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__起源于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周朝时期:五谷、五菜、五果、六禽、六畜齐备;
2 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开始涌现:五味出现。 3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3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选料上,严格按时令和卫生要求等选择原料; 切配上,刀工日益精湛,注意分档取料和按需 切割;配菜日趋合理,注意按季节和原料的性 2
味配搭; 3
在加热、调味上,烹饪方法有所增加,油熟法、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 • • • • • • • 淳熬:肉酱油烧稻米饭; 淳母:肉酱油烧黄米饭; 炮豚:煨烤炸炖乳猪; 炮:煨烤炸炖母羔; 捣珍:烧牛、羊、鹿里脊; 渍:酒糟牛羊肉; 熬:类似五香牛肉干; 肝网油:网油包烤猪肝。
2 3 4
2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饮食市场雏形出现
5
商朝:都邑市场上开始出现饮食店铺,出 售酒肉饭食。
3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营养科学
技艺精湛
品种丰富 历史悠久 习俗多彩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划分饮食历史的三种主要方法: 一是以生产力水平和烹饪技艺水平为标志; 二是以历史朝代;
三是以饮食发展的进程。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
1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3
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
食物原料的初步加工。 烹煮等烹饪法的出现。
盐是百 味之王 哟!
调味方法的产生。
“五味调羹”
“羹”,即菜汤,传说最早的羹是黄帝首创的”太羹“, 是一种不备五味的浓肉汤。而“五味调羹” ,则是彭祖发 明的。史书上说,彭祖本姓钱,名铿。当年尧帝患了严重的 厌食症,满朝文武一筹莫展。彭祖毛遂自荐,便以酱、醋、 肉酱、盐和梅子等五味调雉羹,尔后献给了尧。尧尝上一口 就胃口大开,食后身心大悦,厌食之症离奇痊愈,尧认为他 既然能将诸调料巧妙的运用在一起,一定也善于组合协调部 民事务,于是封他与彭城,即今日的徐州一带。所以后人称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历史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历史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饮食文化就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饮食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全国广泛流传的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一、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饮食文化的雏形。

从商周时期开始,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到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其他文化所借鉴的范例。

从唐代起,中国自带饮食文化就随着中国人的传播和实践而渐渐流传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成为了全球美食文化的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的食材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以及各种各样的烹调方法,一直被誉为“不学饮食,不足以谈人文”,现在在世界各地,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了一份热门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有着很大的关系。

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

例如,春节期间吃汤圆则有着象征“团圆”的寓意,疏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秋节期间则常常会赏月吃月饼。

以中秋节为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月饼。

作为中秋节的重要食品之一,月饼具有着丰富的含义。

月饼的包裹体现了团圆之意,俗语“团圆是完整的月亮,被裹在圆圆的月饼里面”。

从一个方面转述了人们团圆重要性的价值观念,同时它和传统中华儒家文化中的孝、和、美、良等观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饮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发展紧紧相扣,更是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国饮食文化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与之对应的意识形态、文化艺术、历史人文等多种元素。

这是中国文化内在的一个特点,它不仅仅是饮食,也是一种模式、一种姿态,用饮食来传达一种显而易见的中国价值观念:内心和谐、仪式感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饮食文化的存在,为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视角。

