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农业概论

合集下载

精准农业复习资料(国哥加强版)

精准农业复习资料(国哥加强版)
6水深的探测。
蓝光波段影像上的灰度可反映水深
5.植被遥感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植物叶子的颜色
叶子的组织结构
叶子的含水量
植物的覆盖度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利用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植物。
根据植物的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6.土壤遥感
•土壤是在地形,气候等多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遥感影象上,不同的土壤类型的特征不如水体,植被等要素明显,而且,土壤的性状主要表现在剖面上,而不是在土壤的表面.土壤 判读主要通过综合分析,并依靠间接解译标志.
斯波特卫星(SPOT)
中国资源一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3.遥感的农业应用
(1)在农业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2)在减轻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3)在农作物生长动态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
(4)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
4.水体遥感
1水体的光谱特征
传感器所接受的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7.Variability in the Field田间变异性
•Soil fertility土壤肥力•Moisture content水分含量•Soil texture土壤质地
•Topography地势•Pest population害虫种群/数量• pH酸碱度
第2章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GPS的发展过程
(1)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2)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软件(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pping Software)

农业概论——精选推荐

农业概论——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的基本概念一、农业的概念人类已有200万年的历史,而开始有农业不过1万年。

人类在发明农业之前茹毛饮血,长时间靠从事采集和渔猎。

农业是在漫长的采猎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农业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开创的生产部门,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里程碑。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社会蒙昧时期的结束,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开始。

最早对农业的意义解释是耕种土地。

“辟土殖谷曰农”(《汉书·食货志》),当时农业就是指粮食生产,这是最狭义的农业。

随着经济作物的出现,农业即是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业。

当作物生产发展后,农业则是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部门,称为小农业。

后来又把农、林、牧、副、渔五业称为大农业。

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广义的农业。

人类的农业发生在固、气、液的三相界面上,耦联着自然界的四大循环:固体运动的地质循环、液体运动的水循环(包括水汽在内)、气体运动的大气循环以及有机界的生物循环,体现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相互适应、互相调节、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复杂关系。

农业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农业生物层所在的空间,正好也是人类生存的活动的基本场所,农业生物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

《辞海》1999年版关于“农业”的表述: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通常分为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部分。

在中国的农村中,习惯上分为农(农作物栽培)、林、牧、副、渔五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它为人们提供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促进和控制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取得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及环绕这种生产的有关部门的整体活动的总称。

综上所述,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农业就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精确农业名词解释

精确农业名词解释

精确农业名词解释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的现代农业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准确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精确农业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无人机等,结合精确的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对农田进行细粒度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收集和分析土壤和植物的相关数据,包括土壤营养含量、湿度、pH值,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以及气象因素等,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管理。

精确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
1.变量施肥:根据土壤的不同部分和不同需求,精确施加适
量的肥料,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土壤营养,减少浪费。

2.变量灌溉:根据土壤湿度、降雨和植物需水量等信息,精
确控制灌溉量和时间,以节约水资源,并避免过度灌溉或
不足灌溉。

3.定点喷药:利用精确农业技术定位和检测病虫害的发生情
况,以精确的方式施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
治效果,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4.地块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精确农业技术,对不同地
块进行分区管理,根据土壤、植物生长状况和需求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管理方案。

精确农业的优势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及对全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精准农业概论

精准农业概论

题目:论三大系统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摘要: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中GPS GIS RS三个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

关键字:GPS GIS RS1.GPS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

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 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简称GPS。

另外一种解释为G/s(GB per s)“精准农业”中的定位信息采集与处方农作实施,需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近几年来,GPS产业技术发展迅速,若干大公司迅速涉足农业领域,提供了用于农田测量、定位信息采集和与智能化农业机械配套的差分校正全球卫星定位技术(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产品。

系统可用于农田面积和周边测量、引导田间变量信息定位采集、作物产量小区定位计量、变量作业农业机械实施定位处方施肥、播种、喷药、灌溉和提供农业机械田间导航信息等。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8 精确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8 精确农业技术

2000~2007年美国精准农业技术与服务普及变化情况 (赵春江,2009)
2007年美国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应用情况 (赵春江,2009)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州开发了商品性变量投入技术 (VRT——Variable Rate Technology)应用设备。可按不同位置喷 洒不同剂量农药的变量植保设备,利用GIS和SSCM构成电子地图 的种植业生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GPS、GIS采集和处理空间 数据并形成决策支持系统的成套设备等商品问世。
2002年,美国有50%农场服务商提供使用GPS网格取样,有43%农场 服务商提供基于控制器的变量施肥技术。美国约有30%马铃薯和甜 菜、25%玉米、18%大豆和15%小麦面积实施了变量施肥技术,在东 部玉米带、精确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精确农业发展概况
所谓精确农业或精确农作是一种基于农田小区作物生长环境差异性 实施变量投入的生产管理技术,能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 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 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
农业资源。
精确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生产手段精细、资源投入精省、 运作尺度精确、收获高产优质、经济高效安全。
第一节 精确农业技术概述
二、精确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外精确农业发展概况
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开始使用“Precision Agriculture”一词, 并为有关学校、公司和政府机构普遍接受。
1993年美国开始试行精确农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明尼苏达汉
斯卡农场实验证明,精确农业施肥量平均减少82kg/hm2。
等方面,是指为了挖掘并谋求种植业和畜牧业利润最大化,

