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2011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和详细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语文2012-2017语文双项细目表

古诗文 阅读
文学类 文本阅读 第 11 题
(2) (3) (4) (1)
中 中 √ √ 难 中 易 √ √ √ √ 难 中 中 中 中
实用类 文本阅读 第 12 题
(2用
14 15 16 17 18
写作
2013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双向细目表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问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 填空题
目 内 分 值 容
能力层级 知识内容 识 理 记 解 分 析 综 合 √ √ √ √ √ √ √ √ √ √ √ √ √ √ 表 达 应 用 鉴 赏 评 价
、
难 探 度 究 要 求 易 易 中 中 中 中 中 难 难 中 中 难 中 √ 中
论述类 文本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
3 3 3 3 3 3 10 5 6 6 5 6 6 8 5 6 6 8 3 3 3 5 6 60
文中概念的理解 重要句子的分析 作者观点的分析 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断句 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文言句子的翻译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默写 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 和概括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近义词语辨析 病句辨析 衔接连贯 表达准确、连贯 图文转换 材料作文 √ √ √ √
论述类 文本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
3 3 3 3 3 3 10 5 6 6 5 6 6 6 5 6 6 6 3 3 3 5 6 60
文中概念的理解 重要句子的分析 作者观点的分析 文言断句 古文化知识的理解 文章内容的分析 文言句子的翻译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诗文默写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 品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 欣赏作品的形象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近义词语辨析 病句辨析 衔接连贯 表达准确、连贯 图文转换 材料作文 √ √ √ √
2011—2016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双向细目表

2
3
*
2
3
*
2
3
*
2
3
*
2
3
*
2
3
对文章作者观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
3
3
*
3
3
*
3
3
*
3
3
*
3
3
*
3
3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
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
113
6
分析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
*111Biblioteka 5*111
5
*
111
5
*
111
5
*
111
5
*
111
5
分析鉴赏文中情节、人物形象
2011—2016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1双向细目表
(按照2017年新题型顺序)
年份
考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考点
题号
分值
考点
题号
分值
考点
题号
分值
考点
题号
分值
考点
题号
分值
考点
题号
分值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句的含义
*
1
3
*
1
3
*
1
3
*
1
3
*
1
3
*
1
3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要点
6
评价文本的观点,社会价值及影响
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及其他

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及其他泉州市教科所纪荣海一、双向细目表的定义双向细目表是命题过程中所应用的一种表格工具。
一般包括两个维度:内容维度,要求列出考试内容细目;认知能力层次维度,要求列出认知能力层次细目,并确定每一细目应占的比重。
更细致的双向细目表还包括难度和题型。
编制双向细目表的目的是为了恰当地把内容范围和目标层次的考核要求较好地结合起来,是考试中命题规范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中国考试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附: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例1:反映考试内容与测量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例2:反映考试内容与测量目标、题型、难度关系的双向细目表二、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意义1.有利于在命题前全面把握测量目标。
2.有利于在命题前明确考试内容。
3.有利于提高命题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4.有利于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三、编制双向细目表的依据1.《课程标准》培养目标。
2.《考试大纲》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
3.教材。
4.学生。
四、编制双向细目表的步骤1.列出考试测量的行为目标。
(表格最终呈现的是测量目标)2.列出具体的考试内容。
(表格最终呈现的不一定是具体内容)3.确定每一考试内容与测量行为目标的对应关系。
4.编制以考试内容和测量目标为两维的表格。
5.确定题量(赋分)和题型,预估难度值。
五、双向细目表的编制(一)考试类型1.标准参照考试、常模参照考试。
2.阶段性考试、终结性考试。
附: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的比较(二)单元考试例1:必修1第1单元——中国现代诗歌说明:全卷20题左右。
例2:必修1第1单元——中国现代诗歌说明:全卷20题左右。
例3:必修1第2单元——古代叙事散文说明:全卷20题左右。
例4:必修1第2单元——古代叙事散文说明:全卷20题左右。
(三)模块考试例1:泉州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年第一学段水平测试语文必修模块1双向细目表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
高三语文双向细目表

