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 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 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 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 化的交 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 ,加之黄 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 ,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广济桥
古代水利工程建筑
一、古代水利工程概述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一是安徽省寿县的安丰塘(芍坡),为我国最早的
一项水利工程。 二是连通两江的灵渠,贯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 三是灌溉成都平原的都江堰。 四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
、 长江和钱塘江。
就古代水利工程而言 ,其类型主要有运河 、堰、坎儿井、堤防 等。运河是用于沟通 水域的人工水道,堰 是对河水进行疏导的 工程建筑,坎儿井是 新疆干旱地区的一种 特殊灌溉系统,堤防 分为抵御海潮的海塘 和束缚河水的河塘。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 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 、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 有水田之处,都要通 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 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 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 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观音桥
(七)永济桥
据《日下旧闻考》及清同治版《涿州志》载:“永济 桥在州北郭外跨巨马河上,……张居正为碑记其事,略云 :‘涿州北有河二。自西山诸泉来者曰胡良河,距城七里 ;自紫荆关外铁崖巢入者曰巨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 发,汹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岁漂溺常数百人。永济桥 原名浪溪桥。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修建成果
都江堰的修建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结构与功能
结构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分水堤采用石块砌成,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采用竹笼装石堆砌而成,用于调节内江水量;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控制着内江的水量。
挖掘
坎儿井的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或简单 的机械工具,挖掘过程中需要保持 垂直和水平,以确保井道的稳定和 顺畅。
结构
坎儿井的结构包括竖井、暗渠和明 渠三个部分,竖井用于挖掘和通风, 暗渠用于输水,明渠用于灌溉。
结构与功能
结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独特,其竖井深度和数量、暗渠的长度和宽度等都 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
坎儿井的起源时间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 战国时期。
地理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中国的 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的 吐鲁番地区。
历史意义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水利工 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 水利工程的奇迹之一。
修建过程
选址
坎儿井的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水源、 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以确保 能够顺利地挖掘和修建。
功能
坎儿井的主要功能是灌溉和供水,同时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防止 土地沙化等。
影响
坎儿井的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 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 感人的故事和传说,如“孟姜 女哭长城”的故事就与秦渠有 关。
结构与功能
秦渠全长约300公里,灌溉面积达数十万亩。
该工程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如水闸、溢洪道、排水沟等,以 确保灌溉和防洪的需要。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编辑ppt
40
木兰陂
木兰陂工程由拦河坝、渠道进水口、冲沙 闸和导水墙组成,堰长232米,高7.25米, 上设闸32孔,修建渠道数十里 。灌田号万 顷,沿用 900年。现在木兰陂蓄水 3000万 立方米,灌田20多万亩,平均亩产超1000 公斤。木兰陂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陂旁有庙祭祀钱四娘、李宏等人。庙
编辑ppt
25
史禄到南岭后,经过实地反复考察,找到
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
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
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
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
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
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
编辑ppt
29
要使船只从湘江经过北渠、南渠进入漓水,
还必须保持两条渠道有合适的坡度。由于
湘江水位已被大小天平抬高6米,所以在开
挖北渠时,故意将它挖得婉蜒曲折,以减
缓坡度,便于航行。南渠过了分水岭后,
河道穿行于山区,坡陡流急,因此沿渠在
水浅流急处设置了许多斗门,船队来到时,
先在斗门处挡住河水,抬高水位,船队驶
编辑ppt
49
黄河大堤
为了适应黄河的特性,黄河大堤的布置和
编辑ppt
11
石碑被地震损毁
编辑ppt
12
二王庙垮塌伏龙观变形
编辑ppt
13
2、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
que4bei1
《 水
芍 陂
分 为
淠 水
经出 二 又
注焉 水 西



