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生理学) PPT课件
泌尿系统生理ppt课件

② 肾小管萎 缩、坏死,有 管型;玻变及
硬化。
50
二、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指肾 间质发生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 增生为特征的原发性非化脓性炎症。 (一)眼观变化 白斑肾。 (二)镜下变化
三、化脓性肾炎 化脓性肾炎 (suppurative nephritis)是指 肾实质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N,End-stage kidney 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通常由不同 类 型的肾炎发展而来,部分患者起病隐 匿,发现时已是晚期阶段。
41
1、病变:
(1)大体:继发性颗粒性固缩
肾
Secondary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2)光镜:a、大部分(75%以上)肾小球
• 镜下变化 肾小球内的细胞成分明显增多。肾小 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膜细胞肿胀,增生,并 见数量不一的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由于肾 小球内细胞数量增加,肾小球体积因而增大,充 满球囊囊腔.
9
Gross10
Cortex
Medulla
Pelvis
11
glomus
Bowman's capsule
51
renal tubul1e2
13
Mesangium :Mesangial cell & Mesangial matrix
Filtering membrane
Endothelial cell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
Podocyte, foot process,
玻变(玻璃球)和硬化,呈“集中趋势”,所属 肾小管萎缩;b、病变轻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所属肾小管扩张,有管型;c、间质纤维增生
生理泌尿系统 ppt课件

80%-90% HCO360%-70% H2O、Na+、K+、Cl其余在剩下的肾小管和 集合管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 分泌的物质:
K+、H+、NH3
3.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当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 将发生尿液的浓缩。
当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时, 则造成尿液的稀释。
3.尿液产生的第一步?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4.肾小体滤过的结构基础?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滤过膜、有效滤过压
5.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近球小管官腔膜上有 大量的微绒毛
---增加吸收面积
(主要的吸收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特点
尿生成的过程:
①肾小球的滤过(原尿) 尿液生成的第一步
②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③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终尿)
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滤过膜 3层
滤过膜:肾小体 滤过的结构基础
有孔内皮细胞:内层,限制血细胞通过
基膜: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足细胞裂孔膜:外层,肾小囊脏层上皮,限制大分子蛋白质通
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①入球微动脉短粗、出球微动
脉细长,形成压力差 ------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②在一定的血压范围内,肾血
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动脉血压维持80-180mmHg
③神经-体液调节
体液因素: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 作用:收缩血管,减少肾血流量。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课件ppt课件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浓缩
肾脏通过重吸收大部分水分,使 尿液浓缩,以减少水分流失并回 收有用物质。
尿液稀释
肾脏通过调节肾小管和肾小囊对 水的重吸收,使尿液稀释,以维 持体内水分平衡。
尿液的酸碱平衡
肾脏通过分泌和排泄各种酸性和碱性物质,如氨、碳酸氢盐等,来调节身体的酸 碱平衡。
当身体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或代谢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时,肾脏会通过增加碳酸 氢盐的分泌来中和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肾脏由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组成。肾皮质位于肾脏表面 ,富含血管和肾小球;肾髓质位于肾脏内部,主要由肾小 管和肾锥组成。
肾脏内部还有肾盂、肾间质和肾小囊等结构,肾盂是尿液 从肾小管流向输尿管的重要通道;肾间质是肾脏的结缔组 织部分,起到支撑和营养的作用;肾小囊是包裹在肾小球 外层的双层薄膜,负责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尿道的功能
排尿
尿道是人体排泄尿液的通 道,通过尿道将膀胱内的 尿液排出体外。
防止逆行感染
尿道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功 能,能够阻止细菌等微生 物逆行进入膀胱,从而保 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调节尿量
尿道通过调节尿道的舒张 和收缩来控制尿量,使尿 平衡
维持生殖健康
尿道在人体内起着维持水、电解质平 衡的作用,通过排泄尿液将体内多余 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保护身体健康。
02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大约在腰部位 置,紧贴着脊柱。
肾脏的位置略低于肝脏,其大小与成 年人的拳头相近。
肾脏的形态
肾脏呈蚕豆形,分为内侧和外侧,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
肾脏表面覆盖一层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起到保护和固定 肾脏的作用。
肾脏的内部结构
生理学完整课件泌尿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它涉及许多不同的系统,其中之一就是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负责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体内水分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是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去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保留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和红细胞。
肾脏还负责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产生激素,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素。
肾脏由许多小的过滤单位组成,称为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包括一个肾小球和一个肾小管。
血液通过肾小球被过滤,然后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则被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膀胱是一个袋状器官,可以储存尿液,直到排泄。
当膀胱充满时,它会发出信号,告诉大脑需要排尿。
尿道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肾脏疾病可以导致高血压、贫血和电解质失衡。
泌尿系统的其他问题,如尿路感染和肾结石,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除了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泌尿系统还有其他的功能。
例如,肾脏可以分泌激素,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素,这些激素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重要的影响。
肾素是一种酶,可以调节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促红细胞素则可以促进红细胞的,预防贫血。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机制的科学,泌尿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负责体内废物的排出和体内水分的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是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去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保留有用的物质,如蛋白质和红细胞。
肾脏还负责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产生激素,如肾素和促红细胞素。
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
膀胱是一个袋状器官,可以储存尿液,直到排泄。
当膀胱充满时,它会发出信号,告诉大脑需要排尿。
尿道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生理)PPT课件

