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多路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多路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多路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作者:李海娜陈雪梅来源:《物联网技术》2016年第10期摘要:火灾及时预警一直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课题之一,各种火灾报警装置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本设计以LM041L为显示器,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MQ-2气体式烟雾传感器及DS18B20温度传感器为探测核心制作的多路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可实现报警限值的任意设置,多处检测数据的实时更新显示,火灾声光报警及报警点指示等功能。

该系统是一种结构较简单、造价成本低、性能稳定的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

关键词:火灾报警;AT89C52;LM041L;烟雾传感器;DS18B20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0-00-030 引言火灾是一种发生概率最高的灾害,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剥夺人的生命。

而现代社会房间密封性越来越好,各种用电设备或燃气设备使用的越来越多,这使得火灾发生的频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4]。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各式火灾预警或报警装置层出不穷,本文以技术难度不高、造价成本低、系统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为宗旨,设计了一套多路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

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该火灾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A/D数据转换器、核心控制器、显示器及报警电路等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警火灾的发生,环境探测使用两种元件进行,一是使用DS15B20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二是使用MQ-2型烟雾传感器对常见的多种可燃气体或烟雾进行探测,把气体浓度大小转换为电压,经A/D转换送入单片机。

采集的数据通过LM041L实时显示,AT89C52是核心控制器,主要起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桥梁作用。

当温度或烟雾浓度超过设定值时,AT89C52也会控制报警电路发出声光报警。

2 系统各模块设计2.1 电源模块设计电源模块主要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集成稳压电路等组成。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有以下功能与特点:1)安全可靠:安全性由三方面构成:a.S QL数据库是大型的、多用户的数据库,它的安全性高;b.系统对用户实现分级授权管理功能;c.防火墙功能及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防备系统受到人为的恶意攻击。

2)完善的系统日志:系统日志记录了进入系统,离开系统,收费,设置硬件,改变运行参数操作等及操作者,操作时间,凡是改变数据库的操作都被记录下来;3)抄表速度快:抄表快、数据准确,抄表时PC机只读采集器的数据,保证了传输的准确性;4)广播对时功能:该功能可使系统中的所有电能表的时间基准与PC机保持一致。

只要保证在对时时刻,PC机的时间是正确的;5)自动抄表功能:按照设置的抄表开始时间和抄表间隔,到预定的抄表时刻,系统便会依次拨号去抄采集器或电表内的数据;6)设备管理功能:如告警:开箱告警、停电告警、逆相告警、超温告警、过载告警、倾斜或移动报警等;控制:对欠费用户进行拉闸等;7)用户界面清晰美观,操作简单,具有完善的在线帮助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负荷曲线,作平衡分析,具有与银行,客服中心的联网功能。

4 结论远程无线自动抄表系统利用GPRS通信技术,实现了多表数据抄收的功能,解决了实时性、抄收成本及通信距离等间题,本系统已运用于现场。

参考文献[1]蒋俊峰.自动抄表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3,(10)[2]胡大可等.基于单片机8051的嵌入式开发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任哲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 C/OS-II和Linux[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沈文等.AVR单片机C语言开发应用实例---TCP/IP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美)R.J.(Bud)B at es著,朱洪波[等]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5~130.[6]范成军,杨德芳,吴杰,董兴欣.基于GPRS的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2005,(6):21~23.[7]吕捷.GP RS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32~151.[8]OLI VER T.W.YU.End to E nd Adap tive QoS Provis i on i ng overGPRS W i rel essM ob il e N et w ork.M ob il e Net w ork s&App lications,2003,(3):75~78.[9]马彪,杨建华,刘文琦.基于GPRS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05,(11):84~86.作者简介:苏培力,男,河北省栾城县供电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与控制。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学习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班级:姓名:同组人:成绩:指导教师:基于DHT11的火灾信号放大及报警电路设计与实验目录一、专题设计任务书........................................................... .. (2)二、学习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 (3)三、主要学习容 (3)3.1 设计目的 (3)3.2 设计思路 (3)3.3 设计流程图 (4)3.4 火灾报警电路原理及电路分部分析 (4)3.5电路整体分析 (8)四、学习体会及遇到的主要问题 (11)3.1、遇到的问题 (11)3.2、心得体会 (11)五、主要参考文献 (12)一、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放性专题设计任务书(1)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签名):学生(学号):二、学习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1.计算机2.Multisim软件3.Windows7环境三、主要学习容3.1 设计目的随着当代社会家庭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家庭一旦失火,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造成很大的人身以及财产的损失。

