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各论):骨与关节感染

合集下载

骨与关节感染.完整版ppt

骨与关节感染.完整版ppt
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
原发病灶反复发作
• 1.病症与体征:起病急、全身感染病症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膝部疼痛,膝关节梭形肿胀
全关节结核
原发病灶反复发作
• 症 状 局部病症--关节僵直、跛行 临床表现 全身病症:低热、乏力、盗汗、、
截肢术后的护理
全关节结核
• 处理原那么: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病理:病灶内有死骨、死腔和窦道; 症 状 局部病症--关节僵直、跛行
膝部疼痛、“Thomas征〞阳
性 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
缓解疼痛:药物与非药物方法
手术禁忌:炎症发作期、死骨包壳未形成
病因:由急性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
• 处 理 单纯滑膜结核—非手术治疗 血源性骨髓炎:细菌经血循环
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
骨骼

病灶去除术

髋关节融合术
四、膝关节结核
➢外科分期:
采用G-T-M 分级系统制定手术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 疼痛 • 肿块和肿胀 • 功能障碍于压迫病症 • 病理性骨折 • 转移与复发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 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
➢ 长期无自觉病症,无意中发现肿块;
➢ 生长缓慢,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组织;
➢ X线表现: 干骺端有骨性突起,与正常骨连接;
• 边缘型:成人多见、以溶骨为主
• 形成寒性脓肿并蔓延
• 症 状:全身病症、局部病症

局部窦道、进展性瘫痪 拾物
实验阳性
• 处 理:全身治疗+手术治疗
三、髋关节结核
〔tuberculosis of hip
处理原则:

骨科-骨与关节感染

骨科-骨与关节感染

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发病前,身体其他 部位常有明显或不明显的感染性病灶,当处 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灶内的致 病细菌经血液循环至骨内停留而引起骨组织 的急性感染。
大量的细菌停滞在长骨的干骺端渗出形成脓肿, 并向各方向扩散。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临床表现
1)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病人 高热,体温常在摄氏39~40度,伴寒 战,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脉快,小 儿惊厥等。
全身支持疗法 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少量多 次输新鲜血或球蛋白。给予高蛋白,维生素 饮食。高热时物理降温,保持体内水电解质 的平衡,纠正酸中毒。
Antibiotic use antibiotic treatment for 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 are complementary. In some patients,antibiotic treatment alone will cure the disease, in others, prolonged antibiotic treatment is doomed to failure without surgical treatment.
骨吸收、骨硬化。层状骨膜反映、死骨。
治疗
原则: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 死腔——病灶清除术。
指征:死骨形成、死腔和窦道流脓者。 手术禁忌症:
1、急性发作时。 2、死骨未完全脱离时,和包壳尚未充分 生成者。
手术方法
1、清除病灶
2、消灭死腔 (1)碟形手术 (2)肌瓣添塞 (3)闭式灌洗 (4)庆大霉素-珠链
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
局部体症:红、肿、热、痛。关节半屈 曲位,关节腔积液。
诊断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35

鉴别诊断: 1、脊椎骨软骨炎:青年性驼背,有楔形,无破坏,无 椎间隙变窄,无脓肿。 2、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病史,WBC↑,大骨桥,附件 受累。 3、椎体恶性肿瘤:转移瘤---40岁以上,原发灶,骨破 坏,椎间隙不变窄。骨髓瘤---多发,多部位,脱钙及 骨破坏,椎间隙不变窄,尿本—周氏蛋白阳性。 4、压缩性骨折:外伤,椎间隙正常,无骨质破坏,无 脓肿。 36
2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寒颤、 高热、全身毒血反应,局部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X线表现: 1、<2W,骨胳无明显变化, 仅见一些软组织改变,系软 组织充血、水肿所致。肌间、 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间隙消 失,皮下脂肪层模糊,出现 网格影
3
2、>2W后可出现骨胳改 变:①干骺部局限性骨 质疏松,→骨质破坏。 ②骨膜增生(线状、层 状),新生骨广泛则形成 包壳。③骨质坏死,沿 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 ④骨质增生也已开始。
10

