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经营管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范蠡(约公元前557年-前478年),字文则,楚国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战略家。
他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上卿,为楚国的军事、外交、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南阳之贤”。
范蠡对经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范蠡经商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德商”。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道德修养。
他强调诚信、正直、宽容、慷慨和善良等美德是经商成功的基石。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与人的交往,他尊重他人的权益,讲究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种“德商”思想不仅使范蠡在经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塑造了他的崇高形象,使他在历史上被后世人们推崇和尊敬。
范蠡在经商中有着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经商与军事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战略的思考和合理的布局。
他注重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
他深刻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风险,善于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合作和竞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范蠡还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
他认为,经商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更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他在经商中注重公平交易和合法合规,反对剥削和操纵市场。
他主张通过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范蠡的经商之道强调了经济和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经商成为实现社会福祉的重要手段。
范蠡的经商之道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瑰宝,对于当代经商者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我们可以借鉴范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注重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做到“德商”。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和市场分析,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商圣范蠡的7条经商之道,白手起家却富甲一方,秘密尽在其中

商圣范蠡的7条经商之道,⽩⼿起家却富甲⼀⽅,秘密尽在其中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号陶朱公。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尊称为“商圣”,虽出⾝贫贱,但是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暗、⾮贵族不得⼊仕⽽⼀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范蠡三次⽩⼿起家都能富甲⼀⽅,凭借的正是他坚守的7条经商之道。
范蠡的经商之道,基本涵盖了做⽣意的本质,其中蕴含了诸多经济学原理。
⼀、把握⾏情,⼈取我予尽可能满⾜⼈们⽣活中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是复杂的,会随着时令、季节、社会⾏情等的影响,因此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嗅觉,捕捉到商机,这样才能⽴于不败之地。
范蠡关于把握时机的全⾯论述很有现代价值。
他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前,超时以待,就像以⽹张鱼须迎之⽅能获猎。
⼆、让货等⼈,待乏贸易范蠡运⽤农业丰歉循环论,来调节⾃⼰⼿头的物资,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准备反季节的商品,⽐如:夏天准备⽑⽪⼤⾐,冬天准备凉快的⾐服,天⽓旱了就准备船,⾬⽔多了就准备车。
核⼼原则是:让货等⼈,不能让⼈等货。
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点,占据优势。
三、诚信经商,不求暴利据《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之利”,这⼤意就是在贯彻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积⽉累,必成⼤富。
当今很多商⼈都秉承这⼀理念,李嘉诚就是个很好的例⼦,在他的办公室⾥挂着诚信两个⼤字。
范蠡主张逐⼗⼀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常⼈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范蠡商业帝国中的每⼀个产业,都精⼼挑选合适的地点,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谋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齐这个地⽅⼟地肥沃,于是范蠡主要发展农业;到了陶这个地⽅后,他看当地⽓候适合养殖动物,因此他教会当地村民,饲养多种牲畜,并且还提倡养鱼。
范蠡的理念

范蠡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商机:范蠡认为经商需要善于发现商机,并能够
准确判断市场趋势。
他主张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定位,从而获得商业成功。
2. 科学选址:范蠡认为店铺的位置对于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他主张选择人流量大、交通便利、消费水平高的地方开
设店铺,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以实现商
业利益最大化。
3. 诚信经营:范蠡认为诚信是商业经营之本,商家应该
以诚信为本,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商业形
象和口碑。
4. 精细管理:范蠡认为商业成功需要精细的管理和规划。
他主张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
提高商业效率和竞争力。
5. 社会责任:范蠡认为商人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主张关注民生、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经