四、饮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ppt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ppt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业的蓬勃发 展,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 深入,西餐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同 时中餐也在西方受到广泛欢迎。
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方式与趋势
融合方式
中西方饮食文化融合的方式包括食材的互用、烹饪技术的交流、餐饮理念的相互借鉴等 。
趋势预测
未来中西方饮食文化将继续深入融合,双方将更加注重食材的多样性和烹饪的健康性, 同时将探索更多创新的融合方式。
餐盘与餐纸
中餐通常使用圆盘,西餐 则使用方盘,且西餐习惯 用餐纸覆盖桌面。
酒杯与水杯
中餐中酒杯和水杯的使用 有严格的区分,而西餐中 则通常使用相同的杯子。
就餐规矩的差异
座位安排
中餐中,长辈和尊贵的客 人通常坐在主位,而西餐 中则根据主人和客人的意 愿自由安排座位。
食物取食
中餐中,食物通常由服务 员或主人分发到每位客人 面前,而西餐中则由客人 自行取食。
05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饮食目的的差异
西方饮食注重实用性
西方饮食文化中,食物被视为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手段,强调的是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热量。
中国饮食追求美味与享受
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和美感的表现。食物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的呈 现方式被高度重视。
饮食审美的差异
西方饮食审美标准为“科学”
中方食材处理
中式食材的处理方式较为复杂,多以 切丝、切丁、切片等方式处理。在烹 饪过程中,中方厨师通常会根据不同 的食材和烹饪方法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焯水、炖煮、蒸煮等。
03 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
烹饪工具的差异
西方烹饪工具
烤箱、炸锅、煮锅、蒸锅等。
中式烹饪工具
炒锅、蒸笼、炖锅、压力锅等。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饮食习俗到现代的餐饮业繁荣,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融入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饮食习俗、烹饪技艺、餐饮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沿革:1.1 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先民的采集和狩猎时期。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粮食,饮食文化逐渐形成。

1.2 宫廷饮食的繁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尤其是明清两代,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

宫廷菜肴丰富多样,注重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

1.3 饮食文化的革新: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受到了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

二、饮食习俗:2.1 节日饮食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有独特的饮食习俗。

比如春节时吃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中秋节时吃月饼,寓意团圆和美好。

2.2 地域特色饮食: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如川菜以麻辣闻名,粤菜注重原汁原味,鲁菜以炖煮为主。

2.3 饮食禁忌和习俗: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些饮食禁忌和习俗,如不吃熊掌、不吃鲨鱼等。

同时,还有一些饮食习俗,如用筷子夹菜要注意不要直接对准别人等。

三、烹饪技艺:3.1 火候掌握:中国烹饪注重火候的掌握,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火候处理,如煎、炒、炸、烤等。

3.2 刀工技巧:中国烹饪讲究刀工的精湛技艺,刀法分为剁、切、切丝、切片等,不同的刀法能使食材的口感和外观得到最佳呈现。

3.3 调味独特:中国烹饪注重调味的独特性,以酱油、醋、料酒、味精等调味品为基础,搭配各种香料和调料,使菜肴口感丰富多样。

四、餐饮业发展:4.1 餐饮业的兴起:中国餐饮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4.2 外来餐饮文化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餐饮业吸收了外来餐饮文化的精髓,如西餐、日韩料理等,形成了多元化的餐饮文化。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华名称亭趣,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而古老的发展历程。

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第一,神话朝代时期。

开始于西周朝代,直到西汉朝代结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阶段,当时古代人们烹饪和饮用的是车轮形饼、面块、豆类、坚果、谷物、蔬菜和肉类食物等,饮用的是酒类和牛奶等,常有蒸、煮、焙、烤、焗等多种烹饪方式。

第二,三国两晋时期。

出现了酱料、调味料等技术手段,把烹饪技术从粗糙到精湛,各种醋汁、椒味、蒜香和油腻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永定汁”,烹饪的菜肴更加美味,比如醋汁肉、干烧鱼、葱爆羊肉等。

第三,隋唐时期。

当时由于宗教原因,禁止了肉类食物的食用,导致以前中国饮食基本上只有谷物类,渐渐地多了豆制品等蛋白质更丰富的食物,此外,面点也出现了,尤其是馒头,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比如香饽饽、包子、馄饨等。

第四,五代时期。

那时,烹饪技术进一步发展,香味十足的菜肴出现了,很多技术手段如蒸、炒、烤、腌、熟等都相继出现,也开始出现了火锅、锅贴等菜肴,并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的佳肴。

第五,宋元明清时期。

当时饮食文化的重要发展,最显著的改变就是甜食的出现,开始了以糖代盐的时代,不仅有糖汁、糖果,而且有曲奇、冰糕、蛋糕等等,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代表着这个时期的人们喜欢吃甜食的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神话朝代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隋唐时期、五代时期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当中不仅有各种烹饪技术,也有各种调味料,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保存了传统,也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革,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饮食的起源、烹饪技艺、饮食习惯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的起源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摄取食物,满足肉食和素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系。

