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滤池运行参数的几点做法(精)
滤池工作总结

滤池工作总结
滤池是水处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
染物,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在滤池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工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滤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首先,滤池的清洁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理滤池中的滤料和滤网,清除
其中的杂质和污垢,可以有效地提高滤池的过滤效率,延长滤料和滤网的使用寿命。
另外,定期检查滤池的进出水口和排污口,确保其畅通无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其次,滤池的运行参数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
我们需要关注滤池的进出水压力、流量和水质情况,及时调整滤池的运行参数,保证其在最佳状态下工作。
同时,对于滤池的自动控制系统,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可靠地运行。
此外,滤池的消毒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定期对滤池进行消毒处理,可
以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原体,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同时,对滤池的外部和内部设施进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总的来说,滤池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专业。
只有做好滤池的清洁、维护、监测和调整工作,才能确保滤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保证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希望我们能够在滤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为水质的保护和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滤池运行优化

净水工艺是由各子工艺的有机配合,合理布置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净水效果,不可过份拘于某段工艺。
将各净水工艺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对其各段子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从慢滤池到普通砂滤池,双向流滤池,双(多)层滤料滤池,混合滤池,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处理水量。
在滤池结构上,创造了双阀滤池、无阀滤池、虹吸滤他及节能型移动冲洗罩滤池,其形式的发展与认识的深入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同时受到各种理论模式的验证。
目前,随着原水水质的恶化,滤后水质的提高,过滤工艺(子系统)在整个净水工艺系统中,自身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1投加助滤剂强化过滤早在1968年Tuepker和Buescher就研究发现,在滤前水中增加阳离子聚合物(0.003 mg/L)作为助滤剂可明显改善常规过滤出水水质,并能有效阻止由于滤速突然改变而引起的悬浮颗粒穿透。
Susumu Kawamura的研究也证实,使用助滤剂能防止水头损失较高时(如超过1.8 m)浊度穿透,保证出水水质,其作用过程和混凝一絮凝作用过程相似。
向滤前水中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助滤剂1,能显著降低滤后水中大于1 m颗粒的含量。
由表1可见,投加助滤剂后,2~5um 颗粒含量减少92%,5~10um的减少96%。
余键等就湘江原水研究了几种助滤剂对常规过滤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常规过滤前投加适量的聚丙烯酞胺(O.O1 mg/L),滤后水浊度小于0.1NTU的过滤时间从15h增加到23 h,并可有效阻止杂质颗粒穿透滤层。
许国仁、李圭白用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对受有机污染较重的松花江和取自黄河水库水进行了强化过滤工艺研究,试验表明,对冬季低温低浊污染水体采用投加CP和聚合硫酸铁(PFS)进行强化过滤,在CP投量为0.8mg/L,PFS投量为8 mg/L时,滤池平均出水浊度为0.4 NTU,色度为2.5。
,检测出的有机物的浓度降低93.9%。
对夏季高温低浊污染水体采用投加CP和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强化过滤,在CP 投量为0.24mg/L,PAC投量为2.7mg/L时,滤后水的嗅味为0级。
生物除臭方案

第1篇
生物除臭方案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恶臭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除臭方案,旨在为我国恶臭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手段。
二、目标
