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试论洪昇_长生殿_爱情观的女性色彩

第25卷第4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5,No .4 2010年4月Journa l of Suzhou Un i versity Apr .2010do i:10.3969/j .iss n.1673-2006.2010.04.025试论洪昇《长生殿》爱情观的女性色彩周艳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1603)摘要:从《长生殿》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出发,重新审视李、杨爱情婚姻关系,以此探讨洪昇《长生殿》爱情观的女性色彩。
一改历史上对杨玉环怨妇、悍妇形象的传统定位,对女性情感的赞美和人格的尊重极具现代爱情新女性色彩,反映洪昇爱情观的进步性及对婚姻关系中女性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长生殿》;爱情观;女性色彩中图分类号:I 20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0)04-0071-03收稿日期:2009210219作者简介:周艳波(1962-),女,安徽合肥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
清代洪昇一部《长生殿》享有“近代曲家第一”[1]的美誉。
从《长生殿·例言》可知其创作经历:从“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
想是歌颂唐明皇有情之于天下,到“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定是批判杨玉环狐媚惑君、唐玄宗宠妃误国;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之家罕有,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
旨是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坚贞不渝、生死不变的爱情。
十余年,三易其稿,洪昇为何乐此不疲呢?是李、杨爱情感动了洪昇,还是……就洪昇描写李、杨爱情来说,洪昇没把李隆基、杨玉环当成帝王、后妃,他们“本系原始孔升真人,蓬莱仙子”,“偶因小谴,暂住人间”[2],成为了人世间普通的夫妇。
德国戏剧评论家莱辛说过:“倘若我们对国王们产生同情,那是因为我们把他们当作人,并非当作国王之故。
”[3]洪昇一改历史上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统定位,把帝、妃之情放在合理的婚姻框架中,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这对具有常人之人情的伦理夫妻关系,尤其称赏才貌双全、“为国捐躯”、对爱情具有平等专一追求的杨贵妃,具有现代性爱的色彩,笔者认为这是洪昇对婚姻关系中女性形象的深层思考,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现代人所关注的。
论《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论《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塑造王芳甘肃庆阳环县第五中学摘要:本文对《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作了论述,认为她与以往“李杨”文学作品相比具有更加丰满、细腻的人物形象。
本文试从深层次来诠释这一形象,认为这一形象的塑造应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道教女性观,二是“至情”观与遗民心态。
关键词:杨玉环;道教女性观;至情;遗民心态一直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创作题材,众多的剧作家和诗人都对其进行过描述和感叹,《长生殿》便是其中的名作。
与以往的观念相比,洪昇对杨玉环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广角度的诠释。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对《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进行阐释。
一、道教女性观的体现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杨玉环常常被判定为“红颜祸水”,李杨爱情也因此被扭曲,被视为安史之乱的直接根源,二人的关系也往往被泼污水,甚至怀着阴暗心理在描写中极力夸饰其宫廷淫乱。
例如《惊鸿记》中,将杨玉环被描写成与安禄山私通的淫妇,与梅妃不择手段争宠的悍妇。
而在《长生殿》中,杨玉环则被塑造为“若得一个长久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的痴情女子,除了继承《长恨歌》、《长恨歌传》的意蕴外,更深层的原因是道教女性观的影响。
(一)从“红颜祸水”到痴情女子“明清时代,道教教团的衰落虽为大势所趋,但道教的宗教观念却通俗化、世俗化,脱离道教教团而深入民间……”①明清社会,道教在漫长的岁月里已经成为封建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女性的独特态度也渗入到文学创作中。
道教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成混沌之气,混沌之气又一分为二成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从而生成了宇宙万物,从阴阳和谐的角度出发,道教重视阴柔的作用。
作为人类社会中阴的象征的女性,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受道教贵柔崇阴的尊重妇女、赞美女的态度的影响,《长生殿》中杨玉环不再是男权判决下的“红颜祸水”,而是“性德温和,姿容艳丽”,才艺卓绝的痴情女子。
她既不关心朝政的斗争,也不在意家族的利益,只担心皇帝的移情别恋。
长生殿·惊变

二、剧情介绍