X线表现: 1、早期可无阳性反应(2~3W)。 2、逐步呈现骨反 疏松及细小的透亮病灶,扩大呈轮廓毛糙、不规则蜂窝状透亮区, 可融合成片,周围骨质有硬化增生,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多无 骨膜反应,破坏区可见到细小的致密死骨。局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11
鉴别诊断: 1、骨结核:鉴别较困难,但骨质破坏灶轮廓较 锐利,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很少,死骨少。以骨 质破坏为主。 2、颅骨梅毒:增生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破坏, 多骨受累,血清康氏反应阳性。 3、成骨肉瘤:有不规则破坏伴放射状骨膜反应, 无硬化边,发展快,边界不清。
13
根据部位,可分三型: 1、边缘型:起源于椎 体上下缘,出现密度 减低,边缘模糊的骨 质破坏区,椎间盘迅 速破坏至椎间隙狭窄 甚至消失。2~3月 后逐渐出现骨质硬化, 两椎体间骨桥形成, 甚至互相融合。

骨与关节感染

骨与关节感染

菌及急性化脓 性炎症 表现 , 各种 炎性 因子和 白细胞本 而 身可导致组织坏死 , 骨小梁 和 骨基质 破 坏。由 于感 染过 程会 引起 血 管 腔 压 缩 和 闭 塞 , 也 导 致 了 骨 坏 死 , 节 段 这 骨 性缺 血可能 引发 形成 的死骨 分离 , 离 的死 骨 可储 藏细 游 菌, 且抗生素和炎性因子不 . 到达这些无 血管 区域 , c 日 a 邑 从而 最终 导致骨髓炎保 守治 疗失 败 。在梗 死病 灶边 缘 , 存在 反应性充血 , 且伴有破骨 细胞活性增 强 , 破骨 细胞活动使 骨量 丢失和局 限性 骨质 疏松 。但 与此 同时 , 由于感 染刺 激也发生骨沉积 , 在有些病例 中还 可引起骨膜增 生、 新骨
骨与关节感染 可发 生于任何 年 龄和骨 骼 , 由于 骨特
有的解剖生理特性 , 该疾病治疗成 功率 目前 仍不理想 , 这 对 于患者和医生都是非常痛苦 又极 具挑战性 的。其 治疗
成功 的关键在于早 期诊 断 , 中包 括基 于合理 抗生 素应 其 用 的微生物学骨活检和骨病理学检查 。近年来 随着 人工 关节置换术的广泛 开展 , 植人 物易感 染性 及其 治疗 给临 床骨科带来了新 的挑 战。
骨与关节感 染 的形成 涉 及病 原微 生 物 和宿 主两 方
面 。在 病 原微 生 物 中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是 目前 最 为 常 见 金
的细菌 , 金黄色 葡萄球 菌具有 一些 与其毒 力相 关 的细胞 因子 。第 一类是促使 细菌 粘附 的细 菌表 面配基 , 如纤 维 蛋 白原、 纤维连 接素 、 原 、 粘连 蛋 白、 粘连 蛋 白、 胶 玻 层 凝 血酶敏感素 、 骨唾液蛋 白、 弹力蛋 白及血管 假性血友病 因

骨与关节感染习题及答案

骨与关节感染习题及答案

骨与关节感染习题及答案01.骨与关节结核病人,混合感染,发热,体质虚弱,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抗结核药+抗化脓菌感染B.穿刺抽脓,注入抗疲药物C.小切口引流D.彻底的病灶消除术湿敷,谨防破溃,禁忌切开E.局部MgSO4(02-05题共用备选答案)A.关节痛病情缓慢,肿而不红,穿刺脓液B.关节痛游走性、轻度红、肿、热,与天气变化有关C.关节痛多发性,有畸形及功能障碍,穿刺液:白细胞数增多,中性比例占75%D.关节痛急性发作,高烧、红肿明显,不能活动,白细胞高,关节液白细胞甚多,NO.90E.关节附近痛,急性发作,高烧,红肿不明显,深压痛,不愿意活动关节,白细胞明显增高0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是( )03.关节结核( )04.类风湿性关节炎是( )05.急性骨髓炎( )06.女,33岁。