所以设计火灾报警器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器件。

3.2 设计思路DHT11介绍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

从此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总线空闲状态为高电平,主机把总线拉低等待DHT11响应,主机把总线拉低必须大于18毫秒,保证DHT11能检测到起始信号。

DHT11接收到主机的开始信号后,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然后发送80us低电平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结束后,延时等待20-40us后, 读取DHT11的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后,可以切换到输入模式,或者输出高电平均可, 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

基于多种传感器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多种传感器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基于多种传感器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引言】在家庭住宅、宾馆酒楼、影剧院、歌舞文化娱乐场所、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办公室等室内的火灾中,化纤地毯、塑料装饰品、壁纸、地板革、地面胶合材料、油漆家具等现代化可燃材料燃烧时,常常伴有有毒有害气体和浓烟灰尘,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从近期国内外发生的火灾事故来看,大多是中毒窒息、互相踩挤造成了重大伤亡。

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火灾时,当人们看到有红、绿、蓝、黑、褐色浓烟充满室内时,就说明是有毒烟气,而且还能闻到酸、苦、辣、大蒜等刺激气味。

常见的毒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氧化氢等。

这些气体伴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内脏,轻者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呼吸困难;重者昏迷不醒,甚至中毒死亡。

针对火的烟雾,温度,热辐射的特性。

我的火警监测系统设计采用烟敏,热敏,光敏三种传感器集成于一体的火灾报警系统全方位监测火情,给人员带来最准确的信息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摘要】烟雾探测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感检测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传感器【器件说明】报警探测所用到的传感器分别为烟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作为系统的自动开关,安置的位置与环境不同。

烟敏传感器,用MOS场效应管实现。

在MOSFET的栅极上附上一层聚合物薄膜,当在P型衬底与栅电极之间加上直流脉冲时,注入的正电荷渐渐扩展到聚合物薄膜上,同时在沟道上渐渐感应出负电荷。

当这种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时,源与漏之间被导通。

在发生火灾时,由于温度升高、烟雾或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触及器件都会使电荷扩展速度提高,所以这种MOSFET可用于火灾报警。

如图,正常时QM-N5阻值为20兆欧,当有明火引起冒烟时,组织迅速下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称PIR)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这个方案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类项目了如指掌。

下面,我就以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呈现这个方案。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减少火灾事故,我们公司决定研发一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火灾消防报警系统。

二、系统设计目标1.实现火情的实时监测和报警。

2.提高火灾防控效率,降低火灾事故发生概率。

3.为消防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火情信息。

4.方便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三、系统架构1.传感器模块:采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火情。

2.数据传输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服务器。

3.服务器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火情,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4.报警模块:通过短信、电话、APP等多种方式,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5.用户模块:用户通过手机APP查看火情,操作报警系统。

四、系统功能设计1.火情监测:实时监测烟雾、温度、火焰等火情参数,确保火情的及时发现。

2.报警推送:当火情超过阈值时,立即触发报警,通过多种方式通知用户。

3.火情历史记录:记录火情历史数据,方便用户查询和消防部门调查。

4.系统自检:定期对系统进行自检,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用户管理: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火情,设置报警阈值,操作报警系统。

五、系统特点1.高精度:采用多种传感器,确保火情的准确监测。

2.快速响应:火情发生时,立即触发报警,缩短救援时间。

3.灵活扩展:系统可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传感器数量,适应不同场景。

4.易于操作: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火情,操作报警系统,无需专业知识。

5.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加密通信,确保数据安全。

六、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收集用户意见,确定项目方向。

2.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完成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设计。

火灾智能报警系统的设计

火灾智能报警系统的设计

火灾智能报警系统的设计
火灾智能报警系统是基于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控制系统的
一种技术,用于检测,识别和报告火灾。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火灾智
能报警系统的设计:
1. 火灾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包括吸气式感烟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

2. 控制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分析数据,调用声音和
光信号,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灭火系统和紧急事故设备。

3. 声光警报器:当探测到火灾时,控制器将触发声光警报器,通知人们有火灾发生。

4. 备用电源:用于保持报警系统在停电时的持续运行。

5. 灭火系统:用于灭火,例如喷水灭火、气体灭火等。

6. 监控中心: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设备,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声光警报器等。