《长生殿》被人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和《西厢记》、《牡 丹亭》、《桃花扇》齐名。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 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 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 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 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 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 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四川马嵬坡军士哗 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 自尽。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 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 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 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绕着李、杨爱情的悲剧,通过安史之乱 前后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在上卷作者联系他们爱情发展的过程,描写了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和正在酝酿中的国破家亡的巨变。下卷又结合 他们的生死离别,抒发了人们兴亡的感慨,同时歌颂了少 数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狠狠鞭挞了在敌人面前摇尾乞怜 的民族败类,表现了作家的爱国思想。 作品中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思想,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和 社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然而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揭露 只是从劝戒统治者勿贪侈过度出发,他认为祸败的起因是 侈心,而能够悔悟便可以平复,所以他选择一个“国倾而 复平”(吴舒凫《长生殿序》)的例子来规劝封建统治者。 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不可能对唐明皇、杨贵妃进行更深刻 的批判。在展开矛盾时还接触到一定的社会现实,到解决 矛盾时,便完全凭其主观想象而加以美化。在《弹词》、 《私祭》等出极力为唐明皇、杨贵妃开脱罪名,甚至把杨 贵妃和马嵬兵变的三军对立起来加以歌颂。作者轻易地勾 销了他们的罪恶,但并不能给读者以信服的说明,这就造 成作品主题的矛盾和混乱。也充分暴露了作者的阶级局限。
元曲《长生殿》中的美人形象塑造与权谋斗争描写

元曲《长生殿》中的美人形象塑造与权谋斗争描写简介元曲《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由明代戏剧家郑光祖所创作。
该剧以唐代皇帝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以美人、权谋和斗争为主要线索,展现了一幕精彩纷呈的宫廷政治。
美人形象塑造在《长生殿》中,美人形象是该剧的重要元素之一。
郑光祖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刻画,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美人形象。
1. 武则天 - 雄才伟略中的佳人武则天是该剧最为重要且极具争议性的角色之一。
她被描绘成一个聪明智慧、冷静机智、权谋高手,并且拥有极强魅力和女性魅力。
从她智谋斗争的过程中展现出来她无比锐利而犀利的个人魅力。
2. 杨贵妃 - 容貌神仙的绝代佳人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女之一,她在《长生殿》中被刻画成一个绝世美人,容貌出众,惹人倾慕。
她的出场让整个剧情生色不少,并且对后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权谋斗争描写除了美人形象塑造外,《长生殿》还以权谋斗争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宫廷中权力的斗争和内部矛盾的复杂性。
1. 李世民与武则天的斗争《长生殿》聚焦于唐朝皇帝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的斗争。
他们通过政治手段、阴谋诡计和权谋来竞争并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明暗交替、智者较量的剧情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紧凑有趣。
2. 官场角力与后宫政治《长生殿》不仅仅关注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权力较量,还描绘了官场角力和后宫政治中其他角色的斗争。
官员们为了自身利益、地位和名声展开明争暗斗,而后妃们则通过美貌和权谋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荣华富贵。
结论元曲《长生殿》通过对美人形象的塑造与权谋斗争的描写,将中国古代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具有历史背景并带有戏剧性质的作品,《长生殿》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提供了对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参考价值。
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杨玉环是剧作家洪昇塑造过的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色,《长生殿》里的杨玉环也是诸篇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性格描写较为丰富的版本。
该剧中的杨玉环美丽且多才,工于心计且善妒,她的一生极尽荣华,却在死后完成了自省的升华。
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管窥这位传奇的贵妃的一生。
关键词:《长生殿》;杨玉环;人物形象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王诏名垂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中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杨玉环却是其中之一,常见于文人墨客笔下。
杨玉环的形象历1来颇受争议,她令人称奇,却未在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里留下身影;她是误国的皇妃,却也并非十恶不赦。
《长恨歌》里白居易开篇就以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为全诗定下基调,因此通篇读下来,似乎这位贵妃留给读者唯一的印象就是“美”;在《梧桐雨》里白朴又从头至尾都将杨玉环处理成一个负面的形象,她骄纵专横,甚至一面接受着唐明皇的爱一面与安禄山私通……诸篇描写杨玉环的作品里,《长生殿》可算是角度清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为饱满。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发展的。