妊娠后期出现进行性背痛,下肢乏力,食欲减退。

查体见第7胸椎轻度后突,有叩痛,X线片示第6、7胸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阴影膨隆,血沉60mm/小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椎转移癌B.胸椎结核C.胸椎血管瘤D.化脓性脊椎炎E.胸椎间盘脱出07.22岁,女,平素有背痛,乏力与低热,分娩后出现下肢瘫痪,检查胸椎9、10压痛,平脐以下痛觉减退,下肢痉挛性瘫,血沉加快,首选应考虑是( )A.脊髓蛛网膜炎B.脊髓肿瘤C.硬膜外腔脓肿D.胸椎结核E.横断性脊髓炎08.女,21岁,背痛,体检发现胸椎角状后突畸形,伴低热,血沉增快,主要考虑是( )A.脊椎肿瘤B.强直性脊柱炎C.脊柱骨性关节炎D.胸椎结核E.化脓性脊椎炎09.男,30岁,第7、8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恢复工作已1年。

近2个月来又出现背痛乏力、盗汗低热和双下肢无力症状。

查体第7、8胸椎局部有明显叩击痛,双下肢肌力三级,巴宾斯基反射(+),血沉增快,最适当的治疗措施是( )A.非手术治疗,卧石膏床B.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行病灶清除术C.在抗结核药物保护下尽早行病灶清除术D.按急症病灶清除术E.后路植骨融合术10.青年患者,患胸椎结核,经1年抗结核治疗未见好转,近1个月有截瘫趋势,其治疗应选用( )A.继续抗结核药物+石膏床固定B.更换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三个月C.施行胸椎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术D.施行胸椎融合术E.采用椎管内注射链霉素,每日一次,共三个月1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B超B.局部分层穿刺涂片C.X线D.白细胞计数E.CT12.女,40岁。