32
14

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课件

古代水利工程郑国渠课件

横绝技术
• 郑国渠在向东穿越冶峪水、清峪水、浊峪水这些小河时, 采取了“横绝”工程技术。 “横绝”工程扩大了郑国渠 的水源,增加了灌溉面积;另外,诸小河下游也开辟为耕 地, 增加了耕地面积。
• 所谓“横绝”,就是把小河的流水拦腰截断,让小河水注 入郑国渠里。这种横绝工程技术,也同样运用了渠首拦河 堰坝的设计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南边的渠堤用堆石的方 法加高加厚,小河水很自然地从北边注入郑国渠,而且在 渠岸北边修一条灌溉支渠,在南堤一旁的横绝处稍东,修 一条退水渠。
天窗
• 从北数第七个土坑出口,东南连郑国渠故为明渠,渠宽 13.5米,深5.5米。 当时人们在修渠时,因进水口水量 大流速快,两壁黄土容易崩塌,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 渠壁不易崩塌,又为施工方便和便于掌握方向、深浅,便 间隔一段开凿一井(即上述七个土坑)俗称“龙眼” 或 “天窗”。
干渠布置示意图
• 郑国渠队后世关中水利的兴修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历史渊 源就是西门豹、史起引漳灌邺所开凿的具有压碱性质的十二 渠。
引漳十二渠
• 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 河以南(今河南 省安阳市北)。《史记》等古籍记为战 国西门豹创建(公元前422年)。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 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 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 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创建,在西 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 沟洫志》采用这一说法,和《史记》有矛盾。后人调和两 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
渠首位置变化
• 郑国渠口高出水面50尺,白渠口高出一丈一尺,丰利渠口高 出七尺有余。

三峡工程简介-PPT课件

三峡工程简介-PPT课件
三峡工程简介
1.三峡工程兴建由来 2.三峡工程巨大的效益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 4.三峡工程的施工规划 5.三峡工程的其他问题Fra bibliotek中国地图
1 工程兴建由来
1.1 长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干流全长6363公里,年入海水量约9760亿立方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格拉丹冬雪山南麓,源头为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上海汇入东海。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8%,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1/3,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8%。 长江流域水系庞大,干支流纵横交汇,河川径流丰沛,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其理论蕴藏量为2.68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40%。可开发的水能为1.9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53.4%,年均可发电10270亿度,相当于年产原煤5.6亿吨。
1.7 《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是怎样通过的? 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议案在论述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以及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之后,说:“三峡工程规模空前,技术复杂,投资多,周期长,特别是移民难度很大。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谨慎从事,认真对待,使工程建设更加稳妥可靠,努力把这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事情办好。” 3月21日,邹家华副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说明》。说明共分七大部分:一、三峡工程的审查过程;二、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关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四、关于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五、关于建设资金筹集的可行性;六、关于水库移民、生态与环境和人防问题;七、对三峡工程决策的建议。 全体代表经过分组审议,于4月3日下午大会表决“三峡决议”,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25票。赞成票占全部票数的67.1%,超过半数,《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通过。这是一项历史性决议。从此,长达近40年的三峡工程规划、科研、论证工作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三峡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展示我国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它的建设,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详解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上海戏剧 学院教授,并曾任校长。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称号,代表作:《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 《山居笔记》、 《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 进行文化思考,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 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臬,古代测 日影的标杆。 16.韬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 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 并祈求保佑。 18.怦然(pē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19.冰清玉洁: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第4自然段用现代一个有作为来类比几 千年前的李冰。
第6自然段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 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势的当权者比 较。 第7自然段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 代的伟大发明比较。 第8自然段用李冰朴实的治水经同看上 去浩繁实际可能无用的“典籍”比较。

第9自然段用李冰对建设事业的投入 同一些人热衷于征服、破坏比较。 • 第12自然段用李冰的智慧、仁慈, 同秦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 第13自然段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 长城的虚名比较。 • 第14自然段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 某些饱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赞 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 阅读第二部分

