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银行新一代综合柜面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报告1

合集下载

北京机柜检测报告

北京机柜检测报告

北京机柜检测报告1. 概述本文档是北京地区某公司机房的机柜检测报告。

通过对机柜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旨在评估机柜的性能和可用性。

2. 检测目的机柜作为机房中的核心设备,承载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重要设备,并提供合适的环境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

本次检测的目的是确保机柜满足公司的要求,并检查机柜内部是否存在任何问题或潜在的故障。

3. 检测内容在本次检测中,对机柜的以下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 温度和湿度 - 电力供应 - 网络连接 - 安全性4. 温度和湿度检测为确保机柜内部的设备能够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运行,我们对机柜进行了温度和湿度检测。

测试结果如下:- 温度:平均温度为25°C,最高温度为30°C,处于正常范围内。

- 湿度:平均湿度为40%,最高湿度为50%,处于正常范围内。

根据测试结果,机柜的温湿度条件良好,可以满足设备的正常工作要求。

5. 电力供应检测机柜的电力供应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我们对机柜的电力供应进行了测试,包括电压稳定性和电流负荷。

测试结果如下: - 电压稳定性:电压波动在±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

- 电流负荷:平均负荷为60%,最大负荷为75%,低于机柜额定负荷90%的要求。

根据测试结果,机柜的电力供应可靠,并有足够的裕量来应对额外的负荷。

6. 网络连接检测机柜内的网络连接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对机柜的网络连接进行了测试,包括速度和稳定性。

测试结果如下: - 速度:平均传输速度为1Gbps,最高传输速度为10Gbps,满足公司的网络要求。

- 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网络连接没有出现任何断开或延迟的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机柜的网络连接可靠,能够满足设备的网络通信需求。

7. 安全性检测机柜的安全性是确保设备和数据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机柜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包括: - 机柜门锁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 机柜的防火性能。

- 机柜的防水性能。

北京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解决计划1.doc

北京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解决计划1.doc

北京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解决方案1 北京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解决方案目前,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一般采用Client/Server 模式。

Server 端作为账务处理的核心,应用程序通常是统一稳定的,接口是规范的。

Client 端相对来说则多种多样。

直接由柜员操作的柜台也是规范、稳定的。

为满足银行多手段服务的要求,比如金卡工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POS、ATM 及各种自助终端,通常在Server 与它们之间增加各自的前置机支持多种连接方式并解决安全问题。

为满足业务拓展的要求,开发多项中间业务,比如:代收费、代售票、银证转账,一般也是采用增加前置机的方法解决通信和安全问题。

这些前置机基本上都是采用PC-Server 安装SCOUnix 和低用户数的数据库系统,自主开发应用系统,因而造成银行主机房内的前置机越来越多。

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都得不到解决,维护工作却相当繁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萌生了将这些前置机整合到一台机器上的想法。

最初,我们想选用一台高性能的机器开多个用户的方法,但经简单分析就发现问题很多:首先操作系统用户数要求很高;投入巨大;各系统由不同的公司开发,各自有不同的通信程序,占用了极大的资源,有些资源(比如共享内存)还可能造成冲突。

在我们了解了IBM iSeries 服务器上TurboLinux 的解决方案后,发现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解决。

方案目的在尽可能减少程序修改量的前提下,整合多台前置机到一台AS/400 上。

方案描述IBM iSeries 服务器的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一台服务器硬件上划分多个分区,而每个分区安装独立的操作系统,运行各自独立的应用,就如同多个独立的机器运行一样。

根据这种出色的分区技术,我们在AS/400 上创建多个逻辑分区,在主分区安装OS/400 及DB2 数据库,作为多种数据库服务的数据库集中服务器。

另外在其它逻辑分区中安装多个Turbo Linux for iSeries,应用服务器就可以运行在Turbo Linux 上。

《银行综合柜面业务系统》课程实践报告

《银行综合柜面业务系统》课程实践报告

《银行综合柜面业务系统》课程实践陈诉学年第学期起始周班级学生系(部)年月日(一)业务介绍银行柜面业务主要分为:对私业务、对公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外币业务。

对私业务一、银行内部组织架构每一个银行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特点,一般首先是这样区分,有总行,分行,支行之分。