一、美艳多才的奇女子杨玉环的美自是人人称赞,洪昇也用了极多的笔墨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杨玉环的美。
唐明皇对杨贵妃,不是日久生情,而是初见美人一见钟情。
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第一次见到杨玉环,便给了她“丰姿秀丽”[2]的评价,翌日便册封其为贵妃,之后更是称赞她的容貌“绝世无双”[2]。
唐明皇的宠爱,始于美艳的外表,而后方有日日承欢,情意渐浓。
杨玉环有两位贴身仆人永新和念奴,在两位仆人眼里,杨贵妃是“临风百种妖娆,对镜千般婀娜”[2],甚至在贵妃死后祭奠贵妃时,仍然不免“名花无恙,倾国佳人,先归黄壤”[2]的无奈与惋惜。
在第二十一出《窥浴》中,作者更是处理大胆,从偷看皇帝与贵妃沐浴的仆人视角出发,侧面写杨贵妃的美丽动人——永新和念奴从疏隙处望去,眼中的贵妃亭亭玉体、轻盈臂腕、绰约腰身、霞骨雪肌,二人不免发出相同的感慨:“休说俺偷眼宫娥魂欲化,则他个见惯的君王也不自持。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长生殿》中杨玉环形象的文化学诠释 自唐代以来李隆基与杨玉环 的爱情故事 就是比较热门的一个创作题材习称天宝遗事。
清代以前最著名的作品有唐代白居易 的《长恨歌 》与元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清康熙年间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其中之一就是洪升的 《长 生殿》 比较而言洪升笔下的杨玉环形象塑造得更为鲜明动人比起以往世俗的观念 与唐诗 、 元杂剧的有关描写这部戏曲突破较大作者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 的诠释使传奇表现出了较为鲜明而进步的妇女观。
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解析这一新的戏曲现象。
一《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Agt—A 是钱塘今杭州市人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孔”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 《长生殿》 三易其稿而成传奇不仅改变了以往李杨故事 的悲剧结局而且真实细腻地展示了帝妃的爱情生活刻画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 杨玉环形象。
与同类题材相比洪升在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显现 了清人进步的妇女观一杨玉环注重真情情痴而妒突破了“三从四德”、 “夫为妻 纲”传统妇女观的束缚洪升删除了以往写杨贵妃“涉秽”的情节这一点与 《长恨 歌》 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描写相同但不同的是传奇强调“借 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 《长生殿》 细腻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她追求专一爱情 的精神痛苦。
戏曲中的杨玉环既不过问朝廷争斗也不在意家族利益却常常担心皇帝的移 情别恋甚至是情痴而妒。
她不满李隆基与虢国夫人的暧昧举动惹恼了明皇被撵回了杨国忠的丞相府。
此时杨玉环的内心极为痛苦“乍出宫门未定惊魂渍愁妆满面啼痕。
其间心事多少难论。
1 / 11”“不提防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唱词中反映了她注重真情渴望专一爱情的一面。
后因献发致歉李、杨二人重归于好。
后来当得知李隆基与梅妃旧情复燃杨玉环十分恼怒说道“唉江采苹江采苹 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当听到万岁爷晚上已宿到翠华 西阁梅妃那里了《长生殿》几次写到她肝肠寸断的表情和动作“旦呆介”、“泣 介”、 “旦作不语掩泪叹介”并有一段唱词前腔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泪介把从前 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
绝代佳人的颂歌——论洪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

绝代佳人的颂歌——论洪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胡世厚【摘要】洪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是古代众多同类题材文艺作品中塑造得最丰满、最鲜明、最完美、最有艺术魄力的艺术形象.她品端貌美,聪慧多才,册为贵妃,深得宠幸;她感情真挚,要求爱情专一;马嵬兵变,因情请死,为国捐躯;她痴情不悔,感动上天,得以天宫重续旧缘.她是一位值得同情赞美的绝代佳人.【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2(020)004【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长生殿;杨玉环;痴情;绝代佳人【作者】胡世厚【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杨玉环,历史上实有其人,《新唐书》、《旧唐书》后妃传中都有她的传。
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深受宠爱。
安史之乱,随驾西逃;马嵬兵变,被赐自缢。
这段历史及杨玉环的遭际,曾引起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戏剧家的关注和兴趣,杨玉环成为他们笔下和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或褒或贬,各呈异彩。
然而,塑造得最丰满、最鲜明、最完美、最有影响、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当推清初洪昇创作的传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
洪昇笔下的杨玉环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作者开篇清楚地介绍了杨玉环的身世、德性、容貌。
杨玉环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父亲杨元琰官为蜀州司户,是一个从七品下的小官。
因父母早亡,寄养在叔父杨玄硅家中。
玄硅时任河南府士曹参军事,也只是一个正七品下的小官。
