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是指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它的实施对于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水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水资源保护1.1 水资源监测与评估在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对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

这包括对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进行监测,以及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1.2 水资源保护区划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需要进行水资源保护区划。

通过划定不同的保护区域,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重要的水源地、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物多样性,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水资源保护技术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还需要推广和应用水资源保护技术,包括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水污染管理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等。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利用2.1 水资源分配与调度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需要制定水资源分配与调度的规定,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制定水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标准,以及建立水资源调度机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调度。

2.2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需要推广和应用水资源利用技术。

这包括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型设备的应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水资源补给与保障在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中,需要制定水资源补给与保障的规定。

这包括确保水资源的供应,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三、防止水灾3.1 水灾预警与监测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需要建立水灾预警与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灾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水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防治水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辟利用和保护,以防止水灾害、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动防治水工作的开展,制定并实施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水环境,提高防洪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辟利用、环境保护、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需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2)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数据和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水管理措施。

(3) 公平性原则:确保防治水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各方利益的平衡。

(4)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长远考虑,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细则内容1. 水资源管理(1) 制定水资源开辟利用规划,合理确定水资源利用总量和各类水资源的分配比例。

(2)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3)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

(4) 加强水资源保护,禁止乱排乱放,加强水污染管理,保护水质安全。

2. 水环境管理(1) 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水环境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2)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情况。

(3) 加强水环境管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水环境污染。

(4) 加强河道整治和湿地保护,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3. 防洪减灾管理(1) 制定防洪减灾规划,明确防洪标准和防洪措施,提高防洪能力。

(2) 加强河道管理和河堤巡查,确保河道畅通,堤坝安全。

(3) 建立防洪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及时采取防洪措施,减少洪灾损失。

(4) 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灾民生活保障,恢复生产秩序。

四、实施机制1. 组织机构(1) 设立防治水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体协调、决策和监督工作。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防治水管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防治水工作的高效实施,制定和执行细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正文内容:1. 确定防治水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1 确定目标:防治水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和农村的防洪能力。

1.2 遵循原则:防治水管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2. 制定防治水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2.1 设立组织机构:建立专门的防治水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防治水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合作和配合。

2.2 确定职责: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包括防洪抗灾、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水资源管理等。

3. 制定防治水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3.1 制定技术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技术标准,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标准、防洪标准等。

3.2 规范防治水措施:明确防治水工程的建设、运维和管理规范,确保工程安全可靠,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4. 加强防治水信息化建设4.1 建立信息平台:建立防治水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防治水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 应用技术手段:利用遥感、卫星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水文信息和洪水情况,及时预警和应对洪涝灾害。

5. 加强防治水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5.1 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防治水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责任追究机制。

5.2 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防治水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防治水管理的有效实施。

总结:综上所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定目标和原则、制定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然而,防治水管理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和配合,以确保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防治水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减轻水灾和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高水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为了更好地推进防治水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旨在明确防治水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防治水工作中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提高防治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具体目的和意义包括:1. 提供指导:细则将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明确防治水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 保护水资源:细则将明确水资源的保护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预防水灾:细则将明确预防水灾的措施和要求,包括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改善水利设施、完善水文监测预警等,提高抗洪能力和减轻水灾损失。

4. 提高水环境质量:细则将明确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要求,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体修复工作,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主要内容和要求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1. 防治水管理组织机构:各级政府应成立专门的防治水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防治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预防水灾措施: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堤防和水库的抗洪能力;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对水灾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3. 水资源保护措施: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

4. 水污染治理措施: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水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5. 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水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防治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灾,制定并实施细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一、水资源调查与监测1.1 进行水资源调查: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水文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2 建立水文监测系统:建立水位、流量等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水灾。

1.3 制定水资源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水资源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内容、方法和时限,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水库大坝管理2.1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水库大坝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2.2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水库大坝应急预案,明确各项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抗灾能力。

2.3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水库大坝的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三、河道清淤疏浚3.1 定期清淤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水灾发生的可能性。