总行,分行做的主要是行政类的,治理类的职位,撤除个别部特别,都不会具体做业务。

形成的“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分理处”的层级治理模式。

二、银行凭证和钱箱介绍银行凭证分重要凭证和普通凭证两大类。

重要凭证主要指金融运动中使用的票据(如汇票、本票、支票等)和卡片(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普通凭证主要指金融运动充当历程记录的票据,如通用记账凭证、财务凭证等钱箱是金融收银系统中主要的硬件配件之一,和收款机结合使用,作用就是安排现金。

每一位新到的银行柜员都要申请钱箱。

三、银行实际凭证流处理惩罚领取属于自己的柜员号和凭证号四、用户治理1、修改柜员密码,激活柜员号:拥有属于自己的柜员号。

柜员通过凭证流得到自己的柜员号和凭证号,但初始的密码相同,因此需要对自己的柜员号进行密码的修改及激活。

生意业务代码为1262 通用模块——特殊业务——操纵员治理——密码修改。

2、增加尾箱:用柜员号申请自己的钱箱。

分别输入尾箱号和尾箱名称(尾箱名称默认为自己的名字)生意业务代码为137 通用模块——增加尾箱——钱箱治理五、凭证流柜员组长(管帐部主管)1、凭证领用:柜员组长将柜员入库的凭证上缴到总行,总行再将新的凭证下发到柜员组长。

生意业务代码为1251 通用模块——特殊业务——凭证治理——凭证领用。

2、凭证出库:柜员组长将从总行领到的凭证下发到柜员手中生意业务代码为1313、凭证调配:凭证调配下发下发到普通柜员生意业务代码为133重要空白凭证是指空白支票、存单、存折、联行报单等重要凭证,一般重要空白凭证都使用编号治理。

严格执行重要空白凭证双人分管束度,严格登记、盘结制度,严格控制请领数量,严格凭据要求发放、使用,严格凭据要求进行清点和治理。

柜面业务系统实验报告

柜面业务系统实验报告

柜面业务系统实验报告1. 引言柜面业务系统在现代银行营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银行内部与客户之间进行金融业务交流和处理的关键平台。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柜面业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流程,并对其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对该系统的理解。

2. 实验目的1. 了解柜面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流程;2. 掌握柜面业务系统的操作方法;3. 体验柜面业务系统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

3. 实验过程3.1 柜面业务系统介绍柜面业务系统是银行内部的核心系统之一,它包括开户、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多种功能,能够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2 系统登录步骤:打开柜面业务系统应用,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录系统。

3.3 开户操作步骤:选择开户功能,填写客户信息,包括姓名、id号、联系电话等,并选择开户类型。

提交后,系统生成账号,并打印开户单据。

3.4 存款操作步骤:选择存款功能,输入账号和存款金额,确认无误后,提交存款申请。

系统将完成资金划拨并生成存款单据。

3.5 取款操作步骤:选择取款功能,输入账号和取款金额,确认无误后,提交取款申请。

系统将完成资金划拨并生成取款单据。

3.6 转账操作步骤:选择转账功能,输入转出账号、转入账号和转账金额,确认无误后,提交转账申请。

系统将完成资金划拨并生成转账单据。

3.7 查询操作步骤:选择查询功能,输入账号或id号,系统将显示客户的基本信息、账户余额等。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完成柜面业务系统的开户、存款、取款、转账和查询等功能。

系统表现稳定、功能完善,能够满足日常柜面业务的需求。

5. 实验总结柜面业务系统是现代银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柜面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流程,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该系统处理日常金融交易。

在实际操作中,我也明白了系统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然而,柜面业务系统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操作过程中的繁琐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等。

希望能够不断完善柜面业务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柜面系统测试项目和职责

柜面系统测试项目和职责

柜面系统测试项目和职责柜面系统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处理客户的日常业务需求。

为了确保柜面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工作。

本文将介绍柜面系统测试项目和相关职责。

一、柜面系统测试项目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柜面系统测试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柜面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操作,满足用户需求。

2. 性能测试:柜面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交易数据,因此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模拟多种负载情况,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3. 安全测试:柜面系统涉及到大量的客户敏感信息,因此安全测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对用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兼容性测试:柜面系统需要在多种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运行,因此兼容性测试是必要的。