尽管是小官宦人家,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富裕的。
杨玉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温柔貌美,能歌善舞,被选为宫女。
就是这样的身为一位普通宫女的杨玉环,因“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被李隆基看上,“册为贵妃”。
杨玉环是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女,霎时间,一步登天,由普通宫女而成为贵妃,得到受亿万人钦羡的皇上做丈夫,而且这个丈夫又是那么多情,喜欢她、夸奖她、宠爱她,甚至赐金钗、钿盒,与她定情,愿与她白头偕老。
她是又震惊又喜欢,既满意又沉重。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

《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形象一、玉环的真杨贵妃在《长生殿》的初次露面是在第二出《定情》中。
(丑扮高力士,二宫女执扇引旦扮杨贵妃上)。
“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当玉环知道玄宗册封她为贵妃,无限欢喜,她和玄宗见面,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这句话出现了四次,道出了玉环的最初梦想,他希望玄宗能一天喜欢她,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
(袖出钗、盒)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
玉环希望自己的爱情“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古之帝王,要皇帝专一爱一个人是很难的。
如果一个男子无法专一对待一个女子,那么女子会很失落,会嫉妒别的受宠的女子。
洪升第一次写玉环的妒是在第六出《傍讶》中:前日万岁爷同杨娘娘游幸曲江,欢天喜地。
不想昨日娘娘先自回宫,万岁爷今日才回,圣情十分不悦。
这是李、杨的第一次闹别扭。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真实女子的反应,她容忍不了对方对爱情的不专,所以她才会怄气。
玉环的第二次妒是在第十八出《夜怨》和第十九出《絮阁》。
作者运用两出的的篇幅写玉环的嫉妒和干涉玄宗。
第十八出玉环听到丫鬟说皇上已去翠华西阁了。
玉环听到丫鬟的打听,“闻言惊颤,伤心痛怎言”。
玉环想起昨日还恩爱无比,今日却寂寞空房。
她伤心,她不知君心,霎时更变。
她无法容忍,竟然第二天擅闯翠华西阁,质问玄宗。
其实玉环深知皇恩似天,说变就变,第一次因为嫉妒被玄宗迁出,她知道自己这次这么闹,也许会忍得龙颜大怒。
“媚处娇何恨,情深妒亦真”,洪�正是抛弃了传统观念对妇女之“妒”的指斥,而以对个性的关注和人情的体味为基点,去审视和描绘杨玉环之妒。
”因为她的真实,她无法克制自己。
二、玉环的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记载:初,武惠妃薨,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
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
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记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撰甚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1. 引言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戏曲是表达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形式。
《长生殿》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对妇女的形象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妇女地位、情感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
2. 妇女形象概述
在《长生殿》这一古典戏曲中,妇女形象多种多样,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
社会角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主要女性角色
主要女性角色包括杜十娘、王丙诚、幽兰等。
她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独立
思想,在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2 社会地位与束缚
明代封建社会对于妇女地位有所限制,在剧中也体现了被家庭束缚、归于男性
主导和相夫教子的传统观念。
2.3 婚姻与情感
婚姻是明代社会中妇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与情感问题也贯穿整个剧情,通过对于婚姻制度和爱情观的描绘,展示了当时妇女在婚姻中面临的困境。
3. 妇女形象的塑造
3.1 描述与言行
剧中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述和言行举止的刻画,使读者或观众对她们的性格、
气质等方面产生直观印象。
3.2 对比与矛盾
不同女性角色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和矛盾。
这些对比和矛盾体现了作者对于
妇女形象多样性的思考,并集中展现在戏曲情节之中。
4. 妇女形象对社会影响
《长生殿》中丰富真实的妇女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下妇女地位的局限,在文化艺术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剧推动了明代戏曲艺术向更加真实生活和
人物形象刻画发展,引领了后来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新风貌。
5. 结论
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具有多样性,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妇女地位、情感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这些形象不仅在
文化艺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社会对于妇女地位与权益的关注提供了
参考和启示。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妇女形象分析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