精确农业的大数据统计与分析

精确农业的大数据统计与分析

精确农业的大数据统计与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在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以农田为基础,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全新方式。

在精确农业中,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农田的情况、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情况,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服务。

一、精确农业概述精确农业是通过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作物品质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精确农业是一种可持续性高、生态环境保护好的新型农业模式,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减轻了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对现代化农业的推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精确农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在精确农业中,数据采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常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数据采集:1. 土地属性检测:可以通过土壤检测仪来进行土壤性质的检测,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

2. 天气气象检测:可以借助气象仪器检测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向风速等。

这对于作物生长的分析非常有帮助。

3. 空间定位系统(GPS):可以采用GPS技术定位作物和土壤的位置,使农民可以利用数据来优化农田管理。

通过数据的采集,农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田的情况,拟定更合理的农业生产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精确农业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在精确农业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通常农民们需要采用如下手段:1. 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技术的数据分析:GIS可以将地理信息和其他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数据一起分析,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方案的实施效果。

2. 农田环境监测分析:利用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络,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比如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 作物质量检测和田间产量测定:采用各种检测工具,检测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以帮助农民进一步进行农田改进和生产优化。

精确农业重点总结(补充).doc

精确农业重点总结(补充).doc

第一章精细农业的基本概念(定义)精确农业是利用遥感技术宏观控制和测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集、存贮、分析和输出地面或田块所需的要素资料,以全球定位系统将地面精细测量和定位,再与地面的信息转换和定时控制系统相配合,产生决策,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和实施最佳播种、施肥、灌溉、用药、收割等多种农事操作的一种现代动态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可实现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细农业的核心思想精确农业的技术思想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

精细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目标不同手段不同结果不同)精细农业的技术支撑及其作用全球定位系统:精细农工业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作物生产管理中,根据农田小区产量和生长环境因素的空间差异性,通过空间信息的聚类处理后,实施定位处方农作。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软件: 在精细农业的实践中,GIS 主要用于建立农田土地管理、土壤数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作物苗情、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作物产量等的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空间分布信息,支持制定处方决策方案。

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获取农作物小区产量信息,建立小区产量空间分布图,是实施精确农业的起点。

变量控制技术VRT:变量控制技术VRT是指安装有计算机、DGPS等先进设备的农机具可以根据它所处的耕地位置自动调节货箱里某种农业物料投入速率的一种技术。

农业生物信息采集技术:精细农业技术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农业管理系统,快速、有效采集和处理农田空间分布信息,是实践精细农业的重要基础。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获取作物管理信息的有效手段。

精确农业技术简介

精确农业技术简介
2011-11-20 11
1. 精确农业的概念—技术思想 技术思想
作物生长环境和收获产量实际分布存在着空间差异性 (田区内小区平均产量的最大差异可以超过100%)和 田区内小区平均产量的最大差异可以超过 ) 时间差异性(同一小区内年际产量差异明显),以分 时间差异性(同一小区内年际产量差异明显),以分 ), 布式投入调控这种差异便可以均衡和优化农田资源的 利用,这就是精确农业的基本思想 精确农业的基本思想。 利用,这就是精确农业的基本思想。
2011-11-20 8
1. 精确农业的概念
(6)“精细农业”是基于不同尺度的环境及生物生长信 ) 精细农业” 息采集、传递、反馈,包括大尺度下的基于3S(GPS、 息采集、传递、反馈,包括大尺度下的基于 、 GIS、RS)的信息和基于生物生产认知水平的全过程精 、 的信息和基于生物生产认知水平的全过程精 细判别以及基于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准确控制, 细判别以及基于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准确控制,实现高效 高收益、低环境危害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率、高收益、低环境危害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7)“精细农业”是利用 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 ) 精细农业”是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 理决策支持技术(DSS)为基础的面向大田农作物生产的 理决策支持技术 为基础的面向大田农作物生产的 农作技术体系。 农作技术体系。
• 精确农业实际是一种战略思想 , 它不仅仅适用对农田 精确农业实际是一种战略思想, 作物“空间差异” 时间差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作物 “ 空间差异 ” 和 “ 时间差异 ” 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 并进行决策, 并进行决策 , 而且还适用对养殖业和加工业精细管理 和经营。 和经营。 精确种植 精确养殖 精确加工
(2)“精细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 ) 精细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 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科 技与地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 技与地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 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 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 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 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 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 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 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诊断和决策, 制定实施计划, 制定实施计划,并在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 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 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这是一种信息化的现代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 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第一章精确农业概述1.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①环境、生态的恶化②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③资源的过度投入与浪费④农业生产的效益下降解决这些问题要求:①减少农业资源和化学品的投入②提高利用效率③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2.空间差异性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3.精确农业的思想依据:农业生产条件的空间差异性;目标:最合理地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核心:据作物个体或小群体的需要,及时精确地进行有关作业;技术支撑: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4.★精确农业的核心技术体系:一个完整的精确农业体系应包括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处理、决策的生成及决策的执行等系统。