1.有效去除恶臭污染物,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降低恶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提高除臭设施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4.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三、方案设计
1.生物除臭技术选型
本方案采用生物滴滤池技术进行除臭。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
2.工艺流程
恶臭气体经过预处理(如降温、增湿等)后,进入生物滴滤池。在生物滴滤池内,恶臭气体与生物膜接触,恶臭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3.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六、总结
本生物除臭方案以生物滴滤池技术为核心,针对恶臭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同时,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性。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有望为我国恶臭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生物除臭方案
一、前言
鉴于当前环境问题中恶臭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高效且符合法规的生物除臭解决方案。通过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本方案旨在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二)工艺流程设计
1.恶臭气体收集:通过风机和收集系统,将分散的恶臭气体集中。
2.预处理:对收集的气体进行预处理,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以适应生物滤池的最佳运行条件。
3.生物滤池处理:恶臭气体通过填充有微生物的生物滤料层,微生物分解气体中的恶臭成分。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运行参数优化试验

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运行参数优化试验王珊;张克峰;聂荣飞;王小(亻毛)【摘要】强化过滤在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国内外煤-砂双层滤料滤池设计参数,设计不同配置滤层的试验滤柱进行优化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池运行参数研究,可为双层滤料滤池设计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上层无烟煤层厚为600 mm、有效粒径为1.0 mm、K80=1.4,下层石英砂层厚为300 mm、有效粒径为0.5 mm、K80≤2.0的配置下滤柱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当滤速为12 m/h时,滤池出水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2~5 μm颗粒数在3000/mL以下,过滤周期长达26 h,且可以防止浊度和颗粒数穿透滤池.%Enhanced fil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ventional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By compar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nthracite-sand dual media filters' design parameters,filter column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filter layers are designed.Furthermore,it can optimize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nthracite-sand dual media filter and provide certain technical support to design dual media fil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ter has good filtering performance which is configured with the upper anthracite layer thickness of 600 mm,the effective diameter of 1.0 mm,K80 =1.4,and underlying quartz sand layer thickness of 300 mm,the effective diameter of 0.5 mm,K80 ≤2.0.W hen the filter operated at the speed of 12 m/s,the effluent turbidity can be controlled below 0.1 NTU,particle number of 2~5 μm grain is under 3 000/mL,and filtering cycle is extended to 26 h,at the same time,it can prevent turbidity and particle number go through the filter.【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7(036)012【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煤-砂双层滤料滤池;强化过滤;运行参数;优化【作者】王珊;张克峰;聂荣飞;王小(亻毛)【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24滤池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核心单元,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保障水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1]。