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测试系统的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平台上正常运行。

5. 可靠性测试:柜面系统需要保证高可靠性,即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可靠性测试主要包括对系统的容错能力、恢复能力和备份能力进行测试。

二、柜面系统测试的职责1. 测试计划编制:负责编制柜面系统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根据系统需求和测试目标,制定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

2. 测试环境搭建:负责搭建柜面系统测试环境,包括安装系统、配置数据库、模拟用户等。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一致,以便准确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 测试执行: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执行各项测试工作。

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并及时与开发人员沟通,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4. 缺陷管理:负责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进行管理和跟踪。

包括记录缺陷信息、分析缺陷原因、优先级和状态管理等。

与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密切合作,确保缺陷得到及时修复。

银行测试总结汇报

银行测试总结汇报

银行测试总结汇报测试总结汇报:银行业务系统测试一、引言银行业务系统是现代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之一,涉及到客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交易处理、风险控制等关键业务。

为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对银行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银行业务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测试目标和策略1. 测试目标:通过测试,确认银行业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业务需求和系统性能要求。

2. 测试策略:采用组合测试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等。

三、测试执行情况1. 功能测试: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包括账户开户、存款、贷款、转账、查询等操作。

经过多轮测试,没有发现功能缺陷。

2.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高并发场景和大数据量的操作,对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进行了测试。

在满足业务负载的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符合性能要求。

3. 安全性测试:通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对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权限管理进行了验证。

经过测试,系统在账户信息保密、数据传输安全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安全要求。

4. 用户体验测试:以真实用户为基础,通过用户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进行了评估。

大部分用户对系统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表示满意。

四、测试结果和问题总结1. 测试结果:经过全面的测试,银行业务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具备上线的条件。

2. 问题总结: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少量的问题,包括界面布局不完美、某些操作流程略显复杂等。

这些问题已经反馈给开发团队,并得到了及时修复。

五、测试改进建议1. 增加自动化测试覆盖范围,提高测试效率。

2. 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

3. 加强性能测试的负载能力,并针对瓶颈进行优化。

4. 定期开展用户体验测试,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

六、总结通过测试工作,我们对银行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测,确认其功能、性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符合预期要求。

系统测评总结报告范文(3篇)

系统测评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测评在确保软件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测评旨在对某公司开发的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及易用性等方面,为后续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目的1. 验证系统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3. 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安全性;4. 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5. 为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依据。

二、测评方法本次测评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 黑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 白盒测试:主要针对系统内部逻辑进行测试,验证系统代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3.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业务场景,评估系统性能,确保系统满足业务需求;4.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漏洞扫描等方法,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5. 易用性测试: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三、测评过程1. 测试准备阶段:组建测试团队,制定测试计划,准备测试环境及测试用例;2. 测试执行阶段:按照测试计划,执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易用性测试;3. 测试总结阶段: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测试报告。

四、测评结果与分析1. 功能测试:通过黑盒测试,验证系统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共发现功能缺陷X个,其中严重缺陷Y个,一般缺陷Z个。

2. 性能测试:系统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性能指标如下:(1)响应时间: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XX毫秒,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2)并发用户数: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仍能稳定运行,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3)吞吐量:系统在并发用户数为XX时,每秒处理请求XX次,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3. 安全测试:通过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共发现安全漏洞XX个,其中高危漏洞Y 个,中危漏洞Z个,低危漏洞A个。

银行项目测试总结汇报

银行项目测试总结汇报

银行项目测试总结汇报测试总结报告一、项目简介该项目为银行系统的测试工作,旨在确保该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测试的内容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对银行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证。

二、测试目标1. 完成所有功能的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正常、稳定。

2. 检查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确保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3. 检测系统的安全漏洞,保护用户的隐私和资金安全。

三、测试方法1. 功能测试:根据需求文档编写测试用例,通过手动测试的方式进行验证。

2. 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负载和压力测试,观察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3. 安全测试:利用安全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和漏洞检测,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四、测试过程1. 功能测试过程:a. 分析需求文档,编写测试用例;b. 手动执行测试用例,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按照需求正常工作;c. 发现问题,提交bug报告,并跟踪解决过程;d. 验收问题修复并进行回归测试,确保问题被解决。

