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最有名的诗10篇

合集下载

曹丕和孙权的战争写的诗

曹丕和孙权的战争写的诗

曹丕和孙权的战争写的诗曹丕诗歌《广陵观兵》鉴赏及赏析这是一首雄壮而充满自信的阅兵诗。

曹丕的诗,素以“清绮”、“轻俊”得到诗论家们的推重。

这大概与他较爱写游子、思妇、男女之情的题材有关。

但当他将目光转向戎马、军旅生活时,往往亦有雄壮之辞,显示出乃父之风。

这首《广陵观兵》,就是其中一例:写景抒情,局面开阔,气象宏壮;运笔之间,纵、擒、抑、扬,跌宕有致。

与此类似的,还有《饮马长城窟行》、《黎阳作》之三等篇。

由此观之,陈柞明称曹丕“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采菽堂古诗选》),未免局限于一隅;他的同时代人刘桢说他“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赠五官中郎将》),倒是窥见了全豹。

黄初六年(225年)八月,魏文帝曹丕“为舟师东征。

”冬十月,行幸广陵,(今扬州)故城,在长江边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阅兵式。

曹丕逸兴遄飞,即于马上吟成此诗,故又题为《至广陵于马上作诗》。

阅兵,原本就为了炫耀武力。

而此次阅兵,又在与东吴一江之隔的长江边,当然更是要给孙权点颜色看看。

此诗前八句所着力渲染的,正是曹魏“六军”的非凡声势和同仇敌忾之气。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开篇未叙军马,先写阅兵的环境,乃在“水涌山叠”、浩荡千里的大江之畔。

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在这江水之上,当年曾演出过“火烧赤壁”的悲壮话剧。

而今十多年过去,“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麈战的江水犹然热”(关汉卿《单刀会》),曹魏将士正要在此一振军威、洗雪其耻。

那“汤汤”江声,该激起诗人多少壮思。

所以,诗之起句看似平平,却局面阔大、情怀悠悠,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接着便展现将士操演的景象:“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据《魏志》记载,此次阅兵“戎卒十余万,旌旗百余里”,声势非同小可。

诗中以“山林”形容戎卒戈矛齐举的壮观,正见出操演部队军容之盛;然后又以万丈“日光”照耀,那连绵数百里的“玄甲”(黑色战甲)连同戈矛,便全都金光闪耀,使这盛大的阅兵,更添壮色。

这两句展现全景,后两句笔势一转,化成了“特写”镜头,在一员员叱咤风云的战将身上、脸上全都蓄满“暴怒”之色;他们的“胆气”即英勇气概,充溢于沙场,显示出无可抵挡的力量。

唐诗赏析-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

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原文|译文|鉴赏'《燕歌行二首·其二》是魏文帝曹丕的诗作,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

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魏晋:曹丕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译文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

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

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

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

夜深了,忧思煎熬难以入眠,只有披衣出去,徘徊于中庭。

抬头看云间星绕月明,然而人却没有团圆。

可怜晨雾中飞鸽发出阵阵鸣叫声,留恋徘徊不能慰存。

注释会日:聚会的日期。

郁陶(yáo):忧思聚集。

雨面:泪流满面。

展诗:赋呈或吟唱诗歌。

耿耿:犹言炯炯,耿耿不寐的意思。

云间:指天上。

飞鸧(cāng):即鸧鹒,在中国常见的黑枕黄鹂。

顾怀:眷顾怀念。

曹丕《燕歌行》在诗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

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

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

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此篇人物一出场,几是脱口而出“别日何易会日难”,好像不加斟酌,其实含义复杂。

结合前篇“念君客游多思肠”、“忧来思君不敢忘”,此句浸透思念之意,且“念”、“忧”至此翻覆而为困惑和感慨——“会日难”,即“会日何难”,承上“何”字而省。

曹丕七言诗代表作

曹丕七言诗代表作

曹丕七言诗代表作
曹丕(155年220年),东汉末帝曹操之子、名将曹植之次子,
曹丕就长期处于战乱之中,英勇善战,自立为帝,统一了大汉,尊宣帝位于陈留,国号汉,史称曹魏,是东汉最后一个君主。

其七言诗,被誉为汉乐府谱中的绝极之作,代表了曹丕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表现力。

曹丕的七言诗,是以宣扬汉室孝道与统治理念为主,以宣传政治主张为辅,以展示曹丕的宏伟政治愿景为本的古典诗歌。

他的诗歌里含有许多古典思想和传统文化,表达了他一种高尚的士大夫精神,他以诗歌形式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到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诗文融会贯通,实至名归。

曹丕的七言诗,语言优美、风格流畅,富有诗意,不仅富有对礼仪、政治、哲学等内容的思考,而且笔力抒情,融了“仁者之礼”“武者之义”两大伦理思想及“儒家政治”的观点,深刻地表达了汉民族的伟大抗争精神,表现出极为高级的文人精神,使曹丕的诗歌在历史上享誉流传至今。

曹丕的七言诗代表作是《开天辟地》,诗中极尽诗思华美,通过
这首诗歌,曹丕把自己的政治愿景宣扬得淋漓尽致,被誉为汉乐府谱中的绝极之作,被尊为古代文人之最高标准。

另外,曹丕还有《桃源诗》,描绘了古代桃源仙境,以及《黄鹤楼》,反映了曹丕英勇豪迈,崇尚礼节的精神。

这三首诗歌都是经典的七言诗代表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曹丕的七言诗代表作,以其凝练的笔力与凄美的旋律,完美地表
达人类最美好的政治、文化和精神理想,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今日文人学者们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力量与民族精神。

曹丕的诗作,把中国文人士大夫以及士大夫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杂诗二首 曹丕

杂诗二首  曹丕

杂诗二首曹丕〔魏晋〕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译文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相遇。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注释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

