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长城》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
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⒊、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
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风格: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优秀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1教学目标: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设想: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专题学习,揭示课时学习目标。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究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2)、城墙顶部;(3)、墙台和敌楼;(4)、烽火台;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
”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三、小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教学内容:专题长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长城》教案2《长城和运河》一课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案15篇

《长城》教案15篇《长城》教案1目标: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过程:一、欣赏重现1、欣赏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故乡。
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
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
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
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
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
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
)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C:画稍远的山头二、创作联想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
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2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教具准备: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长城》教案设计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谭坊镇郑母小学姓名:赵之英
职称:二级教师电话:3871092电子邮件:898470372@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郑母小学
我毕业于1998年,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成绩突出,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直赞同。平时我也注意从互联网上学习,多与人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946,4012634487&fm=0&gp=0.jpg
(1)远景怎样?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627978,2077900527&fm=23&gp=0.jpg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05924,3368783097&fm=23&gp=0.jpg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ww w.x k b1.co m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研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长城授课日期:11月6日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方法及学法:讲授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长城图片、资料、歌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歌曲《长城长》)2.孩子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它是歌颂世界哪一项雄伟工程的呢?3.对,这首歌就是歌颂长城的。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3. 熟悉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演变;2. 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3.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4.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城的历史研究;2. 长城修复和保护的技术细节。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长城模型或图片资料;3. 长城保护和修复案例资料;4. 学生合作小组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通过展示长城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长城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介绍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城相关主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示长城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长城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长城的实际情况;2. 开展书写长城题材作文比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训学生参与志愿者长城保护计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作业布置1. 阅读长城相关资料,准备小组研究报告;2. 完成长城修复方案设计,展示在班级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愿本教案设计对您备课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元方式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文进行,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制作生词卡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设计互动问题和小组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城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长城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阅读: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内交流解决。
3. 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历史作用以及它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4. 互动研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长城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5. 实践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长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归纳:全班共同总结长城的主要特点和象征意义,强化记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长城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者绘制一幅关于长城的手抄报,进一步深化对长城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坚韧不屈、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并积极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
七、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问答及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或手抄报,评估他们对长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气魄雄伟、城砖、瞭望、屯兵、堡垒、血汗、智慧、打仗、凝结”等。
2、以“伟大的奇迹”为核心问题,从文本中画出相关语句,通过理解、多种方法的读的方式来把握奇迹。
3、了解长城的特点,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教学重点】
以“伟大的奇迹”为核心问题,从文本中画出相关语句,通过理解、多种方法的读的方式来把握奇迹。
【课时教学难点】
了解长城的特点,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据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说,他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只能看到一个建筑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长城) 相机板书:长城是的,大家说对了,这就是中国的长城。
(出示长城图)。
2、此时此刻,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长城?
预设1:长城真雄伟!请你读一读课题,读出长城的雄伟。
预设2:长城真伟大!请你读出长城的伟大。
师:我们一定要读出《长城》的气势,敦促有力,跟老师来读一遍。
师范读→生齐读。
3、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哪些关于长城的问题呢?
预设1:长城到底有多长?
预设2:长城是怎么修筑的?
预设3:长城建在哪里?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长城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2、检查自读,分组出示认读词语: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词语朋友。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高大坚固
•山海关嘉峪关
•城砖城墙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
•屯兵堡垒打仗
•肩膀血汗智慧凝结
⑴出示第一组词语: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组词语,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⑵出示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地名,长城的起点和终点)
⑶出示第三组词语:这一组词语队伍庞大,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呢?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⑷一同出示最后两组词语:准确地读读这两组词语。
师: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当中还藏着多音字呢!
(出示“血”多音字xuè, xiě血淋淋)
3、学完了生字新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作者游览过长城以后赞叹长城的句子。
⑴生交流
⑵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①要想读好这句话,你们觉得哪些词很关键?(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相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随机指名朗读→齐读,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教师相机指导
②那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了课文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4、出示课文插图,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吗?
三、远看长城,从“长”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1、下面我们远看长城,长城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相机板书:远看)
生交流
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⑴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
⑵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把长城比作长龙)。
(相机板书:长龙)
⑶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预设一:都很长
预设二:都很有气势
提示: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
我们为身为龙的传人而感到__。
这里把长城比作长龙,心中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所以,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⑴如果我把这句话稍作修改,改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是很
宽的马路。
”行吗?为什么?``
(指名读,读出长城的宽)
⑵除了宽,你还知道了什么?(平整)什么是平整呢?
预设1:没有凹凹凸凸感。
预设2:走在上面很舒服。
⑶对呀,平整的马路能让行人舒适地行走,谁愿意把这种舒适的感觉带给我
们呢?(指名读→齐读)
2、除了看到又宽又平整的城墙顶,你还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
⑴出示图片,指生上台指出具体位置。
瞭望口用于__射口用于__
⑵那城台又是怎样的呢?请用“——”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从这句话中,你们了解了有关城台的哪些信息呢?
预设1: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城台。
预设2:城台是方形的。
预设3: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师: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是为了——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师: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当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城台就相当于烽火台,通过
放烟形式,台台进行信息的传递,报告敌情。
由此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__。
板书:设计巧妙
3、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美:
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观景练笔
1、想看看更多的关于长城的图片吗?(播放图片)
2、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六、拓展升华
1、(出示长城小诗)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里有一
首描写长城的小诗,请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结:面对如此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奇迹”两个字的
力量。
那么,除了长城的长、高大坚固以及设计巧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奇迹
所在,伟大奇迹还会奇在哪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高大坚固伟大奇迹
近看
设计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