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漏水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市政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方法(5篇材料)

市政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方法(5篇材料)第一篇:市政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方法市政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方法【摘要】跑、冒、滴、漏是供水管网中的通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对漏水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是加强市政供水官网管理的重要工作。
文章就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阐述。
【关键词】漏水;供水管网;原因;控制方法加强市政供水管网漏水控制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前期规划涉及、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调度运行等全过程。
笔者结合当前市政供水管网漏水工作实际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
1.概述水是生命之源。
供水管网的漏水问题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供水企业及广大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供水不足而影响广大用户的正常用水。
因此,加强对市政管网漏水原因分析及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漏水控制有利于减少水源浪费。
如果对市政管网漏水问题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必会让大量的水资源因为跑冒滴漏而白白的浪费掉。
如某小区地势比较复杂,供水管网建成年代较久远,管网老化程度严重,漏水现象突出,240户居民两个用水量高达10081t,这么多水足可以装满长宽深为50、25、2米的游泳池4个,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加强漏水控制有利于减轻供水压力。
漏水问题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会给供水管网增加供水压力,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极易因供水水源不足而造成供水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
三是加强漏水控制有利于降低用水费用。
通过加强漏水问题预防与控制,一方面,能够建设水资源浪费而给供水企业减少供水成本,另一方面,也会给用户减少因为水资源浪费而增加的用水费用开支,减轻用水经济负担。
2.管网漏水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2.1暗漏这种漏水现象在整个管网漏水问题中占53%左右。
在管网维修实践中发现,90%以上市政供水管网因为管网暗漏而就那些维修的,这是市政管网漏水的主要原因。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供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自然老化等原因,供水管网往往存在漏损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供水能力的下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以帮助供水管理部门快速反应和采取措施。
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的建立旨在提高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的监测、定位和处置效率。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首先,系统必须具备对供水管网漏损进行实时监测和定位的能力。
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全面、准确地监测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漏损点并进行定位。
在监测过程中,关键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便提供可靠、及时的漏损信息。
其次,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准确处置供水管网漏损的能力。
当监测系统发现漏损点后,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应及时向供水管理部门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启动应急处置措施。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管网漏损的解决方案和指导,帮助相关人员快速定位漏损点,并采取合适的修复措施。
这种快速响应和准确处置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漏损问题对供水系统的影响,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和城市供水的可靠性。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供水管网漏损预警的功能。
通过数据分析和建立预警模型,可以预测供水管网漏损问题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区域,从而提前采取预防和修复措施。
预警功能不仅可以帮助供水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供水管网的漏损状况,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为了确保应急响应与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必须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供水管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
传感器设备应具备防水、耐高压等特性,以适应供水管网的工作环境。
同时,软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稳定运行,并及时报警和预警。
其次,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必须满足安全性要求。
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工作方案

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工作方案为有效节约水资源,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切实加强宿州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配合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贯彻落实省住房城乡建设斤《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管控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创新供水管网漏损管理方法和管控措施,切实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有效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促进我市节水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2016年,完成地下供水管网普查工作,建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漏损管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2017年,完成材质落后漏损管网改造,实现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全省水平或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018年底前,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
三、主要措施1、完善供水综合信息平台。
全面开展城区供水设施普査工作,升级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整合优化现有供水管网监测系统、表务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建立指挥调度、督査供水产销差率的综合信息平台。
2、推进供水分区计量管理。
实现城区供水管网网格化管理。
纵向分为四级,即:出厂水计量、营业所计量、片区计量、小区管理表计量。
横向将全市供水管网分成四个区每个区原则上分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若千重点小区通过安装管理计量表,逐级、逐片分区计量,并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分区计量信息化管理3、加快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
结合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改造工人路、西昌路、淮河路等7条道路老旧供水主管道;结合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科苑集团小区、东仙桥小区、气象局小区、东风小区等11个老日小区供水管道4、推出公共用水定点管理。
公共用水实行定点取水装表计量,计划新建定点取水点10处。
鼓励公用设施河道取水。
启动“公厕第五空间”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公厕,完成市区所有早厕的用水改造,用水装表计量,建立用水档案。
智慧水务漏损监控系统化解决方案——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