饮食的起源与气候、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北方人主要以小麦为主食,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食。

这种地域性的饮食习惯,使中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地域多样性的特点。

二、烹饪技艺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非常讲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四大菜系——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口味特点。

其中,川菜擅长辣味,粤菜注重原汁原味,湘菜以麻辣而闻名,鲁菜则以糖醋口味为主。

这些菜系的发展,离不开古代厨师们对烹饪技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比如,中国古代的烹饪技艺以炒、煮、炸、烧等方式为主,烹饪温度、火力的掌握精准,让食材的味道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腌制、熏制、蒸制等独特的烹饪技艺,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三、饮食习惯的演变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饮食是社交的重要方式,宴席上的饭菜种类繁多,五味俱全,寓意着吉祥和福气。

古代的皇宫宴会更是十分讲究,每道菜品都讲究色、香、味、形的搭配和协调。

而在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中,主要以主食和配菜为主。

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配菜以肉类、蔬菜、豆腐为主,营养搭配合理。

另外,古代的饮食习惯还受到了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比如,佛教对饮食有特殊要求,讲究素食和清真饮食,追求清静和清洁。

道教则强调草木为本,注重饮食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宗教信仰上的要求,促使中国人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

四、饮食文化的价值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

中国饮食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饮食的起源和发展
• 最初,直接放在火上进行烧、烤、烘、熏,称 “火烹法”;利用传热原理“包烹法”,“石烹 法”。用火熟食造成了多种原始烹饪措施旳产生, 同步对增进人类烹饪、饮食具有划时代意义旳陶器 旳诞生,为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奔腾打下了物质 基础。
• 二、中国饮食旳起源与萌芽
•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始于约公元前6023年,延
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等。 • 3、以饮食发展旳进程来分: • 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
华时期等。
• 第一节:中国饮食旳萌芽时期
• 一、人类饮食旳起源
• 1、生食时期
• 猿猴习惯于在树上居住,以杂食为生,既吃植物,也吃某 些动物。早期旳人类继承了这些习性,采集植物旳果实、 嫩叶、根茎,捕获鸟兽虫鱼作食物,过着原始、生吞活剥 旳饮食生活。
• 第五章:中国筵宴文化
• 第一节:中国筵宴旳历史与名品 • 筵宴旳起源与发展; • 种类与名品
第二节:中国筵宴旳艺术与技术 • 筵宴旳有关环节与主要特征; • 艺术风格及实现措施
•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 • 第一节:中国茶旳历史与名品 • 茶旳起源、发展、种类与名品 • 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 • 饮茶措施、茶具、茶馆风情
1991年。
绪论
•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提升身体素质旳首要物 质基础和社会发展旳前提。人类早期,人与其他动物一样, 饮与食只是它们旳天然本能。但当人类开始用火熟食、进 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用陶器开始真正烹饪旳时候,人类饮 食品成为本身智慧和技艺旳发明,人类旳饮食便与动物有 了真正旳区别,具有了文化属性。人类饮食旳历史成为了 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求得本身生存和发 展旳历史,逐渐形成了人类旳饮食文化。
二、用火熟食时期
1、用火熟食时期旳概貌 火在地球上出现旳时间比人类早,但人类开始懂 得用火以及来制熟食物却经历了漫长旳岁月。

中国饮食文化介绍

中国饮食文化介绍

中国饮食文化介绍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饮食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农商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系。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养生功能,追求五味调和的饮食平衡。

并且,中国饮食文化还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饮食禁忌和习俗。

其次,中国饮食习惯多样且讲究,各地有着不同的饮食特点。

中国饮食有“色香味俱全”的要求,追求在色、香、味、形上均有卓越水平。

中国人崇尚自然、健康、节制的饮食观念,注重谷类主食的摄取,坚持食物的季节性和新鲜度,提倡荤素搭配。

而在餐桌礼仪方面,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追求团结和谐的用餐氛围,尊重老人、敬酒酒席等礼仪也彰显了尊长和友善之风。