其核心技术可概括为“7S”。

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或RSS)—遥感系统、SS—模拟系统、ES—专家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ICS—智能控制系统。

前“3S”(GIS、GPS、RS)用于信息的采集,后“3S”(SS、ES、DSS)用于信息的处理及决策生成,ICS用于决策的执行。

第二章 GPS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1.GPS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卫星、地面站、用户设备。

导航定位参数的测定和用户位臵的解算工作,可由系统任何一个部分来完全成。

用户不必发射信号而只需接收信号,这样做的结果是系统可容纳无限多个用户,并且也保证了用户自身位臵不被暴露。

2.GPS定位卫星是一种高轨卫星系统,卫星运行周期接近12小时。

精确地说卫星经过地面上同一点上空的时间,每天要提前4分钟。

3.时间基准对于精确定位十分重要。

每颗卫星上都装有4台原子钟(一般为两台铯钟和两台铷钟)。

各卫星的原子钟互相同步并与地面站组的原子钟同步,建立起GPS系统的精密时系,称GPS时。

4.地面站组又称地面控制部分。

包括四个监控站、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

5.监控站接收卫星的扩频信号,求出相对于原子钟的伪距和伪距差,检出卫星的导航数据并将伪距、星历、气象数据以及卫星状态数据一并传送至主控站。

6.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负责对地面监控站的全面控制。

主控站对测得的伪距进行传播时延改正,并将这些数据编成导航电文送到注入站。

7. 注入站也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的任务是通过S波段的指令的控制线路将导航数据注入到卫星的导航处理系统,这种注入对每一颗卫星每天注入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8.用户设备:用户接收机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卫星播发的信号并利用本机产生的伪随机编码取得距离观测量和导航电文,根据导航电文提供的卫星位臵和时钟改正信息,计算接收机的位臵。

9. GPS卫星发射信号的载频有两个,L1、L2。

卫星播发的信号包括P码(供美国军方及特许用户使用的保密码)、C/A(供一般用户使用)码和D码,其中L1调制有P码,C/A码和D码,L2上只调制有P码和D 码。

选择L波段的原因之一为了削弱电离层的影响。

★10.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与接收机钟差修正值之和,通常称其为伪距离或伪距。

11.GPS伪距测量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采用多星高轨测距体制以距离为基本观测量。

通过对四颗卫星同时进行伪距测量即可归算出接受机的位臵。

12.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卫星部分的误差、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误差、用户接收机的误差13目前至少有三种差分GPS工作方式可付诸实施。

其一,把接收机放臵在地理位臵已知的点上,测出GPS卫星导出解(即位臵)的误差项,然后将此信息播发给用户进行校正。

其二,把一部接收机放在地理位臵已知的点上,确定至所有视界以上卫星伪距的偏差值,一般是使用通道数较一般配GPS接收机要多的GPS接收装臵,以保证同时能收到视界以上人武部卫星发出的信号,经处理后再把它们发播给用户。

其三,是由地面台充当一颗伪卫星。

由它计算出所有卫星伪距的偏差后,加进到由伪卫星发播的导航电文中去。

用户接收此电文,且把它作为常规导航电文的一部分,来校正其相应的解。

14.GPS在农业上的应用①农田面积和周边测量②引导田间变量信息定位采集③作物产量小区定位计算④变量作业机械实施定位处方施肥、播种、喷药、灌溉⑤农业机械田间导航第三章 GIS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1.信息是指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

2.地理信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地理信息系统:是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及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系统4.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①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空间信息的能力;②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预测预报的能力,为宏观决策管理服务;③能实现快速、准确的空间分析和动态监测研究。

5.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具6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人员7.GIS数据---地理数据类型: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关系数据。