济宁康达生物滤池调试方案.

济宁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生产调试方案编制日期:2012年11月1日前言本次调试方案是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结合现场工程进度和园区排污情况编制而成,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试找到适合本厂进水情况、节能、简便的运行操作方式和规律,同时也检验工程施工、安装过程是否出现不利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本次调试方案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调试框架、调试步聚及进度、调试内容、工艺应急预案、化验项目及检测频率、安全方面、调试成本共八部分组成。
本次调试时间计划于2012年11月20日开始,界时康达公司参加人员有:项目经理廖总、济宁生产部王远兴、聂述光、李麟、刘祥荣、魏春香、宗皓、徐彬,在12月10左右,生产部人员即全部到场。
其他参加调试人员预计有设计院2人、监理公司2人、安装公司3人、土建施工方2人,相关设备厂家各1~2人。
这次调试周期预计为92天,调试总费用为3654936元。
在调试过程中各工艺构筑物指标要求如下:各处理单元工艺指标要求处理单元项目CODCrmg/lBOD5mg/LSSmg/lNH4-Nmg/lTNmg/LTPmg/L集水井进水350 55 300 25 35 4 出水350 55 300 25 35 4 去除率――――――――――――曝气进水350 55 300 25 35 4沉砂池出水315 55 300 25 35 4 去除率10% ――――――――――一级絮凝沉淀池进水315 55 300 25 35 4 出水268 55 150 25 35 4 去除率15% ――≥50% ――――――C/N滤池进水268 55 150 25 35 4 出水80 28 90 5 35 5 去除率≥70% ≥50% ≤40% ≥80% ――――DN滤池进水80 28 90 5 35 5 出水48 14 20 5 15 0.6 去除率≥40% ≥50% 77% ――57% 88%Fenton 反应池进水48 14 20 5 15 0.6 出水32 7 20 3 12 0.6 去除率≥33% ≥50% ――≥40% ≥20% ――二级絮凝沉淀池进水32 7 20 3 12 0.6 出水28 7 12 3 12 0.3 去除率≥12% ――≥40% ――――≥50%V型滤池进水28 7 12 3 12 0.6 出水25 7 5 3 12 0.3 去除率≥10% ――≥58% ――――≥50%目录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1)2、工艺流程说明 (1)3、工艺流程图 (2)4、主要工艺设备技术参数 (3)二、调试框架 (8)1、调试组织机构 (8)2、职责分工 (8)3、人员招聘及培训计划 (9)3.1人员招聘计划 (9)3.2 人员培训计划 (9)3.2.1电气、设备及操作工培训内容和时间 (9)3.2.2化验员的培训内容和时间 (10)三、调试步骤及进度安排 (11)1、调试步骤 (11)2、调试进度安排 (11)四、调试内容及调试具体操作 (12)1、调试的目的 (12)2、调试条件 (12)3、单机调试 (15)4、单元调试 (16)5、工艺调试 (17)5.1 曝气生物滤池调试 (17)5.1.1布水系统调试 (17)5.1.2 布气系统调试 (18)5.1.3承托层填装 (19)5.1.4 装填承托层后布气布水再调试 (19)5.1.4.1布气系统调试 (19)5.1.4.2布水系统调试 (20)5.1.5滤料浸泡 (20)5.1.6滤料清洗 (20)5.1.7生物滤池工艺挂膜调试 (20)5.1.7.1工艺调试前的准备 (20)5.1.7.2 C/N滤池调试步骤 (21)5.2.Fenton反应池的调试 (23)5.2.1硫酸投加量确定: (23)5.2.2 硫酸亚铁及双氧水投加量确定 (23)5.2.3 Ca(HO)2投加量确定 (24)5.3 V型滤的调试 (24)5.3.1布气系统调试 (24)5.3.2、装填后布气系统调试 (25)5.3.3正常进水调试 (25)5.3.4 反冲洗调试 (26)6、全线调试 (27)7、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27)8、委托检测 (27)9、验收申请 (27)五、调试期工艺应急预案 (28)1、概述 (28)2、进水水质指标远超过设计指标 (28)3、进水水质指标远低于设计指标 (30)4、进水指标高,短期含大量毒害的物质 (31)5、进水指标低,短期含大量毒害的物质 (32)6、断电应急措施 (32)6.1 生化系统故障断电 (32)6.2 二次提升故障断电 (32)6.3 全厂断电 (33)六、化验检测项目及其频率 (33)七、安全隐患及预防 (34)1、概述 (34)2、药品安全预防 (34)2.1硫酸、盐酸安全措施 (34)2.2、硫酸、盐酸泄漏处理 (35)3、其它药品安全防护 (35)4、电气设备安全防护 (36)5、池上作业安全防护 (36)6、下井操作安全防护 (36)八、调试成本估算 (36)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情况济宁市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北部济北高新技术开发区,厂区占地面积约70亩,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
均质滤料滤池运行及改造的优化

小于一定浓度时不但无毒性,反而会中和酸从而使p H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本系统UASB内的碱度(以CaCO3计)一般在30~50mg/L之间。
3 结论(1)初沉池污泥和消化污泥共同接种UASB,经过35d完成启动,初沉池污泥有较好的接种效果。
