磷酸和蛋白 质以结合型的形式存在,在大多数食品加工条件下都很稳定, 对光也比较稳定。
21
第六章 维生素
• 2.生理功能 烟酸在体内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和DNA代谢,并可维
护皮肤、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烟酸作为葡萄糖 耐量因子的成分,具有增强胰岛素效能的作用。此外,烟酸 还可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蛋黄、酵母、肝5 脏及
绿叶蔬菜等
第六章 维生素
续表6-1
A(A 1、A2)( 抗 干 眼病维生素、抗干眼 病醇、视黄醇)
参与视紫红质合成, 促进上皮组织细胞 的生长与分化,提 高免疫力
儿童:暗适应能力下降、 干眼病 成人:夜盲症,干皮病
动物肝脏、鱼肝 油、胡萝卜等深 色菜类
D(D2 、D3)( 骨 化
10
第六章 维生素
(3)影响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 维生素C参与肝脏内胆固 醇的羟基化作用,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酸,减慢组织中胆固 醇的积累,从而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维生素C能将Fe3+还原为 Fe2+,促进铁的吸收,并促进运铁蛋白的铁转移到器官铁蛋 白中,利于铁在体内的贮存。维生素C能在胃中形成酸介质, 防止生成不溶性钙络合物,利于钙的吸收。
啤酒酵母、谷物、杂粮、豆类、硬果、肉类(特别是瘦 猪肉)、动物内脏及干酵母中含量丰富,蔬菜、水果含量不 高。硫胺素含量受到食物种类、加工储存等条件的影响。谷 类多含在胚芽和外皮部分,加工越精细,损失越多。硫胺素 是水溶性维生素,在食物的清洗、整理、烫漂和沥滤中均有 损失,谷类淘洗过度也会造成维生素B1的大量损失。
B12(钴胺素)
变位酶的辅酶,参与体 内一碳单位的代谢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外周神 经退化
动物内脏、肉类、鱼 类、蛋类
B3(泛酸、遍多酸) H(生物素)
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羧化酶和脱羧酶的成分
缺乏很少见:呕吐、疲乏、 过敏
缺乏很少见:,厌食、恶心
酵母、动物内脏、蛋 黄、瘦肉、花生、菜 花 肠道细菌合成;乳类、
3
第六章 维生素
• 二、维生素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D、E、K,溶于脂肪 及脂溶剂而不溶于水。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在酸败的脂 肪中易破坏。脂溶性维生素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吸收后 大部分积存在体内。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时可引起中毒, 摄入过少时,可缓慢地出现症状。
(2)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 PP等,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水溶性维生素经血液 吸收过量时,多余部分很快从尿中排出,体内仅有少量储存, 所以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无毒性,但极大量摄入时也可出现不 良反应。如摄入过少,可较快地出现缺乏症状。
食物摄入不足、酒精中毒、肠道功能不佳、吸收或利用 受到障碍时,可引起硫胺素缺乏症。
15
第六章 维生素
• 3.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成人每4.18MJ(1000kcal)能量需要硫胺素0.5mg。老人和
儿童每4.18MJ(1000kcal)能量需要硫胺素0.5~0.6mg。中国 营 养 学 会 2 0 0 0 年 推 荐 RNI 成 年 男 性 为 1 . 4 mg/d、 女 性 为 1.3mg/d。硫胺素的UL为50mg/d。
促进血液凝固
儿童:新生儿出血性疾 病 成人:凝血障碍
肠道细菌合成、 绿叶蔬菜,大豆、 动物肝脏、鱼类
6
第六章 维生素
• 三、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与预防
人体最易缺乏的主要有VA、VD、VB1、VB2、VB5及VC等。 (1)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食物供给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 以及食物在加工、存储过程中造成维生素的损失等原因都会 使维生素摄入量不足。
大家好
1
第六章 维生素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概述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类似物 食品加工中维生素损失的一般情况
2
第六章 维生素• 第一Fra bibliotek 概述• 一、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1) 维生素或其前体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 (2) 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而不能满 足机体需要,也不能充分储存于组织中,必须经常由食物 来供给。 (3) 在体内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4) 参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求量极少,通 常以μg或mg计,但是当膳食中缺乏维生素或吸收不良时 可产生特异的营养缺乏症。
水
癞皮病维生素)
用
蛎等 酵母、动物内脏、瘦 肉、豆类、花生及全
溶
谷等
性 维
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 辅酶的成分参与氨基转 移反应、脱羧反应
皮炎、精神状态异常
白色肉类(如鸡和鱼)、 动物肝脏、豆类、谷
生
物等
素
B11(叶酸)
参与体内一碳单位转移 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婴儿神 经管发育畸形
酵母、动物肝脏、绿 叶蔬菜、豆类等
调节钙、磷代谢
脂
醇、抗佝偻病维生素)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在皮肤经紫外线 照射合成、鱼肝
溶
油、强化奶
性
维
E(生育酚、生育维生 抗氧化、维护肌肉 婴儿:溶血性贫血儿童
植物油脂、麦胚、
生
素)
和心血管系统的正 成人:神经和肌肉组织 豆类、坚果类及
素
常功能提高机体免 功能异常
绿色植物等
疫力、预防衰老
K(凝血维生素)
9
第六章 维生素
• 2.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草酸,主要通过尿
液排出。长期服用维生素C过多,可能出现草酸尿,增加尿 路结石的危险。
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活羟化酶,促进组织中胶原物质的生物合成 能促 进细胞间质中的胶原蛋白合成,维护血管、肌肉、骨骼和牙 齿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愈合。 (2)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生命大分 子免受自由基侵害,维持细胞膜完整性。
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19
第六章 维生素
• 3.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维生素B2供给量与能量代谢成正比,维生素B2需要量还与
蛋白质摄入量有关。中国规定一般成人按0.5mg/1000kcal 供 给。中国居民膳食核黄素的RNI成年男性为1.4mg/d,成年女性 1.2mg/d。
维生素B2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动物性食品含量比植物性食 品含量高。维生素B2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酵母、动物内脏(肝、 肾、心等组织)、乳类、蛋类、豆类及发芽种子如豆芽及绿叶 蔬菜等。
7
第六章 维生素
•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 一、维生素C(抗坏血酸)
• 1.结构与理化性质 维生素C是一种含有六个碳原子的α-酮基内酯的酸性
多羟基化合物。它有防治坏血病的作用,因而得名抗坏血 酸。自然界中存在的抗坏血酸是L-型,维生素C在组织中 有两种形式,还原型抗坏血酸与脱氢型抗坏血酸。两种形 式可通过氧化还原互变,都具有生理活性。结构如图6-1 所示。
8
第六章 维生素
维生素C为白色晶体,极易溶 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明显的酸味及很强的 还原性,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 抗氧化剂。其水溶液性质极不稳 定,易发生氧化分解,在氧、光、 热、某些重金属离子(铜、铁 等)、氧化酶和碱性物质存在下 易被破坏,在酸性溶液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