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品牌

合集下载

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与推广计划

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与推广计划

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与推广计划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镇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打造并推广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乡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与推广计划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定位与特色乡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首先需要明确定位与特色。

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因此,在制定品牌策略时,要充分挖掘乡镇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景点,形成独具一格的品牌形象。

可以从乡土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品牌。

二、资源整合与联动乡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离不开资源整合与联动。

要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提升乡镇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通过建立乡镇间的旅游联盟或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推广旅游产品。

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扶持政策,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性的旅游合作共赢。

三、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服务品质是打造乡镇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环节。

优质的服务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增强品牌的口碑效应。

在服务方面,可以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和交通配套设施;加强卫生环境管理,保障景区的整洁与安全。

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乡镇文化旅游的精品形象。

四、多样化宣传推广多样化的宣传推广是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乡镇旅游的最新动态和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

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乡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目,吸引游客参与,推动乡镇文化旅游品牌的推广。

五、加强品牌保护加强品牌保护是乡镇文化旅游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品牌保护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乡镇旅游品牌的合法权益。

挖掘壮瑶文化提升清远民族旅游品牌

挖掘壮瑶文化提升清远民族旅游品牌

挖掘壮瑶文化提升清远民族旅游品牌作者:李莉梁远帆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清远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为了实现清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进一步擦亮清远温泉休闲、漂流感受、山水风光、溶洞奇观、民族风情旅游五大品牌。

文章对清远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作进一步探析。

[关健词]清远;壮瑶文化;民族旅游;旅游资源;旅游品牌[作者简介]李莉,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贸信息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广东广州,510800;梁远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现当代文学,广东清远,511510[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5-0091-0003一、旅游品牌的内涵就旅游品牌来说,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层面来说,它的直接效果是提升了旅游地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使产品特色得到法律保护;其延伸作用在于方便旅游地、旅游景区企业向其他相关经营领域拓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

因此,品牌是资源,谁走在前面谁就占有和使用这份资源,谁就具有竞争力。

二、清远民族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壮瑶民俗风情活动丰富多彩,民俗节庆也是清远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年的民俗节庆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展现了清远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清远市乃至广东省唯一的壮区,又是过山瑶人主要集居地之一,壮乡瑶寨不但山美、水美、人也美;且壮族、瑶族人民热情好客,壮瑶风情别具民族特色。

壮族瑶族风情的主要内容有民族风情表演、天峰野宴和壮乡瑶寨风光等。

(一)壮瑶风情表演壮瑶风情表演以歌舞展现壮族和过山瑶传统的民间艺术、风俗、婚俗等。

具体项目:具有壮族特色的有舞寿星和龟鹿鹤、婚俗迎亲舞、抛绣球;瑶族特色的有长鼓舞、灯笼舞及别具瑶族婚礼的“伴亲”、“争踩床”等,还有与游客同欢共乐的穿木履比赛活动。

(二)天峰野宴天峰野宴是乘车到连山八景之一的“天峰耸塔”的一项旅游活动,活动内容有:游客自行烧野味、竹筒糯米饭作野餐。

2022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考试题(清华大学)

2022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考试题(清华大学)

2022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考试题(清华大学)选择题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左图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

右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A.雨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小题2】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东南-西北走向【小题3】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D.“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解析】【小题1】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的河流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故选C。

【小题2】据图中的方向可知,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故选B。

【小题3】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A正确;“阴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

故选A。

选择题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包括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10月B.7月C.4月D.1月【小题2】上图中虚线框内热带辐合带向南弯曲的原因可能为A.沿岸寒流增温B.亚洲季风势力强C.地势高气温低D.非洲轮廓南边窄【小题3】甲岛屿东部气候类型的成因可能为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受热带辐合带的控制C.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D.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C【解析】【小题1】读图,根据图示亚洲季风的风向,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说明北半球是冬季,该月为1月,故选D。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正由过去的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实力”和内容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本地鲜明旅游特色,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的“百分之百纯净新西兰”“不可思议的印度”,到国内的“好客山东”“大美青海”,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竞争的焦点。

独特而鲜明的品牌能使旅游目的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地方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新发展机会。

一、现状1.品牌建设正成为旅游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内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游客旅游经验更加丰富,对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正由过去的重“硬件”建设转向重“软实力”和内容建设。