8地理数据特征:属性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9空间对象的拓扑空间关系拓扑元素:点:孤立点、线的端点、面的首尾点、链的连接点线:两结点之间的有序弧段,包括链、弧段和线段面:若干弧段组成的多边形基本拓扑关系关联: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邻接: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包含:面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层次: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拓扑元素量之间的关系:欧拉公式★10GIS数据结构:属性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GIS中属性数据主要是与各种专题地图有关的数量、类别、等级等描述性信息。

空间数据结构就是适合计算机系统存贮、管理和处理的地学图形的逻辑结构矢量数据表示的坐标是空间连续的,因此可精确地定义地理实体的任意位臵、长度、面积等。

11GIS的基本功能①数据的采集、编辑②数据的组织与管理③格式化、转换、概括化④显示、查询⑤空间分析与应用12 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为一体13数据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间的变换,尤其是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转化。

14数据转换涉及到数据比例尺的缩放、平移、旋转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投影变换。

15GIS的应用领域:灾害控制和分析:水土保护、农业决策和精细农业、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城市GIS、数字地球、军事国防等16.GIS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作物估产、地形估计、肥料用量估计第4章RS技术及其应用4.1 遥感的概念★1. 遥感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不与目标物体直接接触,通过传感器收集被测目标所发(反)射出来的电磁波能量而加以记录,以供有关专业信息的识别、分类和分析的一种技术学科。

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2.★一个完整的遥感系统应当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传感器,载体和指挥系统。

传感器:就是收集目标物所反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的装臵。

它是遥感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部分。

包括多波段照相机、电视摄影机、多波段光谱扫描仪、电荷耦合器、红外光谱仪等。

载体:亦称平台,它是负载这些传感器的工具,最常见的有相机支架、气球、飞机,目前已发展为各种卫星。

指挥系统:指挥和控制传感器与平台并接收其信息的指挥部,现代遥感的指挥系统一般均为计算机系统。

3遥感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即遥感技术的进步和遥感技术的应用4.3大气气的透过特性和大气窗口4①实验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是一种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5.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该波谱以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可以划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①大气层的反射作用;②大气层的吸收作用;③大气的散射作用7.在电磁波通过大气层的过程中,被吸收和散射的比例较小而透过率很高的波段,也就是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损耗率很小的波段,它被称之为大气窗口。

8.影响光谱值与影像的质量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愈小,则电磁波辐射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就愈大,因而产生散射、吸收的比例也就愈大);②大气的成分4.4 航空遥感9.航空遥感是以中低空遥感平台为基础进行摄影(或扫描)成像的遥感方式。

10.航空遥感平台①气球;②飞机;11.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或焦平面)垂直的直线称为主光轴。

像主点:主光轴与感光片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航摄倾角与像点倾角: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a。

12.单航线摄影:沿一条航线对地面上狭长地带或线状地物(如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等)进行的连续摄影。

多航线摄影(面积摄影):沿数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航线对一个广大区域进行的连续的、布满区的摄影。

13.航空遥感特点①航空遥感空间分辨率高、信息量大。

②航空遥感灵活,适用于一些专题遥感研究。

③航空遥感作为实验性技术系统,是各种星载遥感仪器的先行检验者。

④信息获取方便。

14.航片上的标志:像幅规格、框标(像片四角隅的“×”标志)、时表(记录本张像片的拍摄时刻)、水准器(水准气泡居中时水平)、压平线(像片四边井字形直线叫压平线,其弯曲度说明摄影时感光胶片未压平而产生的影像变形情况)、像片编号15.航空像片的投影原理:中心投影。

凡空间任意点A(物点)与一固定点S(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延长线(即中心光线)被一个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a(像点)称为A点的中心投影16.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17.影响航空像片比例尺的因素:焦距(正比)和航高(反比)、受地形因素(平坦地区像片的比例尺可以近似看成处处一致)航空像片的物理特性:18.色调: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在像片上的模拟记录,在黑白像片上表现为灰度,在彩色像上表现为色彩。

色彩:彩色像上某一部分的颜色称为此部分的色彩。

灰阶:灰度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一等级称为一级灰阶。

一般用2n(n是正整数)表示灰阶序号0,1,2,3,…2n-1。

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下,某物体表面亮度与绝对白色的理想物体表面亮度之比。

表示地物发射(或反射)光的能力。

19.影响航空像片色调的因素①地物表面亮度:其取决于摄影时照度和地物自身的亮度系数。

(1)照度:太阳辐射到地表的强度,即像片上的灰度色调。

(2)地物亮度系数:当照度一定时,地物亮度系数决定着地物在黑白航空像片上的相应影像的色调。

亮度系数越大,色调越浅。

②感光材料:感光度③摄影技术:曝光量的选择、感光片的冲洗及印像、放大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