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业务分析管理论文
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课题名称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年*月**日学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内金融体制的改革,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改制并成功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之后,积极进行战略转型,收入结构逐步优化,营业净收入稳步上升。
但由于国内金融环境的某些限制,以及其自身经营环境的局限性导致了建设银行广西分行理财业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财业务组织架构前台分割,缺乏整合;“封闭式”理财模式使得理财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不一致:理财产品的风险梯度不完整、品牌认知度较低等。
本文主要就建设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为实例,分析其面临的行业竞争、所依托的组织架构、产品和服务、采取的模式以及建立的流程等,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财业务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个人理财;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组织架构;客户关系学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ABSTRACT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the reform of domestic financial system, which provides vast demand market for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China Construction Bank has gone public firstly in all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Then the bank has been implementing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ptimizing structure of earnings .so net earnings of the bank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But, because of some restrictions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limitations of bank’s operating environment, some problems still can be found in financial services of Guangxi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Such as separateness of financial services architecture, inconsistency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Closed" financial model , incompleteness of risk grads of financial products, lower brand awareness etc.Taking the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of Guangxi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industry competition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modes and established process etc. We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 then present an solution based on situations above-mentioned and features of financial services.KEY WORDS:personal finance; Guangxi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organization; customer relationship学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目录引言 (1)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2)(一)个人理财定义 (2)(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和类型 (2)二、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 (3)(一)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3)(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意义 (3)1.个人财富增长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4)2.利率、CPI不稳定增加居民个人资产管理必要性 (5)(三)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势分析 (6)1.良好的政策环境 (6)2.较高的公司化治理水平 (7)3.高品质的理财硬件建设 (7)4.庞大的网点分销渠道 (8)(四)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劣势分析 (8)1.同业竞争激烈 (8)2.组织结构不合理 (9)3.经营模式封闭 (9)4.目标市场定位门槛高,缺乏细分 (10)5.产品体系需完善 (11)6.品牌建设缺乏归属感 (12)三、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3)(一)再造业务组织架构 (13)(二)业务模式向‘开放式’转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14)(三)实行差异化策略 (15)1.服务差异化 (15)2.品牌差异化 (16)(四)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16)1.加大科技投入构建新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16)2.建立一支高素质客户经理队伍 (16)结束语 (18)致谢 (19)学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参考文献 (20)学士学位论文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引言个人理财进入我们的生活不久,但已成为百姓生活的热点话题。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指导教师:职称: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年月日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银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进入行业调整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有待转型,而交易银行具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收益稳定、触角延伸范围广等优点,符合轻型银行的运营特点,能够使得商业银行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带来稳定的存款,是重要的存款、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且交易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触角还可从企业自身扩展至该企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闭环全链条结算和融资服务,有利于扩展客户基础,积极发展交易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优化发展模式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交易银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交易银行在我国仍位于起步时期是的当前关于交易银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可以丰富交易银行业务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交易银行的概念、特点、国外实践、发展意义以及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基于SWOT法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再次,本文以中信银行为例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理念与实践;最后据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交易银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交易银行;商业银行;中信银行With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deepening of financial reform, the banking industry will enter a stage of high risk and low return,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be transformed. Transaction banking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risk, light capital, stable income, high customer loyalty, etc., so fit in with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bank. Transaction banking brings commercial banks a stable deposit with relatively little cost , and drives large financial resources with less capital investment, so transaction bank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pital consump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avings, income and profit. And transaction banking makes the service tentacles of commercial banks extend from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 to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 to provide one-stop closed loop chain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servic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customer bas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ction banking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research on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are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transaction banking, so this paper can enric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ransaction banking.