在游览都江堰之பைடு நூலகம்,作者以为它只是一 个一般的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 价值。在看到都江堰之后,作者对都江堰的 评价是什么?作者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写有何好处?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 PPT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 PPT
经考古证实,长安一坝三闸是江南大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 也是最重要的水利水运设施和管理机构。它不仅展现了长安古闸复 杂的结构,镶嵌衔接的牢固,还为我们科学建设水利工程提供了历 史范本。它是大运河(嘉兴段)水文化遗产的见证与浓缩,极具水利历 史研究价值。
京杭大运河出海宁 长安镇,一路向北 来到桐乡市的崇福 镇。京杭大运河横 贯崇福镇区,崇福 因此成为京杭大运 河沿线重要的历史 古镇。历史上大运 河(嘉兴段)有过数 次变道,然而,嘉 兴至崇福段运河自 隋大业六年开凿至 今,基本稳定不变。
公元前486年开始建造。春秋末期,吴国为北伐 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 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称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 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 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京杭大运河基本简介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 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 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 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
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 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 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 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我家住在运河边:长虹桥
长虹桥是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
走出文生修道院,站立船头北望,看运河自南向北,穿城 而去,一声汽笛长鸣,告别嘉兴城区驶向吴越交界王江泾 的长虹桥。 长虹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年至1621 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嘉庆十七年(1812)再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修。长虹桥雄伟壮观,有长虹卧波 之势,因此得名。 长虹桥为三孔实腹石拱桥,是大运河嘉兴段历史价值、文 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完整体现。 长虹桥是现存京杭大运河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是京杭 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也是京杭大运河入选申遗的文物点。古人有诗云:虹 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

中国的水利工程ppt课件

中国的水利工程ppt课件
深淘滩低作堰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31
32
都江堰建造的整体概况
33
34
湔山
都江堰首次分流
35
36
二次分洪排沙
37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成都平原水遍布城 市乡村,物产丰富, 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水是成都平原的命脉, 为成都平原带来了灵 气和凝聚力。
这座建于两千五百 年前的水利工程,为 成都平原创造了无尽 的财富和奇迹
芍陂
5
以水 以水 蓄消 疏涨 之则 之则
闭开 门门
芍陂 6
1 中国古代水资源开发利用概述
2.战国末期
郑国渠简介
最早在关中建设的
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
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
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
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
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
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
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
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
刷黄”保证漕运。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
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 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 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 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把蓄积的清水用于用 于冲刷黄河泥沙。
12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 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 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 郡),南到杭州(余杭),经 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 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 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 多年的历史。
3
1 中国古代兴建的水利工程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上古: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芍陂(安徽淮河)都江堰(四川岷江)郑国渠(陕西关中) 西汉:漕渠、白渠 两汉:治理黄河 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
江,进珠江。直到京广、湘桂等铁路通车
前,在长达2100年的时间里,灵渠一直成
26 为南北交通要道。
30.09.2020
灵渠的设计大致格局
灵渠的设计相当复杂。由于年代久远,史 禄最初开创的灵渠工程设施细节已不能查 考清楚。但从经过以后不断维修改进的现 存体系中探索,也可推测出大致格局。
15
30.09.2020
都江堰
16
30.09.2020
宝 瓶 飞沙堰 口
17
外江 内江
鱼嘴分水堤
30.09.2020
18
30.09.2020
汶川地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影响
都江堰3大工程之一的鱼嘴裂缝。 一个碑倒了。 伏龙观的瓦掉了不少 二王庙跨了一些 但是其还能发挥灌溉作用。
19
30.09.2020
7
30.09.2020
安丰塘
8
30.09.2020
安丰塘
9
30.09.2020
安丰塘
10
30.09.2020
芍陂
11
30.09.2020
安丰塘
原周长有60公里。为纪念孙叔敖,北堤 外建有孙公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 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 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 况。如今的安丰塘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 里,灌溉着江淮大地420平方公里良田, 堤坝内坡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 堤岸绿柳成荫。
芍分淠
《陂 为 水
水出 二 又
经焉 水 西
注 》


32
4
30.09.2020
1、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que4bei1
灌州

田安
万 顷 。

丰 县 东 , 陂 径 百 里 ,
李 贤 注 : “ 陂 在 寿

后 汉 书 循 吏 传 》
5
()