然后,中国有着众多的主要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传承。

其中四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湘菜和鲁菜。

川菜以麻辣著称,取材广泛、烹饪技巧多样,其中代表性菜品有麻婆豆腐、水煮鱼等。

粤菜以烹饪技巧精湛和保持食材原味而闻名,代表菜品有著名的广东烧鹅、白切鸡等。

湘菜多以鲜辣为特点,选材严谨,对调味品较为讲究,代表菜品有香辣蟹、樟茶鸭等。

鲁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偏于重口味,讲究色香味形具全面的表现,以鱼、虾、螃蟹为主要食材,代表菜品有红烧带鱼、糖醋里脊等。

最后,中国的饮食节庆也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的饮食习俗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备办丰盛的年夜饭,吃“团圆饭”,象征着家人团聚、祈求来年幸福。

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人们在此时与亲友分享美食、赏月共度佳节。

另外,端午节和重阳节也都有特定的饮食习俗,如吃粽子、菊花酒等。

这些节庆饮食习俗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特色和习俗。

其传统饮食传承力强,注重饮食平衡和养生,对餐桌礼仪也有一套完善的要求。

众多的主要菜系和丰富多彩的饮食节庆使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学习和引进西方先 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但随后战争开始。
新中国成立——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富国强 民。
2021/4/13
谢绝拷贝
24
二、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特点
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逐步趋于现代化
能源:煤、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汽油、柴油 、太阳能、沼气等。 烹饪设备:电能炊餐具广泛应用。 生产方式:烹饪机械替代厨师的手工操作、食品工业逐渐 兴起。
元明清的商业
全国的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海运和漕运的沟通,纸 币交钞的发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有米市、铁市、马牛市 、骆驼市、珠子市等等,商人很多,徽商最多、最为知名。
2021/4/13
谢绝拷贝
20
二、中国饮食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
餐饮器具精美绝伦
中国瓷器的繁荣鼎盛时期,景德镇瓷器最有名;金属餐饮器 具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很大提高。
谢绝拷贝
12
第三节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2021/4/13
谢绝拷贝
13
一、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
秦汉至唐宋的建立与更替
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汉朝(繁荣)→西晋→江 南出现东晋,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北方有五胡十六国,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史 称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
2021/4/13
谢绝拷贝
10
二、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时期的特点
炊餐具种类多样
青铜炊餐具种类繁多,其他质地的炊餐具层出不穷。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并迅速增加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涌现优质原料和系列调料。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表现在选料、切配、加热、调味、造型、装盘等方面。
2021/4/13
谢绝拷贝
2021/4/13
谢绝拷贝
3
用火熟食的意义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使身体素质和智力得到更迅速的提高 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火烹法、包烹法 、石烹法(如石上燔谷)。
2021/4/13
谢绝拷贝
4
二、中国饮食的起源与萌芽
中国饮食萌芽的产生条件
2021/4/13
谢绝拷贝
6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2021/4/13
谢绝拷贝
7
一、中国饮食初步形成时期的历史背景
夏商周的建立与更替
夏朝(第一个奴隶社会王朝)→商朝(当时世界上强盛而文明 的大国)→周朝(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 史上的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饮食品分类细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
饮食市场雏形出现
饮食著作开始问世
涉及烹饪技术的著述:《吕氏春秋》的《本味篇》。 涉及饮食养生的著述:《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 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 综合性的著述:儒家的十三经;“三礼”——《周礼》、《 仪礼》、《礼记》。