品牌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本地鲜明旅游特色,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全国主要旅游城市都提出了旅游品牌宣传口号,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进行传播,以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

在吸引国内游客的同时,许多旅游目的地着眼国际,积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

如北京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打造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等。

2.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由高大上的城市形象向生活化、具体化的城市形象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激增。

游客的旅游诉求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体验转变,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体验,更关注对当地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体验,以融入当地生活。

地方美食成为目的地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

如成都市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和闲适的生活方式,成为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了“美食之都”的称号。

与此同时,许多目的地的宣传口号也开始向生活性内容转变。

如河北省的旅游宣传口号由“诚义燕赵,胜境河北”转变为“京畿福地,乐享河北”,重庆市由“重庆,非去不可”转变为“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义重庆人”,用诸如“乐享”“不夜城”“重情重义”这种词汇,更加凸显旅游目的地的生活属性和人文特色。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

旅游行业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 (2)1.1 项目背景 (2)1.2 市场分析 (3)1.2.1 旅游市场现状 (3)1.2.2 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市场现状 (3)1.2.3 市场竞争态势 (3)1.3 市场需求 (3)1.3.1 游客需求 (3)1.3.2 企业需求 (3)1.3.3 政策需求 (4)第二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定位 (4)2.1 产品定位原则 (4)2.2 地方特色文化梳理 (4)2.3 产品创意来源 (5)第三章:产品设计理念与方法 (5)3.1 设计理念 (5)3.2 设计方法 (5)3.3 设计流程 (6)第四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 (6)4.1 产品类别划分 (6)4.2 产品开发流程 (7)4.3 产品开发策略 (7)第五章:产品包装与视觉设计 (8)5.1 包装设计原则 (8)5.2 视觉设计元素 (8)5.3 设计风格与手法 (8)第六章:生产与供应链管理 (9)6.1 生产流程优化 (9)6.2 供应链构建 (9)6.3 质量控制 (10)第七章: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 (10)7.1 市场推广策略 (10)7.1.1 目标市场定位 (10)7.1.2 产品差异化策略 (10)7.1.3 线上线下融合推广 (10)7.2 营销渠道拓展 (10)7.2.1 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 (11)7.2.2 加强与旅游产业链的整合 (11)7.2.3 创新营销手段 (11)7.3 品牌建设 (11)7.3.1 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11)7.3.2 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11)7.3.3 建立品牌忠诚度 (11)7.3.4 营造良好的品牌口碑 (11)第八章:品牌形象与企业文化 (11)8.1 品牌形象塑造 (11)8.2 企业文化建设 (12)8.3 企业社会责任 (12)第九章: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政策与法规 (13)9.1 政策环境分析 (13)9.1.1 国家政策导向 (13)9.1.2 地方政策支持 (13)9.1.3 政策环境对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影响 (13)9.2 法规标准制定 (13)9.2.1 法规体系建设 (13)9.2.2 标准制定 (13)9.2.3 法规标准对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影响 (14)9.3 政策支持与补贴 (14)9.3.1 政策支持 (14)9.3.2 补贴政策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4)10.1 项目实施计划 (14)10.1.1 策划与筹备阶段 (14)10.1.2 设计与开发阶段 (15)10.1.3 推广与销售阶段 (15)10.2 项目风险评估 (15)10.2.1 市场风险 (15)10.2.2 技术风险 (15)10.2.3 人力资源风险 (15)10.2.4 法律和合规风险 (15)10.3 项目效益分析 (15)10.3.1 经济效益 (15)10.3.2 社会效益 (16)10.3.3 环境效益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休闲旅游产业发言稿范文

休闲旅游产业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休闲旅游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愿就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首先,休闲旅游产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休闲旅游中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其次,休闲旅游产业要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休闲旅游产业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与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多个产业紧密相连。

我们要积极探索“旅游+”模式,将休闲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第三,休闲旅游产业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效应。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品牌。

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升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休闲旅游产业要加强规划,推动可持续发展。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

我们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同时,要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第五,休闲旅游产业要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

我们要加强旅游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休闲旅游产业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休闲旅游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措施

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措施

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和措施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将文化旅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

然而,要取得成功,需要制定明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首先,为了提高吸引力,我们应该突出地方特色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比如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这些特色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例如,可以举办文化展览、传统活动和艺术表演,展示地方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还应该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

文化旅游业涉及到许多领域,比如酒店业、餐饮业、交通业等。

我们需要与这些行业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系统。

例如,可以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同时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