骨与关节感染答案讲解

骨与关节感染答案讲解

骨与关节感染1、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C】A、机体抵抗力低B、细菌毒力过于强大C、治疗不及时和不恰当D、局部血运不好E、肢体活动过早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A、白色葡萄球菌B、霉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E、肺炎双球菌3、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B】A、窦道的形成B、死骨的残留C、瘢痕组织增生D、机体抵抗力低E、细菌毒力太强4、形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块死骨的原因主要是【B】A、骨膜血管断裂B、骨的滋养血管栓塞C、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D、病理骨折E、身体抵抗力差5、儿童化脓性骨髓炎的脓肿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E】A、儿童的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B、关节囊对关节腔具有保护作用C、脓肿容易局限和吸收D、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溃破E、干骺端的骺板起屏障作用6、儿童期急性骨髓炎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后,可直接进入关节的部位是【C】A、胫骨上端B、胫骨下端C、股骨上端D、股骨下端E、肱骨上端7、小儿股骨上端急性骨髓炎并发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主要途径,是【C】A、血行感染B、脓肿穿破骺板进入关节C、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D、骨膜下脓肿破入关节E、软组织脓肿破入关节8、急性骨髓炎,在骨膜下或骨髓内抽得脓液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D】A、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B、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调整用药C、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D、局部引流E、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9、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如大部分病灶已愈合,只有小块死骨存在,死骨不大的,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E】A、单纯窦道刮除术B、单纯死骨摘除术C、切开引流术D、大量抗生素应用E、死骨摘除窦道刮除碟形手术10、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指征,是【D】A、有死骨、死腔骨包壳薄弱B、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死腔C、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D、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E、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1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行局部引流的原则,是【C】A、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形成窦道B、应待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时进行C、临床诊断——经明确抗生素治疗数日无效即行引流手术D、在软组织内可触及脓肿时方施行E、待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后再施行12、早期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E】A、X线照片B、血沉C、血培养D、血细胞计数及分类E、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13、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关节液区别点,在于【C】A、粘稠度B、臭味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D、积液量的多少E、红细胞量的多少14、化脓性关节炎经穿刺及关节内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未能控制症状时,应当【E】A、调整抗生素种类B、调整并加大抗生素全身用量C、增加关节穿刺次数D、增加关节内抗生素用量E、切开引流15、化脓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已有破坏与增生,强直已不可避免时,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D】A、避免负重B、加强活动C、固定于功能位D、行关节融合术E、物理疗法16、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鉴别,下列哪项无价值【D】A、是否有高热等急性全身表现B、局部是否有红肿、疼痛与皮温明显增高C、血和关节液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D、浮髌试验阳性E、关节液是否培养出革兰氏阳性球菌1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局部穿刺的正确方法是【C】A、一次穿入骨髓腔B、一次穿入骨膜下C、逐层穿刺D、不可穿入骨髓内E、仅刺入软组织即可18、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B】A、全身滑膜面积最大的膝关节B、脊柱椎体C、活动最多的髋关节D、负重最大的踝关节E、肌肉最不发达的腕关节19、临床诊断脊柱结核,下列哪项指标最有价值【B】A、局部疼痛肿胀B、X线摄片C、穿刺液作结核菌培养D、消瘦、贫血、盗汗及食欲不振E、结核菌素试验20、X线片上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的主要鉴别点,是【D】A、椎体的破坏程度B、是否有死骨形成C、椎旁软组织阴影D、椎间隙是否狭窄或消失E、椎体骨质疏松的程度21、骨关节结核下列哪种情况,不适于手术治疗【D】A、有明显死骨,较大脓肿B、经久不愈的窦道C、脊柱结核合并截瘫D、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衰弱,重度贫血E、早期全关节结核,为了抢救关节功能22、诊断成人脊柱结核最可靠的依据是【D】A、有低热,盗汗史B、血沉快C、结核菌素试验()D、X线摄片示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模糊E、全身虚弱、贫血23、在治疗早期膝关节滑膜结核中,除全身治疗外,局部治疗最恰当的措施是【C】A、制动B、穿刺抽脓,注入抗痨药C、穿刺抽脓,注入抗痨药制动D、滑膜切除术E、膝关节加压融合术24、单纯滑膜结核的X线表现是【C】A、关节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B、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破坏C、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D、骨质密度增高E、骨膜反应性增生25、早期滑膜结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的可靠依据是【E】A、累及关节的数目B、血沉是否正常C、关节间隙是否狭窄D、结核菌素试验E、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26、全关节结核是指【E】A、关节内积液增多B、X线片可见骨质破坏C、血沉明显增快D、关节疼痛严重E、病变累及骨、软骨及滑膜27、骨与关节结核的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D】A、常形成流注脓肿B、常形成窦道C、死骨可经窦道流出D、寒性脓肿不会穿破肠管,膀胱等空腔脏器E、关节结核可出现梭形肿胀28、诊断成人脊柱结核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是【C】A、细菌培养B、血沉C、X线照片D、结核菌素试验E、血尿常规与血生化检查29、骨关节结核窦道形成继发化脓感染时与慢性化脓性脊椎炎在X片上鉴别诊断的要点是【D】A、一般只影响单个椎体,椎间隙正常B、椎体骨质密度增高,硬化,椎间隙变窄C、椎体骨质疏松,脊柱呈竹节样融合D、椎体边缘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阴影增宽E、一般影响多个椎体,椎体变形,椎间隙正常30、诊断成人腰椎结核最可靠的依据是【D】A、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B、贫血、血沉增快C、腰痛、活动困难、棘突扣痛D、X线片示椎间隙窄,椎体邻缘模糊E、结核菌素试验阳性31、成人脊椎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上的主要鉴别点是观察【D】A、椎体破坏的程度B、椎体破坏的数目C、椎旁软组织阴影的形态D、椎间隙是否变狭窄或消失E、椎体骨质疏松的程度32、一般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是【D】A、破坏较明显,进展快,又很靠近关节软骨的单纯骨型B、全关节型早期C、病灶内有较大死骨D、单纯滑膜型E、窦道长期未愈合33、髋关节全关节结核合并冷脓肿形成,诊断确定后最好应【C】A、立即进行切开引流B、立即进行病灶清除C、应用抗结核药物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D、应用抗结核药物2~4周后行脓肿搔刮E、髋人字石膏固定,并应用抗结核药物34、12岁男孩,跌跤后当晚自感全身不适,发热,左膝部疼痛,经用青霉素3日无效来院。

