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儿体质与疾病

合集下载

小儿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

小儿中医体质类型与疾病

剩疳证 , 也就 是脾 胃病造成 的营 养性 疾病 和与 脾相 关的气
血 、肝、肺疾病发病率高 ,而这些疾病如厌食、肥胖、易
感儿等等何尝不是对小儿中医体质营养保健认识不足 , 重
视不够 的结果 。我们认为做为 中医儿科 临床 医生 ,不能 不
研究儿童的体质和营养保健 ,所以多年来我们就小儿体 质 营养保健 方面进行 了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 , 将我们对 小 现 儿 中医体质分型 方法汇报如下 。
病强调缺什 么,补什 么 ,而 中医营养学是按 营养 品的性 味 归经和人的体质类型评定其营养价值 ,如对, J 营养不 良 J L , 性缺铁性 贫血 的治疗 ,西药用铁剂 ,而我们则根据辨证类 型 ,属脾虚 者用健脾法 ,血虚 者用补血 法 ,或用捏脊 法 ,
较亦 无显著性 差异 ( P>00 ) .5,但其 有简便 易于 推广 的特
养物质 , 但对脾 虚证 儿童容易引起食欲下降和腹泻等副作 用 ,故疗效不如健脾益 气组 ,但两组 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
>00 ) . 。捏脊 组治疗前后血红蛋 白有 所提高 ,与铁剂组比 5

点、辨证方法 ,防治结合为擅长 ,所 以中医儿科临床 医生 必须做到通 晓医疗保健营养 ,防治结合全能 。西 医营养学 是研究食品营养素质和量 以及 吸收代 谢 , 对营养缺 乏的疾
质、养育、调护、防治 、保健提高认识创新而 发展 的,对
盗汗 自汗 ,大便 1次/ ,成形不干燥 。饮食 ,食欲适度 , d 舌色 淡红 ,舌苔薄 白或 白,舌体正常 ,脉滑或和缓 。
滞热 型( 胃热) :面色 红润 ,舌色 红,苔 黄厚 或腻 ,脉
小儿体质 的认识从 “ 纯阳之体”到 “ 脾常 不足 ”进而 “ 脏 腑薄” 藩篱疏” 、“ 。从儿科 医祖钱 乙的 小 儿药证直诀 把“ 疳皆指脾 胃病 , 少津液之 所作也 ” ,万全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对小儿保育提 出 “ ) 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 、“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是与成人不同的,由于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小儿的身体机能和病理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发育快速:从出生到成年,身高和体重都有较大的增长,尤其是在婴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更是惊人。

2. 免疫力较弱: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3. 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小儿的心肺、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才能正常运作。

4. 代谢率高:小儿的代谢率较高,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否则容易营养不良。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类型多样:小儿的疾病类型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2. 病情变化快:小儿的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3. 难以判断病情:小儿对疾病的表现不同于成人,很多病症不易识别,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4. 治疗难度大:小儿的身体比较娇嫩,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方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以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疾病小儿顾名思义就是小孩子,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跟我们大人可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小儿生理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指柔嫩;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

肾气的生发是小儿生长发育、脏器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

《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的年龄不断增长。

肾气包括寓于肾中的元阴、元阳,禀赋于先天并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因而其自身就必须在小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得到充盛。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

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

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

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

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

中医儿科科普小常识

中医儿科科普小常识

中医儿科科普小常识
1. 儿童的体质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脏气清灵,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因此,儿童在调理身体时需要注意保护脾胃,饮食要适量、有规律,避免食用过多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儿童的情志特点:儿童的情志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容易波动。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避免给孩子过多的精神压力。

3. 儿童常见病症的防治:感冒、咳嗽、腹泻等是儿童常见的病症。

中医在防治这些病症时,注重调整儿童的整体体质,通过中药、推拿、艾灸等方法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4. 儿童的膳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是调养儿童身体的重要途径。

根据儿童的体质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益胃、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等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莲子、百合、山药等。

5. 儿童的起居调养: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这些中医儿科科普小常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身体特点和调养方法,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如果孩子有任何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中医儿科医生。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小儿是指年龄在出生后28天至12岁的儿童,其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对小儿的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一、生理特点1. 生长发育:小儿的生长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两年,身高和体重增长迅猛。

此时,小儿的骨骼和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对于营养的需求量较大。

2. 免疫系统:小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尚不完善。

他们的免疫力主要依赖于母体传递的免疫球蛋白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

因此,小儿易受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3. 代谢率:小儿的代谢率较高,能量消耗较大。

他们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相对成人来说更加活跃。

4. 器官功能:小儿的器官功能相对不完善,婴儿的肺部和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排尿困难等问题。

此外,小儿的消化系统也较为脆弱,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5. 神经系统: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大脑皮质的发育和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小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和情绪波动。

二、病理特点1. 先天性疾病:小儿由于胎儿期的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容易患上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中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问题。