(2)启动期无酸化危险,消化污泥接种初期有污泥上浮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系统无崩溃的危险,但应适当控制水力负荷。
(3)接种泥量以大为好,以后适当排除反应器上部的轻泥,可以保证反应器内始终有较大的污泥量。
(4)在15~23℃之间,温度的变化对COD, BOD和SS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
(5)污泥层占反应区的5/6以上,这远大于高浓度污水UASB的1/3污泥层比例。
这是因为进水有机物浓度低,产气量少,悬浮区也随之变小。
(6)污泥虽然未实现颗粒化,絮状污泥仍然使本系统运行良好,污泥床稳定,稳定运行期的COD, BOD,SS处理效果平均为77%,80%,80%,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1 Ghangrekar M M,et al.Experience with UASB reactor start2up un2 der operation conditions.Wat Sci Tech,1996,34(5/6):427~4342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3 张希衡.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作者通讯处:730070兰州铁道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0931)4938097王利杰 300000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 环境工程处 收稿日期:2001Ο8Ο9均质滤料滤池运行及改造的优化3金同轨 张建锋 王晓昌 王峰慧 提要 根据对均质滤料直接过滤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讨论了滤池出水浊度指标、滤池的生产能力与滤层设计、操作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滤池运行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关键词 均质滤料滤池 运行和改造 优化0 前言滤料层是快滤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滤池良好运转的关键。
环保行业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方案

环保行业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方案第一章废气处理系统改进概述 (2)1.1 废气处理系统现状分析 (2)1.2 废气处理系统改进目标 (2)第二章废气处理技术创新 (3)2.1 生物滤池技术改进 (3)2.2 光催化氧化技术改进 (3)2.3 吸附技术改进 (4)第三章废气处理设备优化 (4)3.1 废气处理设备选型 (4)3.2 废气处理设备维护与保养 (4)第四章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概述 (5)4.1 废水处理系统现状分析 (5)4.2 废水处理系统改进目标 (5)第五章废水预处理技术改进 (6)5.1 废水预处理方法改进 (6)5.2 废水预处理设备优化 (6)第六章生物处理技术改进 (7)6.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改进 (7)6.1.1 提高溶解氧浓度 (7)6.1.2 改进生物载体 (7)6.1.3 优化微生物菌群 (7)6.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改进 (8)6.2.1 提高反应器效率 (8)6.2.2 改进颗粒污泥培养 (8)6.2.3 增强系统稳定性 (8)第七章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改进 (8)7.1 混凝沉淀技术改进 (8)7.1.1 混凝剂的选择与优化 (8)7.1.2 混凝沉淀设备的改进 (9)7.2 吸附技术改进 (9)7.2.1 吸附剂的选择与优化 (9)7.2.2 吸附设备的改进 (9)7.3 膜分离技术改进 (9)7.3.1 膜材料的优化 (9)7.3.2 膜组件的改进 (9)7.3.3 膜清洗技术的改进 (10)第八章废水处理设备优化 (10)8.1 废水处理设备选型 (10)8.2 废水处理设备维护与保养 (10)第九章废气废水处理系统集成与自动化 (11)9.1 废气废水处理系统集成 (11)9.1.1 系统集成概述 (11)9.1.2 系统集成关键环节 (11)9.1.3 系统集成注意事项 (11)9.2 自动化控制系统改进 (12)9.2.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2)9.2.2 自动化控制系统改进方向 (12)9.2.3 自动化控制系统改进措施 (12)第十章环保行业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策略 (12)10.1 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政策与法规 (12)10.1.1 制定针对性的废气废水处理改进政策 (13)10.1.2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3)10.2 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投资与融资 (13)10.2.1 加大投资力度 (13)10.2.2 创新融资模式 (13)10.3 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改进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3)10.3.1 人才培养 (13)10.3.2 技术创新 (13)第一章废气处理系统改进概述1.1 废气处理系统现状分析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气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净水厂V型滤池的运行控制分析