外科学(第八版)word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外科学(第八版)word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组织的炎症。

感染途径有三种:①血源性感染: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肿、毛囊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部位,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称血源性骨髓炎;②创伤后感染:如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出现了感染,称为创伤后骨髓炎;③邻近感染灶;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慢性小腿溃疡引起胫骨骨髓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骨髓炎,也称为外来性骨髓炎。

本章主要叙述血源性骨髓炎。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占第二位,其他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亦可是肺炎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

本病的致病菌系经过血源性播散,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病灶,一般位于皮肤或黏膜处,如疖、痈、扁桃体炎和中耳炎。

原发病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菌血症或诱发脓毒症。

菌栓进人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内,原因是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细菌停滞。

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袢,该处血流丰富而流动缓慢,使细菌更易沉积,因此儿童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图68-1)。

发病前往往有外伤病史。

儿童常会发生磕碰,因此创伤的真实意义不详,可能局部外伤后因组织创伤、出血而易于发病。

外伤可能是本病诱因。

【病理】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成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在长骨的干髓端,阻塞了小血管,迅速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渗出与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破坏了细菌、坏死的骨组织与邻近的骨髓组织。

渗出物和破坏的碎屑成为小型脓肿并逐渐增大,使容量不能扩张的坚硬骨腔内的压力更高。

脓肿不断扩大并与邻近的脓肿合并成更大的脓肿。

骨关节感染PPT课件

骨关节感染PPT课件
垢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抽出浑浊液体 或血性液做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
7
4.X线表现
• 一般起病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
异常,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 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一个月左右。
8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周内:仅有软组织改变即肌
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 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 出现致密的条纹影。
4
临床表现 1.儿童多见,以胫骨上段和 股骨下段最多见,其次为肱骨与 髂骨 2.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 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 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宁, 呕吐与惊厥。重者有昏迷与感染 性曲状,周围
肌痉挛,因疼痛而拒绝做主动与被动运动,局 部红.肿.热.痛,压痛明显。
1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7
• 4.当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
时疼痛反可以减轻但局部红肿热痛都更加明显。
• 如果病灶邻近关节,可有反应性关节积液。 • 5.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星
期。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可缓解,体温也逐渐下 降,脓肿穿破后形成瘘道,病变转为慢性阶段, 即为慢性骨髓炎。
6
临床检查
• 1. 白细胞计数增高。 • 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 •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
9
2周后:干骺端虫蚀样骨质破 坏,可扩展至骨干,也可有死骨; 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
10
11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质破坏周围增生明显,
可见骨干增粗、轮廓不整、层 状或花边状骨膜增生。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Ostéomyélite hématogène aiguë
致病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que doré)、乙型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等。
病因(Pathogénie): 1. 远处感染,处理不当或抵抗力下降。 2. 菌栓进入长骨干骺端营养血管。 3. 血管丰富且血流缓慢。
骨与关节感染 Infection ostéo-articulaires
化脓性骨髓炎 Ostéomyélite suppurée
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组织 (la moelle osseuse,l’os,le périoste)
