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浅谈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浅谈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浅谈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发表时间:2018-06-25T16:49:01.3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王庆飞[导读] 摘要: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洗选中心 830001)摘要: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对维修费用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设备维修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事后维修时期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一般适用范围有:①故障停机后再修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②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③一些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设备维修需要由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维修和管理的专门人员。(2)预防维修时期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一种以备维修制度。其主要特征如下:①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以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②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运动状态、件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③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

2.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增加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以下几点:(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企业内部管理,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为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直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气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4)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3.机电设备的分类管理设备的分类管理法是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将有限的维修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确定重点设备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3.1.划分依据:(1)对生产的影响:①是否属关键工序的单一设备,②是否属影响生产面大的设备,③是否属高负荷的专用生产设备。(2)对主要设备质量的影响:①进行精加工的,②质量控制点、关键工序不可替代的设备,③由于设备原因而使工序能力不足的设备。

(3)对产品成本的影响:①设备购置价值高、运行成本高,致使产品成本高的设备,②消耗功能大的设备,③故障停机经济损失大的设备。

(4)对安全的影响:①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将会危及工厂安全和引起人身伤亡的设备,②对环境保护及作业人员会产生严重危害的设备。

(5)对维修的影响:①设备复杂程度高的设备,②维修备件难以供应的设备,③易出故障的设备。

3.2.评定方法:(1)经验判定法这种方法是由设备管理维修部门根据日常维修积累的经验,初步选出一些发生故障后对均衡生产、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影响大的设备,包括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多数精、大、稀、关设备,经征询生产车间、工艺部门的意见后,制定出重点设备清单,报分管设备的厂长(或总工程师)审定,在实施重点管理的工作中,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与补充。(2)分项评分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