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ummary to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eign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transaction banking,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 secondl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hina's bank transaction development; thirdly, based on the case of CITIC Industrial Ba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ction bank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abo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Key Words:Transaction Banking; Commercial Bank; CITIC Bank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内容 (1)1.3研究方法 (1)2交易银行的基础理论及发展现状 (2)2.1交易银行的概念 (2)2.2交易银行的特征 (2)2.3交易银行的国际实践 (2)2.4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 (3)2.5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3)3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3)3.1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strength) (4)3.2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劣势(weakness) (4)3.3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5)3.4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挑战(threat) (5)4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案例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6)4.1中信银行简介 (6)4.2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6)4.3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4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建议 (9)5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建议 (9)5.1构建高效运作的组织构架,明晰业务部门职能定位 (10)5.2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强大的IT支持系统 (10)5.3建立专业的交易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10)参考文献 (10)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银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进入行业调整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有待转型,而交易银行具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收益稳定、触角延伸范围广等优点,符合轻型银行的运营特点,能够使得商业银行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带来稳定的存款,是重要的存款、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且交易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触角还可从企业自身扩展至该企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闭环全链条结算和融资服务,有利于扩展客户基础,积极发展交易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优化发展模式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交易银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交易银行在我国仍位于起步时期是的当前关于交易银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可以丰富交易银行业务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发展战略】平安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安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姓名:石莉姝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庄新田20050201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里程及市场现状图2.3国内各个保险类别在整个保险市场上的所占比例Fig.2.3theeomparisonofthelocalinsurancecategoryoccupyinthewholeinsurancemarket从图2.3中可以看出,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还只是一种刚刚起步阶段。
但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启动银行保险业务的条件。
主要表现为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多具有购买保险的财力。
预估未来三至五年沿海城市的年工资会达25,000元(接近当年欧洲启动银行保险的收入水平)。
另外,经保险公司多年的推广,居民已具备风险意识,并向保险公司投保各种保险商品。
1996年,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开始关注银行保险业务,先后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建立了银保合作关系;1999年4月份成立了寿险代理部,专门负责银行保险业务,同时推出银行保险的第一代产品,“平安于禧红两全保险”:2000年平安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年保费达7个亿;2001年4月成立了银行保险事业部,当年保费收入就达27个亿,并进入高速成长期;2002年,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00多个亿;目前,公司在全国有35个机构,在165个城市开办了银行保险业务,签有银行网点17540个,从事银行保险业务的专管员已近千人。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里程及市场现状图2.42001年各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的市场占有率Fig.24themarketshareofthebancassurancebusinessofeveryinsurancecompanyin2001从图2.4中可以看出,平安作为银行保险业务的先驱者,在市场上居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但正因为平安银行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其未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纷纷抢占这块伸手可及的“大蛋糕”,有些新公司更是把银行保险业务作为业务增长的突破口。
保险论文(9篇)