此外,小儿肠套叠、胃肠炎等也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癫痫等。

5. 免疫系统疾病: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易受感染。

典型的免疫系统疾病有水痘、麻疹、流感等。

6. 心脏疾病:小儿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

总结起来,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系统不完善、代谢率高、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等方面。

中医儿科学 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 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中医儿科学中,小儿生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只有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发育迅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从出生到1岁时,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两倍以上。

这是因为小儿的代谢率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

2. 脏腑功能不完善:小儿的脏腑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特别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因此,小儿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呕吐、感冒等疾病。

3. 气血运行不畅:小儿的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这是因为小儿的气血运行还没有完全顺畅,需要通过中医调理来促进气血运行。

4. 抵抗力较弱:小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预防小儿疾病非常重要。

在中医儿科学中,针对小儿生理特点,中医医生通常采用温通、补益、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治疗小儿疾病。

例如,对于小儿腹泻,中医
医生通常会采用温中止泻的方法来治疗;对于小儿感冒,中医医生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

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中医儿科学的研究和治疗非常重要。

只有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儿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儿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儿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中医体质分类及其判定标准:
1.平和质:营养良好,体型匀称,肌肉结实,耐受寒热,手足温和,面色红润,睡眠好,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2.气虚质:性格内向,声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好,易出汗,易患感冒,病后恢复相对缓慢。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3.阴虚质:性格急躁易怒,体型偏瘦,怕热,喜凉,口渴,盗汗,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

4.阳虚质:性格沉静内向,肌肉一般松软,怕冷,可有自汗,喜温,手足不温,口唇淡白,面色恍白,嗜睡,大便澹薄,小便清长,夜尿次数多。

5.痰湿质:性格温和稳重,体型偏胖,多汗,身重,不喜动,喜油腻,口中粘腻,嗜睡,面色少华,大便正常或澹泻,小便不多。

除了以上分类外,还有特禀质等其他体质类型。

对于儿童的体质判定,需要结合其生理特点、平素喜好、体温调节、体态行为表现、口味爱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健康管理师。

中医儿科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的妙方

中医儿科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的妙方

中医儿科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的妙方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在儿科领域,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通过调理体质来预防疾病,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又具有强大的生长发育潜力。

同时,小儿的体质也会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体质呢?常见的小儿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

比如,平和质的孩子身体较为健康,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气虚质的孩子容易疲劳,出汗多,说话声音低弱;阳虚质的孩子怕冷,手脚凉,容易腹泻;阴虚质的孩子手脚心热,口干咽燥,睡眠不安;痰湿质的孩子形体肥胖,痰多,容易困倦;湿热质的孩子皮肤油腻,口臭,大便黏滞;血瘀质的孩子面色晦暗,舌下脉络瘀紫;气郁质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叹气;特禀质的孩子则多有过敏体质,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

了解了孩子的体质类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对于气虚质的孩子,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鸡肉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阳虚质的孩子,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等。

平时可以多晒太阳,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如按摩涌泉穴等。

阴虚质的孩子,饮食上应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熬夜。

痰湿质的孩子,要控制饮食,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加强运动,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湿热质的孩子,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

可以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薏米等。

保持皮肤清洁,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小儿体质与疾病
中医儿科通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疾
病观,中医认为儿科疾病具有两大特点:即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

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其生理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脾常不足,肝常不足,心火常盛,肺常不足,故疾病的产生除因外邪引发具备邪气本身的发病特点外,又因其脏腑的特点,易形成内外合邪,表现为表里同病的现象司空见惯。

其内因的产生具备到每位患儿,又能产生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表现特点,反过来,一些体质特点的儿童发病后又能影响疾病的转归,其作用往往是相互的,临证尤要善辨。

在临床上,一定要辨清小儿的体质特点,才不致判断有
误。

般来说,小儿呼吸道(关乎太阴经为主)、消化道(关
乎太阴,阳明为主)为常见病,其他如出血性疾病(关乎少阴,太阴为主)、水肿(关乎太阴,少阴为主)无前二者多见,这也是其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小儿的疾病同其他年龄段所发现的疾病一样具有随着体质变化而变化的,但其变化的速度和进度较为迅速(疾病随体质走),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儿体质要有一望一问便知的能力。

此非一日之功,但也不是不可以达到,只要临证中多观察也较易。

据《素问》记载五形之人即为最早的体质学说,
在儿科中也具指导意义。

王琦教授提出的九大体质学说很具体,但结合儿科,较显繁杂,下就儿科之常见易识体质作叙述。

、形成小儿体质的主要因素
①先天因素,毋泳臵疑,先天对儿童体质的初具及形成
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古云“人以禀赋言,则先天强厚者多母惊儿惊”,“儿之肥瘦大小妍媸皆肖父母”。

古人通过观察充分意识到父母因素对儿童的身体素质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

寿,先天薄弱者多天”。

母热儿热,母寒儿寒,母弱儿弱,
②后天因素:a、饮食营养,早在两千多年的古人就认识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荣为充,并认识到“食甜成疳,食饱伤气,食冷成积,食致损,食苦耗神,食咸闭气,食肥生痰,食辣伤肺”;五味和食物的组成均可影响体质。

