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类专门的主干学科。

它与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因此,它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1、知道《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术,如目标的叙写、教案的格式、声像策略、问答技术、活动指导策略、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等。

4、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三)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四)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五)归因与决策(六)态度及其改变(七)人际沟通与吸引(八)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九)侵犯(十)亲社会行为(十一)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十二)从众、服从、依从(十三)领导者与下属群体(十四)环境影响与心理适应*(十五)消费与广告心理(十六)教育社会心理学(十七)婚姻与家庭心理*(十八)犯罪与司法心理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类必修课,系主干课程。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一、构造主义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

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

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

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

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心理学流派和主要观点

心理学流派和主要观点

心理学流派和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学流派则是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将心理学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或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1.结构主义心理学流派:结构主义心理学流派是心理学的最早的一个流派,由爱德华·布拉德福德·泰奇纳创立。

结构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内部体验来研究心理活动。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观察和实验。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意识可以被分解为各种元素,而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

2.功能主义心理学流派:功能主义心理学流派由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等人创立,与结构主义心理学不同,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心理现象的功能和目的。

该流派认为心理学应该关注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并试图理解心理现象如何帮助人们适应和适应环境。

功能主义心理学流派强调对行为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注意力、学习、意识等。

3.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由约翰·华生和伊万·巴甫洛夫以及其他行为主义者创立。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行为的外部可见方面,以实验方法研究行为和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行为的观察、描述和预测。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只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量化的行为。

他们认为人类行为是受环境刺激所驱动和塑造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心理活动决定。

4.认知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以乔治·米勒等人为代表,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记忆、知觉、注意力等内在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流派研究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人类思维的结构和功能。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是有组织、有目的、有概念的,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是有逻辑的。

5.社会心理学流派:社会心理学流派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关注个人与他人的互动、观念、态度、归属感等。

(优选)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优选)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2020/8/18
6
桑代克:饿猫逃出迷笼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试误 说;动物学习的 三大定律:练习 律,效果律,准 备律。
2020/8/18
7
斯金纳:饿白鼠在迷笼中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强化的不同方式。
2020/8/18
8
2、模仿论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提出。
理论观点:
1.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 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 程
2.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B = f (P,E)。
应用:讨论与解决电视等媒体的消极影响。
收益、报酬(reward)—代价(cost)=后果(outcome)
2.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公平和互惠方能是相互作用 长期保存。
2020/8/18
15
R/C=R’/C’,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比较平衡,交往继 续;
R/C>R’/C’,内疚感,想方设法采取补偿行为;
R/C<R’/C’,抱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行动 (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8/18
5
一、行为主义学派
1、刺激-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 :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斯
金纳(B.F.Skinner,1904-1990)等
理论观点:
1.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强调 刺激和反应质检的联结,故称联结理论。)
2.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为强化作用而得到加强。 (故称强化理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二)影响自尊的因素
(三)自尊的测量
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作为对自尊的单维测验已 得到广泛运用。这个量表简洁明了,易于实施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3.1 社会知觉
一、基本概念
二、社会知觉的范围 (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 (二)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 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 用研究。
1.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四)伦理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 2.参与观察 (二)调查法 1.访谈法 2.问卷法 (三)档案研究法 (四)实验法
(一)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1.意识与无意识 在意识和无意识间还有潜意识。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5.人格结构
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 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 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
自我 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 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 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 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 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 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 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 得以适应环境与现实。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以及其主要的观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八个:构造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机能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派及其主要观点。

㈠构造心理学派构造心理学堪称是科学心理学派的第一学派,其奠基人是冯特。

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经验,包含感觉.意象.情感三种状态。

感觉是知觉的要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构成的。

研究方法上,倡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强调实验内省法。

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研究的意识经验是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对立的。

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的经验的观察的描述,因而该学派有被称为“元素主义”。

㈡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简称行为主义。

其根本的特点是排斥意识,反对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内省的方法研究主观的意识行为主义大致分为三个间断:(1) 早期的行为主义主张放弃意识而改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法。

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映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接学习,环境决定论。

(2)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映之间的中介变量,用语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主义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结实中介变量。

(3)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认为给予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看作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㈢皮亚杰心理学派皮亚杰心理学派是西方心理学中独具特色的一个心理学理论流派。

他从生物角度出发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应该以来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这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的逻辑它勾画了一副完整的而动的认知发展蓝图,对而动思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关键信息项:1、流派名称2、代表人物3、主要观点4、研究方法5、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11 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111 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

112 主要观点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他们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

113 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法,即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

114 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构造主义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研究的基础,但由于其研究内容狭窄、方法单一,很快就被其他流派所取代。

12 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流派。

121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

122 主要观点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而不是把心理看作一个静态的结构。

123 研究方法他们主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比较法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心理现象。