2021/4/13
表现为:专业化饮食行的增多、综合性饮食店的完善
饮食著述完整系统
元末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明 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2021/4/13
谢绝拷贝
22
第五节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
2021/4/13
谢绝拷贝
23
一、中国饮食繁荣创新时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西方文化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2021/4/13
谢绝拷贝
2
一、人类饮食的起源
生食时期
中国的先民——有巢氏之民:茹毛饮血 《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 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用火熟食时期
自然火的利用与保存阶段——“烹” 的起源 人工取火阶段(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熟食的保障
2021/4/13
谢绝拷贝
25
优质食物原料快速增加
表现在:新型优质原料的引进与开发、珍稀原料的种植与养 殖、传统优质原料的品种增多
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广泛交流 菜点更富有营养和个性
主要表现:文化性、新奇性、精细性、乡土性、生态性。
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饮食著述全面深入
2021/4/13
谢绝拷贝
26
谢绝拷贝
18
一、中国饮食成熟定型时期的历史背景
元明清的建立与更替
元朝蒙古帝国(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强大的封建帝国)
元明清的农业
各朝都重视农业,开垦耕地,提高产量,引进高产作物。
2021/4/13
谢绝拷贝
19
元明清的手工业
出现磨坊、油坊、酒坊、瓷器坊、糖坊等手工业作坊。北京 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福建的茶、四川和贵州的酒 都举世公认。
食物原料十分广博
表现在新原料的开发和引进,已有原料的巧妙利用。
烹饪工艺拥有较完善的体系
主要表现为烹饪方法:直接用火熟食、利用介质传热(水、 油、物)、通过化学反应制熟食物
2021/4/13
谢绝拷贝
21
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
主要体现在南、北地方风味流派,出现了川、鲁、粤、苏四 大菜系
饮食市场持续兴盛
秦汉至唐宋的农业
铁农具、牛耕等新技术;水车、筒车灌溉;
2021/4/13
谢绝拷贝
14
秦汉至唐宋的手工业
手工业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在:铁器的冶炼与铸造、漆器和 瓷器的制作、盐和酒生产。
秦汉至唐宋的商业
对外贸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农村出现定期集市;城 市贸易突破了坊(住宅区)与市、昼与夜的界限,市场十分 活跃。
2021/4/13
谢绝拷贝
15
二、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
能源与炊餐具出现新突破
能源:煤;合成炭(类似于蜂窝煤) 炊餐具:铁制炊具;漆器、瓷器等餐具。
食物原料来源更加丰富
培育和创制新的食物原料:出现豆腐、温室栽培蔬菜、张 骞出使西域后引进的新食物原料。
2021/4/13
谢绝拷贝
16
烹饪工艺不断发展创新
炉、案分工和红案、白案分工使烹饪技艺不断创新
特色菜点大量涌现
食品雕刻、组合拼盘、象形菜点
饮食市场逐渐兴盛
经营档次齐全、网点星罗棋布、少数民族酒肆、昼夜经营、 服务周到、分工精细。
饮食著作迅速增多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021/4/13
谢绝拷贝
17
第四节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2021/4/13
食物原料来源相对稳定
• 新石器时代,有了种植谷物和养殖禽畜的技 术。
陶器的产生与使用
• 陶器的出现便有了盛具、饮食器具、炊具。
2021/4/13
谢绝拷贝
5
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基本齐备
• 鼎、陶鬲、陶甑(笼屉)、陶甗(蒸锅)
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 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
• 食物原料的初步加工——石磨盘、石刀、俎案 • 蒸煮等烹饪方法的出现 • 调味方法的产生——夙沙氏煮海为盐(“调”的起源)
夏商周的农业
统治者为巩固和加强统治而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进而使畜牧业 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2021/4/13
谢绝拷贝
8
夏商周的手工业
青铜器的的冶炼和铸造。青铜主要是铜与锡的合金,具有硬 度高、经久耐用的特点。
夏商周的商业
以物易物;玉、贝作为货币;出现官商和私商。
2021/4/13
谢绝拷贝
9
农业和畜牧业的逐渐发达、兴旺,为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食物原料,手工业和商业的日趋兴盛、繁荣, 为人们提高烹饪技艺、产生饮食市场等创造了条件 ,尤其是青铜器的出现及其在烹饪饮食中的使用, 在中国饮食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象征着 中国饮馔器具进入金属时代,也促进了中国烹饪技 术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中国饮食进入初步形成时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