在实际中,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的不同,或多或少地有不同的偏差,从而影响人体体质。

现阶段,物质十分丰富,又加之家长对儿童的溺爱或放纵,常见牛奶不离口,晕菜不离桌,及辛辣炒煿之包装零食大量无节制的食用,进而形成的体质特点和易患疾病很多。

b 、生活起居和调护。

宋代医家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中之养子十决“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勿令勿见非常之物,脾胃要湿,勿轻服粉米砂”等,在现代仍有实用价值。

现代社会的生活快节奏
及医学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很多初为人之父母(或爷爷奶奶
们)常常违背自然规律育儿,这也是间接地影响着小儿体质阴阳失衡的一种体现。

药物是调整阴阳失衡的物质。

但现代小儿初起发病多求助于西医,而西医往往流水线样地千遍律治疗疾病。

经常使用霸药,如盲目输液和激素和强力抗生素的滥用。

强行性压制正气、妥协邪气(或有时也祛除邪气,在祛邪时对正气的伤害比之中药要快,要严重得多),对小儿体质的干扰非常大和新的体质形成时常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为医生临床辨识小儿体质掩盖了很多线索。

古之医家“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培养之得失,故饮食之宣调,而药物尤当慎也”。

据一些报道,我国儿童体质的下降,与西药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不无关系!
的形成和变化。

c、疾病和药物。

从一定意义上说,疾病是、小儿体质分型:一)均衡质(阴阳相对均衡):若小儿先天
胎禀充足,
后天调护得当,体内各部阴阳相对均衡发展,生机旺盛,长势正常,为健康体质类型。

日常特征:小儿各部发育按期增长,皮肤柔嫩,毛发润
泽,目中黑睛圆大灵活而有光泽,呼吸平顺调畅,饮食按期增加,睡眠安静,二便调畅,男孩阴囊紧致、颜色沉着,舌质正红,苔薄白或白润,姿态活泼,哭声洪亮,语声清晰,智力发育正常,热情开朗。

少病,若病多见外感病证(风热证型或表寒郁热轻型)
般病情多轻,少合并症,即便全身症状明显,若治之得当,恢复较易。

(二)不均衡质(阴阳相对不均衡):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肺脾质:多由后天调护失宜及疾病与药物等因素影
响所致。

根据本型的日常特征再分为阳多阴少型(I型)和阴多阳少型(n型)。

I型日常特征:小儿形体正常或偏瘦,生长发育情况
般或稍差(体重多不达标)。

唇红,不喜食,或挑食,或偏嗜辛辣香燥炙煿厚味之品,大便多干结,睡眠多燥扰不宁,
脾气急躁,好动多汗(小有劳身即热或目合则汗而剂颈、胸、腰而还、但头汗出、显出汗部位之影),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或虽有苔但腻而乏津。

易发乳蛾(扁桃体炎)、咳嗽、厌食、口疮、虫证、皮肤疾患等病证。

多见热型、阴虚型、阴虚挟湿热型、风热证中至重型或表寒郁热中至重型等。

II型日常特征:小儿形体及生长发育一般情况尚可,或
有偏胖,或体质稍差,面色黄滞或偏黄少华,汗多,动则尤甚。

饮食尚可或稍差,或虽纳食较多且大便不实或先硬后溏,幼小儿常可闻及喉中有痰鸣,舌质偏淡,苔白或腻。

易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咳、积滞、泄泻、阳水肿等病
证,多见痰湿型、湿热型、气阳不足挟湿型、较易夹风热及风寒型进而形成表里同病等。

②、脾肾质: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所致。

多见于初生体重偏低及后天为人工喂养的小儿。

根据本型的日常特征,可分为I型(阳多阴少型)和n型(阴多阳少型)。

I型日常特征:小儿多形体瘦小或偏瘦,身高体重均不达标,面红唇红,食少便结,喜动易怒,精神亢奋,睡卧多汗,易惊燥扰,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或有苔但腻而乏津。

易患感冒高热、乳蛾高热、高热惊厥、咳嗽、哮喘、多动、厌食、盗汗、疳积、皮肤疾患、口腔疾患等病证,常见热盛型、湿热型、阴虚型、阴虚挟湿热型、风热证中至重型或表寒郁热中至重型易夹风热及风寒型进而形成表里同病等。

n型日常特征:小儿生长发育情况较差或异常,身高体
重均不达标(普遍可呈异常身高、体重情况),纳少或无明显异常,大
便多溏或不成形,神情多呆滞,少动少语,哭声语声沉弱,男孩常见阴囊驰纵不收,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腻。

易患感冒、哮喘、泄泻、阴水肿及生长发育障碍的有关病证,如五迟、五软、解颅等。

多见气虚型、阳虚型、气阳不足挟湿热型、湿盛型、易夹风寒进而形成表里同病等,病情多缠绵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