保险论文(9篇)保险论文第1篇1、信用保险下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2、互联网金融时代吉林省保险业发展探析3、互联网保险使消费金融更透明4、基于溢出指数下的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研究5、依托精准扶贫建立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互动机制的对策6、保险公司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市场环境分析--以湖南省为例7、我国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结构研究8、基于碳排放约束的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分析9、我国城镇家庭资产对其消费行为影响的经验研究10、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规制探究11、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12、保险产业政府规制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13、金融资本化与资本金融化亟需遏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产融关系理论的思考14、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变与保险公司成本效率--基于中国财险市场的经验数据15、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16、银行代理保险销售风险的法律规制研究17、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瓶颈分析18、保险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19、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赔偿模式选择20、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的存款保险制度研究21、普惠金融时代的互联网保险走势22、国外科技金融风险救助法律经验及借鉴23、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下重庆农产品保险发展现状分析24、金融精准扶贫对策研究25、普惠金融体系下的互联网保险创新26、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形势、挑战及策略27、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保险企业经营的影响28、国际大型保险金融集团前瞻演变及启示--基于AIG的分析研究29、浅谈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30、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安全网31、基于国外经验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32、我国农业保险立法模式重构困境及其突破路径33、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互联网保险营商自由34、关于商业银行进驻保险业务的思考35、供给侧结构性改变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视角36、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基础、过程与逻辑37、中国家庭商业人身保险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研究38、保险业会计处理之革新39、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40、试析交叉性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与对策41、基于国际视角的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探究42、企业社保经办部门如何针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进行风险控制4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金融结构优化研究44、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比较分析45、存款保险制度下大型商业银行应对之策46、分数布朗环境下带随机利率的保险商偿债率模型研究47、从存款保险评级谈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思路48、金融保险行业廉洁风险隐患防控建议49、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措施50、社会保险与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投资51、营改增背景下我国保险业流转税改变研究52、我国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早期纠正权问题探析53、金融包容框架下欠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为例54、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模式的研究--以阿里“娱乐宝”为例55、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56、以绿色金融手段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保险论文第2篇1、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运作的优化措施分析2、中外国家保险业效率比较研究3、我国保险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研究4、中国平安人寿理赔服务满意度提升方案5、保险人代位求偿权问题分析6、我国银行保险发展问题探析7、关于团险渠道业务发展困境的思考8、从政府机构的视角构建我国海洋与渔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9、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研究10、互联网保险的前景分析及模式预测11、我国淡水养殖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12、中国保险业成熟度的测量与实证13、人寿保险信托及其在我国推行的意义14、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巨灾保险立法探析15、基层农机保险现状及对策建议16、关于中国邮政保险未来发展的思考17、电商时代下邮政保险业务创新发展策略18、我国保险销售渠道改变创新的方向与措施19、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社会保险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1、我国老年护理保险的法律探析22、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现实思考23、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保险发展24、我国保险业中若干问题的统计分析25、车险创新销售模式26、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27、陕西地区快递保险调查与分析28、从保险学的角度探析近代哈尔滨保险业特点29、我国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30、移动保险渠道市场营销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31、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影响及未来路径探讨32、基于洪水数值模拟的溃堤保险定价研究33、论雇主责任保险34、浅析新形势下我国保险欺诈现状和对策35、浅谈货物运输保险及发生事故的赔偿责任36、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情形、原因及对策37、我国保险营销现状及对策38、我国财险保险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39、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的优势与创设构想40、保险市场消费行为心理因素分析保险论文第3篇。
存款保险制度及效应分析论文

存款保险制度及效应分析论文一、存款保险的定义和发展特征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利用保险的方式,对存款者的利益进行保护,从而保障金融系统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
具体而言,经营存款保险的保险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向吸收存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收取保险费,并建立保险基金,当投保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因遭受合同约定的风险事故,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保险机构则根据合同约定数额支付保险金,这便是存款保险制度的一般做法。
存款保险最早产生在美国。
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期间,由于恐慌性的挤兑,美国大概有9096家银行破产,广大存款者的利益和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会于1933年迅速颁布和实施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ass-SteagalAct),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机构——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ederalDepo-sitInsuranceCorporation,简称FDIC)。
自FDIC建立以来,美国银行系统的存款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银行因为挤兑破产的概率明显下降。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成功,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这一制度。
目前,全球共有67个国家正式采取了存款保险制度,其主要发展特征如下。
1.存款保险机构的治理结构。
实行正式存款保险制度的67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的存款保险机构属于政府机构,13个属于私有化组织,16个为官方与私人的混合体。
在许多国家,财政部和中央银行作为重要的出资人,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参保的存款机构也有董事会代表。
2.存款机构加入的方式。
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强制存款机构加入存款保险体系的方式。
在67个正式存款保险体系中,只有15个采取自愿加入的方式,其中主要是私人存款保险机构。
3.存款保险基金的筹资安排。
实行正式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都设立有存款保险基金。
正常情况下的存款保险基金来源有:(1)初始出资,即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出资以及成员机构一次性的入会费;(2)常规以及专项保费,即向受保机构定期征收的一定比率的保费;(3)保费的投资收益,一般是投资政府债券的收益;(4)清算倒闭存款机构而回收的资金。
有关金融保险毕业论文

有关金融保险毕业论文金融保险毕业论文范文一:强化保险业金融功能的货币政策视角内容摘要:保险业作为金融中介的一分子,其金融功能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保险业已发展成为货币政策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将保险业的宏观调控纳入货币政策体系,有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也有助于金融结构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保险业金融功能货币政策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开发促销新产品,经历了储蓄型保障型投资型的演变。