3.2 加强河道管理:加强对河道的管理,禁止乱倒垃圾、乱建房屋等行为,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3.3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河道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河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防洪工程建设4.1 制定规划方案:制定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建设内容、投资预算等,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工程监理:加强对防洪工程建设的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4.3 定期维护更新:定期对防洪工程进行维护更新,保持工程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五、应急救援准备5.1 制定应急预案:制定防治水应急预案,明确各项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提高抗灾能力。

5.2 加强演练培训:定期组织防治水应急演练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3 配备救援装备:及时更新救援装备,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细则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水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防治水管理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安全性、可持续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施防治水管理,制定本细则,明确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目的和范围本细则的目的是规范防治水管理的实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适合于各类水资源管理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

三、术语定义1. 防治水:指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的行为。

2. 水资源管理单位:指负责水资源管理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

3. 监测评估:指对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4. 水资源保护区:指为保护水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综合管理原则: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进行水资源管理,确保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3. 预防为主原则:强调预防措施,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4. 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水资源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五、防治水管理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监测评估(1)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定期对水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2)采集、整理和分析水资源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3)发布水资源监测评估结果,提供给相关单位和公众参考。

2. 水资源保护区划定与管理(1)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划定水资源保护区。

(2)制定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和措施。

(3)加强水资源保护区的巡查和监督,严禁违法违规行为。

3. 水资源利用管理(1)建立水资源利用许可制度,对水资源的开辟利用进行管理。

(2)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水资源污染防治(1)建立水资源污染监测网络,对水体进行定期监测。

(2)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3)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打击水资源污染行为。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标题: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防治水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灾和保护水资源,制定和实施细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防治水管理的实施细则。

一、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资源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1.2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
1.3 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
2.1 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质和水量变化
2.2 进行水资源评估,分析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3 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
3.1 建立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3.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加强水资源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4.1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4.2 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污染源的排放
4.3 推动水体治理,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五、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5.1 制定水灾防治预案,做好水灾防治的准备工作
5.2 建立水灾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布水灾预警信息
5.3 加强水灾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应对水灾的能力和效率
结论: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灾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保护和治理、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

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是指在水资源管理中,为了有效应对水灾、水污染等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

该细则的实施旨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灾和水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防治水管理实施细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水资源保护1.1 水源地保护1.1.1 制定水源地保护区划,划定禁止开辟区域和限制开辟区域。

1.1.2 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止水源地受到污染。

1.1.3 完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2 水土保持1.2.1 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明确防治水土流失的目标和措施。

1.2.2 加强植被覆盖,修复退化的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1.2.3 推广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2.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2.1 水资源配置优化2.1.1 制定水资源配置规划,合理划定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用水指标。

2.1.2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效率。

2.1.3 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确保用水合理分配。

2.2 水资源循环利用2.2.1 发展水资源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等领域。

2.2.2 推动工业循环水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2.2.3 加强水资源回收再利用政策的宣传和推广。

3. 水灾防治3.1 水文监测预警3.1.1 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文信息。

3.1.2 加强水文预报预警,提前做好水灾应对准备工作。

3.1.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水灾应对能力。

3.2 水利工程建设3.2.1 加强河道管理,疏浚河道,提高排涝能力。

3.2.2 建设防洪堤坝,加强对洪水的谨防能力。

3.2.3 完善山洪灾害防治设施,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

4. 水污染防治4.1 水质监测与评价4.1.1 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

4.1.2 制定水质评价标准,对水体进行定期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水实施细则一、概况(一)、矿井概况山西*************有限公司是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4号《关于晋中市灵石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由原*************、*************进行兼并重组而成。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11月22号为该矿换发最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36,有效期为17(2012年-2029年)年,整合后井田面积为9.2812km2,批准开采2、4、7、9、10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

矿井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为1838.134万t,服务年限为21.9a。

该矿井于2013年12月完成60万t/a项目建设,2014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开采9、10号煤。

(二)水文地质概况1、水文概况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为山西省干流,位于井田西侧,距井田最近处为1km,井田北侧为静升河,距井田最近处为2km。

井田内主要的河流为石村河,为汾河一支流,位于井田南部,由东向西穿越井田,井田内长度3.2km。

石村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小或断流,雨季时有洪水通过。

井田北部观音堂村至乐只堂村一线山梁基本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形成本矿区小型分水岭。