此外,还可以与酒店和餐饮企业合作,打造一流的旅游服务。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推广文化旅游。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预订服务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开发文化旅游APP,提供在线导览、预订、评价等功能,提升游客的体验。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打造虚拟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品牌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它能够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活动、发布宣传片和海报,以及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等方式,增强品牌曝光度。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市场调研,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动态,根据需求和动态调整产品和服务。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是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旅游投资基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等方式,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综上所述,要实现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的目标,需要明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

加强打造旅游品牌效应之我见

加强打造旅游品牌效应之我见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强县宜章背倚三湘四水,面向南粤港澳,古称“楚粤之孔道”,今为湖南“南大门”。

她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是一个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腊元古民居、一六温泉等“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

一、旅游业基本情况根据统计调查显示,2013年,截止十一黄金周结束,宜章县共接待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各类游客369.13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25.056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6743人次,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市前四名。

其中,“十一”黄金周,宜章县共接待游客9.69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0.729亿元,同比增长17%,两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截止十一黄金周结束,全县旅游市场具体呈现一下几个态势。

(一)境外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

宜章县共接待入境游客567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

实现旅游收入384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

客源结构相对稳定,香港、澳门地区的客人居多。

(二)国内游客数量大幅增加。

宜章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63.45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24.672亿元,同比增长20.5%。

(三)宜章旅游消费指数有所回升。

在宜章住宿游客的日消费水平人均为6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元;一日游的游客在宜章旅游人均花费4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元;宾馆、酒店的客房出租率为85%,高于去年同期。

游客停留天数为1.51天,一日游的比重为49%。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宣传促销力度大。

宜章县通过举办有规模、上档次、有创意的活动,提升莽山的影响力。

国内外游客来本县旅游的人数逐步增多,尤其是莽山景区人气较旺。

宜章县旅游市场除粤、港、澳主要客源外,来自长、株、潭等地的本省游客相比以往明显增加。

(二)打造精品名品线路。

宜章是一个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腊元古民居、一六温泉等“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名符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项目优先配置,按照“启动指标”、“长期指标”和 “收尾指标”分期供地,有效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坚持项目建设责任化、目标具体化,对全市重点旅游 项目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序时进度,落实工作责任。 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进工 程。全方位、全过程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解决问题、推 动工作。四是多元化筹措发展资金。逐年加大财政资 金在旅游项目上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旅游 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实现“以一促十”的良好效应。 强化市场运作,两大国有公司精心包装旅游项目,用 活用足金融工具,加强银企对接合作,积极筹集发展 资金。注重社会资金筹集,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商业 化、社会化的途径,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到旅游项目开 发建设中。
(作者系中共新沂市委常委) 责任编辑:谢长耕
16
打造品牌亮点,推动了产业良性发展。牢固树立 “品牌化、特色化”发展理念,全力打响“来到新沂、心 旷神怡”的旅游品牌,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人气越 来越旺。2011 年,全市接待游客 187.5 万人次,实现 旅游综合收入 4.75 亿元。一是建精品。在景区景点 建设上,高起点规划,严要求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元 素,将新沂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打造旅游 文化品牌,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在旅游线路设计 上,根据新沂市旅游资源及景区布局,聘请巅峰智业 旅游策划公司设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发展乡村 旅游、红色旅游和会议旅游,做到点面结合、山水互 补。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研 发力度,实现旅游商品特色化、规模化,使旅游商品 的质量、品种、档次均有明显提升。二是重管理。针对
科学发展
近年来,新沂市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围绕“一山一湖一古镇”优 势旅游资源,强化机制创新,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开 创了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喜人态 势。窑湾古镇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 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顺利通过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验收。马陵山景区被评为省级自驾游基地和苏北唯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骆马湖湿地建成省级湿地 公园。新沂市先后荣获江苏省诚信旅游单位、徐州市 旅游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最佳文 化生态旅游城市”。
镇村体制向街道社区体制转变,将城市管理的理念 和方法逐步引向镇村和社区,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积极探索与新型社区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管 理机制、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和支 持各类社会组织、中介组织的发展,支持和帮助他 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资金、政策、信息、 任务委托等方面提供环境和条件,使之成为承接政 府社会职能的主体,以健全社会体系和功能。