济发展等,以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赢。
总之,范蠡的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选址、诚信
经营、精细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来实现商业成功。
这些理念具有普适性,对于现代商业经营和管理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
春秋末期,自由经营的私商兴起,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获利赚钱,就必须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揣度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变化,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范蠡是那时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营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
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
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的“有余”和“不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因此,他认为具体从事经商的人应该在某种货物价格昂贵时,就要像对待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从贱买贵卖的经营中获利。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
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效用的好坏,即使用价值的高低。
效用好,使用价值高的,质量就佳,反之就是劣。
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当时当私营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兴起以后,范蠡就引用计然之策,提出“务完物”的口号,要求质高货真,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提出“腐败而食之货勿留”,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是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薄利”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薄利”促“多销”是商人的目的。
范蠡主张“不敢居贵”,仅“逐什一之利”。
他与投机奸商不同之处是出不抬价,进不压价,不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费心机,而是当买即买,当卖即卖。
他提出的“无息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就是力求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在扩大购销中去增加利润的总额。
范蠡是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型的古代经商者之典范。
五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范蠡经商之术广泛地利用了计然“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之策,大获其利。
范蠡的经营之道

范蠡的经营之道
•
•范蠡之所认能成为商贾巨富,我们分析他的经商之道的精髓: 秘诀一
看准时机候时转物
候时转物的意思是范蠡搞经营不仅看地域、经营的品种,还需要看经营的时机。
秘诀二
不追求暴利逐什一之利
范蠡是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这是真正体现中国善良的商人,有知识的商人的一种良心。
范蠡所追求的不是暴力,而是“什一之利”。
薄利多销,细水流长,日积月累,则必成大富。
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符合中国传统儒家“义”的原理。
秘诀三
诚信经商用人得当
范蠡始终信奉:自己的货物,贮存时一定不要易腐坏之物。
自己的东西,不可抬高物价,不可欺诈。
另外,搞经营也需要用人得当,用人不疑,让手下的经营者放心大胆去做事。
秘诀四
富而好施
范蠡经商不仅是商业的头脑了得,其精神道德更是值得尊敬和学习。
《史记》记载“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范蠡在这十九年中曾三次发财致富,之后又三次都将钱财分给大众,分给乡亲。
所以,人们称其“ 富好行其德者也”。
他的一生是不断赚钱又不断施舍的一生,年老后放手给子孙们经营。
史书中记载其子孙也继承了范蠡的经营之道,最后他的家产达到巨万,也就等范蠡是一位多面手,他视野开阔,眼光长远,是我们中国商人的始祖,是一代商圣,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秘诀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继承。
商圣“范蠡”经营十八法,“三策三策”助您创业成功

商圣“范蠡”经营十八法,“三策三策”助您创业成功每天听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少伯的范蠡。
出身卑微的范丽颖不仅当过医生,还当过卓尚将军。
不过,范蠡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历史名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帮助越王报仇雪恨。
据有关史料记载,范蠡与越王勾践共谋,相识20多年。
许多最重要的决定都是范离在岳望的帮助下做出并实施的。
最终,不仅吴国全军覆没,而且先前报道的快速支援,而且阅兵也越来越强大。
在江淮东部,他称霸一方,成为当地的霸主。
然而,由于表现出色,范蠡被越王任命为将军,领导国家的军事命脉。
当时的例子。
可以说,他是位高权重的人,威武雄壮,威武雄壮。
普通人此时必须享受胜利的果实,但范蠡向勾践递交了辞职报告,放弃了所有的名利,回到了家乡,再也没有回京城。
事实上,范离很清楚,除非他勇敢地退缩,选择离开,否则等待他的命运的将是狡兔的死和走狗的烹调。
有一次,范蠡给文仲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这些鸟已经消失了。
为什么弓箭还保留着?他们必须被清除掉。
狡猾的兔子已经死了,猎犬还在继续工作。
好吧,你为什么不做饭和吃饭呢。
长颈尖嘴,越王一看就知道只能同甘共苦,难以共处。
你为什么不快点离开他?文忠虽然收到了信,但并没有按照范蠡的话,放弃了自己的意愿,而是选择请病假而不去上班。
然而,文仲不在朝廷期间,有人诽谤越王,说文仲要闹事,越王给了文仲一把剑。
对他说,你以前给过我建议,给我展示了七种不除掉任何东西的方法,但我们只用了三种方法来摧毁吴国。
那剩下的四个没用,我就还给你,帮我一个忙,去冥界,把这四种方法献给我死去的父亲,让他去那里试试,看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用。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一、《三谋》《人谋》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图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范蠡(lǐ)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范蠡经商之道,欢迎阅读!范蠡经商之道1、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