净水厂V型滤池的运行控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的水资源供给和水质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环境健康,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厂的净化设备运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V型滤池是净水厂常用的滤池之一,其运行控制分析对于净水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V型滤池的结构和原理V型滤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如其名,呈V字形。
水流从上方进入滤池,在滤材的作用下,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等杂质被截留在滤料层内,从而实现了水的过滤和净化。
V型滤池通常采用石英砂等滤料,其结构紧凑、操作便捷、过滤效果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市政供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二、V型滤池的运行控制1. 进出水质监测V型滤池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进出水的水质进行监测,以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通过监测进出水的浑浊度、浊度、PH值、溶解氧、COD和氨氮等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异常,保障净水厂的正常运行。
2. 滤料层清洗和维护V型滤池的滤料层在长时间的过滤使用后,会逐渐被悬浮物和杂质堵塞和污染,影响其滤水效果。
定期清洗和维护滤料层是保证V型滤池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清洗滤料层可以采用反冲洗或者化学清洗等方式,将堵塞和污染的滤料层进行再生,恢复其滤水性能。
3. 控制水力冲击在V型滤池的运行过程中,水力冲击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力冲击会导致滤料层的破坏和泄漏,严重影响滤池的正常运行。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如增加缓冲设备、控制进出水流速等,保证V型滤池的安全运行。
4. 运行参数的调控V型滤池的运行参数包括进水流量、滤速、水头压力、清洗周期等,这些参数的调控对于滤池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控制进水流量和滤速,保证水头压力在适宜范围内,调节清洗周期和时间,都能有效地提高V型滤池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5. 故障报警和处理在V型滤池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管道堵塞、设备泄漏、电气故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滤池运行参数的几点做法
上海南汇自来水有限公司李梅,顾春平
摘要青草沙原水切换后,对水厂的生产和水质管理要求更高,通过发挥在线水质仪表的作用,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航头水厂一期滤池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出厂水质安全、稳定。
关键词:在线水质仪表监测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滤池反冲洗程序过滤周期1引言
随着青草沙原水的切换,原水水质的改
善,对制水生产的管理和水质控制指标的要求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近期通过发挥在线水质仪
表的监测作用,加强水质指标数据的分析,发
现航头水厂一期滤池在反冲洗过程中存在滤后
水浊度突变的现象,对此,通过原因排查分
析,进行滤池清水阀门维修,科学调控反冲洗
程序,优化调整过滤周期,有效解决了滤后水
浊度突变问题,确保了出厂水质安全、稳定。
2航头水厂一期滤池基本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航头水厂一期滤池原设计为普通快滤池,
处理规模12万吨/天,共有10个滤格,成双
行排列,每行5格,中间是管廊,单格滤池
面积83.64m2(滤砂面积71.40m2)。
2001
年改造成气水反冲均质滤料滤池。
设计滤速
7.84 m/h,石英滤砂粒径0.8~1.0mm,滤料
厚度1.20m,支撑层滤砂粒径2.0mm,厚度
0.05m;滤池反冲洗采用气、水反冲加表扫方
式;池体结构由于条件限制未作大的改动。
自2012年12月初开始,在线滤后及出厂
浊度仪读数显示,航头水厂一期滤池反冲洗
过程中存在滤后水浊度明显升高的现象,有
6~7个滤格反冲时,滤后水浊度由冲洗前的
0.15NTU左右,一路飙升至2NTU以上,从
而对出厂水造成一定的水质波动,见图1。
3原因查找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逐一分析排查,找出
问题症结所在。
3.1清水阀门渗漏
在排除在线浊度监测仪表问题的情况下,图1异常情况下航头出厂水浊度曲线首先考虑为清水阀门渗漏致使部分冲洗高浊度水流入清水总渠引起滤后水浊度升高,对此,通过手动控制滤格运行状态,关闭进水阀和清水阀,测试3分钟内滤格液位变化值,液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严重者3分钟液位下降10cm以上,证明清水阀门的确存在渗漏,于是对阀门进行调节和维修,基本解决了清水阀渗漏问题。
但滤格反冲洗过程引发滤后水浊度波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可见,清水阀门渗漏并非根本原因所在。