力等 本 信 息 , J
物 联 网技 员 知 道 漏 损 的 时 问 A )、定 位
点时I h j( 从 知 道 某 处 有 漏 损 到 确 定 渊 损 点 的 位 时 问 L )
术和 1 大 数 据 分 析 ,指 导 水 业 僻 网 漏 控 管 理 直 至 臀 网 改 造 合
2 . I ) MA 相 关 原 理
有 持 续 性 长 和 难 以 发 现 的 特 主 要 手段 点 , 成 为 物 理 漏 损 控 制 的 主 要
力‘ 向。
基 丁 : 分 _ i 1 量f D MA1 管 网 节 水 效 果越 明 。 世纪 8 0年 代 提 ,通 过 对 流 入 二 、 系 统 整体 架 构
水: I } 与漏 失 』 由 专 为 密切 ,D MA
( 从 开 始 泄 漏 剑 修 复 止 漏 的 时 管 网 漏 损 管 理 ,就 是 基 丁仪 问
问) 又 l J 『 分为= 个 部 分 , 即 感 最 小 流 鲢 法 对 域 内漏 拟 进
知时问 ( 从 开始 漏 拟 剑 管 理 人 行 评估 的 。
T E C H &C A S E 技 术 与案 例
智 慧水 务漏损 监控 系统化 解 决 方案
DMA 分 区定量 漏损 监控 管理 系统
文 / 刘志 强 毋 焱
本 文着 重介 绍 了通过 I ) MA分 区管理 进 行漏 损控 制 的理 论 基础 、 实施 方法 以及 具 体 的 实 施 步骤 , 通过 DMA 管理 能 够 帮助 供 水 企 业解 决 的 问题 , 并通 过 实 际案例 说 明 实施 J ) MA管
“ 智 慧 供 水 系统 ”遵 循 信 息
(完整版)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及控制措施

摘要:供水管网漏损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漏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还使供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就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详细分析了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现状,并借鉴了国外采取改进漏损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类似方面的控制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供水管网;漏损现状;控制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系统成为了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之一,在保证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等方面不可或缺,供水管网的漏损也随着供水系统的建立成为供水企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为了控制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就要认真分析供水管网漏损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治理。
1 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损率是自来水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对供水企业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管网漏损主要是指因管网材质老化或破损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实际供水量减少的现象.1.1 管网漏损率的定义和漏损原因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指城市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有如下计算公式:漏损率=(年供水量—年有效供水量)/年供水量×100%城市供水总量是指各水厂供出的经计量确定的全部水量;有效供水量是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的(即售水量)和不收费的(即免费供水量)。
从计算公式来看,漏损率与产销差密切相关。
产销差一方面是由于计量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部分水量因种种原因未能纳入计量体系。
具体影响因素可总结如下:1。
1.1 计量偏差造成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ⅰ)系统误差,包括:①水量统计相关仪器设备自身误差;②由于供水售水周期不匹配造成的水量统计上存有偏差;③水量统计过程中由于采用近似公式造成系统内部误差。
(ⅱ)随机误差.因操作人员在读、记水量过程中的失误引发的偏差。
1.1.2 未纳入计量体系指当前存在的原本应予以统计但未统计的情况:(ⅰ)消防等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无偿用水行为;(ⅱ)私接管道等偷水行为;(ⅲ)公共用水设施水量未能合理分摊到户;(ⅳ)管网日常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未统计用水量。
供水管网漏损智能监测与修复运维信息化体系全面应用