打方
造特
贾 泉 涌
旅色 游


实现融资近 5 亿元,预计今年融资可超过 4 亿元。积 极申报省级旅游产业经济(实验)园区,为旅游业发
分红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逐步扩大“二次分配” 比重,切实增加农民土地资产性收入。积极发展社 区股份合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 革,对符合建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条件的村(社区)做 到成熟一个,建成一个,确保凡是人均集体经营性 净资产超过 2000 元的村(社区)全部进行股份合作 制改革,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加快城 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建 立现代新型社区,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 整合公共资源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地方稳步推进
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将工作重心从项目建设 转移到建设与管理并重上来,把景区管理服务放在 更突出的位置,在强化管理机制、完善功能配套和提 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景区服务标准化建 设,不断规范和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三是强宣传。把 加强宣传推介作为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突出 媒体宣传,开展节庆活动,注重市场拓展,积极构建 多层次、多角度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好品牌带来了 好效益,今年 1—8 月,全市接待游客 180 万人次,旅 游综合收入 4.43 亿元,同比增长 28%。
狠抓项目建设,形成了规模带动效应。把项目建 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千方百计建设一 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品牌形象好的大项目, 以项目建设的大投入促进旅游产业的大跨越。目前, 新沂市拥有国家 4A 级景区 2 家,3A 级景区 1 家, 2A 级景区 1 家,四星级旅游饭店 2 家,三星级旅游 饭店 5 家,2 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正在建设。今年,新 沂市计划实施旅游重点项目 12 个,截至 5 月底,完 成投资 8.5 亿元,占全年计划的 42%。一是高水平配 套基础设施。突出优势资源向旅游发展倾斜,累计投 入 20 多亿元,实施古镇大道、山水大道、环湖大道等 重要交通道路建设,把全市重要景点连成线,为旅游 大发展提供了保障。开工建设马陵山景区、窑湾古镇 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性项目,景区配套及接待水平 不断提升。二是针对性开展项目招商。立足“一山一 湖一古镇”,实施资源招商、规划招商、产业招商,围 绕“招大、引强、选优”,切实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积极“走出去、请进来”。2008 年以来,共 签约 5000 万元以上项目 61 个,吸引投资 160 亿元。 今年 1—5 月份,通过参加台湾旅游推介周、香港旅 游投资推介会和举办第四届旅游文化节等旅游招商 活动,成功签约旅游项目 9 个,计划投资 80 亿元。三 是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用地上,坚持重点旅
(作者系中共如皋市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谢长耕
15
·现代管理 2012/10
展提供了更高平台。重视规划抓旅游,坚持“规划先 行”,投入 2000 余万元,聘请高水平机构编制旅游规 划 11 个,实现了每个项目先规划、后建设,突出了规 划的先导性,使发展目标更明晰、项目布局更合理。 三是激发发展活力。把旅游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 来推进,新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强化 领导;各镇书记镇长具体负责、加快推进。营造了市 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全力配合、各镇积极主动抓 旅游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镇镇抓旅游、镇镇有项目” 的良好局面。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把业务 精、素质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旅游战线上来,不断充 实旅游事业的新生力量。坚持在一线发现苗子、一线 锤炼干部,近年来,提拔科级干部 8 名,重用调整旅 游干部 12 名。旅游中心镇马陵山镇、马陵山景区主 要负责人明确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同时,在评先争 优、年终考核中,加大旅游考核比重,有效调动了旅 游战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领导高度重视,实现了资源优势配置。将旅游业 作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打造,从更高的角度、以 更大的力度推动旅游业的பைடு நூலகம்发展、大繁荣。一是明晰 发展目标。围绕特色旅游资源,提出了打造“苏北最 佳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 点加以推进。同时,结合新沂旅游发展实际,科学合 理地确定了阶段性发展目标:2013 年,马陵山景区 5A 级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 年,力争游客 接待量突破 300 万人次,旅游核心收入达到 17.4 亿 元,年均增长 25%。二是创新发展理念。“跳出旅游 抓旅游”,以抓工业的理念来抓旅游,把旅游业发展 纳入到全市经济大局中来谋划,深入挖掘现代工业、 生态农业、商贸流通、城市建设中的旅游元素,使一 产、二产、三产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新 机制抓旅游,成立了马陵山、骆马湖两大旅游发展有 限公司,形成“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模式,实现 旅游资源资本化,通过银行贷款及 BT、BOT 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