7. 消防门和防烟窗:用于封锁火源,避免火势扩散。

8. 紧急出口标识和疏散路线:用于指示紧急出口和疏散路线,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9. 呼叫安保人员按钮:在检测到火灾后,人员可以按下按钮
通知安保人员,同时系统可以向安保管理中心自动发出通知。

需要根据实际的场景和需求,进行系统的定制化设计,确保最
大限度保证人员的安全。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基于多传感器的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D esign of in tellitive f ire a larm ba sed on m ulti2sen sor
ZHANG Hong2lan, L IYang
( Guangdong 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 ina)
Ab s tra c t: Sm o ke se n so r, tem p re tu re se n so r a nd flam e se n so r a re com b ine d a s a w ho le to de te c t the co nd itio n. The da ta , a cqu ire d by the m u lti2se n so r, is p ro ce s se d a nd a na lyse d by the ne u ra l ne two rk. It is p ro ve d tha t th is in te llitive fire a la rm ca n ide n tify fire com p a re tive w e ll a nd tru ly. It ha s re la tive ly h igh ra te o f true a la rm a nd low ra te o f fa lse a la r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3. [ 3 ] 任哲等. 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 μC /OS - II和 L inux [M ]. 北
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06. [ 4 ] 沈文等. AVR单片机 C语言开发应用实例 - - - TCP / IP篇
[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5. [ 5 ] (美 ) R. J. (Bud) Bates著 ,朱洪波 [等 ]译. 通用分组无线业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火灾报警器设计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火灾报警器设计

在容器内的相对两壁安置工作电极和
参比电极,其内充满电解质溶液构成
一个密封结构,再在作用电极和对比 电极之问加以恒定电位差而构成恒压
电路。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界面保持
一定电位进行电解,通过改变其设定 电位,有选择的使气体进行氧化或还
原,从而能定量检测出各种气体。
火焰探测部分

火灾预警的数据融合方法
并可以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联动逻辑关系 , 根据火灾发生情况 ,
由报警控制器启动灭火装置, 实现自动灭火。
这己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火灾报警技术的要求。所
以,研究新型的火灾探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可以大大地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性 , 有效地提高火 灾监测的灵敏度, 从而实现火灾的早期预警。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就是综合利用多传感器信息,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 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 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 合、支配和使用, 通过它们之间的协调和性能互补的优势, 克服单 个传感器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 提高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能 , 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与估计 , 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三种层次结构 , 即数据层、特征层、决 策层融合。 一般选择的多个传感器是异质的 , 数据只能在特征层或者决 策层融合。 由于被测对象多为具有不同特征的非电量 , 首先将它们通过 传感器转换成为电信号 , 经过 A/D 转换将现场参数变为可由 微处理器处理的数字量。 数字化后的电信号经过预处理 , 以滤除数据采集过程中现场 环境下的干扰和噪声 , 经处理后的目标信号作特征提取 , 根 据所提取的特征信号, 进行数据融合, 最终输出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附5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附6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编写顺序1)设计任务书2)开题报告3)指导教师审阅情况4)评阅人评阅意见5)分组(公开)答辩评议意见6)中文摘要7)英文摘要8)目录9)前言(绪论)10)正文(视情况分几章编写)11)总结(结论)12)参考文献13)资料翻译14)致谢论文撰写要求论文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部分等,请勿缺项(可参见本刊首页下载区“范文”)。

1.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非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中间一般不用逗号、顿号,末尾不能有句号。

2.作者署名: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分隔。

作者两个及以上作者如属于不同单位,用上角标1、2、3…表示。

3.作者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

如两个及以上单位,按作者排序进行单位排序,并用1、2、3…与作者上角标一一对应。

4.中文摘要:(1)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字数200~300字;慎用长句,只分1个自然段落。

(2)写作时,应简写目的和采用的具体方法,详写所得到的结果、结论和创新之处,而不能空泛而谈,不能简单重复引言和结论的内容。

(3)编写时用第三人称,不要出现“我们”、“笔者”、“本文”等主语;(4)不列举例证和研究过程,不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不作自我评价;(5)摘要中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5.关键词:3~8个能反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词与词之间用“;”分隔。

6.中图分类号:可到本刊首页“作者区”下载查询。

论文若有两种分类号,请用“;”将其隔开。

7.文献标识码: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8.论文首页地脚处应标注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名称与编号及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9.正文:须求实创新,论点新颖、明确,论据充分、可靠,语言通顺,文字精炼,切忌空谈、抄袭。