其北东侧冲沟水由矿区北界之水峪河道向北西注入静升河,并向西汇入汾河;其南西侧均由老家河经茶房庙至沙峪河道注入静升河,亦汇入汾河。

区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但大雨时洪流较大,属季节性河沟,宏观系汾河流域的一部分。

工业场地位于沟谷水流的下游,工业场地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附近的最高洪水位设计标高加安全高度 1.0m(山区)为870.00m 左右。

主斜井井口控制标高为884.686m,副斜井井口控制标高为884.0m,该工业场地采用台阶式布置,各建、构筑物均在该场地最高洪水位标高之上,道路及边坡坡底修筑了排水沟,洪水能够很快排出井田,一般不会对工业场地及井口造成威胁。

2、地质概况本井田位于霍西煤田汾孝矿区,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第三系及第四系。

井田多黄土覆盖,在井田西南部有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出露,南部有石炭系出露。

现依据钻孔揭露和地质填图并结合区域资源自下而上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之基盘,岩性以浅灰色,泥晶结构,中有白云质斑点及条带,厚层状,顶部有铁质褐色浸染,厚度很大。

其出露厚度一般大于100m。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底部为褐红色山西式铁矿,多呈鸡窝状分布,铁矿层之上为浅灰色G层铝土泥岩、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细砂岩,本组平均厚度约7.98m。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细砂岩和3层灰岩及10层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K1)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厚度平均80.27m。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一套陆续碎屑岩含煤建造,井田次要含煤地层,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及4~5层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色长石石英杂砂岩(K7)与下伏太原组分界。

本组厚度平均37.92m。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有灰绿、黄绿色砂岩,间夹灰、黄绿、局部为紫红色的泥岩、砂质泥岩及铝质泥岩组成,该组厚度平均94.56m,本组以K9中粗粒石英硬砂岩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下段(P1x1):厚32.60m。

下部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硬砂岩及绿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含大量锰质结核:上部为黄色、黄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

上段(P1x2):厚61.96m,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中粗粒石英硬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上部为杏黄色、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其顶部为紫色、灰色相杂的厚层状含铁质鲕粒铝土泥岩(桃花泥岩),可作为划分上、下石盒子组的辅助标志。

(六)二叠系上统上盒子组(P2s)连续沉积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本区仅见下段地层,据剖面推断局部有中段底部地层分布。

上石盒子组下段(P2s1)地层在井田内残留47.35m。

底部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K10),往上为黄绿色砂岩,含砾砂岩及紫红色,黄绿色泥岩。

(七)第三系上新统(N2)在井田内出露较多,岩性以棕红色粘土为主,常含砂质,局部至纯,具可塑性,富含钙质结核,下部底砾发育,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八)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主要有黄色砂岩,亚砂土组成,底部常含钙质结核,柱状节理发育,地表冲沟附近常呈直立陡崖并形成土状地貌。

平均厚40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九)第四系全新统(Q4)为近代冲洪积层,主要由砾石、卵石、沙及沙土混合组成,分布于沟谷底部。

厚0~10.0m,平均3m。

二、物探流程我矿采用YD-32(A)直流电法物探仪和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预测工作面前方含水、导水构造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可以准确的探查预报前方的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及老空、废巷等人工目标体的位置与赋水性相对强弱。

1、由地测防治水科向公司物探队联系通知超前物探2、检查物探仪器电源、存储器是否正常。

3、物探人员进入现场布置4、在施工前,先进行所测点号的标注,利用皮卷尺定距,白色自动喷漆标记。

5、进行数据的搜集,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情况进行调试仪器,直到合适为止。

6、调试好物探仪后进行正常的施工,7、施工时,尽量避开铁器、电器、浮煤、浮渣等,确保测量工作正常施工,测量完毕后将数据进行存储。

8、物探队利用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书面物探报告,登记物探台账。

9、如果采集到的数据存在异常,通报地测防治水部与总工。

12、对数据异常区域进行钻探设计,报地测防治水部与总工审批后进行钻探验证工作。

三、钻探流程(一)、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五条的规定,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我矿专用的探放水钻机型号为ZYJ-400/270煤矿用架柱式液压回转探水钻机。