叔庐
敖江
所 起 芍 陂
郡 界 有


30.09.2020
首先,他凿通了太史庙山,使湘江和漓江 具备了沟通的条件。这条渠道现称南渠, 从渠道开始到注人漓江的灵河口止,全长 33公里,工程浩大。
第二讲 中国古代 著名的水利工程
1
30.09.2020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芍 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
2
30.09.20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芍陂 2、都江堰 3、灵渠 4、郑国渠 5、木兰陂 6、黄河大堤 7、鱼鳞石塘 8、浮山堰
3
30.09.2020
1、我国最早的水库--芍陂que4bei1
6
30.09.2020
芍陂
孙叔敖根据地形特点,组织人力兴建蓄水库,将 从三面流泄下来的溪水,汇集在低洼的芍陂中, 而在出口处修了5座“水门”,用石质闸门控制 水量,水涨则开门泄放,水消则关门蓄水,这实 际上就是一座石质的闸坝,其运用原理已与现代 的蓄水库相符了。芍陂建成后灌田万顷,粮食大 丰收,楚国国力也因此而增强。芍陂经历代维护 整治,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东晋时改名为“安 丰塘”,现在仍是安徽省深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1988年国务院确定芍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25
30.09.2020
史禄到南岭后,经过实地反复考察,找到
南岭山脉最低洼口兴安县。其东,湘江向
东北流入长江,其西,漓江向西南流入珠
江。湘江的上源与漓江支流始安水最近处
只隔1.7公里,中间仅隔一座高二三十米、
宽三五百米的太史庙山。史禄经过周密计
划,调用兵卒数十万,花了5年时间,在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凿成了灵渠。
芍陂
这是一座在2600年前修建的真正意义上 的灌溉蓄水库。主持其事的是春秋时期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孙叔敖。孙 叔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 利家,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楚庄王十七 年(公元前597年),他主持修建芍陂 工程。“芍”是地名,在今安徽省寿县 境内,“陂”就是蓄水库的意思。芍陂 位于大别山麓,这里东、南、西三面地 势较高,只有北面较低,向淮河倾斜。
利,兼具泄洪与灌溉两大功能。如今,都
江堰经过改造、扩建,现已有大小3万多条
灌溉渠道,灌溉着成都平原及周边丘陵地
13 区40多个县、市。
30.09.2020
渠首工程
位于岷江中、上游交界处,由鱼嘴、宝 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岷江 江心的分水堤坝,形如鱼嘴,伸入江心,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是岷江正流, 内江水则通过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 溉千万亩农田。宝瓶口由人工开凿,进 水口仅有10多米宽,控制内江水量。飞 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洪水期间涌入内 江多余的水量和泥沙可从这里自动排出 外江。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震后出现裂缝
20
30.09.2020
石碑被地震损毁
21
30.09.2020
二王庙垮塌伏龙观变形
22
30.09.2020
3、灵渠(公元前220-214年)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桂林之北70公里。
它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渠道,把长江水系
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于祖国的统一
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12
30.09.2020
2、都江堰(公元前270-256年)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泯江上游。春秋战国时,
成都地区有一个蜀国,后来北方的秦国日
益强大,征服了蜀国。秦昭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经过
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在前人的基础上建
成。分水工程在岷江江心以竹笼装卵石而
成,将肆虐的岷江分为内外两股,化害为
14
30.09.2020
渠首工程
渠首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宝瓶引水口 和飞沙堰泄洪排沙的有机配合,科学地 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 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使内外江的水量 始终按四、六分成,即洪水时内江四成, 外江六成,枯水时外江四成,内江六成, 保证灌区既有足够的水源,又不至于发 生水灾。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感叹 道:“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 地无与伦比。”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中,隔着崇嶂叠岭
的南岭山脉,要沟通它们谈何容易。灵
渠做到了这点,其巧妙的规划和高超的
建筑技术至今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长
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入漓江,
23 进珠江。
30.09.2020
长江
24
30.09.2020
当初修建灵渠是为了军输需要。秦始皇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了最 后一个敌手齐国,为了完全统一全国,派 了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向南越(居住在南岭 山脉以南的越人)进军。但这里都是重峦 叠嶂、森林茂密,进军和后勤供应十分困 难。于是秦王朝决定派史禄“凿渠运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