最初,将保险单的利率与银行存款相比,渲染保险单的储蓄回报功能。
在银行利率一再下调的压力下,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高利率的保单,重新回归保障功能。
而后开始大力引进国外投资型险种,如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曾一度红火了沿海各大城市。
但是仅从防范利差损目的出发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进而要求拓宽投资渠道;或者,仅从繁荣股市目的出发,鼓励保险资金入市及保险公司上市,都患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近视病,过多资金入市也可能引发股市过热的危险。
因此,强化保险业的金融功能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
笔者认为,强化保险业的金融功能还可以从货币政策体系入手。
货币政策的新发展在我国也出现类似情况,中央银行为了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连续8次下调利率,希望通过利率机制对银行储蓄分流,鼓励居民、企业贷款、消费,或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获得更大的利益,发挥资本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功能,实现中央银行刺激投资消费的货币政策的目标。
然而,操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利率政策的杠杆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债券、股票市场上的财富效应均难以奏效。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不通畅或发生扭曲的因素较多,其他金融机构不受中央银行的约束、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意识和动力不强是原因之一。
由于在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在金融机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情况下,中央银行能够直接监督和调控的只有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公司,对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机构则难以直接调控。
保险资金运用分析-保险制度论文-保险论文

保险资金运用分析-保险制度论文-保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利润一大来源,保险资金是否合理、高效运用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利润的多寡。
保险业要平稳、健康发展,保险公司要长久、稳定发展,保险公司必须对保险资金进行合理、高效运用。
因此,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进行分析,不仅对保险行业,而且对保险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金运用;收益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承保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这两大业务是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发展的源泉。
目前随着保险业承保业务竞争加剧,各大保险公司为了获得和维护保险客户,利益倾向客户,使得承保业务要获得较高利润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些承保业务甚至不能为保险公司提供利润,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另一大业务即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对于保险公司的利润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需要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分析。
首先,对保险资金运用现状描述和分析;其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
一、我国保险业经营与资金运用状况自我国恢复保险业经营以来,保险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保险品种多样化不断满足人们的大众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整个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险资金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十三五”保险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4.5万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万亿元左右。
2020上半年全国原保险保费收入27186.24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纲要目标任务的60%。
保险公司总资产219792.34亿元,完成纲要目标任务的87.92%。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1251.416亿元。
其中银行存款28151.93亿元,占比13.99%;债券69699.53亿元,占比34.6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6827.93亿元,占比13.33%;其他投资76572.026亿元,占比38.05%。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问题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3.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展开分析:保理市场不成熟;风险控制不 完善;企业与银行对保理业务的认识还不深刻等。接着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 们应不断完善保理市场;加强保理风险控制;加深对保理业务的认识与理解。以下为本文内容的 详细目录: 1.导论 1.1 保理业务的起源及内涵 1.2 保理业务的流程 1.3 保理业务的特点 2.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现状及问题 2.1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现实状况 2.2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面临的困难 2.3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实例分析 2.3.1 案情简介 2.3.2 案情分析及启示 3.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对策 3.1 国际保理业发展的新特点 3.2 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对策 3.2.1 加强保理业务风险调控机制的建设 3.2.2 积极推广保理业务,不断完善市场 3.2.3 加强自身建设,为保理发展创造前提 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本人首先对保理在全球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初步发现保理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然后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时存在一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常惠君、许罗丹,1996: 《国际结算》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 高洁,2006: 《世界保理业最新发展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 《金融与保险》第 1 期。 [3] 郭伟琼,1988: 《经济大萧条》 ,台北丝路出版社。 [4] 贺培,2000: 《国际结算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 390 页。 [5] 李金泽,2003: 《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 《金融与保险》第 3 期。 [6] 罗晶,2001: 《国际保理:企业出口贸易的选择》 , 《中国外汇管理》第 3 期。 [7] 吴开其、郭秀芬,1997: 《现代国际结算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8] 吴百福,2000:《国际贸易结算实务》 ,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第 253 页。 [9] 吴晶妹,2000: 《保理》 ,金融出版社,第 11 页。 [10] 许秀琼,1996: 《国际结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 Eswar S.Prasad,2000,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Business Cycle.” The Economic Journal, October 98. [12]Harry M.Trebing,2004,“Vision in Economic Thought.”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February 2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保险业务分析管理论文
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是在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狭义上是指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广义上则是指利用银行传统的销售渠道和广泛的客户资源进行包括电话、邮寄及银行职员直接销售保险产品的服务活动。
银行保险业务开展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目前,欧洲是世界上银行保险发展最快的地区,而法国尤为突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法国无论在经验、管理、技术还是银行保险的市场成熟度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有统计数字表明,1997年银行保险占欧洲寿险市场的22%;在欧洲银行保险寿险市场中,法国占46%.在美国,由于受《1916年国家银行法》和《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案》的影响,银行保险业务开展得比较缓慢,直至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清除了银行保险业务开展的法律障碍,才使得银行保险业务迅速发展。