2. 性能测试过程:a. 配置性能测试环境,模拟真实负载情况;b. 使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负载测试,记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c. 发现性能问题,提交bug报告,并跟踪解决过程;d. 优化系统性能,重新进行性能测试。

3. 安全测试过程:a. 配置安全测试环境,使用安全测试工具进行漏洞扫描;b. 发现安全漏洞,提交bug报告,并跟踪解决过程;c. 修复漏洞,重新进行安全测试。

五、测试结果1. 功能测试结果:在功能测试中,共执行200个测试用例,发现了30个功能问题,其中20个问题已被修复,剩余的问题正在处理中。

2. 性能测试结果:在性能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0个并发用户进行操作,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2秒,吞吐量为500个请求/秒,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3. 安全测试结果:在安全测试中,共发现5个安全漏洞,其中2个已被修复,剩余的漏洞正在处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农商银行新一代综合柜面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报告1新一代综合柜面业务系统性能测试报告修订记录目录1 测试简介11.1 项目背景11.2 测试目标11.3 测试范畴11.4 性能测试指标要求12 测试方案22.1 压力模型22.2 交易选择22.3 测试脚本22.4 资源监控32.5 测试场景33 测试环境43.1 网络拓扑图43.2 软硬件配置43.3 测试工具54 测试实施情形6 4.1 测试时刻和地点6 4.2 参加测试人员64.3 测试实施进度65 测试结果65.1 基准测试65.1.1 测试结果65.1.2 分析图表75.2 并发测试75.2.1 测试结果75.2.2 分析图表86 数据分析117 系统评判128 测试遗留咨询题129 附录129.1 性能测试记录表13 9.2 0210交易处理脚本13测试简介项目背景为解决原有字符终端柜面系统不能处理非线性数据(如图像)的缺陷、解决业务中的柜员离柜咨询题,并对交易前端的功能性梳理和整合,北京农商银行将实施现有字符终端向图形终端的改造,实施新一代综合柜面业务系统项目。

在新一代综合柜面业务系统全面推广上线前,需要对新系统平台进行性能测试,猎取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交易响应时刻等性能指标。

性能测试指标要求交易选择按照和开发组的沟通,选择如下前端处理比较复杂的典型交易:测试脚本按照上述的系统架构示意图,通过LoadRunner的Socket协议录制柜面前端向柜面系统应用服务器发起的柜面交易,发觉Socket交互次数(一组send和receive算一次交互)专门多(0210交易51次Socket交互),而且脚本回放时报接收报文长度不匹配错误。

新柜面系统开发组提供了一个测试用的Jar包,将图形前端ABC和后台应用服务器ABS之间的通讯过程进行了封装,通过解析描述型的交易数据文件后向后台提交交易,为此,使用LoadRunner的Java协议,测试脚本中通过调用Jar包中的对象提交柜面交易。

使用此测试脚本方案临时也有如下缺点:无法实现交易数据的参数化脚本中只能定义各柜面交易执行全过程的长事务,无法对交易中各时期进行分解分析(例如页面控件响应时刻、交易提交响应时刻、打印响应时刻等)测试脚本中无法猎取交易执行结果:交易提交后不返回响应特点码,从测试脚本中无法判定交易执行的情形,需要分析后台日志文件或数据库流水表分析交易是否成功(性能测试交易量庞大可能会引起大量的交易结果分析工作量)LoadRunner统计分析数据失真(因失败交易也当成成功交易进行统一分析)资源监控按照压力测试模型,此次性能测试需要监控如下主机的一些性能指标数据:新柜面系统应用服务器主机(Linux操作系统)CPU –CPU Utilization(CPU使用率%)Memory –Paging rate(内存页交换速率)I/O –Disk Traffic(磁盘交换速率)新柜面系统数据库服务器主机(AIX操作系统)CPU –CPU Utilization(CPU使用率%)Memory –Paging rate(内存页交换速率)I/O –Disk Traffic(磁盘交换速率)LoadRunner操纵器和压力产生器主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CPU–% Total Processor Time(总的CPU使用率)Memory –Available Mbytes(物理内存的可用数,单位Mbytes)Memory –Page Faults/sec(页面错误导致的页交换计数)I/O –%Disk Time(磁盘驱动器读写要求已用时刻所占百分比)主机资源指标数据监控的方法:优先通过LoadRunner进行监控通过操作系统内部指令(如top、vmstat等)测试场景设计如下类型的测试场景:基准测试:猎取系统处理各典型交易在无压力情形下单笔交易的耗时,为并发场景提供一个差不多数据参考。