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
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传说就是范蠡所作。
2、注重质量,不图侥幸。
范蠡和计然提出一套“积著之理”,就是贮存货物的原则。
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重视货物质量,资金要流通,不图侥幸获利。
3、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
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4、让货等人,“待乏贸易”。
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调节物资,进行“待乏贸易”,具体说,就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緆(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所谓待乏原则就是让货等人,不要让人等货。
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范蠡5、经商,“不求暴利”。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
《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
”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
这是范蠡的秘诀之一。
6、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
范蠡的经营之道

范蠡的经营之道
范蠡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以其出色的商业智慧和经商成功而闻名。
范蠡的经营之道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总结。
首先,范蠡注重诚信和仁义。
他在商业经营中强调“买卖公道”和“童叟无欺”,并提出了“务完物”和“腐败而食之货勿留”的原则[2]。
他坚持销售优质的货物,不囤积居奇,以质优价低、薄利多销的方式经营[1]。
这种诚信和道德的经营方式使他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其次,范蠡注重市场分析和把握时机。
他深谙市场规律,关注供求关系,善于抓住买卖时机[4]。
他认为货物的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制定合理的价格[5]。
范蠡的市场敏感性和准确的判断力使他能够在商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此外,范蠡注重实践和方法。
他强调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分析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5]。
他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5]。
范蠡的实践经验和方法论为他的商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范蠡的经营之道包括诚信和仁义、市场分析和把握时机、实践和方法。
这些经营理念和原则在当今商业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财神范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的传奇一生(1):从政
《史记》:“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
范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吴越之争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吴越之争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樵李之战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驾崩,其子勾践即 位。吴王阖闾听说了允常死讯,并起兵伐 越,交战于樵李(今浙江嘉兴)。 战果: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身负重伤,退 兵到姑苏城中。没有多久伤病恶化,临终 前,将其子夫差叫到床前,叮嘱一定不要 忘记与越国的仇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贩马
• 范蠡有一天他又获知了一个消息,北方有一个很 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 姜子盾常年贩运麻布到吴越,在商道上早已用金 银买通了沿途的强人。于是范蠡想到了一条运送 马匹的办法! •一天,范蠡写了条榜文,相当于现代的广告, 贴在人流密度最大的城门口,内容是:范蠡 新组建了一批马队,正好开业大酬宾,可以 免费帮人向吴越之地运送货物。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救子
范蠡 “居官则至卿相,居家则至千金”,智慧大,比 常人看的远,想得深。大儿子去办事会把事情办砸了, 害死二儿子,可是不让大儿子去,他又要自刎。
启发:“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盈而不
溢,胜而不骄”,这些都是自然的法则。如果 人们只执迷于眼前当地利益,不知道放弃,才 是最愚蠢的行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富甲天下,好行其德
“富甲天下”不至于在其后两千年的年岁里 被大家奉为商业鼻祖。真正让范蠡被奉为 商业鼻祖在于他“富好行其德 ”。 “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道商的管理哲学
道商的理想人格——“上善若水”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道商的管理哲学
道商的做事原则——“事善能”、“动善时”
• “随圆就方” 的方圆之道 • “水无常形” • “夏散冬凝,应期而动,不失天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陶朱公商训十二则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接待,交关者众。 能安业。厌旧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用人。因才器使,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率,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道商的管理哲学
道商的处世哲学——“居善地”,低调做人
• “静水照大千”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 能为百谷王”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夫唯不争,故无尤” •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 “光而不耀”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最后给文种的信函