1
字音多音字形声字
把字放到一定的语境中与词义联系起来。
2
字形⑴同音音近字⑵同音义近字⑶音形都近字⑷形近字
⑴从理解词义入手⑵利用对应关系掌握⑶通过组词辨别。注意互用字。
3
近义词的辨析
(实词或虚词)(3分题)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选择。1、实词:⑴注意感情、态度、语体色彩;⑵注意理性意义(词义的侧重点,轻与重、范围的不同);⑶语法功能(词性不同,搭配习惯差别);2、虚词关联词:⑴语法功能和特定意思;⑵结构关系和成对成套的特点。
⑴主题的社会意义;⑵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怀古伤已)。
三、鉴赏步骤:⑴诵读(了解大意)。⑵解题(知人论世,了解背景)。⑶释句解词(找意象)。⑷入境(品情思)。⑸会意(令会主旨)。⑹评价(评定优劣高下)。
⑵答题要领:①明大意(知人明事);②通词句(结合语境);③能辨析(五W、人物之间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多少原因)
⑶分析答题过程:篇——句——词——篇
15
文言句子的翻译(8分题)。
标准是“信、达、雅”,重点是“信达”。“6+1”:替(古今异义)、扩(一词多义)、留(人、物、地、官名词)、增(省略句)减(语气助词)、移(倒装句)+猜
9
10
⑶解题方法①以文解文(即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语句的意义进行分析,联系上下文把握理解语句的意义)。②科技文:抓主旨,抓信息,利用选顶,排除干扰,对照原文做出选择。③社科类文:抓观点,材料和思想。
11
12
13
14
文言文阅读(12分)
对实词、虚词的理解。
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考纲》规定的18个之中选择)。
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do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江苏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答案:A解析:B、胜券在握,C相形见绌,D励精图治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答案:A解析:B应为“重要的是包含了对人……”;C“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句式杂糅;D“其它学校领导”有歧义。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高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究
系数
43
文言断句
√
0.7
古诗文阅读 5
3
文化知识
√
0.5
6
3
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
√
0.5
全国三(丙)卷语文双向细目表
4
5 古诗文阅读
6
考查内容
能力层级
期望
识 记
理解
分析表达鉴赏 综合应用评价
探 究
难度 系数
3 文言文理解断句
√
0.7
3 识记古代文化知识
√
0.6
3
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要点,
√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 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 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 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 【解析】
•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 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 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 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 就足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组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能力考查标准
难度
选择题
1
3
汉字字音辨析
识记A
中
选择题
2
3
成语辨析
表达应用D
易
选择题
3
3
病句辨析
表达应用D
中
选择题
4
3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衔接)
表达应用D
中
选择题
5
3
社会科学类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B
中
选择题
6
3
社会科学类短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7
3
社会科学类短文阅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8
3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
理解B
易
选择题
9
3
文言文阅读(内容信息筛选)
分析综合C
中
选择题
10
3
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C
难
问答题
11
10
文言文翻译
理解B
难
问答题
中
鉴赏评价E
中
问答题
17
8
现代文阅读(欣赏作品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评价E
难
问答题
18
5
语言运用(词语的辨析及使用含近义词的辨析)
表示应用D
中
问答题
19
4
语言运用(关联词的使用,填空形式)
表示应用D
中
问答题
20
6
语言运用(仿写句式)
表示应用D
难
作文题
21
60
作文(阅读材料作文)
表示应用D
12
8
诗词鉴赏(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E
难
问答题
13
5
名句填空
识记A
中
问答题
14
4
现代文阅读(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及其作用)
理解B
易
问答题
15
4
现代文阅读(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鉴赏评价E
中
问答题
16
6
现代文阅读(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