(二)、ZYJ-400/270煤矿用液压坑道钻机项目单位参数项目单位参数额定压力MPa 14推进行程mm 1100额定转矩N.m 420钻岩硬度f 10额定转速r/min200适应钻杆mmΦ42-50推进力KN 15顶紧/推进压力MPa 5-10 钻孔方位度+90钻孔直径mmΦ65-115钻孔深度m 200主机重量kg 185钻孔速度mm/min>100最小/最大高度mm2100-2500(三)、钻探流程1、对井下工作面地质、施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包括物探方面的资料)。

3、对已知资料进行汇总,编制钻探工程施工设计;经上级领导批准后下发区队及相关科室进行贯彻、学习。

4、下达施工通知单并组织施工区队准备相关设备、材料。

5、由技术人员标定钻孔施工方位,并有相关单位对钻场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6、严格根据设计调整钻机方位、倾角等,并正式施工。

7、施工过程中不断反馈资料及时修正,并及时关注钻机、钻孔等的相关情况。

8、做好探放水方面的相关记录。

9、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科室及人员做好钻孔方面的检查、检验工作。

10、施工完成后汇报施工情况,并汇总资料成册保存。

四、防隔水煤柱设计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第二章第四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规定及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具体对我矿的防隔水煤岩柱留设设计如下:1、《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十一条规定: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

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附录三第八条第一点规定:水文地质简单型到中等型的矿井,可采用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40m。

我矿煤层水文地质属中等型,矿井边界没有断层,因此采用垂直法留设,设计井田边界留设20m的防水煤柱,但相邻矿井之间的井田边界煤(岩)总宽度不得小于40m 。

2、《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受水害威胁的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一)煤层露头风化带;我矿不存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因此不进行设计。

(二)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区邻近地带;矿区内不存在地表水体及含水冲积层,此二项不进行设计。

根据附录三第五条第二项规定:在水淹区或老空积水区的界限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柱的尺寸应按含水或导水断层的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方法进行留设。

《防治水规定》附录第二条规定: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20 m式中 L --煤柱留设的宽度,m ;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 本设计取4M --煤层厚度或采高,m ; 本矿煤层厚度6米p --水头压力,MPa ; 设计取0.5K p --煤的抗拉强度,MPa 。

设计取0.6计算结果约等于17米,不得低于20米,设计防隔水煤(岩)柱为20米。

(三)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间存在水力联系的断层、裂隙带或者P 35.0K pKM L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根据地质报告及实际采掘情况,我矿没有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间存在水力联系的断层,因此本次不进行设计,将来如发现断层要及时进行补充设计。

(四)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采空区;参照水淹区邻近地带防隔水(煤)岩柱设计进行设计,设计防隔水煤(岩)柱为20米。

(五)导水、充水的陷落柱、岩溶洞穴或地下暗河;根据地质报告及实际采掘情况,我矿没有未导水、充水的陷落柱、岩溶洞穴或地下暗河,因此本次不进行设计,将来如发现要及时进行补充设计。

(六)分区隔离开采边界;参照水淹区邻近地带防隔水(煤)岩柱设计进行设计,设计防隔水煤(岩)柱为20米。

(七)受保护的观测孔、注浆孔和电缆孔等。

根据地质报告及实际采掘情况,我矿受保护的观测孔、注浆孔、电缆孔等,因此本次不进行设计,将来如发现要及时进行补充设计。

本次设计仅针对我矿9号、10号煤层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严禁破坏各种防隔水煤(岩)柱。

五、安全措施(一)、探眼时的安全措施如下:⒈钻探地点随时可能涌出CH2、H2S、CH4等有害气体,因此必须有专职的瓦检员加强钻探地点有害气体的检查。

⒉探水地点和避灾线路,要加强支护,背好顶邦,安全部在班前会上要经常向工人特别是有水威胁的工作面人员讲清避水灾路线。

⒊准备好木塞及充足的封堵物,以便必要时阻塞钻孔。

⒋在钻进中如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沿钻杆向外流水等透水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能取钻,以防有害气体和大量积水突然涌出,人员不准直冲钻杆站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