3.2池体改造不彻底,反冲洗程序设置存在不适应一期滤池改造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是将配水系统由大阻力配水改为小阻力配水,将滤料改为石英砂均质滤料,单一水反冲洗改为气水反冲洗,而池体结构基本未作改动;反冲洗控制程序上采用与二期V型滤池相同的设置,即:启动程序—关闭进水阀—清水阀开度调至100%,降低滤池水位至目标值—气冲3分钟—气水混冲5分钟—水冲6分钟。
考虑到二期V型滤池反冲洗时并未发现滤后浊度猛增的情况,那么很可能是滤池结构上改造不彻底,是遗留问题引起的。
为了进一步查找问题原因,寻求解决措施,直接对滤后
管路开孔取样,检测反冲洗全过程滤后管路内
的水的浊度,取样位置见图2。
采用抽样的方法对运行48小时左右的
6#、
10#滤格进行了取样分析,开始自动冲洗
程序后每一分钟取样一次。
结果见图3。
可以看出,滤后水浊度突变主要集中在
启动反冲洗程序清水阀全开降水位及整个气
冲阶段。
而在气冲阶段,清水阀已关闭,根图2一期滤池滤后管路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3一期滤池6#、10#滤格反冲洗过程滤后浊度变化情况
据工艺管路特点,清水阀之前的一段弯管内可
能会留存有高浊度水,但量很小,约0.3m3,
这部分水在冲洗结束清水阀开后会进入集水
渠(1.4×1.2×45 m3),容积75.6m3,因水
量比例悬殊,对出厂水浊度影响微乎其微。
相
反,在反冲程序启动初清水阀全开阶段,将有
40m3左右的高浊度水进入集水渠,势必造成
较大的水质波动。
可见,问题主要产生在启动
反冲程序初始清水阀全开阶段。
为证实这一结论,在6#、10#滤格均运
行44小时后,再次对这两个滤格进行取样分
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见表1。
表16#、10#滤格反冲洗初期滤后浊度变化情况滤格
编号
6#
10#正常运行滤后水浊度(NTU)0.200.25启动反冲程序初,清水阀全开浊度(NTU)13.45.2降低水位时,滤池滤速瞬间急剧升高,使得附着在滤层滤砂表面的固体杂质脱落穿透,进入滤后水所致。
而考虑到配水系统、滤砂、反冲洗自控
程序都相同的二期V型滤池并未出现此种情况,所以,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期滤池在改造时由于条件限制结构上改造不彻底,采用V
型滤池反冲洗控制程序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滤后出水管直接进入中央管渠,中间未设置出水堰(二期滤池设有出水堰),见图4,这在反冲洗初始清水阀全开时,会造成滤后出水极不稳定,水头损失迅速降低,滤速猛然增高。
于是,对启动反冲程序初始清水阀全开降
低水位阶段滤池滤速进行测算,平均滤速在
35~50m/h左右,最开始时滤速还要高。
数
据分析表明,一期滤池反冲洗引发滤后浊度升
高的直观原因为反冲洗初始阶段清水阀门全开图4二期滤池滤后管路示意图
4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不具备对一期滤池结构进行改造的条件下,考虑通过调整反冲洗程序,减小反冲洗初始清水阀门开启度来降低滤池滤速。
通过反复尝试,最终将滤池反冲洗降低水位时清水阀门的开启度由原来的100%降至25%,此时平均滤速降至
8.5~10m/h左右,通过对反冲洗程序进行科学调控,一期滤池反冲洗引发滤后乃至出厂浊度波动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见图5。
5优化调整过滤周期,提高过滤效能
从上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滤池运行至一个过滤周期(48h)时,滤层截污能力变弱,滤后浊度明显升高,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滤池过滤周期,提高过滤效能。
为此,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在滤池进水水量、浊度稳定的情况下,对航头厂一期滤池4#、10#滤格,二期滤池不同滤格在不同运行时间时的滤后浊度进行了取样分析比较,结果见图6。
图5正常情况下航头出厂水浊度曲线
图6一期滤池4#、10#滤格不同运行时间的滤后水浊度
由图6可以看出,一期滤池4#和10#滤格在一个过滤周期初始阶段滤后浊度相对稍高,都在0.15NTU以上,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滤层含泥量上升,空隙率降低,截污能力增强,滤后水浊度降低并趋于稳定。
在运行43小时之后,因滤层含泥量过高,截污能力减弱,滤后水浊度明显升高,需要进行滤池反冲洗。
可见,一期滤池的合理过滤周期应为43小时左右。
同样分析确定,二期滤池的合理过滤周期亦为43小时左右。
通过取样分析,将滤池的过滤周期控制值由原来的48小时调整至43小时,有效地控制了滤后水浊度,使得滤池运行更趋合理高效。
6结语
青草沙原水切换后,对生产管理和水质管理要求更进一步提高,通过发挥在线水质仪表的作用,加强过程监控,及时发现航头水厂一期滤池反冲洗过程中存在的滤后水浊度突变的问题,并通过逐一排查,确定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快滤池改造时结构改造不彻底,直接采用V型滤池反冲洗控制程序存在一定的不
适应,造成反冲洗初始阶段滤速过高,滤层内的固体杂质脱落穿透进入滤后水所致,对此,在池体结构无条件改造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调控反冲洗程序,将滤池反冲洗降低水位时清水阀门的开启度由原来的100%调至25%来降低滤池滤速,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时,通过进一步延伸分析,确定了航头水厂滤池的合理过滤周期为43小时,有效地控制了滤后水浊度,确保了出厂水质安全、稳定。
今后,公司将继续发挥在线水质仪表的监测作用,深入排查水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生产管理,优化工艺流程,为用户提供106项全面达标的优质水、健康水,使青草沙“百年工程”能够更好地惠及于民。
(收稿日期:2013—03—14)
PUBLIC UTILITIES Vol.27 No.5 (Bimonthly) Oc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