寐:入睡。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天汉:指银河。

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

三五:指星。

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郁郁:苦闷忧伤。

济:渡。

梁:桥。

中:同“衷”。

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浮云:漂浮的云。

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

车盖:车蓬。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

适:正值,恰巧。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

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

弃置:放在一边。

陈:叙说。

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鉴赏用“杂诗”做题名,开始于建安时期。

《文选》李善注解释这一题名说:“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也就是说,触物兴感,随兴寓言,总杂不类。

所以,题为“杂诗",等于是无题,赋物言情,都是比较自由的。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诗歌创作特点1.曹丕诗歌的内容及诗风创新之处。

答:魏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

据史书说,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

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

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

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三首。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同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

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丕诗风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而日暖花开,谷水潺潺的自然景物,给他带来的却是“月盈则冲,华不再繁”的忧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四十多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

如《大墙上蒿行》,长达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

三是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丕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努力摆脱民歌的束缚,又学习民歌的优长;既向文人诗迈进,又保留有民歌的某些特征,清丽自然,代表作品有《上留田行》等。

初秋诗句最好的10首

初秋诗句最好的10首

初秋诗句最好的10首1、《三五七言》李白〔唐代〕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2、《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魏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3、《秋风辞》刘彻〔两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4、《秋风引》刘禹锡〔唐代〕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5、《子夜四时歌·秋风入窗里》佚名〔南北朝〕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6、《长相思·秋风清》李攀龙〔明代〕秋风清,秋月明。

叶叶梧桐槛外声。

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

塞雁行行天际横。

偏伤旅客情。

7、《野步》赵翼〔清代〕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残菊》曹雪芹〔清代〕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9、《夜书所见》叶绍翁〔宋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0、《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顾彩〔清代〕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生命意义的追寻——曹丕《大墙上蒿行》赏析

生命意义的追寻——曹丕《大墙上蒿行》赏析

生命意义的追寻——曹丕《大墙上蒿行》赏析今人论曹丕诗歌,或争执曹丕诗歌中现实主义因素的多寡有无,或叹赏其游子思妇诗中悱恻缠绵的情感,婉曲细秀的笔触。

其实,曹丕诗歌的重心和价值并不在此,至少不尽在此。

正如葛晓音先生所揭示:"(曹丕诗歌)往往是怀着悲观迷惘的心绪探索人生的意义,力图借任自然的哲学获得解脱。

"《大墙上蒿行》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首。

原文: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羣类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

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

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壤间。

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

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鼲温瞹。

夏当服绮罗轻凉。

行力自苦。

我将欲何为。

不及君少壮之时。

乘坚车。

策肥马良。

上有沧浪之天。

今我难得久来视。

下有蠕蠕之地。

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遨游。

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

今尔何为自低卬。

悲丽平壮观。

白如积雪。

利如秋霜。

驳犀标首。

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

辟除凶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吴之辟闾。

越之步光。

楚之龙泉。

韩有墨阳。

苗山之铤。

羊头之钢。

知名前代。

咸自谓丽且美。

曾不如君剑良。

绮难忘。

冠青云之崔嵬。

纤罗为缨。

饰以翠翰。

既美且轻。

表容仪。

俯仰垂光荣。

宋之章甫。

齐之高冠。

亦自谓美。

盖何足观。

排金铺。

坐玉堂。

风尘不起。

天气清凉。

奏桓瑟。

舞赵倡。

女娥长歌。

声协宫商。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

酌桂酒。

鲙鲤鲂。

与佳人期为乐康。

前奉玉巵。

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

乐未央。

为乐常苦迟。

岁月逝。

忽若飞。

何为自苦。

使我心悲。

《大墙上蒿行》赏析阳春无不长成——阳春三月,万物没有不成长的。

阳春:温暖的天气,又指三月。

长成:成长,生长。

草木群类,随大风起——如果遇到大风,各种草木将随风而起伏。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草木凋零,随风飘落,只剩下茎干孤独地树立着。

零落:凋零,凋落。

翩翩:飘落的样子。

中心:指草木的茎干。

茕:孤独。

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时光不顾及我们的愿望而匆匆奔驰,如今我隐居起来,又想做什么呢?四时:指时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曹丕?典论 ?原文及译文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

曹丕?典论·论文?原文及译文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擅长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2、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行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3、,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模糊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那么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那么慑于饥寒,富贵那么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突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4、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丕最有名的诗10篇
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6月29日),即魏文帝(220年-226年在位),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曹丕最有名的诗,来欣赏一下吧。

善哉行·其一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善哉行·有美一人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秋胡行·朝与佳人期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

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

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广陵于马上作诗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观兵临江水。

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

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

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

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

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

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

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

月重轮行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

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

何可胜言。

十五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登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

楩柟千余尺。

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

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

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

狂顾动牙齿。

黎阳作诗·千骑随风靡朝代:三国|作者:曹丕千骑随风靡。

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

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

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

胥字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

行行到黎阳。

陌上桑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弃故乡。

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

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

路局苲。

虎豹嘷动。

鸡惊禽失。

羣鸣相索。

登南山。

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

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

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

相痛惜。

董逃行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晨背大河南辕。

跋涉遐路漫漫。

师徒百万哗諠。

戈矛若林成山。

旌旗拂日蔽天。

于玄武陂作诗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兄弟共行游。

驱车出西城。

野田广开辟。

川渠互相经。

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声。

菱芡覆绿水。

芙蓉发丹荣。

柳垂重荫绿。

向我池边生。

乘渚望长洲。

羣鸟讙哗鸣。

萍藻泛滥浮。

澹澹随风倾。

忘忧共容与。

畅此千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