蔓延途径: 1. 血行播散(血源性骨髓炎) 2. 开放创伤后(创伤后骨髓炎) 3. 邻近组织蔓延(外来性骨髓炎)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Ostéomylite Chronique
病因: 1. 急性感染期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 2. 低毒性细菌感染。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链球菌、
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常混合 感染。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理: 1. 坏死的松质骨被吸收,皮质骨脱落成为死骨。 2. 周围骨骼致密、硬化,骨膜增生形成新骨包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临床检查: 1. 白细胞(leucocytose)增高,中性比例高。 2. 血培养(l’hémoculture)可以获得阳性结
果。 3. 局部分层穿刺(ponction locale précoce)
获得脓液培养及药敏。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影像学检查: 1. X线摄片,2周内无异常表现;近1月可以发
articulairs) 3. 骨恶性肿瘤(Tumeurs osseuses
malignes)(骨肉瘤、Ewing`s肉瘤)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 1. 目的:中断骨髓炎由急性期向慢性阶段的演
变。 2. 抗生素(Antibiotiques)治疗:早期、足量、广
谱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3. 手术治疗:选择合适时机,选择合理术式。 4. 全身辅助治疗:降温、补液、支持、输血。 5. 局部辅助治疗:牵引、固定(Immobilisation)。
壳,骨壳有多个孔道排出脓液和死骨碎屑。 3. 软组织毁损形成疤痕,表皮菲薄,窦道经久
不愈,长期存在可能继发鳞状上皮癌。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临床表现: 1. 稳定期无症状,肢体增粗变形,皮肤菲薄、
色泽暗淡伴色素沉着,疤痕形成伴有经久不 愈的溃疡或窦道、瘘管(le trajet fistuleux), 肉芽组织增生伴臭味脓液。肌肉或关节有挛 缩。 2. 急性发作表现同急性骨髓炎。 3. 长期可出现关节畸形(Difformitée)、肢体短 缩(Membre court)、病理性骨折、皮肤鳞癌 (l’épithélioma pavimenteux)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理: 髓腔内脓肿形成 ↙↓↘
骨膜下脓肿 ,破坏皮质 骨形成死骨 ,破溃形成 深部脓肿和 皮肤窦道。
髓腔内蔓延 形成大块死 骨,新生骨 形成包壳、 死腔。
小儿骺板有 阻挡作用, 防止脓肿进 入关节。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临床表现:
1. 儿童多见,胫骨(tibia)近端、股骨(fémur)远端、肱 骨(humérus)近端、髂骨(iliaque)最多易发生。
现骨膜反应、干骺端骨质稀疏、虫蛀样破坏、 骨坏死、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 2. CT和MRI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及脓肿,后者具 有早期诊断价值。 3. ECT骨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病变,但是无法定 性。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鉴别诊断: 1. 蜂窝组织炎、深部脓肿(Inflammation
des parties molles) 2. 风湿性关节疾病(Rheumatisme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影像学检查: 1. 虫蛀样骨破坏、骨质稀疏,继而出现硬
化区域。 2. 层状骨膜反应致新骨形成。 3. 死骨及死腔(la cavité morte)。
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原则: 1. 手术治疗为主,清除死骨、瘢痕、炎性肉芽
组织(la cicartrice proliférée et le tissu de granulation)和消灭死腔。 2. 手术指征为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 者(une cavité morte avec l’écoulement du pus du trajet fistuleux)。 3. 手术禁忌为急性发作期、大块死骨形成且包 壳未充分形成者(la formation incomlète de coque osseuse)。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理: 1. 骨质破坏(la destruction osseuse)、死骨形成(la
nécrose osseuse),后期新骨形成(l’hyperostose)、 包壳(la gaine osseuse)形成。 2. 菌栓阻塞血管→骨坏死→炎性细胞浸润→骨内脓肿 (l’abcè)形成。 3. 小块死骨(séquestre)可以被吸收、清除或经皮肤窦 道排出;大块死骨长期留存,窦道(cloaque)迁延不 愈,进入慢性阶段。
2. 急性起病,寒战、高热(fièvre élevée)、明显毒血症 状(les symptômes toxiques)、惊厥、昏迷、休克。
3. 局部持续剧痛(douleur intense et persistante)、 深压痛(la douleur à la pression profonde)明显、 皮温增高、肿胀(le gonflement)、肌痉挛(le spasme musculaire)、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la fracture pathol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que)。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抗生素治疗转归: 1. 脓肿形成前感染控制,早期全部症状消失。 2. 脓肿形成后感染控制,连续使用抗生素3-6周。 3. 全身症状改善,局部症状加剧,局部脓肿形
成,需要引流。 4. 全身与局部症状均加剧,可能细菌耐药或者
感染扩散,需要切开引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手术目的: 1. 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状。 2. 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手术方式: 1. 钻孔减压引流(Trépanation)。 2. 开窗减压引流(Drainage par fénesration)。 3. 闭式灌洗引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