/AMuseum/organs/nzqk/rgs/fmtx.html
第二节 重吸收和分泌
重吸收与分泌
重吸收:物质从小管液中转运到血液中。高达99%
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 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主要有 肌酐、H+、 K+和 NH3等。
略
NH3的分泌与H+、HCO3-转运的关系
略
机制:单纯扩散
泌NH3的意义: 促进泌H+ 促进HCO3-重吸收 排酸保碱
谷氨酰胺
集合管分泌NH3示意图
略
H+的分泌: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能分 泌H+
1)近端小管是分泌H+的主要部位。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 H+与小管液中的Na+以1︰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转运, 即H+进入小管液,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 H+-Na+交换。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 管液中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入血。
近曲小管吸收70% 肾小管袢升支吸收20% 远曲小管吸收8%~9% 排泄到尿中的钠量仅约为肾小球滤过量的1%
重吸收: 水 Na+ 葡萄糖
分泌 肌酐 NH3 K+ H+ 药物
重吸收和分泌的部位与功能
(1) 近曲小管:重吸收量最大,重吸 收的物质种类也最多,是重吸收最主 要的部位。
血浆与原尿主要成分比较(g/L)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Na+ ClK+ 尿酸 尿素 肌酐 氨
血浆 900 80 1 3.3 3.7 0.2 0.02 0.3 0.01 0.001
原尿 原 980 尿
2024泌尿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01泌尿系统概述Chapter尿道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还兼有排精功能。
肾脏生成尿液的器官,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肾皮质主要分布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肾髓质则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
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壁内含有平滑肌,可节律性收缩以推动尿液下行。
膀胱储存尿液的器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从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
泌尿系统组成与结构排泄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调节功能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与其他系统相互关系与循环系统关系与神经系统关系与内分泌系统关系与免疫系统关系02肾脏解剖与生理Chapter肾脏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球负责滤过血液,肾小管则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主要负责血液的滤过。
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负责对滤过的物质进行重吸收和分泌。
肾小球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作用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03尿液形成与排放过程Chapter1 2 3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尿液形成原理及步骤尿液成分变化及其意义尿液pH值变化01尿液比重和渗透压变化02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变化03排尿反射和神经调节机制排尿反射神经调节机制04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调节Chapter水平衡调节机制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01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02口渴机制03钠、钾、氯等电解质平衡调节肾脏对钠、钾、氯的排泄和重吸收醛固酮的作用饮食和消化道的调节酸碱平衡调节原理缓冲系统的作用肺的调节肾脏的调节05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Chapter肾小球疾病分类和临床表现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临床表现与原发疾病及肾损害程度相关。
遗传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功能损害间质性炎症纤维化与硬化03020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特点尿路感染分类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进行分类。
泌尿系统PPT课件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和急性肾炎相似,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病情 发展迅速,并可在 1 ~ 2 周内发展为尿毒症,很快死 亡. 因而又称恶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 病变的肾病. 有免疫引起的,也有非免疫引起的. 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稍有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后期症状明显,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头晕 乏力,食欲不振,健忘,贫血等.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
预防保健: (1) 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性疾病; (2) 患感冒及扁桃体炎要彻底治疗, 应在感染 2 ~ 3 周后进行
尿常规检查, 如有肾炎可及时发现; (3)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防止感染患脓胞疮 ( 黄水疮 ) 引发肾炎; (4)注意室内卫生和室内保温, 穿着保暖; (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冬春季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以防呼吸道疾病; (7)慎用药物,防止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49.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是一种比 较常见的疾病.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肾. 一般所称肾小球肾炎若不加说明常指的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或肾病变是全 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如红斑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临床表现: (1)尿道炎,膀胱炎: 尿频,尿急,尿痛,重者脓尿,血尿. 常发生于月经后, 性交后, 妇科手术后;
(2)急性肾盂肾炎: 尿频,尿急,尿痛, 伴有腰痛或肾区 不适,肾区有压痛或叩击痛,全身症状为起病急, 发烧, 怕冷,体温可达39 ~ 40°C, 伴有头晕头痛等;
(3)慢性肾盂肾炎: 症状多不典型或症状轻微.
泌尿系统PowerPoint演示文稿

肾盂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的结构。
3
❖ 肾窦:肾门深入 肾窦
到肾实质之间的较大 腔隙。内有肾动、静 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 肾小盏、肾大盏、肾 盂、脂肪组织等。
4
二、肾的位置
❖ 肾位于腹后壁上 部,脊柱的两侧。右 肾略低于左肾半个椎 体的高度。肾的位置 存在个体差异。女性 一般低于男性,儿童 低于成人。
5
肾区
❖ 肾区(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 之间的区域。
6
三、肾的内部结构
7
肾的内部结构图
8
四、肾的被膜
❖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 层被膜即纤维囊、脂肪囊和 肾筋膜。 纤维囊由致密结缔组织 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脂肪 囊为肾周围呈多囊状的脂肪 层,在肾的边缘处脂肪较多, 并与肾窦内脂肪组织相续。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 肾和肾上腺。
9
第二节 输尿管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 各一,长约0-30cm,起于肾盂,止于膀胱.
❖ 一、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 ❖ 二、输尿管的分段及狭窄
10
一、输尿管的位置和毗邻
输尿管属于腹膜外位 器官。在女性,输尿管 入盆腔后经过子宫颈外 侧而至膀胱底,在子宫 颈外侧约2cm处,有子 宫动脉从外侧向内侧越 过输尿管前方。
19
第四节 尿道
❖ 一、女性尿道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
短、宽和直,长约5cm。 易发生逆行性感染。 ❖ 二、男性尿道
见生殖系统
20
❖ 一、膀胱的形态 ❖ 二、膀胱的位置 ❖ 三、膀胱三角
14
一、膀胱的形态
❖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充盈时卵圆形。 膀胱分为四部:
❖ 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 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 膀胱体:尖和底之间 ❖ 膀胱颈:有尿道内口,与前列腺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