供水管网漏损智能监测与修复运维信息化体系全面应用一、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供水管网设施的老化,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
因此,建立起一套智能监测与修复运维信息化体系,能够全面应用于供水管网漏损的处理与维护,对于改善供水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国内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漏损检测手段单一。
传统的漏损检测主要依靠工作人员巡查、听声识别等方式,效率较低,漏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 修复方式落后。
传统的修复方式以挖掘为主,不仅破坏了城市道路和居民生活,且修复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快速治理的需求。
3. 数据化管理不足。
供水管网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对漏损问题的全面监测和运维管理。
三、智能监测技术在供水管网漏损处理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智能监测技术在供水管网漏损处理中的作用。
1. 传感器的应用。
通过在供水管网中安装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管网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漏损点,提高漏损处理的效率。
2. 数据采集与分析。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即时传输和处理,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漏损问题的预测和监测,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人工智能的运用。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漏损智能诊断和修复系统,能够实现对漏损点的准确定位和精确修复,提高修复的质量和效率。
四、信息化体系在供水管网漏损维护中的应用除了智能监测技术,信息化体系在供水管网漏损维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建立供水管网信息化数据库。
将供水管网的相关数据整理成数据库,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管网设备、漏损点等信息的管理与查询。
2. 实施全面的管网巡检与维护计划。
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管网巡检与维护的计划和任务,实现对巡检人员的分配和工作进度的实时掌控。
供水漏控方案

供水漏控方案
供水漏控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漏水报警器或漏水监测系统: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管道的水压、测量水流量、温度等参数来判断是否出现漏水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或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2. 定期检查管道:定期检查管道,包括水表、水管、阀门等设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漏水问题。
3. 加强管道维护:加强管道维护,对老旧管道进行更新和更换,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漏水的可能性。
4. 提高用户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用户对用水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因用户疏忽造成的漏水。
5.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供水漏控应急预案,包括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配合、人员的调度和分工、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使用等方面,确保在漏水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应对。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管理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管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由于管网龙头公司的规模庞大和管网的复杂性,管网的漏损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管理系统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有的供水管网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管网漏损问题。
系统由传感器、监控装置、数据处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组成。
首先,传感器被部署在城市的各个关键节点和水管线路中,用于实时检测和测量供水管网中的水压、流量和温度等参数。
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比如管道泄漏导致水压下降或温度异常升高,传感器会自动发送信号给监控装置。
监控装置是连接传感器与数据处理平台的重要设备,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把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平台上。
监控装置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收集数据,还能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并能向管理系统发送警报,以便及时处理管网漏损的问题。
数据处理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和监控装置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判断,检测出管网漏损的位置和程度。
同时,数据处理平台还可以将检测到的漏损信息和分析结果进行存储和展示,以供后续的管理和决策。
最后,管理系统是基于数据处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管网漏损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系统通过分析数据处理平台上的漏损信息和分析结果,制定治理方案和优化措施。
同时,管理系统还可以追踪漏损的修复工作,并对供水管网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以保障城市正常供水。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通过实时监测和检测漏损问题,系统可以帮助提前发现管网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供水中断或损失。
其次,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力资源和运营成本。
最重要的是,该系统可以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行效率和供水质量,提供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UTOS
供水管网漏水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邮科院供水改造
目录
一、概述 (2)
二、流量、压力分析原理 (2)
三、分区计量工作实施 (3)
1、分析管网合理进行管网逻辑分区 (3)
2、设备名称 (4)
3、工作流程 (5)
四、产品报价 (7)
一、概述
分区计量在供水管网有广泛的使用,通过监测供水管网的各项运行参数,最终判断管网是否健康运行,同时根据采集到的流量和压力参数,通过逻辑运算评估管网漏失量,并确定是否有新增加的漏水发生。
德国SebaKMT公司Sebalog D无线数据无线监测仪是为供水企业特别定制的新一代管网数据监测仪,与各种模拟或数字传感器连接,可自动完成管网数据的采集、记录和无线传输,对供水管网及其运行设备的水压、流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二、流量、压力分析原理
最小夜间流量分析管网漏失量管道最小夜间流量突发性增加并
且不可逆恢复代表有新的漏水发生;
流入一个节点/区域的量等于流出或消耗的量;
管网破损漏水,会造成局部水压下降;
压力分析可以提供依据对水量进行分配;
管道压力突发性降低并且不可逆恢复代表有漏水发生。
通过压力和流量分析管网的水平衡点,通过调节水平衡点的移动,避免出现水质二次污染。
管道最小夜间流量突发性增加并且不可逆恢复一般代表有新的漏水发生。
环状管网相邻节点的压力平衡和流量为零产生水平衡点;
枝状管网末梢形成水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