并发测试:检验服务器端对每个典型交易多个并发用户的处理能力,猎取系统处理性能指标值。

各测试场景设置信息如下:软硬件配置测试工具测试实施情形测试时刻和地点时刻:2011年10月08日—2011年10月21日地点:北京农商银行空港办公区3楼测试机房参加测试人员参加此次性能测试的人员包括:王鹏:测试经理,性能测试总体和谐高伟:开发组支持,测试脚本录制和调试王晓华:性能测试专家,制订方案、指导测试王时磊:性能测试工程师,测试工具、测试场景预备、测试执行测试实施进度测试结果基准测试测试结果使用测试工具LoadRunner运行测试脚本,统计出测试结果如下(TPS、ART、CPU%均为平均值):编号场景名称并发用户数交易总数成功交易数失败交易数交易成功率TPS(笔/秒)ART(秒)应用服务器CPU %数据库服务器CPU %1 JZ_0210_1_100 1 100 100 0 100.00% 2.1 0.418 3.0% 1.1%在无压力的情形下,0210(个人客户信息建立)的平均交易响应时刻为418ms,其中该交易包括如下完整的交易处理过程(可参见附录2中02 10交易处理脚本):输入交易码后,猎取Frame框架显示内容各输入场输入数据时与后台系统的交互提交交易,猎取核心系统返回结果分析图表测试工具LoadRunner Analysis的TPS图表:测试工具LoadRunner Analysis的ART图表:并发测试测试结果使用测试工具LoadRunner运行测试脚本,统计出测试结果如下(TPS、编号场景名称并发用户数交易总数成功交易数失败交易数交易成功率TPS(笔/秒)ART(秒)应用服务器CPU %数据库服务器CPU %1 BF_0210_10_10m 10 11,451 11,451 0 100.00% 19.0 0.524 12.9% 3.4%2 BF_0210_20_10m 20 15,532 15,532 0 100.00% 25.7 0.779 17.5% 6.4%3 BF_0210_30_10m 30 15,967 15,966 1 99.99% 26.4 1.136 18.2% 7.3%4 BF_0210_40_10m 40 15,987 15,987 0 100.00% 26.4 1.497 18.0% 7.7%5 BF_0210_50_10m 50 22,152 21,791 361 98.37% 30.6 1.452 21.6% 7.7%6 BF_0210_100_10m 100 23,629 19,214 4,415 81.32% 32.6 2.861 20.9% 6.5%7 BF_0210_150_10m 150 22,683 19,747 2,936 87.06% 31.2 4.466 21.1% 7.2%8 BF_0210_200_10m 200 26,133 19,077 7,056 73.00% 36.0 4.955 22.8% 6.9%9 BF_0210_250_10m 250 28,696 16,066 12,630 55.99% 39.5 5.693 23.7% 7.2%10 BF_0210_300_10m 300 22,409 22,315 94 99.58% 30.8 8.757 22.3% 6.2%在并发场景时,显现了如下两种交易失败导致交易成功率不高:并发数达到50时,ABS交易流水表显现记录状态为"x"的记录(未收到核心系统对交易的处理结果),并发数为10、20、30、40时差不多正常并发数达到100及以上时,ABS交易流水表中记录数小于LoadRunner 中记录的实际发送的交易笔数(部分交易数据丢失,未发往核心系统)另外,从表中能够看出:在当前测试环境配置下,新柜面系统的最大处理能力约为40tps在50并发时,0210交易的平均交易响应时刻为1.452秒在各并发场景下,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CPU占用率均不高分析图表场景BF_0210_1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2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3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4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5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10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15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20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25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场景BF_0210_300_10m结果分析图1)交易吞吐量TPS-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2)交易响应时刻ART-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3)应用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4)数据库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虚拟用户数量VU合并曲线数据分析对并发场景,按照不同并发数对要紧性能指标(TPS、ART、CPU%)进行图表分析如下:从图中能够看出:随着并发用户数增加,TPS 缓慢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