与国外银行保险相比,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仍处于国外80年代以前的初级阶段。
除少部分业务外,银行仅仅是简单的兼业代理人,其所代售的产品也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可以销售的;还未达到保险公司根据不同的代理单位所面对的不同顾客,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也就是那种在国外被称为“因人而异”的产品的阶段。
另外,由于我国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宏观政策,更没有形成银行下设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下设银行,同时提供保险和银行的产品的模式。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和十几家银行签订了保险代理协议,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各国银行保险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法国银行保险的成功开展,最主要得益于一些特定保险产品的税收优惠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如美国受本国立法的限制,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比较有限,而法国1988年“资本化契约”的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其银行保险的增长率便迅速下降了。
由此可见,银行保险与各国的立法、历史或税收因素有很大关系,其发展水平并不平衡,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
对于我国来讲,由于金融市场的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金融监管的力量和技术也有待加强和提高,暂时不能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从而决定了银行
保险的发展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
银行保险业务效用分析
银行保险业务之所以经过短短30年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是因为这种服务机制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面的利益,实现了三赢原则。
(一)银行方面:作为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企业,银行也必然遵循这样一条经济法则: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收入逐渐增加的同时,成本可以不断降低,银行保险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产生的金融业务工具之一。
一方面,银行业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和高科技设备,而银行保险业务是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及员工开展业务,银行不仅可以大量回收网点成本,提高高科技设备的利用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获得大量的代理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保险业务的开展,可以扩大并稳固银行自身的客户群,增强客户忠诚度,从而增加同业存款,增强银行资金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保险方面:保险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必须开拓新的营销渠道,而银行庞大的客户网络无疑成为最好的业务资源。
一方面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网点作为保险销售渠道,较高效率地覆盖市场与客户,可以解决目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足的问题,使保险公司有机会接触数量巨大的潜在客户,因而有可能大幅度地扩大营业规模。
另一方面借助银行与客户之间已有的信任关系,保险公司将有效缩短其产品和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
银行代收保费或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避免普通代理人的欺诈行为,提升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
银行代理网点可把银行储户作为准客户进行主动联系进行保险展业,不需要在社会上随机去找潜在的客户和准客户。
这样,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柜台和职员,不仅可以使保险公司降低大量的产品营销成本,还可以减少设立分支机构,避免新机构所需的房屋设备、办公用品支出;同时减少投入于销售人员管理的人力和财力,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客户方面:客户是保险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更是保险创新的最大赢家。
因为在银保合作中,随着银行和保险公司双赢局面的实现,客户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
一方面银行和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降低、赢利水平的提高,客户获得价格更加低廉的服务。
另一方面,银行保险业务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可
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产品的需要以及对投资增殖的关注。
保险产品可以帮助客户解决退休金储蓄、住房投资、子女教育投资等多种问题,使客户享受便利快捷的服务。
显然,银行保险业务在最大限度上可以达到银行、保险和客户三者的三赢原则,但随着银行与保险业务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金融风险蔓延,是指一笔业务或一家成员公司的损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服务集团。
例如,一家银行拥有一家财产责任保险公司,如果该保险公司损失严重,银行则很可能将大量资本转向保险进行财务救援,从而使整个集团面临金融风险。
第二,搭配出售,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家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在提供一种产品时,很有可能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强制搭售别的产品,而这往往不符合客户的最佳利益。
例如,一家有权销售保险的银行,在向客户提供一笔资金贷款时有可能会附加条件,如必须购买某种保险,也就是将购买保险作为提供其他产品的条件。
这实际上是一种对消费者不公平的行为。
第三,监管规避,也是银行保险可能带来的一个潜在问题。
这里的监管规避指的是实现银行保险之后的金融集团有可能通过内部的业务转换,全部或部分地规避金融管制。
例如,如果一个集团认为政府的保险管制要比银行管制宽松一些,就可能把一种储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转移到其保险子公司去,这样,这方面的业务就可以避开严格的银行管制了。
因而,银行保险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从世界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看,银行保险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银行保险在中国也将是大势所趋。
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目前要求银行、保险、证券三块严格分业经营,加之我国的保险代理人体系已比较发达,人们已经接受了从代理人处买保险的概念,所以银行的介入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在实践中,银行保险、金融服务一体化已经初现端倪。
寿险公司与银行合作,通过银行网络销售保单已是普遍之举,有的企业集团麾下更是银行、保险、证券门类齐全,如光大集团,不仅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还有与外资保险公司合资组建的寿险公司;中信集团也是如此。
这些有可能成为中国今后银行保险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雏形。
可以预见,中国今后在银行保险及金融服务一体化方面也会有较大发展。
为了保证银行保险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银保合作的监管。
国内银行保险的发展主要以代理推销保险和代收代付保险金为主,为此,保险监管部门一方面要扶持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关的管理规则,加强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
(二)加强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银行不能将保险销售仅仅放在代理的位置上,而需要各级代理银行和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领导,主动互相接触,以交流情况、研究对策,使银行销售保险形成规模。
一方面要普及保险知识,同时要提高银行职工的保险理论水平,正确理解代理保险的内涵,充分调动员工代理保险的积极性。
(三)大力开发保险新品种,使其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于一身,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银行应选择适合本行业特点的险种进行销售,在销售险种种类不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对所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认真的选择,结合自身的实力开发有价值的混合型服务产品。
(四)加强银行保险的基础工作。
运用现代计算手段,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联网。
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人身险产品需要核保,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双方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