124 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机能主义推动了心理学向应用领域的发展,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和应用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1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史上影响力较大的流派之一。

131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

132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只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而不应该研究意识。

他们认为环境对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3 研究方法行为主义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控制环境变量来观察行为的变化。

134 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行为主义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和客观化,但也因其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而受到批评。

14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141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142 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阿德勒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以“追求优越”为统一人格的核心和总目标。 ❖ 以缺陷(器官、心理、社会方面的)的自卑和补
偿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补偿”说) ❖ 追求优越和补偿会形成特定的生活风格和人格特
心理物理场(考夫卡)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
10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1.心理生活空间(LSP)
准物理的事实 E:心理环境 准社会的事实
准概念的事实
P:人
内部个人区域(I-P) 知觉运动区域(P-M)
行为与心理环境的函数关系: B=f(P,E)=f(LSP) 生活空间既指个体,也指团体
义中的表现
义中的发展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 反射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Βιβλιοθήκη 习理论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论
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米勒和多拉德的模仿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
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 反映势能说
个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产生某种反应倾向的能力,作 用于驱动个体在一定方向上的行动。它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 诱因、刺激强度、抑制力等四个因素交互作用决定。
相关实验研究 1.群体决策与社会改变的实验 2.领导与群体生活的实验
14
三、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 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平衡理论 归因理论 一致性理论 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15
(一)一致性理论
❖ 提出者: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 ❖ 基本观点
-+- 信息源
认知对象 ++-
-++
16
(二)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人的认知与情感是相符
情感
认知
17
思考题
❖ 试选用刚才讲到的某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 释下述社会心理现象:
李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对员工特别严厉,员 工们对他很不满,经常在一起交流对他的厌恶之情,并商量 着一有机会就跳槽。李先生得知了非常生气,一位朋友告诉 他,可以建立一个员工放松室,内设李先生自己以及其它公 司管理者的橡胶仿真像,供员工打击出气。方案实施之后, 员工的不满情绪果然减少了,公司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5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 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行为(B)
环境(E)
人(P)
❖ 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再现、动机
(自我评价、预期和自我调节功能)
6
二、社会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观点
假定行为的原因在于个体过去的学习历史中. 行为原因主要存在于外部环境中. 研究外显行为
❖ 内驱力降低说
个体做反应时,如该反应能满足需要则降低内驱力,该 反应便获得强化,从而建立与某刺激的联结关系。
3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食物
B阻塞点 2
1 3
A阻塞点
1.S-O-R
2.学习是有目的的,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和途径。
起点
4
米勒和多拉德的模仿说
❖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效仿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 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 ❖ 模仿也是习得的,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 ❖ 模仿是在有选择地强化与榜样相同行为的条件下进行的。 ❖ 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是模仿学习的四个基本因素。
7
三、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等人采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 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的一种理论。
主要观点: 客观上存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趋利避害等。 奖赏=正数;惩罚=负数 人的社会行为出服从客观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律。 报酬-代价>零 分配公平原则。 我的报酬/我的代价=他人报酬/他人代价
第二章 社会心理 学的派别及理论
本章重点: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精神分析的社会心理学观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观点
学习指一个生物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做出的 各种行为改变
学习理论的早期形式 学习理论在激进行为主 学习理论在温和行为主
18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 一、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阿德勒 荣格
19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 犹太籍商人家庭。他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 新纪元,并开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 心理学的新领域,奠定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 新的医学模式基础,创造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 法和技术。
20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21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生存本能 (life instincts)
死亡本能 (death instincts)
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求杀欲望的死亡本能
向外:破坏、损害 向内:自我谴责、自我 、征服等侵犯倾向 惩罚和自杀等自毁倾向 22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良心和自我理想 现实化了的本能 潜意识本能
11
一种更形象的比喻
I-P P-M E
I-P P-M E
I-P P-M E
12
2.行为的产生
持续
消失
紧张心理系统
活动的动力来源
不满足
满足
需要 目标
行为
13
3、群体动力学说
勒温对群体的理解 群体(团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价值标准,
有机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聚在 一起,使个体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体。
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超我
自我 (防御和中介)
本我 (不断发出冲动并 要求得到满足)
使人知道自己具 有认识现实并依据 现实通过活动去满足 欲望的能力,为了使个体 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大力地去对本我进行
控制和压抑
23
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 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 学之父”。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症,是精 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但1911年因公开反 对弗的泛性论两人关系破裂。
注意:社会交换是指存在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心理、社
会行为方面的交换。
8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中 的认知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不是指 某一种统一而严密的具体学说,而是指 有共同的理论渊源,运用一致或相似的 概念、工具来描述和解释社会行为的 各种观点的集合。
9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自我
环境
地理环境
行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