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风速(m/s)5101520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解析】【分析】【详解】(1).①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3V、4.2V,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U∝av3+bv2+cv+d,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式,解得:a=0,b=0.024,c=0,d=0,即U∝0.024v2;②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1.1kg/m3,电压增量即为1.2V,也就是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ρ;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即压强,则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为比例常数.(2).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2h=G×2d,则风力F=dhG,F=pS=kρv2S=kρv2hL,v=323321.5m5010kg10N/kg0.5(2.7kg/m+1.3kg/m)(3m)25mdGk h Lρ⨯⨯⨯=⨯⨯⨯≈41m/s.答:(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为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风速为41m/s.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试题(含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试题(含详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

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地球B.卫星发射基地C.“天和”核心舱D.太阳2、目前,自贡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A.1cm B.10cm C.20cm D.50cm3、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4、以下给出的数据中,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0.5t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5、小明坐校车上学。

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C.路旁的树木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学完测量知识后,炎炎进行读数练习。

炎炎读出图甲中木块长度是4.00cm,可知他是利用了______(填“A”或“B”)刻度尺读数;如图乙所示是炎炎用停表记录自己绕操场慢跑一圈的时间,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__s。

难点详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测试试题(解析版)

难点详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测试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同步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2、小明坐校车上学。

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C .路旁的树木D .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正确的是( )A .该物体在第3s 末的速度为10m/sB .整个10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C .物体在5s 时的速度为10m/sD .物体在前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比前6s 内的平均速度小4、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 t -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 v >甲乙B .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 .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 .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5、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铅笔的长度为_____cm。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试题一、填空题1.(1)15m/s= km/h,7.9g/cm3= kg/m3;(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cm.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3、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 s.4.甲乙两物体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4:3,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速度之比为______ ,若行驶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 __。

5、小华和妈妈在仁和区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____ ___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 _______的.6、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二、选择题7.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 2.5mB. 2.5 dmC. 2. 5cmD. 2.5 mm8.如图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向左运动B.乙一定向右运动C.甲一定静止D.乙一定向左运动9.王晓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10、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1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可能上升,可能下降12.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与静止于水平木板上的木块撞击(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从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如果以木板为参照物,小球是静止的B.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D.小球从斜面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丙三辆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乙>v丙>v甲C.5s后跑到最前面的小车是乙D.甲和丙运动的速度相同14、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A、12.38 cmB、12.37 cmC、12.365cmD、12.36 cm15、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三、实验题16.小林同学的“测量小车在倾斜木板上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其测量数据如下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

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2、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3、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4、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

雾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图。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运动物体 ① ② 速度()1/m s v -⋅大纸锥小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________(选填“A ”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参照速度格式,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________和__________。

(3)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来源】江苏省昆山、太仓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校际联合质量调研)【答案】A 时间 /m h /s t 两纸锥的质量不同【解析】【详解】(1)[1][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得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A 两个纸锥下端高度是相同的,而图乙中B 两个纸锥上端高度是相同的,所以应该选择图乙的A 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3][4]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而根据s v t =可知,需要测量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所以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应填写/m h 、/s t ;(3)[5]因为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有关,而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由于剪去的部位不一样,导致质量也不一样,所做成的纸锥的角度也不一样,那么用这两个纸锥是不能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态变化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

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

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

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

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解析】【分析】【详解】(1)[1]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3]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温度相同,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s、v和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该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A.mm B.cm C.dm D.m3、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4、如图所示,是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绘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C.t1~t2时间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D.t2~t3时间内汽车做减速运动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之比是3∶2,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他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3∶1B.2∶1C.3∶4D.4∶3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木块长为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2、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

3、亲爱的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回答下列问题: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时间为______min______s4、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速度》一节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

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

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纸锥编号下落高度h/m扇形纸片半径r/cm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纸锥锥角α/°下落时间t/s1 1.9109081.9 2.202 1.91013571.1 1.843 1.959081.9 2.20(1)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_____。

(2)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5)同学们在实验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了4号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即每隔0.2s就成一次像),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①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②若纸锥之间实际距离是照片上距离的10倍,则纸锥在下落过程中A、B阶段的速度为_____m/s。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秒表A纸锥下落快慢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锥角越大,下落速度越慢B C0.5【解析】【分析】(1)要测量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选择测量路程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即可;(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需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据此分析;(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4)根据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选出正确的选项;(5)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进行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

【详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锥的下端先着地。

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3)根据1、2的数据知: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比较1、3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扇形纸片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4)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由于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所以4号纸锥的下落时间长,则5号纸锥先到地,故B正确;(5)①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则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故选C;②由图知,AB段为匀速直线运动,相邻的距离约为1cm,10倍为10cm;速度约为:10cm0.1m0.5m/s0.2s0.2ssvt====。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_;(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来源】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质量检测试题【答案】s v t =刻度尺 0.18 0.225 变速 【解析】(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3)上半段路程2190450.452s cm cm m =⨯==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11035031035003t 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220.450.15/3s m v m s t s===,下半段路程为310.90.452s m m =⨯=,时间为21035051035032t s =-=::::, 则3330.450.225/2s m v m s t s===;全程长1900.9s cm m ,== 通过全程的时间1103505103500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1110.90.18/5s m v m s t s ===, (4)由(3)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 s v t= (2). 刻度尺 (3). 0.18 (4). 0.225 (5). 变速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图的________.(2)若测得纸锥在 A 、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8.40cm ,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小组间交流时,小段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A 0.21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A 选项符合题意.(2)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得,0.084m 0.21m/s 0.4sv == (3)(1)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2)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点睛】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2.力与运动的关系,3.物体速度时间图象的识图方法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陡”或“缓”)些,目的是______.(3)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答案】刻度尺缓便于测时间变速0.180.225【解析】【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些。

(3)全程长,通过全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下半段路程为:时间为:则:由可以知道,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计算出小车全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如图是八年级八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3)小明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从斜面下滑物体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 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来源】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练习题【答案】较小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时间 小于 0.2m/s s v t =改变斜面高度时,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解析】【分析】 【详解】(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则小车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并发出声响,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 ,下半段的时间是2s ,所以据s v t=可知,s 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1m ,总时间是5s ,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m =0.2m/s 5ss v t ==;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s v t =; (3)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下滑速度与斜面的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所以他的实验中,斜面长度不同,即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6.“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