“良友文种,见函如斯,此时吾已踏上离越 之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 共享乐,子待何不去?汝若执迷不悟,不 早做准备,蒙害之日不远矣。”
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为何选择功成身退?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道商的管理哲学
道商的心灵世界——“心善渊” 与 “与善 仁”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宰相肚里能撑船” • “仁爱管理”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道商的管理哲学
道商的诚信品德——“言善信” 道商的管理模式——“无为而治”
•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 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夫椒之战
夫差即位后,日夜操练军队,厉兵秣马, 准备消灭越国,勾践见状,决定先发制人。 范蠡和文种认为时机不利于越国,极力劝 阻,但勾践求胜心切,听不进任何不利之 言,公元前494年率兵进攻吴军守地——夫 椒(今浙江绍兴),结果不出所料,越军 大败,勾践军队只剩残兵败将五千余人, 无奈之下退至会稽山。
谢还相印,弃官散财
齐王喟叹道:“吾以国家之财力,施仁德 于百姓,止于临淄。而鸱夷子皮,以一家 之财力,施仁德于百姓,且大于齐国,足 见其贤能。”
齐王亲自拜访,不得推脱,便答应三年为 期,帮助齐国国富民丰。三年后拜谢相印, 散尽钱财,飘然而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的传奇一生(3) 知地取胜,择地生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天地圆道,万物反复
范蠡的经营理念,植根于道家思想,和 《周易》圆道思想是一致的,符合“极而 复反”的规律。 “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 “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 “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贩马
• 范蠡初到陶邑的时候,本小利微,生意做不大, 平日里做些当地的粮盐买卖。陶邑商贾来往比 较多,信息多,一天范蠡谈到了一条消息,吴 越那边需要好马,估计是要打仗。当时要收购 马匹不难,北方产马,到了吴越卖马也不难, 也就是产销都很好办,问题是要把北方的马匹 运到南方的吴越就非常难了:千里迢迢,人马 住宿费不说,最大问题就是兵荒马乱,沿途都 是强盗土匪,以往商人往往是血本无归,还可 能搭上性命。
华商经营管理之道
第一讲
——范蠡的经营管理之道
主讲: 曹光求
• 范蠡(约公元前518 年~ 前445年),字 少伯,春秋末楚国宛 邑人(今河南南阳) 人,生于宛郡的内乡 县,出身贫苦,但素 有大志,见识高卓。
商祖、商圣、陶朱公——范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在秦汉时代,人 们就把那些巨富 们称为“陶朱 公”,其名字成 了财富的代名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的传奇一生(2) 经商治产,获利万千
• 范蠡从海路到了齐国之后,怕自己名气 太大惹上麻烦,于是隐姓埋名自称“鸱 夷子皮”。 在齐国几年间成了巨富,被 称为“置业奇才鸱夷子皮”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计然子 曾经交给范蠡《贵流通》、《尚平均》、 《戒滞停》等七策。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商场教训
生意要勤谨,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 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 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 多。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 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 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 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低。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吾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是年大王受 辱于会稽,吾之未死,只图今日。如今为吾为会 稽之辱死时。” 勾践:“吾臣是年辅佐王于吴国,卧薪尝胆,如 今国兴人旺,实为功臣,可免其死。” “汝若留下,吾将分一半国土于汝作为酬谢,另 将会稽山赏赐予汝作为奉邑。若不留,吾将杀掉 汝妻及家人。” 范蠡:“吾闻君子以适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 后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今吾执意离越出 走,吾妻何罪之有?”
• 离开齐国,范蠡向西而行,到了一个叫做 陶邑的地方(今天山东定陶)。为什么范蠡 会选择这个地方呢? 启发:聪明的商人总能将他们的智慧与 外界优势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总能 立足于商战的制高点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猗顿求教
启发: 立足当地,善于 发现优势,正确运用地 理条件,才能让自己立 于不败之地。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范蠡贩马
启发:做生意要学会借势,学会协同竞 争,合作双赢。 启发:利和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 做生意先不要急于求利,而要先学会借 势。对于现代经营者而言,要成就大事 业,就不得不去考虑与环境、社会、国 家和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开放式合作。只 有在某些方面占尽了优势,才能获得丰 厚的利润,成为赢家。
十二戒
勿鄙陋 勿虚华 勿忧柔 勿强辩 勿懒惰 勿固执 勿轻出 勿贪赊 勿争趣 勿薄蓄 勿昧时 勿痴货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卧薪尝胆
范蠡主张:“广天下, 尊万乘之主;使百姓 安其居,乐其业者, 惟兵。兵之要在与人, 人之要在于谷。谷多, 则兵强。王而备此二 者,然后可以图之也”
主角是勾践,背后 的导演是范蠡!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身退
在公元前473年,勾践终于灭掉了宿敌吴国, 报了会稽之耻。接着,范蠡又协助勾践北渡 淮河,在徐州大会齐、晋等诸侯,使周元王 不得不封勾践为伯,号令中原,被诸侯称为 “霸王”。在范蠡的辅佐下,勾践成为春秋 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此时,勾践欲封范蠡为 上将军,把越国分一部分给他作为酬谢,但 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 藏”的道理,没有接受越王的封赏,执意弃 官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