文内标题:要简洁、明确,层次不宜过多。

层次序号:(1) 一般不超过3级;前言或引言不列入层次序号内。

(2)1 一级标题1.1 二级标题1.1.1 三级标题(3)层次标题末无标点符号,标题文字与编号后空一格,一般不超过15个字。

列项序号说明:如一二三级标题下还有两个层次的,第一层次用半括号如“1)”,第二层次用全括号如“(1)”;仅一个层次的,层次号用全括号如“(1)”;不要采用:一、(一)、一)。

10.前言或引言部分:不写“引言”标题;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11.文中正、斜体、黑体字符的用法:(1)斜体:变量的符号、一般函数符号或参数等用斜体,如x、y,函数g(x)、f(y),参数a、b、c;由变量转化来的下标也用斜体。

(2)正体:下标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各种量的单位,如m(米),s (秒),Pa(帕)等;固定意义的函数符号,如sin、tanh、arccot、exp、lg、ln、e(自然对数的底)等;运算符号,如lim、div、grad、d(微分号)、△ (有限增量符号)、和i(虚数)等;有特定意义的缩写字,如max、def、Re、Im、const、π等都用正体。

(3)黑体:矩阵、矢量、张量名称用黑体表示。

12.插图要求:(1)一般不超过10幅;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并应与正文文字叙述一一对应;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图题居中置于图下方;图中的名称术语、数值应与正文中所使用的相一致。

(2)横标目与纵标目,通常由量和单位符号组成,采用“量/单位”的形式,量符号同单位符号之间用斜分数线“/”相隔,如: v/m·s-1(速度/米·秒-1),t/s(时间/秒),p/MPa(压力/兆帕),ρ/kg·m-3(密度/千克·米-3)等;标目中的量符号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横标目通常放在横标值的下方,居中于坐标轴;纵标目通常放在纵标值的左侧,文字方向逆时针转90℃。

示例(请点击)(3)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

坐标刻度要等间距,分度值宜为整数。

(4)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整,注明方向。

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或“分数”。

13.表格(指量表):应采用三线表。

“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数据表底线;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表题居中置于表上方;表中数字采用小数点对齐方式;表身内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标目)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等类似字样,应重复写出或采用共用栏的方式处理;表身中无数字的栏内,应区别对待,表中“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示例:表×我国速冻蔬菜产量年份产量/t 增长率/% 备注1991 92439.6 811992 9717.9 951993 16024.3 6514.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并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正文相应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将其作为上角标,格式为[1,2],[1-5],[1-6,9]等;如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且页码不同,请标明页码数(如[1]88);中外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国外作者姓名全大写,名字部分应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姓的全部字母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参考文献数量不得少于8篇,其中,期刊数量不得少于6篇;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

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叫“,等”或与之相应的词。

各类参考文献范例如下:(1)[期刊]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O3 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例:[1]KANAMORI H.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Science,1998,279(5359):2063-2064.(2)[专著]主要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2]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图书馆目录[M].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1-48.(3)[译著]主要作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3]GUINIER A.X射线晶体学[M].施士元,译.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48-154.(4)[论文集]主要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4]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5)[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例:[5]党建武.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6:20-25.(6)[科技报告]主要作者.题名,报告代码及编号[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页码.例:[6]朱家荷,韩调.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R].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1989:34.(7)[古籍]作者.篇名,书名[M].版本. 公元年历(出版朝代年号):起止页码.(8)[报纸]作者名.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维[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有出版年的文献可不选此项),引用日期(加方括号),电子文献的网址.例:[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pub/wml.txt/9808102.html.例:[9]万锦堃.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0)[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民[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例:[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11)[技术标准]起草人.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年份.例:[11]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注:(1)以上各类文献的项目要完整,各项的顺序, 和标点都要和上述各类一致;(2)网页文献、尚未公开, 发表的论文、预印本等,一律不列入正式文献;(3)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参考工具K,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OL。

15.注释是对原文的附带说明或发挥论证,在正文中用数字加圆圈按先后次序上标标注(如①、②),注释内容放在正文末尾,参考文献之前,以①②……符号排序列出。

16.英文部分:(1)英文信息部分要与中文相互对应。

(2)英文题名首词和题名中其它实词的第一字母应大写(在列参考文献时亦应如此),其余字母小写;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分姓、名两部分,姓在前,名在后,均不缩写,姓和名两者之间以空格分开,姓与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二字名的第二个字与第三个字不留空格。

例:Li Huadong(李华东)或 Ouyang Qinghua(欧阳清华)作者单位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加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